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前演讲5分钟,讲一个小故事,是历史上真正存在过的人物,不要太长,也不要太短,我还要背下来呢 30

历史课前演讲5分钟,讲一个小故事,是历史上真正存在过的人物,不要太长,也不要太短,我还要背下来呢!结尾处加上自己的感想!快点啊!急呀!我要现成的文章!!!随便什么朝代都可... 历史课前演讲5分钟,讲一个小故事,是历史上真正存在过的人物,不要太长,也不要太短,我还要背下来呢!结尾处加上自己的感想!快点啊!急呀!
我要现成的文章!!!随便什么朝代都可以,只要不是一些常见的就行,像什么司马光之类的三岁小孩都听过,讲和没讲有什么区别么?还有楼下说的那个韩信,我又不是说书的,弄得跟文言文似的。麻烦大家找一找别的故事吧!那些狗血的爱情剧我也不要!
展开
 我来答
1023852054
2013-06-10
知道答主
回答量:3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4.8万
展开全部
爱情的,要不要,我讲的是皇太极与海兰珠的故事,说起皇太极和海兰珠的爱情故事从古至今,都有一个表达,那就是皇太极对海兰珠的深爱,超越了生死,甚至可以说超越了极限,海兰珠虽然嫁过人(史上无载),但皇太极对她的宠爱甚过了任何一个娘娘,任何一个贵妃,包括漂亮,华贵,又善解人意的皇后,海兰珠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宸妃,他给海兰珠的爱使他倾尽了他所有的真情,这是一段催人泪下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皇太极共有后妃8人(不含庶妃),其中5人系蒙古人,占了多一半,这就是皇太极“抚绥蒙古,进攻明朝”国策的政治需要。但皇太极最宠爱的三位后妃(皇后、庄妃和宸妃)又都是蒙古人中的一家人,这已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而他对宸妃海兰珠的宠爱更可以说是达到了痴心痴情的地步。

海兰珠是蒙古科尔沁贝勒寨桑的女儿,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之妹,姓博尔济吉特氏。她是皇太极清宁宫皇后哲哲(史称孝端文皇后)的侄女,永福宫庄妃布木布泰(史称孝庄文皇后)的姐姐,于天聪八年(1634年)十月在其兄吴克善陪送下出嫁皇太极为妃。

这次婚姻是在天聪七年(1633年)四月皇太极中宫皇后之母科尔沁大妃偕次妃前来盛京访问时商量决定的。

当时皇太极最小的弟弟多铎,先已想要娶科尔沁大妃的小女儿,就是哲哲的亲妹妹。皇太极最初不同意,因为他听说此女才貌都不太出众,而多铎自幼娇生惯养,心高自傲,放荡不羁,十分任性。恐怕两人合不来,引起不愉快。这次科尔沁大妃亲自前来,既是带女儿走亲戚,也有意让多铎相看小女的意思。多铎相看之后,更加钟情。皇太极不忍违背汗父留下的幼小弟弟的意愿,更不愿为徇庇戚属而与幼弟发生矛盾。皇太极经过反复考虑,准备同意这桩婚事。
皇太极带领后妃造访科尔沁次妃的幕帐,次妃热情款待,由于有后妃的光临,全部女眷出场承担招待,海兰珠也跟随前来拜见姑母哲哲,和妹妹布木布泰(大玉儿)见面。对于既是姑夫,又是妹夫的皇太极,海兰珠当然也会问候一番。
海兰珠是一位知书识礼、贤惠端庄而又十分秀美的姑娘。然而在诸多蒙古族姑娘中更加显得苗条清秀,白皙娇嫩,抚媚动人。而且,当时姑娘多在十几岁就出嫁,海兰珠时年25岁,据说海兰珠曾经嫁过一次人的,但是在任何历史资料中都没有关于海兰珠嫁给皇太极之前的资料,究竟嫁没嫁过不详。不过海兰珠更具一种成熟的美。自古英雄爱美人,皇太极对海兰珠一见钟情。

这次大妃及次妃的来访,也确定了皇太极与海兰珠的婚姻关系。
天聪八年(1634年)十月海兰珠在其兄吴克善陪送下出嫁皇太极为妃。被皇太极封为关雎宫宸妃,成了关雎宫的主人,地位仅次于中宫皇后。关雎宫,来源于《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佳句,是皇太极爱恋宸妃,并为之最动真情的象征。
崇德二年(1637),宸妃入宫两年多就为皇太极生了个男孩,即皇太极第八子。皇太极非常高兴,召集文武群臣,颁发了大赦令。宠妃生子,大赦天下,这是不合礼制的事情。只有皇后才有此荣誉。但皇太极对宸妃一往情深,只愿与她厮守终老。她生的儿子将来是要继承皇位的。所以才这样的兴师动众的。

皇太极还封宸妃的母亲为和硕贤妃,赏赐仪仗。对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一门大加封赏。除爱新觉罗家庭之外的封赏之隆仅此一家。谁都知道这是因为宸妃的原因。谁知这个孩子出生才半年,还没有来得及命名就夭折了。皇太极为之伤心不已。宸妃本人当然更伤痛,日日夜夜哀思亡儿,竞大大伤了身子。当然,皇太极对她的钟爱并未因此而稍减,反而更加倍地怜惜她,抚爱她,希望能为她分担忧伤,恢复健康。

祟德六年(1641)九月,皇太极亲率大军攻打明朝的松山、杏山,在松山城西北十里处安营扎寨。一天,朝中大臣满笃里、穆成格等从盛京(沈阳)来到军营,报告了宸妃患病的消息。皇太极立即召集军事会议,对围困杏山等地做了具体的部署,然后,他就启程返回盛京。
可是,他没有回到盛京,海兰珠已命归西天,皇太极听说之后悲痛不已。“一日忽迷惘,自午至酉始瘥”。大臣们都劝他节哀,但效果不大,仍然茶食不进。祖可法、张存仁、马国柱、雷兴等大臣见此情景,纷纷劝他说:“伏念皇上以万乘之尊,中外仰赖,臣庶归依。今者皇上过于悲痛,大小臣工,不能自安。以臣等愚见,皇上蒙天眷佑,底定天下,抚育兆民;皇上一身,关系重大,况今天威所临,大功屡捷。松山锦州,克取在指顾问。此正我国兴隆,明国败坏之时也。皇上宜仰体天意,自保圣躬,勿为情牵,珍重自爱。”
皇后、宫妃及大臣们都为他祈祷。

一天中午,皇太极突然昏迷了过去,嘴里胡话不止,而所有的胡话几乎都是在呼唤着海兰珠。嫔妃和大臣们非常害怕,赶忙在神像前摆设祭物,进行祈祷。过了好大一会儿,皇太极才苏醒过来。大臣们把他昏迷说胡话的情况讲了一遍。皇太极开始受到震动。他懊悔地对大臣们说:“自知过于悲悼,乃大悔日:‘天之生朕,原为抚世安民,今乃过于悲悼,不能自持。天地祖宗,知朕太过,以此示警。朕从今当善自派遣也。”
皇太极还说:“太祖(指努尔哈赤)病逝时,我也没有这样悲痛过。我怎么能就为一个妇人而活着呢”。

后来,皇太极出猎路过宸妃墓地时,还是不能自制,放声大哭,可见皇太极对宸妃的感情之深。
为表示对爱妃的悼念,皇太极为宸妃举行了隆重的丧礼,赐谥号为敏惠恭和元妃,这是清代妃子谥号中字数最多的。但宸妃埋葬后,由于怀念宸妃,皇太极仍然不时地悲伤。大臣们看他那个样子,就劝他说:“皇上每天居住深宫,忧伤的心情没有全部消除,不如出外打猎,换一换心境。”皇太极听从了大家的劝告,遂和众大臣外出狩猎。当走到蒲河岸边,看到宸妃的坟墓时,他又开始痛哭起来。此后皇太极再也没有重返战场,结束了他四十几年戎马征程。他每次出猎,必经过宸妃墓地,总是下马伫立,长时间地凭吊默哀,以茶酒奠祭,痛哭不止。

皇太极的雄才大略可谓当世英主,一个以武功见著、驰骋疆场的皇帝,竟有如此真挚的儿女之情,实在令人耳目一新,这也说明了皇帝是人,不是神。他亲临战场作战,流血牺牲都不离开战场。却为了宸妃在最不能离开战场的时侯离开了。从此永远离开了战场。当初在战场上的指挥若定,运筹帷幄,此时随着海兰珠的去世而消失殆尽。
但,这世上最令人感动的就是这种铁汉的柔情。
宸妃后来居上,在宫中的地位远远超过比她年轻五岁、早嫁九年的亲妹妹庄妃,仅次于姑母皇后哲哲。

对宸妃的魂牵梦索,使皇太极难以自拔。自宸妃死后,皇太极频繁地举行各种祭典活动,并请僧道人等为宸妃布道诵经,超度亡魂。皇太极亲撰的祭文,情真意切,催人泪下。

松锦大战捷报频奏,关外四座重镇全部归属清朝,关外障碍既除,那么挥师人关,逐鹿中原亦指日可待。然而,战争胜利的喜悦,似不能冲刷掉皇太极的悲伤。对宸妃的思念与难解的忧伤,严重损害了皇太极的健康,以致他的身体日渐衰弱,甚至连日常朝政也“难以躬亲办理”。在宸妃去世两年之后,皇太极也病入膏盲,死在清宁宫,灵魂追寻宸妃而去了,享年52岁。

历史记载皇太极是“无疾而崩”,年仅52岁怎么算是无疾而终呢?史学界对他的死至今尚无定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宸妃海兰珠的早逝,是一个重要原因。
追问
额,你见过历史课演讲讲爱情的么?有没有别的,不要爱情的!
alexbqbq
2017-08-08 · TA获得超过44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99
采纳率:33%
帮助的人:39.8万
展开全部
胡雪岩红顶商人的故事——不占便宜。
在晚清的历史上,胡雪岩是家喻户晓的名字。他的成功有很多原因,但他“肯给予别人帮助”的精神也确实令人尊敬。
一名商人在生意中惨败,需要大笔资金周转。为了救急,他主动上门,开出低价想让胡雪岩收购自己的产业。
商人走后,胡雪岩的手下们也纷纷不解。大家问胡雪岩,为啥送上门的肥肉都不吃,不但不趁对方急需钱叫低价格,还对给对方银子。
胡雪岩喝了口茶,讲诉了一段年轻时自己的遭遇:“在我年轻的时候,我只是店里的小伙计,经常帮着东家四处催债。一次,正赶往另一户债主家中的我遇上了大雨,路边的一位陌生人也被雨淋湿。正好那天我随身带了伞,便帮人家打伞。
后来,每到下雨时,我便常常帮一些陌生人打伞。时间一长,那条路上认识我的人也就多了。有时,我自己忘了带伞也不怕,因为会有很多我帮过的人也来为我打伞。”
说着,胡雪岩笑了笑:“你肯为别人付出,别人才愿为你付出。刚才那位商人的产业可能是几辈人,慢慢积攒下来的,我要是占了他便宜,人家可能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了。这不是投资,而是救人,到头来交了朋友,还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谁都有困难的时候,能帮点就帮点吧。”
众人听后,都沉默不语。后来,商人前来赎回了自己的产业,胡雪岩因此也多了一位忠实的合作伙伴。在那之后,人人都知道了胡雪岩的义举,官府百姓都对胡雪岩尊敬不已。胡雪岩的生意也好得出奇,无论经营哪项行业,总会有人帮忙,也有数不清的客户来捧场。
不在别人遇到苦难时袖手旁观,无动于衷;不在别人落难时不闻不问,落井下石。肯为别人打伞,才是一生最大的财富。
人生在世,并不是充满竞争和掠夺,更多的是共赢。有了这种人格,人生定会收获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财富。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jacksnow
2017-07-20 · TA获得超过1.9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62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107万
展开全部

建议小故事就是 烽火戏诸侯

目的:通过批判《史记》,以唤醒正确的历史观。

.

首先,大家应该都知道烽火戏诸侯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不需要细讲。

然后剖析这个故事的漏洞:西周的诸侯国分别处于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安徽,西周时代的军队主力为车兵,长途行军速度甚至低于一般的步兵。

分别从陕西(秦、申等)、山西(晋等)、河南(郑等)、山东(齐鲁等)赶来的诸侯国,至少需要耗时数月才能都赶来,而且抵达时间必然不同。褒拟和周幽王能否在烽火台上等待几个月看这个笑话?而且不是一个笑话,而是一个漫长无比的笑话-----诸侯国的抵达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

.

然后,通过研析《清华简》,现代历史学家还原了西周覆灭的真正原因。

周幽王继位前娶褒拟为正妻,后为获得申侯帮助,继位后立申侯女儿申后为王后。申后为王后后产子(周平王宜臼),申侯父女要求立周平王为世子,周幽王拒绝,因为褒拟也有一子(伯服)且年长于宜臼。

关键是,褒拟产子时,褒拟尚为正妻,即根据西周礼法,褒拟子伯服也是嫡子。

申侯为逼迫周幽王屈服,起兵造反,周幽王召集军队,与申侯作战并击败申侯,兵临申国。

不知道是谁(应该是申侯、申后、周平王三者之一或者三者同谋)联系犬戎,放犬戎入关偷袭镐京,周幽王大惊,率兵回救镐京,申侯率军追击。结果在镐京城下,周幽王军队被犬戎、申侯军前后夹击战败,周幽王战死。

.

最后,分析为什么司马迁篡改历史?

最大的可能性是,因为司马迁是儒家。儒家认为,只有失德才会让西周这种级别的王朝亡国。但是在上述的历史中,虽然周幽王的政治军事能力值得商榷,却没有什么失德的地方。

为了让历史符合儒家世界观,司马迁修改了历史。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多么高大上、地位崇高的史书,我们都要予以思考而非一概认同为真。

司马迁作为一个人,他编造的烽火戏诸侯故事,必然会有漏洞。上面所述的诸侯国行程不一,就是烽火戏诸侯故事的最大漏洞。所以,哪怕编的再好的历史故事,也有漏洞可循。

.

所以,学习历史的关键,在于独立思考。

--------前提是,你的演讲对象是高中生以上,我很怀疑中小学生能否理解这些话。

另,清华简的研究,已经彻底改变了西周覆灭的历史认知。现在国内国际历史界公认的西周覆灭原因,已经彻底放弃了司马迁的说法而认同清华简的说法。

即,烽火戏诸侯这个司马迁讲的故事,已经早已不再是历史界认可的西周覆灭原因。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秦煌汉舞
2013-06-08 · TA获得超过794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194
采纳率:66%
帮助的人:294万
展开全部
司马光砸缸吧,最简单:北宋名臣司马光,小时候一直被大人称赞很聪明,其儿时最著名的“聪明”的例子,莫过于“砸缸”了,在和伙伴一起玩的时候,一个伙伴不小心掉到缸里了,别的小孩都是慌里慌张的跑去找大人,这看起来是最稳妥的办法,可缸里的小孩等不了啊,于是,我们的主角司马光用非凡的智慧,想到了砸缸救人的办法,嗯,这里先表扬一下,小光同学的力气真大,砸缸似乎是最好的办法了,而且一个孩子能想到这种创新型的办法,实在是非常难得。这样的小孩放到现在,一定会被当宝贝的一样的培养起来--国家以后的栋梁啊!
可这位小儿聪明创新的司马光,在长大后成为司马大臣后,却成了顽固的保守派,死守旧制,反对王安石创新的变法,并最终成功的废除了王同志所有的努力。
唉,儿时被寄与厚望的司马同学,最终没能为自己添上光辉的一笔,不知道王安石的《伤仲永》,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对司马同志的另类讽刺呢?儿时早慧,成年后则泯然众人,和多数的保守派一样,失去了创新的勇气。
对这样的历史人物,我想到了一点:儿时再聪明,中途不努力进取,无人管教,长大后,也将“泯然众人”,或许也会像李某一一样,儿时的“新星”,长大的“小霸王”。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aa984815277
2013-06-07
知道答主
回答量:1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万
展开全部
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韩信率一万新招募的汉军越过太行山,向东攻打项羽的附属国赵国。赵王和大将陈余集中二十万兵力,占据了太行山以东的咽喉要地井陉口,准备迎战。井陉口以西,有一条长约百里的狭道,两边是山,道路狭窄,是韩信的必经之地。赵军谋士李左车献计:正面死守不战,派兵绕到后面切断韩信的粮道,把韩信困死在井陉狭道中。陈余不听,说:“韩信只有几千人,千里袭远,如果我们避而不击,岂不让诸侯看笑话?”
韩信告诫说:“交战时,赵军见我军败逃,一定会倾巢出动追赶我军,你们火速冲进赵军的营垒,拔掉赵军的旗帜,竖起汉军的红旗。”其余汉军吃了些简单干粮后,马上向井陉口进发。到了井陉口,大队渡过挠蔓水,背水列下阵势,高处的赵军远远见了,都笑话韩信。
  天亮后,韩信设置起大将的旗帜和仪仗,率众开出井陉口。陈余率轻骑精锐蜂拥而出,要生擒韩信。韩信假装抛旗弃鼓,逃回河边的阵地。陈余下令赵军全营出击,直逼汉军阵地。汉军因无路可退,个个奋勇争先。双方厮杀半日,赵军无法获胜。这时赵军想要退回营垒,却发现自己大营里全是汉军旗帜,队伍立时大乱。韩信趁势反击,赵军大败,陈余战死,赵王被俘。
经典之战 绝对真实人物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0)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