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日常礼仪

求教中国古代士人的礼仪,吃饭,睡觉,坐,问候,站,行等礼仪,还有古代官宦家小姐的礼仪,越详细越好。... 求教中国古代士人的礼仪,吃饭,睡觉,坐,问候,站,行等礼仪,还有古代官宦家小姐的礼仪,越详细越好。 展开
 我来答
破碎的沙漏的爱
2018-12-26 · TA获得超过12.8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7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4万
展开全部

1、行走之礼——在行走过程中同样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因此有行走的礼节。

古代常行“趋礼”,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这就是“趋礼”。传统行走礼仪中,还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

2、见面之礼——人们日常见面既要态度热情,也要彬彬有礼。

如何与不同身份的人相见,都有一定的规矩。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传统上行拱手礼。拱手礼是最普通的见面礼仪,方式是双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加于右手之上)举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

如果到人家做客,在进门与落座时,主客相互客气行礼谦让,这时行的是作揖之礼,称为“揖让”。作揖同样是两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时低头,上身略向前屈。作揖礼在日常生活中为常见礼仪,除了上述社交场合外,向人致谢、祝贺、道歉及托人办事等也常行作揖礼。

身份高的人对身份低人的回礼也常行作揖礼。传统社会对至尊者还有跪拜礼,即双膝着地,头手有节奏触地叩拜,即所谓叩首。现今跪拜礼只在偏远乡村的拜年活动能够见到,一般不再施行。在当今社会人们相见,一般习用西方社会传入的握手礼

3、入坐之礼——传统社会礼仪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

何种身份坐何位置都有一定之规,如果盲目坐错席位,不仅主人不爽,自己事后也会为失礼之事追悔莫及。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种席次,最好的办法是听从主人安排。室内座次以东向为尊,即贵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东席上作陪。年长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

陪酒的晚辈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入坐的规矩是,饮食时人体尽量靠近食案,非饮食时,身体尽量靠后,所谓“虚坐尽后”。有贵客光临,应该立刻起身致意。

4、饮食之礼——饮食礼仪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在先秦人们以“以飨燕之礼亲四方宾客”,后代聚餐会饮也常常是一幕幕礼仪活剧

迎宾的宴饮称为“接风”、“洗尘”,送客的宴席称为“饯行”。宴饮之礼无论迎送都离不开酒品,“无酒不成礼仪”。宴席上饮酒有许多礼节,客人需待主人举杯劝饮之后,方可饮用。所谓:“与人同饮,莫先起觞”。

客人如果要表达对主人的盛情款待的谢意,也可在宴饮的中间举杯向主人敬酒。在进食过程中,同样先有主人执筷劝食,客人方可动筷。

所谓:“与人共食,慎莫先尝”。古代还有一列进食规则,如“当食不叹”、“共食不饱、共饭不泽手”、“毋投骨于狗”等,主客相互敬重,营造和谐进食、文明进食的良好氛围。

5、拜贺庆吊之礼——中国自古是一个人情社会,人们相互关怀、相互体恤,在拜贺庆吊中有许多仪礼俗规。

拜贺礼一般行于节庆期间,是晚辈或低级地位的人向尊长的礼敬,同辈之间也有相互的拜贺。如古代元旦官员朝贺,民间新年拜年之礼。行拜贺礼时,不仅态度恭敬,口诵贺词,俯首叩拜,同时也得有贺礼奉上。庆吊之礼,主要行于人生大事中。

人的一生要经历诞生、成年、婚嫁、寿庆、死亡等若干阶段,围绕着这些人生节点,形成了一系列人生礼仪。子孙繁衍是家族大事,诞生礼自然隆重热闹。婴儿满月时,亲戚朋友纷纷上门恭贺,并馈赠营养食品与幼儿鞋帽衣物。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古代礼仪

中国网-中国古代礼仪文化漫谈:跪坐背后的文化心理

大罗运营官

2017-08-17 · 专注互联网游戏知识技巧分享!
大罗运营官
采纳数:3528 获赞数:27515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古代日常礼仪体现以下方面:
一、 仪表举止
首先是仪表礼貌,讲究“正”、“洁”,冠正,衣洁。行冠礼后的男子,出门若不戴冠,或戴冠不正,都被视为无礼。当众免冠表示请罪、谢罪。其次是礼节,有各种用于交际的拜礼和揖礼。
二、 坐立行走
坐、立、行走,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在古代却极受人们重视,不仅把它作为社会交往的礼节,而且已成为一种社会公德。
坐,古人席地而坐,姿势是:两膝着地,两脚背朝下,臀部落在脚踵上。坐姿像跪,但有不同,主要是跪时身体要耸直,臀部不得落在脚踵上。古人入席不穿鞋,而且袜子也不能穿,只能跣足。
古人不仅讲究坐相,也很讲究立容,立时正身、平视,两手相合,掩在袖子里。手从胸口到下腹,放在任何位置都行,甚至持着、拄着东西也行。
三、 语言称谓
语言是生活中最主要的相互交往方式,它既用于传达思想,也用来交流感情。
语言称谓是古代日常生活中礼仪的重要方面。这在人们的相互称谓上表现最为突出,即谦称自己,敬称对方。使用谦称来称呼自己,表现了说话者的谦虚和修养,也是对对方的尊敬;出言不逊或大言不惭,则被视为无礼、轻浮。古人常用的谦称有愚(愚兄) 、鄙(鄙人)、敝(敝人)、卑(卑人)、窃(窃闻、窃笑)、猥、仆;
在谦称自己的同时,古人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以敬称的方式称呼对方。敬称多带有敬重、敬仰、颂扬的感**彩。古人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称“圣”,如孔子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到后来专门用于皇帝,皇帝的谕旨称圣旨、圣谕。对皇帝有一个特定的敬称:“万岁”,“驾”,陛下。“万岁”原是古人饮酒庆贺及祝寿的欢呼语,带有浓厚的祝愿之意;“驾”本指皇帝的乘舆,古人认为天子以四海为家,不以宫室为固定居所,应该乘车行天下,因此用“驾”来尊称帝王。如圣驾、尊驾、晏驾、驾崩。陛,是进入廷殿的必经之路,皇帝每逢升堂,必定要派近臣手持兵器站在陛旁边,以防发生意外。群臣向帝王进言时,不敢直斥,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达尊之意也。于是陛下一词成为对帝王的专称。对诸侯称 “千岁”,太子称“殿下”,将军乘“麾下”,使者称“节下”,两千石官吏称“阁下”,一般表示对对方尊敬之意时都可用。
古代语言的文明和礼貌不仅表现在社会人际交往中,也体现在家庭中。家庭中,称呼自己一方亲属:家、舍、先、亡。如家父、家慈、家兄,舍弟、舍妹、舍侄,家和舍有长幼之分;“先”用在比自己辈分高的或年长的已故家人(先祖、先妣),“亡”用在辈分低幼的已故家人友人(亡弟、亡友)。称呼对方亲属:令、尊、贤等。令,不受辈分限制,如令尊、令母、令妻、令郎、令爱、令婿、令兄、令妹…“凡与人言,称彼祖父母、世父母、父母及长姑,皆加尊字;
四、 迎宾宴客
不仅礼貌待客,更要宾至如归,因而热情、坦诚、和谐、友好便是好客的举止。古人十分重视人际间的相互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有来访,必有回访,这才称得上礼节。遇有宾客到来,首先迎于门外,施礼,互致问候。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06-09
展开全部
古代食仪

  在中国古代,在饭、菜的食用上都有严格的规定,通过饮食礼仪体现等级区别。如王公贵族讲究「牛宜秩,羊宜黍,像直穆,犬宜粱,雁直麦,鱼宜涨,凡君子食恒放焉」。而贫民的日常饭食则以豆饭藿羹为主,「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有菜肴二十馀种。「凡王之馈,食用六百,膳用六牲,饮用六清,羞用百有二十品,珍用八物,酱用百有二十甕」。进献王者的饮食要符合一定的礼教。《礼记·礼器》曰:「礼有以多为贵者,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而民间平民的饮食之礼则「乡饮酒之礼,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所以明养老也」。乡饮酒,是乡人以时会聚饮酒之礼,在这种庆祝会上,最受恭敬的是长者。

  礼产生於饮食,同时又严格约束饮食活动。不仅讲求饮食规格,而且连菜肴的摆设也有规则,《礼记·曲礼》说:「凡进食之礼,左肴右被,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脍炙处外,疏酱处内,葱片处右,酒浆处右。以脯俗置者,左朐右末。」就是说,凡是陈设便餐,带骨的菜肴放在左边,切的纯肉放在右边。干的食品菜肴靠著人的左手方,羹汤放在靠右手方。细切的和烧烤的肉类放远些,醋和酱类放在近处。蒸葱等伴料放在旁边,酒浆等饮料和羹汤放在同一方向。如果要分陈乾肉、牛脯等物,则弯曲的在左,挺直的在右。这套规则在《礼记·少仪》中也有详细记载。上菜时,要用右手握持,而托捧於左手上;上鱼肴时,如果是烧鱼,以鱼尾向著宾客;冬天鱼肚向著宾客的右方,夏天鱼脊向宾客的右方。

  在用饭过程中,也有一套繁文缛礼。《礼记·曲礼》载:「共食不饱,共饭不择手,毋搏饭,毋放饭,毋流歌,毋吒食,毋啮骨。毋反鱼肉,毋投与狗骨。毋固获,毋扬饭,饭黍毋以箸,毋捉羹,毋刺齿。客絮羹,主人辞不能烹。客歉醢,主人辞以篓。濡肉齿决,於内不齿决。毋嘬炙。卒食,客自前跪,撤饭齐以授相者,主人兴辞於客,然後客坐。」这段话的大意是讲:大家共同吃饭时,不可只顾自己吃饱。如果和别人一起吃饭,就要检查手的清洁。不要用手搓饭团,不要把多馀的饭放进锅中,不要喝得满嘴淋漓,不要吃得喷喷作声,不要啃骨头,不要把咬过的鱼肉又放回盤碗里,不要把肉骨头扔给狗。不要传递食物,也不要簸扬著热饭,吃黍蒸的饭用手而不用箸,不可以大口囫囵的喝汤,也不要当著主人的面调和菜汤。不要当众剔牙齿,也不要喝瞻渍的肉酱。

  如果有客人在调和菜汤,主人就要道歉,说是烹调得不好;如果客人喝到酱类的食品,主人也要道歉,说是备办的食物不够。湿软的肉可以用牙齿咬断,乾肉就得用手分食。吃炙肉个要撮作一把来嚼。吃饭完毕,客人应起身向前收拾桌上盛行瞻债物的碟子交给旁边伺侯的主人,主人跟著起身,请客人不要劳动,然後,客人再坐下。

  「毋抟饭」,吃饭时不可抟饭成大团,大口大口地吃,这样有争饱之嫌。「毋放饭」,要入口的饭,不能再放回饭器中,别人会感到不卫生。「毋流歠」,不要长饮大嚼,让人觉得是想快吃多吃,好像没够似的。「毋口它食」,咀嚼时不要让舌在口中作出响声,主人会觉得你是对他的饭食表现不满意。「毋啮骨」,不要专意去啃骨头,这样容易发出不中听的声响,使人有不雅不敬的感觉。「毋反鱼肉」,自己吃过的鱼肉,不要再放回去,应当接著吃完。「毋投与狗骨」,客人自己不要啃骨头,也不能把骨头扔给狗去啃。「毋固获」,不要喜欢吃某一味肴馔便独取那一味,或者争著去吃,有贪吃之嫌。「毋扬饭」,不要为了能吃得快些,就用食具扬起饭粒以散去热气。「饭黍毋以箸」,吃黍饭不要用筷子,但也不是提倡直接用手抓。食饭必得用匙。筷子是专用於食羹中之菜的,不要混用。「羹之有菜者用梜,无菜者不用梜」,梜即是筷子。羹中有菜,用筷子取食。如果无菜筷子派不上用场,直饮即可。「毋嚃羹」,饮用肉羹,不可过快,不能出大声。有菜必须用筷子夹取,不可直接用嘴吸取。「毋絮羹」,客人不能自己动手重新调和羹味,否则会给人留下自我表现的印象,好像自己更精於烹调。「毋刺齿」,进食时不要随意不加掩饰地大剔牙齿,如齿塞,一定要等到饭後再剔。「毋歠醢」,不要直接端起调味酱便喝。醢是比较咸的,用於调味,不是直接饮用的。「濡肉齿决,乾肉不齿决」,湿软的烧肉炖肉,可直接用牙齿咬断,不必用手去擘;而乾肉则不能直接用牙去咬断,须用刀匕帮忙。「毋嘬炙」,大块的烤肉和烤肉串,不要一口吃下去,如此塞满口腔,不及细嚼,狼吞虎嚥,仪态不佳。「当食不叹」,吃饭时不要唉声叹气,「唯食忘忧」,不可哀叹。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06-09
展开全部
立容:
贾子曰:固颐正视,平肩正背,臂如抱鼓。足闲二寸,端面摄缨。端股整足,体不摇肘,曰经立;因以微磬曰共立;因以磬折曰肃立;因以垂佩曰卑立。
参考文物,经立时正身、平视,两手相合,掩在袖子里。手从胸口到下腹,放在任何位置都行,甚至持着、拄着东西也行(古人是很通融的^_^)。注意:中国人注重自然,而不是笔挺,所以手臂要柔软,切忌僵直——这样汉服才会顺势铺成柔和的曲线,展示出华夏之美。
我们常见夫子行叉手礼的像——但这个动作应当是配合磬折来表达敬意的——也就是说,腰应当同时弯曲大概三十度。当然,处于艺术上的考虑,画家还是画成了直身。

二、坐容:
贾子曰:坐以经立之容,胻不差而足不跌,视平衡曰经坐,微俯视尊者之膝曰共坐,仰首视不出寻常之内曰肃坐,废首低肘曰卑坐。
参考文物,汉代的经坐(这在古人就叫坐,现在为了区分,专称雅坐)是膝盖并紧,臀部坐在脚跟上,脚背贴地,双手放在膝盖上,目视前方。对于胡坐,道理一样,端正,两腿不得叉开,双手放在膝盖上。双手可以握拳,冲前方;也可收拢抱在腹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秒懂百科
2019-12-27 · TA获得超过5.9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5.3万
采纳率:88%
帮助的人:1.2亿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6)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