如何提高小学生修改作文能力
1个回答
2017-01-03
展开全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小学语文教学要求在听说读写训练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表达、观察和思维能力,其中表达能力是较为重要的一环。传统的作文教学向来是“学生作文教师改”,学生的学习活动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基本上是“奉命作文”,作完交给教师就了事。教师发下作文后,大多数学生仅是看看分数,并不重视教师的评语,学生缺乏积极性,忽视自己在学习上的主体性。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把批改这一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整个作文活动中,树立批改意识,培养写作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彻底改变作文教学的被动局面,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而本文仅就作文的修改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我们知道,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作者自己真实思想的表达,修改文章,实际上是修改思想。学生的作文老师改,免不了是一种越俎代庖的做法,是老师代替学生去想,代替学生去表达,不一定对学生有多少切实的帮助,也无法培养学生自批自改作文的能力。所以作为教师必须彻底解放思想,端正作文教学观念,勇于创新,变教师为主的批改形式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批改形式,让学生真正成为批改作文的主人。这对学生主体性的确立,对学生主动接受作文并提高写作能力是很重要的。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改文,业至辛勤,苟学生弗晓其意,即功夫同与虚掷。养成自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看来,我们必须变教师单向批改为学生参与批改,把作文修改的自主权交给学生,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下面就我培养小学生修改作文在实际教学中的做法。
一、明确自改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学生修改作文,不仅能促进“写”,而且能让他们在不断品尝成功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学习、勤于思考、精益求精的良好习惯。要让学生懂得,世界上一切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唐代大诗人贾岛关于“推”与“敲”的斟酌早已成为千古佳话。这说明了一篇好文章写成后只有反复多次修改,才能使文章趋为完美。学生的作文也是如此,在反复修改的过程中能逐渐领悟文章作法,体验成功愉悦。自改作文究其实质是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
二、激发自改兴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的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培养兴趣,调动学生自改作文的情感因素,是培养学生自改能力的先决条件。
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首先要消除其不敢改和不想改的心理,才能激发自改的兴趣。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首先介绍一些相关的成功人物及其事迹。如小时候不会写文章,后来成名成家的前苏联作家托尔斯泰,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的由来:讲古典巨著《红楼梦》的“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同时也以历年来修改得比较成功的学生作文为范例,培养学生“别人行,我也能行”的自信心。其次是利用多种形式的活动刺激学生的兴趣。① 设立文章医院,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前提下把一篇问题较具普遍性的文章贴在“文章医院”栏上,让全班同学“会诊”,然后把修改意见集中到语文科代表那里进行综合,再贴出修改稿,随后再到我这里拿我的修改稿贴上去,看看区别在哪里。这样一来,学生修改作文的热情都被调动起来了,大家都想和老师比一比。② 要求学生统一配备印有修改过程的作文选,并适当加以引导,让学生心中有底,有自己修改作文的冲动。③ 设立名家修改专栏,让学生体会一篇文章在名家手里是怎样化腐朽为神奇的。④ 设立自改进步奖栏和优秀评改陈列栏,及时肯定和表彰学生。鼓舞学生自改的积极性。⑤ 指导学生把每学期经多次修改后比较好的作文用电脑编印成小册子并加上一些富有诗意的名字,如《拾贝集》、《未名湖》、《处女地》等,然后在教室里展出,让大家互相观摩,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在作文修改中的主体性得到巩固,热情高涨。
三、授予自改方法
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学生自改方法的传授和指导,使他们在自改中有所体会,有所收益,我在具体的操作时采用如下方法:
1、统一自改的符号。<莲~山 课件>
小学语文第五册教材中就明确规定了作文修改的基本符号:一是删,二是补,三是调,四是换。要让学生掌握教材中所学的每个修改符号的用法和意义,并在实践中不断强化、巩固,达到人人会规范使用,从而提高阅读修改的效率。
2、明确自改的步骤。
(1)对照要求进行修改。
现行教材的优点是每次作文只有一个具体要求。如《童年趣事》要求记童年的一件趣事,围绕“童年是欢乐的、有趣的”这个中心,叙述要真实、具体。修改时就要看是否写了一件事,是否体现了”趣”字。如若写成了《童年小事》,《一件有意义的事》,或是写了一详一略两件事,那就是离题了,要下大力气加以矫正。如若对童年总体的回忆多于趣事的描写,那就是结构不合理,则应该根据要求加以调整,注意详略得当。《童年趣事》有没有把令人发笑的情节(事情的经过)写具体,把自己的言行、心理活动详细地记叙下来。自改主要看是否突出“趣”字,是否围绕“趣”字做足文章。
(2)针对内容进行修改。
审题正确了,结构合理了,主要看叙述的顺序是否恰当,前后是否连贯,事情交代是否完整。要把不正确的观点去掉,多余的题材删掉。如写《做不倒翁》就要看是否按“洗蛋壳、装泥丸、粘纸帽、画五官”的顺序叙述。如写(烧不坏的手帕),自改时就要针对实验演示的过程,重点检查是否按“闻酒精--浸手帕--拎手帕--点手帕--看结果”的顺序有重点地进行叙述。要防止只重过程,而忽略人物表情、心理活动的描写。自改时要注重观察与内心体验的表达。
(3)围绕词句进行修改。
我们讲推敲也好,润色也罢,最终的落脚点是字词句上的有效修改。《语文课程标准》提到:“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字词句的修改主要培养学生的语感,解决语言文字最关键的问题。同样可以分级修改,一是用词要恰当,把错别字或使用不恰当的词语改正过来。二是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改正用错的标点符号。三才是句子要通顺,要改正病句,不合理修辞,句与句之间不协调关系等不通顺的地方,并适当加以润色。这是写文章达到的最高境界,目的是培养学生养成精益求精的精神,坚持不懈的毅力。如写一个人在紧张时的手的动作,是“放在桌上”还是“双手绞在一起”还是“不由得扯住了衣襟”等,要根据当时状况做出合理的判断;如写大老板很神气地把钱放在柜台上,那么应该用好动词,“摊、排、飞、亮……”供学生仔细体会斟酌。如写《精彩的拔河比赛》,获胜后是否可以摒弃“高兴得一蹦三尺高,高兴得跳了起来,高兴地大声欢呼……”这些常见的语句,改成“人家纷纷把本子卷起来当话筒,围住了获胜者”,或是来一段寓景于情的景物描写烘托场面等等,引导学生在自改时要发挥主动性、创造性,这样的修改才有价值。通过认真细致的逐句修改,努力使文章变得表达正确,语句通顺,生动形象,这样,修改的目的也达到了。
3、掌握自改的方法。
(1)诵读法。
叶圣陶先生说:“写完一篇东西,念几遍对修改大有好处。”又说:“修改稿子不要光是‘看’,要‘念’。”作文写好后,从头到尾认真朗读几遍,边读边思考推敲,想想自己的作文哪些意思写得不明白,哪些内容写得不具体,哪些语句写得不恰当,进行必要的删、增、改。
(2)请教法。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时自己作文中的缺陷自己看不出,而别人却容易发现。所以,可经常把自己写好的文章拿给同学看,读给朋友听,发现问题互相研究,意见一致后动笔修改;一时不能统一的问题还可向老师请教。其他还如先增后删法、分块诊断法,比较法等都是能激发学生自改热情的好方法。
学生学会了修改,对老师的评改则相应提高了要求,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在评改中得以体现。把作文修改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并非为了减轻教师的批改负担,更非放任自流,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起始的自改示范,改后讲评,两次评分,都须精心设计,耐心启发,悉心指导。更要通过长期多样的训练,采用精批细改,精批粗改,面批面改,小组评改,学生分头批改等形式。在评改练习中让学生逐步养成边读边修改的习惯,贯穿于整个作文教学中。
古人说:“三分貌七分扮。”我想只要我们坚持引导学生“三分文章七分改”,[莲山课~件 ]就一定能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而本文仅就作文的修改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我们知道,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作者自己真实思想的表达,修改文章,实际上是修改思想。学生的作文老师改,免不了是一种越俎代庖的做法,是老师代替学生去想,代替学生去表达,不一定对学生有多少切实的帮助,也无法培养学生自批自改作文的能力。所以作为教师必须彻底解放思想,端正作文教学观念,勇于创新,变教师为主的批改形式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批改形式,让学生真正成为批改作文的主人。这对学生主体性的确立,对学生主动接受作文并提高写作能力是很重要的。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改文,业至辛勤,苟学生弗晓其意,即功夫同与虚掷。养成自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看来,我们必须变教师单向批改为学生参与批改,把作文修改的自主权交给学生,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下面就我培养小学生修改作文在实际教学中的做法。
一、明确自改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学生修改作文,不仅能促进“写”,而且能让他们在不断品尝成功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学习、勤于思考、精益求精的良好习惯。要让学生懂得,世界上一切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唐代大诗人贾岛关于“推”与“敲”的斟酌早已成为千古佳话。这说明了一篇好文章写成后只有反复多次修改,才能使文章趋为完美。学生的作文也是如此,在反复修改的过程中能逐渐领悟文章作法,体验成功愉悦。自改作文究其实质是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
二、激发自改兴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的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培养兴趣,调动学生自改作文的情感因素,是培养学生自改能力的先决条件。
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首先要消除其不敢改和不想改的心理,才能激发自改的兴趣。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首先介绍一些相关的成功人物及其事迹。如小时候不会写文章,后来成名成家的前苏联作家托尔斯泰,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的由来:讲古典巨著《红楼梦》的“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同时也以历年来修改得比较成功的学生作文为范例,培养学生“别人行,我也能行”的自信心。其次是利用多种形式的活动刺激学生的兴趣。① 设立文章医院,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前提下把一篇问题较具普遍性的文章贴在“文章医院”栏上,让全班同学“会诊”,然后把修改意见集中到语文科代表那里进行综合,再贴出修改稿,随后再到我这里拿我的修改稿贴上去,看看区别在哪里。这样一来,学生修改作文的热情都被调动起来了,大家都想和老师比一比。② 要求学生统一配备印有修改过程的作文选,并适当加以引导,让学生心中有底,有自己修改作文的冲动。③ 设立名家修改专栏,让学生体会一篇文章在名家手里是怎样化腐朽为神奇的。④ 设立自改进步奖栏和优秀评改陈列栏,及时肯定和表彰学生。鼓舞学生自改的积极性。⑤ 指导学生把每学期经多次修改后比较好的作文用电脑编印成小册子并加上一些富有诗意的名字,如《拾贝集》、《未名湖》、《处女地》等,然后在教室里展出,让大家互相观摩,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在作文修改中的主体性得到巩固,热情高涨。
三、授予自改方法
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学生自改方法的传授和指导,使他们在自改中有所体会,有所收益,我在具体的操作时采用如下方法:
1、统一自改的符号。<莲~山 课件>
小学语文第五册教材中就明确规定了作文修改的基本符号:一是删,二是补,三是调,四是换。要让学生掌握教材中所学的每个修改符号的用法和意义,并在实践中不断强化、巩固,达到人人会规范使用,从而提高阅读修改的效率。
2、明确自改的步骤。
(1)对照要求进行修改。
现行教材的优点是每次作文只有一个具体要求。如《童年趣事》要求记童年的一件趣事,围绕“童年是欢乐的、有趣的”这个中心,叙述要真实、具体。修改时就要看是否写了一件事,是否体现了”趣”字。如若写成了《童年小事》,《一件有意义的事》,或是写了一详一略两件事,那就是离题了,要下大力气加以矫正。如若对童年总体的回忆多于趣事的描写,那就是结构不合理,则应该根据要求加以调整,注意详略得当。《童年趣事》有没有把令人发笑的情节(事情的经过)写具体,把自己的言行、心理活动详细地记叙下来。自改主要看是否突出“趣”字,是否围绕“趣”字做足文章。
(2)针对内容进行修改。
审题正确了,结构合理了,主要看叙述的顺序是否恰当,前后是否连贯,事情交代是否完整。要把不正确的观点去掉,多余的题材删掉。如写《做不倒翁》就要看是否按“洗蛋壳、装泥丸、粘纸帽、画五官”的顺序叙述。如写(烧不坏的手帕),自改时就要针对实验演示的过程,重点检查是否按“闻酒精--浸手帕--拎手帕--点手帕--看结果”的顺序有重点地进行叙述。要防止只重过程,而忽略人物表情、心理活动的描写。自改时要注重观察与内心体验的表达。
(3)围绕词句进行修改。
我们讲推敲也好,润色也罢,最终的落脚点是字词句上的有效修改。《语文课程标准》提到:“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字词句的修改主要培养学生的语感,解决语言文字最关键的问题。同样可以分级修改,一是用词要恰当,把错别字或使用不恰当的词语改正过来。二是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改正用错的标点符号。三才是句子要通顺,要改正病句,不合理修辞,句与句之间不协调关系等不通顺的地方,并适当加以润色。这是写文章达到的最高境界,目的是培养学生养成精益求精的精神,坚持不懈的毅力。如写一个人在紧张时的手的动作,是“放在桌上”还是“双手绞在一起”还是“不由得扯住了衣襟”等,要根据当时状况做出合理的判断;如写大老板很神气地把钱放在柜台上,那么应该用好动词,“摊、排、飞、亮……”供学生仔细体会斟酌。如写《精彩的拔河比赛》,获胜后是否可以摒弃“高兴得一蹦三尺高,高兴得跳了起来,高兴地大声欢呼……”这些常见的语句,改成“人家纷纷把本子卷起来当话筒,围住了获胜者”,或是来一段寓景于情的景物描写烘托场面等等,引导学生在自改时要发挥主动性、创造性,这样的修改才有价值。通过认真细致的逐句修改,努力使文章变得表达正确,语句通顺,生动形象,这样,修改的目的也达到了。
3、掌握自改的方法。
(1)诵读法。
叶圣陶先生说:“写完一篇东西,念几遍对修改大有好处。”又说:“修改稿子不要光是‘看’,要‘念’。”作文写好后,从头到尾认真朗读几遍,边读边思考推敲,想想自己的作文哪些意思写得不明白,哪些内容写得不具体,哪些语句写得不恰当,进行必要的删、增、改。
(2)请教法。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时自己作文中的缺陷自己看不出,而别人却容易发现。所以,可经常把自己写好的文章拿给同学看,读给朋友听,发现问题互相研究,意见一致后动笔修改;一时不能统一的问题还可向老师请教。其他还如先增后删法、分块诊断法,比较法等都是能激发学生自改热情的好方法。
学生学会了修改,对老师的评改则相应提高了要求,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在评改中得以体现。把作文修改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并非为了减轻教师的批改负担,更非放任自流,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起始的自改示范,改后讲评,两次评分,都须精心设计,耐心启发,悉心指导。更要通过长期多样的训练,采用精批细改,精批粗改,面批面改,小组评改,学生分头批改等形式。在评改练习中让学生逐步养成边读边修改的习惯,贯穿于整个作文教学中。
古人说:“三分貌七分扮。”我想只要我们坚持引导学生“三分文章七分改”,[莲山课~件 ]就一定能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