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 我来答
蒋晖孙华翰
2019-11-16 · TA获得超过3759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116
采纳率:33%
帮助的人:201万
展开全部
【答案】
【小题1】BC
【小题2】①既指壮丽恢弘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如同标有书名的南疆风景。
②又喻指自己被金色包围,融入金色的环境中,记录自己的人生经历,沉浸在记忆中。
【小题3】①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先写南疆总体的人文与自然景观,再分写游览清真寺、千佛洞、古城遗址、胡杨林的感受,最后总结全文,以自己被金色感染作结。
②同时全文以“金色”为线索,组织材料,贯穿全文。
【小题4】第二人称: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仿佛带领读者领略千佛洞,进入金色的沙漠,显得更亲切。
第三人称:更理性深刻。让读者带有历史距离感,产生对人文和历史景观的敬畏之情。
【答案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
B.并没有表达现代化的戕害和忧思;C.并无夸张。“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乱石走”虽有夸张,但不是用来描写南疆景观的。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点评:五选二的题最容易出错,所以应该仔细阅读选项中的内容。本题中B、C两项在原文中并没有确切依据,因此选B、C。
【小题2】试题分析:书签,是夹在书里的,有书签自然有书,因此,先要搞明白“书”指的是什么。本文一直在写南疆的风景,因此,这“书”指的是南疆风景。另外,关键词“金色”指金色的南疆,又喻指自己被金色包围,融入金色的环境中,记录自己的人生经历,沉浸在记忆中。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点评:在现代文中,理解词语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熟知词语本身固有的意义,二是能全面把握上下文,对语言环境中的相关信息了解得比较清楚。而分析词语的表达作用时,要考虑形象性作用(修辞);主旨表达倾向,感情色彩等(主观);.描写对象特点(客观);结构性作用:在篇中的地位及点题、照应、过渡等方面。总的来说,对文章中重要词语作用的理解一定要与所在的句子或段落整体结合。
【小题3】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先要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分清文章层次。本文先写南疆总体的人文与自然景观,再分写游览清真寺、千佛洞、古城遗址、胡杨林的感受,最后总结全文,以自己被金色感染作结。所以,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但“金色”一词有贯穿全文,是文章的线索。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
点评:在回答行文思路时,(1).总体阅读文段,将文段大体分成几个部分;(2).说明每一部分“运用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有时还要说明这种手法的表现效果。(3).如果主体部分写了好几个方面的内容,应以列举的方式,将这几个方面分别概括出来,表述时,应使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起到连接作用的词语。(4).表述的语言要力求简洁、流畅、连贯。(5).主体内容的概括要力求全面、清晰、层次清楚。(6).一般的散文都可以大体分为三个部分。对设问、过渡句、总结句等要点出来;还有“但是”“然而”等表示转折的词语,“总而言之”“综上所述”等表总结的词语也应该点出来。
【小题4】试题分析:该题是高考常见题型,都有固定的答题模式,一般情况下第二人称就是亲切,便于感情交流等;第三人称便于叙事和议论。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语言的能力。
点评:此类题的提问方式有: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答题模式: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位专哀羽彤
2019-04-17 · TA获得超过510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191
采纳率:32%
帮助的人:215万
展开全部
【答案】【小题1】①手艺精湛,心细手巧,糊烧活地道,裱糊顶棚讲究;②朴实忠厚,热
心助人,街坊邻居有事相求,总是有求必应;③勤快能干,认真谨慎,三轮车总
是擦洗得很干净,收车落锁,不许人乱碰。(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2】①展示了祁茂顺高超的手艺,有助于主人公形象的塑造;②照应开头糊
烧活的情节,结构严谨;③表达叹惋民俗文化衰落的主题。(每点
2
分,意思对
即可)
【小题3】
(一)观点一:他们的消亡是历史的必然。
①从文中可以看到时代的变迁:“都兴火葬了”“钢筋水泥的楼房更没有谁家糊个纸顶棚的”“卖手表照相机”等,说明“烧活、顶棚、大酒缸”等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已经过时了。②“纸顶棚容易坏,而且招蟑螂,招耗子”,说明不创新变化就不能适应发展,就没有竞争力,衰败是必然的趋势。
(二)
观点二:它们的衰落乃至消亡,令人叹惋。
①糊烧活、糊顶棚是祁茂顺的手艺,也是他的生存方式,却因为现实的冲击无奈改行,令人叹惋。②它们也是传统民俗文化的代表,构成了我们的文化记忆,衰落和消亡使得这些民俗文化失传,令人痛惜。
(答到其中任一观点即可。观点2分,分析每点2分,共6分;两点兼答,也可酌情给分)
【答案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题目,此类有关人物形象的分析题,在分析时,要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分析。此题可以从原文中找出有关语段,通过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把人物性格展现出来。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
试题分析:此类句子作用分析题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作答。在内容上,可结合着文章内容、表达的情感及与主旨的关系;在结构上可根据句子所在段落位置判断,如果句子所在的段是在文章结尾,则其句子作用有:点明中心、升华主题、呼应开头、收束全文、引人深思等。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3】
试题分析:本题为探究性题目,具有开放性,回答时应在联系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题干中的条件和要求分析作答。只要能自圆其说,结合文章内容和自身体悟,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岑智靖怀慕
2019-07-15 · TA获得超过3689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102
采纳率:35%
帮助的人:446万
展开全部
【答案】
【小题1】隐含了作者讽刺、轻蔑的情感(1分)。因为这种“发现”行为的背后其实是通过糟蹋文化来赚钱的功利心态,这点可以从后文的“厄运”、“糟糕”等词中看出(1分)。
【小题2】历史的内涵、文化的意蕴、本土气质和个中独特的精神(写到一点给1分,共3分)
【小题3】“以文化谋利”或“拿文化赚钱”。(2分)践踏玷污文化的尊严,使文化失去存在的意义,被糟蹋的文化反过来糟蹋人的精神。(2分)
【小题4】基于第(3)节或第(5)节内容,围绕“旅游”或“影视”(1分);事实论据的规范、典型(论据表述中有具体的对象)(1分)。表现出“对文化的毁坏”(2分)。例如:
水镇周庄,如今已成为嘈杂、拥挤的旅游景区。陈逸飞笔下那安静美好的双桥边上,永远簇拥着急于留影的一堆堆的游客;河堤两岸的店铺里,原住的居民早已搬走,留下的多为外来的商人,日复一日地卖着千篇一律的纪念品。
【答案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聪明”这里应是一种“褒词贬用”,结合全文内容理解,作者对这种“发现”行为的背后其实是通过糟蹋文化来赚钱的功利心态,持一种讽刺、轻蔑的情感。
考点:这是对文章句子进行赏析考点。
点评: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
【小题2】
试题分析:从文章第三段中来分析,作者列举了种种糟蹋了文化的行为,最后做了总结,即“历史的内涵、文化的意蕴、本土气质和个中独特的精神跑到哪去了?”用反问语气更加令人发指。
考点:这里考查对原文的内容的筛选和总结。
点评:学生筛选并提取文章阅读语料中的信息,是建立在文章理解基础上的考查方式,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达到理解的目的,学会在原文中提炼总结中心,能够找出段落的中心句,用原文的材料来解决问题。
【小题3】
试题分析:从文章第七段,“到底什么动机与力量使这种潮流正在变本加厉?我想应当一句话戳穿,即以文化谋利。”揭示了“糟蹋自己文化”这种潮流背后的目的;从文章第八段的最后对“糟蹋自己文化”的危害进行了总结,即践踏玷污文化的尊严,使文化失去存在的意义,被糟蹋的文化反过来糟蹋人的精神。
考点:这是对文本语句含义的理解
点评: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浮于语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一般要重点进行片段研读和探究,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中心主题,作答时,一般能表述正确的含义即可得分。
【小题4】
试题分析:事实论据要典型、概括、具有针对性,如:水镇周庄,如今已成为嘈杂、拥挤的旅游景区。陈逸飞笔下那安静美好的双桥边上,永远簇拥着急于留影的一堆堆的游客;河堤两岸的店铺里,原住的居民早已搬走,留下的多为外来的商人,日复一日地卖着千篇一律的纪念品。
考点:这是对文本内容理解和语言运用的开放性考查。
点评: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只要内容设计合理,表述正确,具体应符合题目要求,即围绕“旅游”或“影视”等材料即可。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简苇唐雅爱
2019-12-17 · TA获得超过3654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063
采纳率:26%
帮助的人:438万
展开全部
【答案】
【小题1】(1)交代背景,同时为下文的抒情作铺垫。“1929年”、“第三次反围剿期间“这些标志性的词语,便乎引导读者进人历史情境。
(2)设置悬念。以临别相约,期待来年杜鹃花盛开时节再相会,创设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3)巧设伏笔.与第⑦自然段林同生牺牲,第12自然段吴月娥牺牲相呼应,共同作为行文线索,贯穿全文,新颖而生动。
(4)开篇点题。一对革命情侣相约在杜鹃花盛开的时节,照应了文题“井冈杜鹃红”,寓意深刻。(只要答对任意三点,即可满分)
【小题2】(1)革命先烈走的是一条红色的光明之赂;今天的道路是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铺就的.(2)革命先烈的事业像鲜花一样烂漫,先烈的业绩永远被后人所敬仰,先烈们的精神被代代传承。
【小题3】呼告抒情,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
【小题4】
热爱生活,追求真理;信念坚定,勇往直前;甘于奉献,不畏牺牲。积极乐观,富有革命浪漫主义精神等。(答对四点即可满分)
【答案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入手。内容方面,交待背景和渲染氛围。结构方面,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设悬念。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2】
试题分析:对文章中具体句子含义的理解必须把句子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句子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语句的含义。一般来说,对所要解释的具体句子,答案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答案或者是原句,或者需要考生运用“同义互解”和“虚实互解”等方法变通一下即可。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3】
试题分析:第二人称叙述的好处是,增加亲切感,这种方法的效果就好像是作者面对我们娓娓而谈一样,无形之中拉近了读者的距离,便于情感交流,使人感到特别亲切。。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理解和概括散文主题类的试题,对散文主题的概括,必须是在理解语句,把握文意的基础上进行。其基本方法有:
1、
从寻找语段的中心句入手。文段的中心句常在段首或段尾。文体不同,所揭示的中心也就不同;小说为议论的语句;散文为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即“文眼”。
2、
从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入手。从文章的结构可以分析作者的行文思路,进而明确作者的写作重点与中心。分析语段时,还要注意从句与句间的关系入手;明确句群所表达的重点。
3、
从体会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写人的文章,由“人”及“义”;写事的文章,由“事”及“理”;写景的文章,由“景”及“情”。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祖任练易蓉
2019-01-29 · TA获得超过355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112
采纳率:27%
帮助的人:146万
展开全部
【答案】
【小题1】C
【小题1】不可以。因为这一段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臭氧层的作用。
【小题1】人类活动产生的大量污染物随气流进入高空,与臭氧发生作用,使大气中的臭氧正在减少。
【小题1】它能有效地吸收对生物有害的紫外线。
【小题1】(1)C (2)A (3)B
【小题1】D
【答案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概括能力,考查能力等级:D。
A、B、D三项概括得都不全面。文章的1-3节主要引出说明对象——臭氧层,第4节介绍了臭氧层的一些基本知识和臭氧层的巨大作用。文章的第5节则阐述了臭氧层遭到的破坏和保护臭氧层的重要性。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对于说明方法的理解。
第1节是用同类作比较的方法,引出臭氧层,并以此来说明臭氧层的巨大保护作用。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不能删去。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的提取信息和概括能力,能力等级:D。
从文章最后一节可以提取到主要信息,“人类活动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乘着上升气流钻入高空,与臭氧发生作用,使大气中的臭氧正在减少。”可以直接摘抄,也可以适当概括。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能力等级:C。
根据文章第4节最后一句:正是由于臭氧层具有这种特殊的本领,才使地球“穿”上了一层看不见的“盔甲”,构成了对付紫外线的天然屏障。可以整合出答案。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说明文中使语言表达更加科学严谨的几种方法。
1.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把话说得恰如其分是准确性的一种表现,即用词要斟酌、注意分寸。
2.通过起修饰、限制性词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恰当地使用修饰、限制性词语(如“主要、几乎、大约、一般、之一”等)可使语言表达得更具体、更全面,语言更加准确。
3.通过近义词的细微差别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近义词,它们之间有一些细小的差别。阅读时注意去辨析、比较,才有助于提高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及语言表达的质量。“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一句中的“艺术”和“技术”用得十分精当。
4.留心关联词语在表意准确性上的特殊作用。
恰当地使用关联词语,可使语言表达更连贯、更严密,使语义更具层次感,突出说明内容的重点,从而更好地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本题通过限制,修饰词语达到语言的严密性和科学性。第一句中的“之一”是限制;第二句中的“约”表示估计,不是确切数字;第三句中“严重的”则表示一种客观的程度。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能力。
给文章命名的方法有:
1.抓住说明对象和它的趣味性作标题。《死海不死》,标题既揭示了文章中心,又能引起读者兴趣;既有强
烈的启发性,又有浓厚的趣味性。
2.用设问作标题。《什么是生态系统》,标题既包含说明对象及内容,又能起到提出问题、引起读者思考的
作用。
3.用号召性语句作标题。《向沙漠进军》,标题就可以让读者了解文章要说的内容
根据趣味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我们可以拟定标题为:地球的“外套”(“盔甲”)等等。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