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展开全部
一、课题的提出
纵观国内外和省内外关于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现状,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实践和探索,并且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不少经验和成果。但在学科教学中将如何进行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还没有成型的、可借鉴的教育模式,只是停留在理论上的论述,缺乏实践意义。一线教师在上课时如何进行操作仍然把握不好,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停留在形式上口头上,实际效果不好。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理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这种形势下的学习方式需要教师为学生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这种民主的气氛将有利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程的三个基本维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属心理的范畴,因此,基础教育改革需要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
2、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学生心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各方面的密切配合,要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寻求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注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
3、构建符合我镇心理健康教育实际的教育模式的需要。目前我镇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各校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亟待全面发展和提高。为了全面提高我镇心理健康教育整体水平,形成合力,形成以中心教研站为核心的辐射全镇的网络,以点带面,整体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实验的方法和原则
(一)实验的方法
1、变量实验法 包括操作自变量、选定因变量、控制无关变量。
2、文献法 通过报刊、书籍、网络等检索搜集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经验,并加以分析、研究,提炼精华,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科学性。
3、分析研究法 在实验过程中,合理运用测量、测试等问卷形式,通过分析研究获取实验的相关数据,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4、典型案例法 加强各校实验班的管理,及时发现典型,总结成功经验,由点及面,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
(二)实验的原则
1、面向全体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展开普遍性的教育活动,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协调发展,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2、学生主体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生活。学生是自我发展的主体,通过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和创造性来训练自我、优化自我。
3、点面结合原则。集体活动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全体参与个别对待相结合,使全体学生受到适当的教育又使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解决。
4、协同工作原则。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不能孤立地进行,要与学校的各项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多角度、多层次的协同工作,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5、针对特点原则(或因材施教原则)。和其他教育一样,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针对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三、实施的基本途径:
1、建立组织机构。
成立了两个小组:以教研站站长、部分骨干教师组成的领导小组;以各校实验教师组成的课题实验小组。分工合作,搞好本课题实验。
2、抓好两个层次的队伍建设。
提高层——市区级骨干教师、各校实验教师。要求自加压力,主动承担课题的实验工作。逐渐成为“专家型”的教师。
普及层——各校学科教师。要主动完成课题组交给的各项实验任务,加强实验,总结经验。
3、建立评比交流机制。在实验过程中,教研站适时组织学科教学教研工作,在讲座的基础上,搞评比、竞赛。不断加强各校的交流,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科研实验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没有现成的经验,没有捷径可走,为了探索出适合我镇学生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我们努力加大了教科研力度。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心理活动课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主阵地。为了保证活动课的质量,我们采取了“一定二学三评比”措施:
(1)“一定”即规定活动课的时间。为了保证活动课能顺利开展以制度的形式要求各校做了硬性规定,每周三下午第三节为心理活动课时间,雷打不动。要求教师做到“三有一写”即有计划、有备课、有总结、写随笔。
(2)“二学”即组织学习。一是组织学习外地经验。为了搞好这项工作,课题领导小组先后组织教师到兄弟学校听心理活动课,同时从外地借来活动课录相带,组织教师一节一节观看,及时点评,摸索活动课的路子。二是组织学习省心理教育自读课本,聘请区教研室的心理教研员做教材辅导。理解教材,掌握教材的编排体系和重点训练项目。充分利用省心理教育自读课本,上好每节活动课。
(3)“三评比”即组织教案、活动课、课后反思评比。每学期组织一次教案、活动课、课后反思评比活动。特别是活动课的评比,无论学校事务多忙,都雷打不动地组织心理活动课评比。每听一节课,由教师谈设计,找不足,写感想,写随笔,一起交流,一起研究,提高了教师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施教能力,同时从不同角度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发展。
2、营造健康心理生活的课堂
学生喜欢在一个安全的课堂环境里学习,这个环境一定是平等、宽松、民主、和谐的。在这个环境里,与同学、老师甚至教材进行对话,讲错了没有关系,提出问题有人关注,不认同老师的意见不会受批评,对教材有异议也没有人指责;当学习遇到困难时会得到善意的帮助,当取得成功时会得到诚挚的祝福,当标新立异时会得到大家的喝彩。在这样的环境里,与大家交流自己的学习体验是一种迫切的愿望,于是课堂成了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
纵观国内外和省内外关于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现状,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实践和探索,并且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不少经验和成果。但在学科教学中将如何进行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还没有成型的、可借鉴的教育模式,只是停留在理论上的论述,缺乏实践意义。一线教师在上课时如何进行操作仍然把握不好,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停留在形式上口头上,实际效果不好。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理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这种形势下的学习方式需要教师为学生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这种民主的气氛将有利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程的三个基本维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属心理的范畴,因此,基础教育改革需要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
2、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学生心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各方面的密切配合,要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寻求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注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
3、构建符合我镇心理健康教育实际的教育模式的需要。目前我镇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各校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亟待全面发展和提高。为了全面提高我镇心理健康教育整体水平,形成合力,形成以中心教研站为核心的辐射全镇的网络,以点带面,整体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实验的方法和原则
(一)实验的方法
1、变量实验法 包括操作自变量、选定因变量、控制无关变量。
2、文献法 通过报刊、书籍、网络等检索搜集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经验,并加以分析、研究,提炼精华,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科学性。
3、分析研究法 在实验过程中,合理运用测量、测试等问卷形式,通过分析研究获取实验的相关数据,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4、典型案例法 加强各校实验班的管理,及时发现典型,总结成功经验,由点及面,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
(二)实验的原则
1、面向全体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展开普遍性的教育活动,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协调发展,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2、学生主体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生活。学生是自我发展的主体,通过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和创造性来训练自我、优化自我。
3、点面结合原则。集体活动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全体参与个别对待相结合,使全体学生受到适当的教育又使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解决。
4、协同工作原则。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不能孤立地进行,要与学校的各项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多角度、多层次的协同工作,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5、针对特点原则(或因材施教原则)。和其他教育一样,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针对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三、实施的基本途径:
1、建立组织机构。
成立了两个小组:以教研站站长、部分骨干教师组成的领导小组;以各校实验教师组成的课题实验小组。分工合作,搞好本课题实验。
2、抓好两个层次的队伍建设。
提高层——市区级骨干教师、各校实验教师。要求自加压力,主动承担课题的实验工作。逐渐成为“专家型”的教师。
普及层——各校学科教师。要主动完成课题组交给的各项实验任务,加强实验,总结经验。
3、建立评比交流机制。在实验过程中,教研站适时组织学科教学教研工作,在讲座的基础上,搞评比、竞赛。不断加强各校的交流,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科研实验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没有现成的经验,没有捷径可走,为了探索出适合我镇学生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我们努力加大了教科研力度。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心理活动课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主阵地。为了保证活动课的质量,我们采取了“一定二学三评比”措施:
(1)“一定”即规定活动课的时间。为了保证活动课能顺利开展以制度的形式要求各校做了硬性规定,每周三下午第三节为心理活动课时间,雷打不动。要求教师做到“三有一写”即有计划、有备课、有总结、写随笔。
(2)“二学”即组织学习。一是组织学习外地经验。为了搞好这项工作,课题领导小组先后组织教师到兄弟学校听心理活动课,同时从外地借来活动课录相带,组织教师一节一节观看,及时点评,摸索活动课的路子。二是组织学习省心理教育自读课本,聘请区教研室的心理教研员做教材辅导。理解教材,掌握教材的编排体系和重点训练项目。充分利用省心理教育自读课本,上好每节活动课。
(3)“三评比”即组织教案、活动课、课后反思评比。每学期组织一次教案、活动课、课后反思评比活动。特别是活动课的评比,无论学校事务多忙,都雷打不动地组织心理活动课评比。每听一节课,由教师谈设计,找不足,写感想,写随笔,一起交流,一起研究,提高了教师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施教能力,同时从不同角度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发展。
2、营造健康心理生活的课堂
学生喜欢在一个安全的课堂环境里学习,这个环境一定是平等、宽松、民主、和谐的。在这个环境里,与同学、老师甚至教材进行对话,讲错了没有关系,提出问题有人关注,不认同老师的意见不会受批评,对教材有异议也没有人指责;当学习遇到困难时会得到善意的帮助,当取得成功时会得到诚挚的祝福,当标新立异时会得到大家的喝彩。在这样的环境里,与大家交流自己的学习体验是一种迫切的愿望,于是课堂成了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
邦彦技术
2024-05-11 广告
2024-05-11 广告
在我们邦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员工的心理健康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要方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我们特别推出心理健康免费测试。这项测试简单快捷,无需复杂操作,就能为大家提供一个初步的心理健康评估。希望大家积极参与,关注自己的心理健...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邦彦技术提供
展开全部
要注重情感体验,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对评价也做出建议: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当代中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表现意识等方面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尤其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学习竞争压力增大,新旧观念不断撞击,各种新现象、新矛盾纷至沓来,使如今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产生心理障碍和精神疾患的机会增多。在校生因病休学、退学的病种中,心理疾患已大大超出传染病,名列榜首。更令人悲叹的是在校生自杀事件、离家出走事件时有发生。这些都向我们表明了,我国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已十分严峻,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已是件刻不容缓的大事。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且迫切的。各个学校也正在花大力气重视并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其实在我们学科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渗透。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呢?
一、导入时,创设情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这是一种心理体验在课堂开始时的渗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
我教学《散步》一文时,设计了这么一段导语:“同学们有散步的习惯吗?更有和你的家人一起散步的经历吗?如果你正和你的父母外婆出去散步,你要走小路,因为小路风景优美。而父亲选择走大路照顾体弱的外婆。此时你会怎么办。”这本是课文中要表达的一种祖孙三代的和谐感情,而我将它转让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做出选择。沉默了一段时间后,我接着介绍说:“《散步》中的情况跟刚才设想的类似,只不过主角换成了长大后的你们。同学们有没有兴趣看看他们一家祖孙三代的感情如何和谐的呢?”
在我的引导下,同学们读得很投入,把课文“读进去”了。我相信,文中祖孙三代的和谐感情,会使同学们受到感染与教育的。
《文心雕龙》中提到:“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之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教语文就是要让学生“披文以入情”,
对评价也做出建议: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当代中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表现意识等方面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尤其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学习竞争压力增大,新旧观念不断撞击,各种新现象、新矛盾纷至沓来,使如今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产生心理障碍和精神疾患的机会增多。在校生因病休学、退学的病种中,心理疾患已大大超出传染病,名列榜首。更令人悲叹的是在校生自杀事件、离家出走事件时有发生。这些都向我们表明了,我国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已十分严峻,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已是件刻不容缓的大事。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且迫切的。各个学校也正在花大力气重视并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其实在我们学科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渗透。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呢?
一、导入时,创设情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这是一种心理体验在课堂开始时的渗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
我教学《散步》一文时,设计了这么一段导语:“同学们有散步的习惯吗?更有和你的家人一起散步的经历吗?如果你正和你的父母外婆出去散步,你要走小路,因为小路风景优美。而父亲选择走大路照顾体弱的外婆。此时你会怎么办。”这本是课文中要表达的一种祖孙三代的和谐感情,而我将它转让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做出选择。沉默了一段时间后,我接着介绍说:“《散步》中的情况跟刚才设想的类似,只不过主角换成了长大后的你们。同学们有没有兴趣看看他们一家祖孙三代的感情如何和谐的呢?”
在我的引导下,同学们读得很投入,把课文“读进去”了。我相信,文中祖孙三代的和谐感情,会使同学们受到感染与教育的。
《文心雕龙》中提到:“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之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教语文就是要让学生“披文以入情”,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