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在语调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哪三种?
2个回答
2017-01-09 · 国内知名职业教育培训机构
中公教育
中公教育是大型的多品类职业教育机构。在全国拥有1859个直营网点,覆盖319个地级市。主营业务横跨招录考试培训、学历提升和职业能力培训3大板块,提供超过100个品类的综合职业就业培训服务。
向TA提问
关注
展开全部
一、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教师职业是人类社会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发生高度分化之后的产物。随着大工业生产的发展,教育在改造国民素质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普遍实施的义务教育制度把教师职业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教师职业的专门化程度日益提高,教师越来越成为社会中不可缺少的职业。幼儿教育虽然还未实行义务教育,但在不久的将来,也会纳入义务教育的范围。幼儿教师一般扮演了如下几种社会角色:1、父母的替代者 2、知识的传授者 3、学生的楷模 4、集体的领导 5、”法官与裁判” 6、孩子的朋友和知己。
洛克主张”教育万能”,他在<<教育漫话>>中指出,儿童犹如一块”白板”,到他们长大成人后,是好还是坏,有用还是无用,感到幸福还是痛苦,主要是由他们所受的教育决定的。”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就是由于教育之故。华生曾说”给我一打健全的孩子,更给我一个特殊的环境,我可以运用特殊的方法,把他们加以任意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家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在华生的眼中,儿童生活于其中的环境,就像一个模具,儿童个体的发展,完全取决于这个模具的形状。而这个模具就是教育。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所以幼儿教师是孩子的启蒙者,有着至在重要的作用。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有着非常大的影响,特别是语言这方面尤为重要。
二、幼儿教学语言的重要性
本人现在是在一所大型的幼儿园任教,虽不能称为老老师,但自认为有点经验,毕竟已有三年多的教龄了。在幼儿园,经常听到教师说:”教学活动目标明确了,方法方式也清楚了,就是不知道怎样组织好教学语言。”这就涉及到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即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语言艺术的问题。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学语言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功和必要素养,是教学艺术中的一个基本的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幼儿是通过模仿学习语言的,因此教师应该给他们提供正确的模仿榜样。教师的语言是幼儿直接学习的榜样,教师的语言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幼儿语言的发展水平,影响教学效果,我们必须重视提高教学的语言艺术性。对于幼儿教育所面对的幼儿,这一特殊群体,教师的教学语言也有其特殊性,只有深入理解幼儿教师教育口语的特点,才能为适应幼教工作,提高语言艺术打下良好的基础。我现在举几个例子,这些都是我身边的事情。
三、教学实例中教师语言存在的问题
1、忽视改进教学方法
今年刚开学一周,园长让我们加班,任务是利用一天的时间把各班的教学任务确定好,把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课时安排好。于是各个班的老师都在一赶商量,我们中班有四个班,于是我们八个老师在一起商量。商量好了刚刚开始写一点,这时候小班的老师园园就拿了几张纸进办公室来了。我们开玩笑问她这么快就写好了,只是开开玩笑,因为我们都认为她根本没那么快,我们这才开始呢,没想到她的回答却是肯定的,这都让我们很惊讶。我忍不住好奇的问了一下,这次怎么这么快呀?去年你可是最后一个交的呀?没想到她的回答让我更惊讶。她说反正我还是教小班,和去年一样的,什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去年一样不就可以了,照抄一遍就是了,有存稿的。说完得意的走出了办公室。我们几个人面面相觑一时无语。
2、忽视幼儿语文教学语言的重要性
到了听小班的课,小班的孩子特别小,他们都是刚刚进园的,对老师都特别依赖。那天小二班的刘老师讲的是一个故事,《小蝌蚪找妈妈》。一开始,刘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群黑黑的小蝌蚪在水塘里面游来游去。刘老师开始讲了:”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妈妈?”孩子们大声的说有。”那你们的妈妈在哪呢?”孩子们有的说在家里,有的说上班去了,还有的说去打工了。接着又讲在水塘里面有一群黑黑的小蝌蚪,它们拖着尾巴整天在水里面游来游去,游来游去,有一天,他们看见别的孩子们都有妈妈,它们就想着,我们的妈妈到哪去了?于是它们就想到去找妈妈。(刘老师的声音很大。也许是为了能让大家都听得清楚一点吧。)于是游啊游啊,它们看到了鲤鱼,就高兴的上去喊鲤鱼叫妈妈。鲤鱼笑着告诉小蝌蚪,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长有四条腿,你们看,我没有腿。(刘老师的语气很平缓,语调也一直不变,故事讲得不紧不慢。)于是它们又游啊游啊,有一天它们看到了乌龟,就高兴的上去喊乌龟叫妈妈。乌龟笑着告诉它们,我不是你们妈妈,你们的妈妈没有尾巴,而且也没有我背上这样的壳。你们到那边去看看吧。(孩子们都叹了口气,可是刘老师的语气还是那么平缓,不紧不慢。)最后,蝌蚪们按照乌龟大叔讲的那样终于在茶叶上找到了自己的妈妈青蛙。(这时候刘老师笑了,脸上很自信。孩子们也很高兴,因为小蝌蚪找到妈妈了。)
3、忽视幼儿数学教学语言的重要性
有的教师不考虑幼儿的思维特点,忽视幼儿的学习规律,甚至过高地估计幼儿的接受能力,其教学效果当然是不会理想的。例如,教幼儿学习7的加减时,教师直接出现分合号7-2-5,请幼儿看分合式列出算式,即2+ 5=7、5+2=7、7-2=5、7-5=2。然后逐一指着题请幼儿编出相应的应用题,将大量的时间都花在编应用题上。我们还发现这样一些现象:有的教师片面依靠自己的演示,把答案强加给幼儿;有的教师设计的活动是跳跃式的,跳过实物操作的环节,直接进入图像把握和符号把握这两个环节;有的设计则是单纯的从符号到符号的过程 。大班教7~10的组成和加减时,教师认为幼儿已有基础,结果就这么跳跃着教过去。然而,数理逻辑顺序的建构决不是这么简单就能完成的,幼儿阶段的思维特点决定了这样的教学是不合适。
4、忽视对学生的评价语言
有一次园长组织听课,利用每天中午的时间听,先从大班开始,那天听的是一位新老师徐老师的课。也许是因为紧张,一下子教室里坐了几十位老师,心里慌,我明显看到徐老师的脸都有点红。课正式开始了,课的内容是比大小,徐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几个字”比大小>、 <、 =”。接着写下了5( )3.于是徐老师面对着孩子,右手拿了5个手指,右手拿了3个手指,问孩子们是5个多还是3个多,孩子们很聪明,一下子就看出是5个多,一下子都说了出来。我看到徐老师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很明显这是她想听到的。这时候她说出一句孩子们真棒。接着她又讲了一个故事,说有一天下大雪了,大灰狼饿了整整一天了,肚子都饿扁了,它很想吃东西,而且是好多好多的东西。于是它就下山去找,走到山下大灰狼看到山的左边有5只野鸡,山的右边有3只野鸡。因为肚子很饿,所以大灰狼就张开它的大嘴巴吃掉了5只野鸡。大灰狼的嘴巴张得大大的,有点像> 和 < ,所以那个数大就把张开的那头对着大的数。讲完之后徐老师就在括号里写下了>号。孩子们都听得很入神,就连我们都入神了。接着徐老师又讲了几个这样的比大小的题。讲完之后,徐老师问小朋友都会不会做啊,小朋友都大声的喊会。我又听到徐老师说了句小朋友们真棒。接着就是演板,徐老师请了四个小朋友到黑板上去做习题,上去的时候这四个孩子都是一脸的笑容。结果两对两错。对写对了的小朋友,徐老师大声的对他们说了句你们两个很棒,上课很认真,上位。我看到他们两个很不情愿的上了位。接着指着两个写错的小朋友,对下面的小朋友说,他们做得对不对呀?下面的孩子大声喊出不对,这时候我看到他们两个低下了头。
四、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对教学实例中缺点的归纳:
从以上四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老师在语言表达中存在着不同的问题,下面我用小标题简单概括出来:
例1: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一成不变,教学没有注入新的内容。
例2:教师的语言没能拨动幼儿的心弦,缺乏声情并茂。声音、语速、语调一成不变,没有抑扬顿挫 。
例3:忽视幼儿的思维特点 ,把答案强加给学生
例4:忽视评价作用,对孩子的表现做出了不恰当的评价
2、对教学实例中缺点原因的分析
俗话说,事出必有因。教师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系列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例1:认为事物是一成不变的,总用老眼光去看待孩子教育孩子
例2:没有投入到故事中去,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
例3:太高估孩子,采用了不适合幼儿年龄的教育方式
例4:评价缺乏鼓励性,不能进行有目的的指导,只有一味的要求
五、提高幼儿教师语言能力的对策
针对幼儿教师出现的以上语言表达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这样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毕竟问题总是要解决的嘛。
1、教师的语言需要临场发挥
像例1中,教师之所以有这种想法,或许是因为她们对幼儿教育这方面还不太了解,她们总认为孩子太小,教这么点东西就够了。但是他们错了,时间是变的,世界是变的,我们所处的环境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新的事物不断的涌现,旧的不断的被淘汰,我们作为教育的启蒙者,站在教育的前线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孩子们能够尽快尽早的接受新的知识,而不能总用老眼光去看待世界看待教育,不能因为书本一样,我们的教育方法就要一成不变,我们要学会临场发挥。
下面这位老师我觉得做得很不错。记得有一天我曾接到一位小班小朋友家长的电话,电话中家长开门见山就说老师你教的真是太好了,我的孩子放在你班上我放心。我丈和尚摸不着头脑,怎么回事呀?从与家长的通话中我才渐渐明白过来了。事情是这样的:在讲《语言》课上,书上有这样一幅图画,两棵大树,大树中间有一棵小树。为了让孩子们听得明白一点,他用了个比喻,说这大树就是爸爸和妈妈,而小树就是孩子自己,小树在大树的怀抱下慢慢长大,就好像是我们自己在爸爸和妈妈的拥护下成长,爸爸和妈妈为我们遮风挡雨,不让我们受到伤害,我们在爸爸和妈妈的怀抱中快乐的成长。同时我还告诉孩子们爸爸和妈妈爱我们,我们也要爱爸爸和妈妈,要听爸爸和妈妈的话,做一个乖宝宝,这样才是一个好孩子。而老师所讲的这些话,孩子也把这些讲给了家长听,家长听后非常感动,所以就给我打了这个电话。是的,孩子是天真无邪的,是单纯的,就像是一张白纸,他的将来好与坏、纸上的图画美不美,都需要我们的教育和引导,不要小看孩子,也不要轻视我们说的话,其实,我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2、教师语言需要声情并茂
例2中,教师在整个故事讲述中,声音都很平淡,语速都很慢,而且面部的表情也是一成不变的,并且也没有附与任何的肢体动作。 教师的语言要能拨动幼儿的心弦,就要以声传情,注情于声,声情并茂。教师带着感情教,满怀激情说,幼儿便在教师的情感冲击下,敞开了心扉。幼儿有一种本能心态,即期望得到教师的”安抚”。他们对富有感情或寡淡冷漠的语言是很敏感的,教师的教学如能让真诚慈爱之情溢于言表,就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内心体验,营造教学的和谐境界。当然,”声情并茂”并不是提高嗓子,矫揉造作,而是发自肺腑的真情。同时还得需要拟人化。例如下面这节课就把握得很好。
比如我曾经在中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一片树林里,有一棵老树,在老树的旁边有一棵很小的树,(我没有说是老树和小树,而是采用拟人的方式管这棵老树叫树爷爷,管小树叫树宝宝。这样就更贴近生活,更贴近孩子的心理。)并且用彩色粉笔在黑板是画出了树爷爷和树宝宝。这样让孩子们感到更新鲜贴切。有一天树爷爷的叶子在一片一片的往下掉,树宝宝看见了就问树爷爷这是怎么了。(我用很低沉很难过的语气)树爷爷很难过的告诉树宝宝说自己生病了,而且病得很重,如果不治的话,很快就会死掉。如果自己死掉了就没人来照顾树宝宝了,没人陪树宝宝聊天了,树宝宝会很孤单的。说着说着树爷爷的眼泪都掉了下来,这时候树爷爷的叶子又掉下了一片。树宝宝听了树爷爷的话,竞喔喔的哭了起来(这时候我的声音也哽咽了,眼泪也在眼眶里打转。这时候我看到我的学生都趴在桌上很难过的样子。孩子们已经完全被故事吸引了,已经投入到故事里面来了。)树宝宝舍不得树爷爷死,他要救树爷爷,要给树爷爷治病。可是找谁治呢?于是树宝宝就天天等啊盼啊,有一天树林里飞来一只蝴蝶,树宝宝看到了可高兴了,大声的喊着蝴蝶阿姨蝴蝶阿姨,你快来呀快来呀!(我用非常急燥的声音喊着。怎么能不急燥呢?树宝宝多么希望快点找人给树爷爷看病,要晚了树爷爷的叶子就要掉光了,那样的话树爷爷就会死的。这时候孩子们的嘴马也已经微微张开,他们恨不得替树宝宝喊住蝴蝶阿姨。)蝴蝶阿姨停在了树宝宝的身上,问他怎么了这么着急喊她。树宝宝用手指了指树爷爷,说树爷爷生病了快死掉了请蝴蝶阿姨帮树爷爷看病。蝴蝶阿姨飞到树爷爷的身上左看看右瞧瞧。(这时候孩子们像看到了希望,都很高兴,脸上露出了笑容。)蝴蝶阿姨告诉树宝宝说树爷爷身体里面长满了虫子,不取出来会死掉的。(这时候我用粉笔在树爷爷的树干里画了几条虫子)树宝宝焦急的说那你快点帮树爷爷取出来吧。(孩子们的脸上也显得焦急起来,他们已经完全融入到这个故事中来,树爷爷的命运已经紧紧的牵动着他们的心,这时候教室里静悄悄的,孩子们一言不发,在这平时是很少见的。)可是最后蝴蝶阿姨告诉树宝宝说她没有办法取出树爷爷树干里面的虫子。树宝宝听了以后马上低下了头,(孩子们也难过极了,那种眼神看了让我很心疼。)他以为树爷爷这下子肯定要死了,连蝴蝶阿姨都没有办法。这时候蝴蝶阿姨又告诉树宝宝说啄木鸟大叔有办法治树爷爷的病。树宝宝听了后半信半疑,但是还是很高兴,毕竟还有希望。(孩子们的脸上也有了希望,他们已经和树宝宝共患难共甜蜜了。)于是树宝宝又天天等天天盼,眼看着树爷爷的叶子一天比一天掉的厉害,(我用粉笔在黑板上画着一片一片的叶子掉在地上。)孩子们看到了都不吭声。终于有一天啄木鸟大叔从树林经过就被树宝宝看到了。(我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了一只啄木鸟。孩子们看到了都高兴的叫了起来,并不是因为我画的好看,而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希望,树爷爷有救了。)树宝宝叫住了啄木鸟大叔,啄木鸟大树也和蝴蝶阿姨一样飞到树爷爷的身上。看了不久之后就把他那长长的嘴巴伸到树爷爷的树干里啄虫子。(这时候孩子们的呼吸似乎都停住了。)终于不多久一条长长的虫子就被啄木鸟大叔啄出来了,树宝宝看到了高兴的笑了起来。(孩子们们听到树宝宝笑了,自己也笑了,一时间教室里充满了笑声。)孩子们边笑边相互说着树爷爷的病好了,树爷爷不用死了。最后,树爷爷长出了一片一片的新叶子。(我采用不同的语调和语速,以及不同的表情来讲述着这个故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吸引孩子们。如果仅仅照本宣科,用平淡无味一成不变的语言是不会引起孩子们的共鸣,更达不到这种效果。所以在故事中我们要扮演不同的角色,采用不同的语言方式。同时还需要借助简笔画的形式,这样才能更形象更生动更一目了然。这样才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教师语言需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幼儿期思维发展和趋势是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尚处于萌芽状态。幼儿学习数学,主要通过四个阶段,即实物操作——语言表达——图像把握——符号把握,从而建立数学的知识结构。每一次数学活动都必须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而且必须经过长期训练才能达到目标,不是通 过一两次活动就能完成的。儿童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直观性。儿童在不能直接观察到事物特征的情况下,对某些概念进行概括会感到困难。而到了高年级,他们则开始能够依靠表现一定数量关系的词语来进行概括。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掌握概念中直观、外部特征的成分逐渐减少,而掌握抽象、本质特征的成分不断增多。而对于这位老师,她就忽视了孩子思维的特点,她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认为孩子可以听得懂,能掌握,她跳过了抽象思维,而直接采用抽象思维,其实这样并不适合幼儿园的孩子,她把幼儿园的孩子当成了是小学二三年级的学生,她太高估了孩子。孩子是很聪明,但他也有一个过程,得一步一步来,老师不能太心急,得循序渐进,而不能拔苗助长,这样只会事倍功半,让孩子学得很累。
4、教师语言应重在表扬
像例4中,徐老师有一个优点很值得学习,那就是通过运用故事的方式向孩子们介绍了> < =,因为> <这两个符号长得很像,稍有不慎就会搞错,徐老师把它们比做大灰狼的嘴巴,谁大就用大嘴巴即开口大的对着大的数.这点做得非常好。美中不足的是对孩子的表现没有太多的鼓励,甚至很少,徐老师怎么就那么吝啬,一句像样的表扬鼓励性的话都舍不得多说,只是简单的一句孩子们很棒和你们两个真棒。而另外两个孩子的自尊心也受到了严重的伤害。教师对的评价,应该是科学的、合理的评价,是能激发自信心,保护的自尊心,调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促进发展的。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有的教师没有考虑到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每个都希望得到教师的承认和赞许等实际情况,而往往采用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和评价不同发展水平的。例如,有的教师在回答不出问题时,常常给予批评、挖苦;在回答错了的时候,向全班小朋友说:”大家说××说得对吗?”导致全班大声否定。这样做不仅会伤害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挫伤的学习积极性,严重时还会造成的心理障碍。 所以,我们教师千万要把握好对孩子的评价,不能一味的盲目的表扬,也不能毫不留情的批评,得有个尺度。下面有个例子做得就相对好一点。
比如:在上中班的数字填空的课上,我写出1——3——5——7——9——,让中班的小朋友们把横线上空缺的数字填起来,如果单单是用我们成人的语言告诉小朋友们说1的后面是2,3的后面是4等等,这样一遍又一遍的枯燥无味的讲,孩子们是很难听懂这些,而且会很厌烦,即使是死记硬背的记着了,到时候我们再给他们换过一个数字,比如:1 2 ——4 5 —— 7 8 ——10,他们又会束手无策,因此在上孩子们的课时,我们得采用儿童化的语言,这样他们更能听懂,还得想办法变着花样给给他们上课,激发他们的兴趣。就拿这道题来讲,我是这样上的:首先让小朋友们把眼睛闭上,造就一种神秘感。我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一辆小火车,火车有10节车箱,按顺序在车箱上写出1 3 5 7 9 (电脑上我画不了火车,只有这样代替一下了)。画好了后让小朋友们把眼睛睁开,给小朋友们一个惊喜。”哇!小火车小火车。”孩子们一看到黑板上有火车,别提有多高兴了。这样孩子们的兴致就被提起来了,视线也被转移过来了,由先前的讲悄悄话和搞小动作转移到黑板上的小火车了。视线转移过来了这课自然就好上了,但是别忘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不像大人,他们是很短暂的,所以我们还要变着法讲这个题型。我就利用孩子们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坐车这个方法上课,因为这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他们每天都要坐车上学坐车回家。
“小朋友,你们每天是怎么回家的呀?”
“坐车回家的。”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说。
“哦。”小朋友们是坐车回家的,我们的数字宝宝也是坐车回家的。那么小朋友们看一下,我们的数字宝宝都上车了吗?
“没有,没有。”孩子们大声而又高兴的说着。
“那么谁没有上车呢?”我提出了问题。这时候小朋友们都不讲话了。我就让小朋友们从1到10数了一遍,数完之后我就又问,小朋友们知道了吗?孩子们点了点头。我就指着第二节车箱问:”1的后面是谁呀?”不等我说完,孩子们就喊出了2。非常棒!我高兴的和小朋友们一起把手拿出来自我表扬:棒棒棒,我真棒,棒棒棒,我最棒。孩子们一听到表扬别提多高兴了。我接受着又说:”小朋友们,你们看,1,3,5,7,9这些数字宝宝很乖,要回家了,马上就上车,不到外面去玩是不是呀?那2乖不乖呀?”
“不乖”。
“那为什么不乖呢?”我一步一步的引导着孩子们。
“因为要回家了它不上车在外面玩,等一下车子就要开走了,他就回不了家了。”
“对,非常对。”那不乖的数字宝宝老师就要用棍子轻轻的打它的屁股。于是我就用棍子在黑板上轻轻的敲了一下‘2’。孩子们都高兴的笑了起来。接着我又把话题延伸到小朋友们身上来,小朋友们,你们要回家了能不能不上车在外面玩呀?”
“不能”。孩子们点了点头。
“不上车的小朋友就不乖了,老师就要打他的小屁股,而且老师也不喜欢他,是不是呀?”
“是”。孩子们很认真地点了点头,并且相互轻轻的讲着,回家不上车就不乖,就要打小屁股,老师也不喜欢。
接着我又指着第四节车箱问小朋友,”你们知道这写什么吗?”知道的请举手。
“哗哗哗”,大多数小朋友都举起了手,其中还有的小朋友干脆站了起来,还有的小朋友怕我看不到跑到我身边来拉着我的衣服说老师我知道我知道。这时候我看到一个平时不太讲话但非常聪明的曹一波小朋友也举起了手。曹一波平时非常胆小,是一个连要上厕所也不敢和老师讲都需要同伴为他说的人,他的这次举手令我感到既意外又惊喜。我毫不犹豫的点到了他的名字,让他来回答这个问题。他高兴地站了起来而非常正确地说出了答案。声音虽然有点小,但这举手对他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于是我又抓着时机地小朋友说,”曹一波小朋友棒不棒呀?我们要不要表扬一下他?”
“要”。孩子们高兴地说。
于是我们一起喊着:表扬表扬,顶呱呱,我们都要学习他。这时候我看到了平时不爱笑的曹一波脸上乐开了花。
我就用同样的方法把其它几个空格讲完了。一节课就在这欢乐、愉悦、轻松、充满笑声中度过了。在这节课里,不难发现老师对孩子们的表现给予了很大的鼓励,不仅是语言,还有手势,以及眼神。这一点我觉得做得非常好。老师毫不吝啬的给予孩子表扬鼓励,对于老师来说只是一句话,可是在孩子们的心里,并不仅仅是一句话而已,而是对他们的肯定,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特别是对曹一波小朋友,更是做得非常好。如果只是对他的举手不屑一顾的话,那么不仅仅挫伤了他的心,而且也会对他以后的表现将会是很大的打击,老师稍微出点差错将会让他继续沉默寡言。但是我觉得这位老师就做得很不错,她能敏锐的眼光捕捉曹一波小朋友瞬间的自信,并且紧紧的抓住了这点自信让他相信他是最棒的,这对他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起了莫大的帮助。
教师的语言丰富多彩不能停留在技巧的表层,要在学识上下功夫,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拥有广博的知识面,熟悉幼儿的生态环境,学会通过变化、调整说话的内容及组织语言的结构来适应特定的社会情景,学习语言学,积累词语,丰富词汇,多加训练,才能运用自如。
六、怎样提高幼儿教师语言能力的总结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得出一些提高幼儿教师语言表达的结论:
1、教师要尽量扩大知识面,不断搜集专业信息,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水平。
2、语调要随着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尽力做到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3、遵循孩子的思维发展规律,从易到难,循序渐进,而不能一步登天。
4、对孩子的表现及时给予评价,多采用鼓励性的评价。
语言是一门具有无穷魅力的艺术,总而言之,教学语言艺术是我们幼儿教师最主要的教学手段,作为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再没有比它更优越更光荣的职位。只要是语言学习的有心人,那么他所组织的教学活动都会成为锻炼和提高教学语言艺术水平的有利机会。因此,重视自身教学语言艺术的高度修养,应当成为我们每个幼儿教师的自觉追求。充分发挥语言的魅力,使天真无邪、纯真可爱的孩子们伴着我们的语言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师职业是人类社会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发生高度分化之后的产物。随着大工业生产的发展,教育在改造国民素质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普遍实施的义务教育制度把教师职业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教师职业的专门化程度日益提高,教师越来越成为社会中不可缺少的职业。幼儿教育虽然还未实行义务教育,但在不久的将来,也会纳入义务教育的范围。幼儿教师一般扮演了如下几种社会角色:1、父母的替代者 2、知识的传授者 3、学生的楷模 4、集体的领导 5、”法官与裁判” 6、孩子的朋友和知己。
洛克主张”教育万能”,他在<<教育漫话>>中指出,儿童犹如一块”白板”,到他们长大成人后,是好还是坏,有用还是无用,感到幸福还是痛苦,主要是由他们所受的教育决定的。”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就是由于教育之故。华生曾说”给我一打健全的孩子,更给我一个特殊的环境,我可以运用特殊的方法,把他们加以任意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家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在华生的眼中,儿童生活于其中的环境,就像一个模具,儿童个体的发展,完全取决于这个模具的形状。而这个模具就是教育。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所以幼儿教师是孩子的启蒙者,有着至在重要的作用。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有着非常大的影响,特别是语言这方面尤为重要。
二、幼儿教学语言的重要性
本人现在是在一所大型的幼儿园任教,虽不能称为老老师,但自认为有点经验,毕竟已有三年多的教龄了。在幼儿园,经常听到教师说:”教学活动目标明确了,方法方式也清楚了,就是不知道怎样组织好教学语言。”这就涉及到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即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语言艺术的问题。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学语言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功和必要素养,是教学艺术中的一个基本的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幼儿是通过模仿学习语言的,因此教师应该给他们提供正确的模仿榜样。教师的语言是幼儿直接学习的榜样,教师的语言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幼儿语言的发展水平,影响教学效果,我们必须重视提高教学的语言艺术性。对于幼儿教育所面对的幼儿,这一特殊群体,教师的教学语言也有其特殊性,只有深入理解幼儿教师教育口语的特点,才能为适应幼教工作,提高语言艺术打下良好的基础。我现在举几个例子,这些都是我身边的事情。
三、教学实例中教师语言存在的问题
1、忽视改进教学方法
今年刚开学一周,园长让我们加班,任务是利用一天的时间把各班的教学任务确定好,把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课时安排好。于是各个班的老师都在一赶商量,我们中班有四个班,于是我们八个老师在一起商量。商量好了刚刚开始写一点,这时候小班的老师园园就拿了几张纸进办公室来了。我们开玩笑问她这么快就写好了,只是开开玩笑,因为我们都认为她根本没那么快,我们这才开始呢,没想到她的回答却是肯定的,这都让我们很惊讶。我忍不住好奇的问了一下,这次怎么这么快呀?去年你可是最后一个交的呀?没想到她的回答让我更惊讶。她说反正我还是教小班,和去年一样的,什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去年一样不就可以了,照抄一遍就是了,有存稿的。说完得意的走出了办公室。我们几个人面面相觑一时无语。
2、忽视幼儿语文教学语言的重要性
到了听小班的课,小班的孩子特别小,他们都是刚刚进园的,对老师都特别依赖。那天小二班的刘老师讲的是一个故事,《小蝌蚪找妈妈》。一开始,刘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群黑黑的小蝌蚪在水塘里面游来游去。刘老师开始讲了:”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妈妈?”孩子们大声的说有。”那你们的妈妈在哪呢?”孩子们有的说在家里,有的说上班去了,还有的说去打工了。接着又讲在水塘里面有一群黑黑的小蝌蚪,它们拖着尾巴整天在水里面游来游去,游来游去,有一天,他们看见别的孩子们都有妈妈,它们就想着,我们的妈妈到哪去了?于是它们就想到去找妈妈。(刘老师的声音很大。也许是为了能让大家都听得清楚一点吧。)于是游啊游啊,它们看到了鲤鱼,就高兴的上去喊鲤鱼叫妈妈。鲤鱼笑着告诉小蝌蚪,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长有四条腿,你们看,我没有腿。(刘老师的语气很平缓,语调也一直不变,故事讲得不紧不慢。)于是它们又游啊游啊,有一天它们看到了乌龟,就高兴的上去喊乌龟叫妈妈。乌龟笑着告诉它们,我不是你们妈妈,你们的妈妈没有尾巴,而且也没有我背上这样的壳。你们到那边去看看吧。(孩子们都叹了口气,可是刘老师的语气还是那么平缓,不紧不慢。)最后,蝌蚪们按照乌龟大叔讲的那样终于在茶叶上找到了自己的妈妈青蛙。(这时候刘老师笑了,脸上很自信。孩子们也很高兴,因为小蝌蚪找到妈妈了。)
3、忽视幼儿数学教学语言的重要性
有的教师不考虑幼儿的思维特点,忽视幼儿的学习规律,甚至过高地估计幼儿的接受能力,其教学效果当然是不会理想的。例如,教幼儿学习7的加减时,教师直接出现分合号7-2-5,请幼儿看分合式列出算式,即2+ 5=7、5+2=7、7-2=5、7-5=2。然后逐一指着题请幼儿编出相应的应用题,将大量的时间都花在编应用题上。我们还发现这样一些现象:有的教师片面依靠自己的演示,把答案强加给幼儿;有的教师设计的活动是跳跃式的,跳过实物操作的环节,直接进入图像把握和符号把握这两个环节;有的设计则是单纯的从符号到符号的过程 。大班教7~10的组成和加减时,教师认为幼儿已有基础,结果就这么跳跃着教过去。然而,数理逻辑顺序的建构决不是这么简单就能完成的,幼儿阶段的思维特点决定了这样的教学是不合适。
4、忽视对学生的评价语言
有一次园长组织听课,利用每天中午的时间听,先从大班开始,那天听的是一位新老师徐老师的课。也许是因为紧张,一下子教室里坐了几十位老师,心里慌,我明显看到徐老师的脸都有点红。课正式开始了,课的内容是比大小,徐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几个字”比大小>、 <、 =”。接着写下了5( )3.于是徐老师面对着孩子,右手拿了5个手指,右手拿了3个手指,问孩子们是5个多还是3个多,孩子们很聪明,一下子就看出是5个多,一下子都说了出来。我看到徐老师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很明显这是她想听到的。这时候她说出一句孩子们真棒。接着她又讲了一个故事,说有一天下大雪了,大灰狼饿了整整一天了,肚子都饿扁了,它很想吃东西,而且是好多好多的东西。于是它就下山去找,走到山下大灰狼看到山的左边有5只野鸡,山的右边有3只野鸡。因为肚子很饿,所以大灰狼就张开它的大嘴巴吃掉了5只野鸡。大灰狼的嘴巴张得大大的,有点像> 和 < ,所以那个数大就把张开的那头对着大的数。讲完之后徐老师就在括号里写下了>号。孩子们都听得很入神,就连我们都入神了。接着徐老师又讲了几个这样的比大小的题。讲完之后,徐老师问小朋友都会不会做啊,小朋友都大声的喊会。我又听到徐老师说了句小朋友们真棒。接着就是演板,徐老师请了四个小朋友到黑板上去做习题,上去的时候这四个孩子都是一脸的笑容。结果两对两错。对写对了的小朋友,徐老师大声的对他们说了句你们两个很棒,上课很认真,上位。我看到他们两个很不情愿的上了位。接着指着两个写错的小朋友,对下面的小朋友说,他们做得对不对呀?下面的孩子大声喊出不对,这时候我看到他们两个低下了头。
四、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对教学实例中缺点的归纳:
从以上四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老师在语言表达中存在着不同的问题,下面我用小标题简单概括出来:
例1: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一成不变,教学没有注入新的内容。
例2:教师的语言没能拨动幼儿的心弦,缺乏声情并茂。声音、语速、语调一成不变,没有抑扬顿挫 。
例3:忽视幼儿的思维特点 ,把答案强加给学生
例4:忽视评价作用,对孩子的表现做出了不恰当的评价
2、对教学实例中缺点原因的分析
俗话说,事出必有因。教师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系列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例1:认为事物是一成不变的,总用老眼光去看待孩子教育孩子
例2:没有投入到故事中去,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
例3:太高估孩子,采用了不适合幼儿年龄的教育方式
例4:评价缺乏鼓励性,不能进行有目的的指导,只有一味的要求
五、提高幼儿教师语言能力的对策
针对幼儿教师出现的以上语言表达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这样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毕竟问题总是要解决的嘛。
1、教师的语言需要临场发挥
像例1中,教师之所以有这种想法,或许是因为她们对幼儿教育这方面还不太了解,她们总认为孩子太小,教这么点东西就够了。但是他们错了,时间是变的,世界是变的,我们所处的环境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新的事物不断的涌现,旧的不断的被淘汰,我们作为教育的启蒙者,站在教育的前线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孩子们能够尽快尽早的接受新的知识,而不能总用老眼光去看待世界看待教育,不能因为书本一样,我们的教育方法就要一成不变,我们要学会临场发挥。
下面这位老师我觉得做得很不错。记得有一天我曾接到一位小班小朋友家长的电话,电话中家长开门见山就说老师你教的真是太好了,我的孩子放在你班上我放心。我丈和尚摸不着头脑,怎么回事呀?从与家长的通话中我才渐渐明白过来了。事情是这样的:在讲《语言》课上,书上有这样一幅图画,两棵大树,大树中间有一棵小树。为了让孩子们听得明白一点,他用了个比喻,说这大树就是爸爸和妈妈,而小树就是孩子自己,小树在大树的怀抱下慢慢长大,就好像是我们自己在爸爸和妈妈的拥护下成长,爸爸和妈妈为我们遮风挡雨,不让我们受到伤害,我们在爸爸和妈妈的怀抱中快乐的成长。同时我还告诉孩子们爸爸和妈妈爱我们,我们也要爱爸爸和妈妈,要听爸爸和妈妈的话,做一个乖宝宝,这样才是一个好孩子。而老师所讲的这些话,孩子也把这些讲给了家长听,家长听后非常感动,所以就给我打了这个电话。是的,孩子是天真无邪的,是单纯的,就像是一张白纸,他的将来好与坏、纸上的图画美不美,都需要我们的教育和引导,不要小看孩子,也不要轻视我们说的话,其实,我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2、教师语言需要声情并茂
例2中,教师在整个故事讲述中,声音都很平淡,语速都很慢,而且面部的表情也是一成不变的,并且也没有附与任何的肢体动作。 教师的语言要能拨动幼儿的心弦,就要以声传情,注情于声,声情并茂。教师带着感情教,满怀激情说,幼儿便在教师的情感冲击下,敞开了心扉。幼儿有一种本能心态,即期望得到教师的”安抚”。他们对富有感情或寡淡冷漠的语言是很敏感的,教师的教学如能让真诚慈爱之情溢于言表,就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内心体验,营造教学的和谐境界。当然,”声情并茂”并不是提高嗓子,矫揉造作,而是发自肺腑的真情。同时还得需要拟人化。例如下面这节课就把握得很好。
比如我曾经在中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一片树林里,有一棵老树,在老树的旁边有一棵很小的树,(我没有说是老树和小树,而是采用拟人的方式管这棵老树叫树爷爷,管小树叫树宝宝。这样就更贴近生活,更贴近孩子的心理。)并且用彩色粉笔在黑板是画出了树爷爷和树宝宝。这样让孩子们感到更新鲜贴切。有一天树爷爷的叶子在一片一片的往下掉,树宝宝看见了就问树爷爷这是怎么了。(我用很低沉很难过的语气)树爷爷很难过的告诉树宝宝说自己生病了,而且病得很重,如果不治的话,很快就会死掉。如果自己死掉了就没人来照顾树宝宝了,没人陪树宝宝聊天了,树宝宝会很孤单的。说着说着树爷爷的眼泪都掉了下来,这时候树爷爷的叶子又掉下了一片。树宝宝听了树爷爷的话,竞喔喔的哭了起来(这时候我的声音也哽咽了,眼泪也在眼眶里打转。这时候我看到我的学生都趴在桌上很难过的样子。孩子们已经完全被故事吸引了,已经投入到故事里面来了。)树宝宝舍不得树爷爷死,他要救树爷爷,要给树爷爷治病。可是找谁治呢?于是树宝宝就天天等啊盼啊,有一天树林里飞来一只蝴蝶,树宝宝看到了可高兴了,大声的喊着蝴蝶阿姨蝴蝶阿姨,你快来呀快来呀!(我用非常急燥的声音喊着。怎么能不急燥呢?树宝宝多么希望快点找人给树爷爷看病,要晚了树爷爷的叶子就要掉光了,那样的话树爷爷就会死的。这时候孩子们的嘴马也已经微微张开,他们恨不得替树宝宝喊住蝴蝶阿姨。)蝴蝶阿姨停在了树宝宝的身上,问他怎么了这么着急喊她。树宝宝用手指了指树爷爷,说树爷爷生病了快死掉了请蝴蝶阿姨帮树爷爷看病。蝴蝶阿姨飞到树爷爷的身上左看看右瞧瞧。(这时候孩子们像看到了希望,都很高兴,脸上露出了笑容。)蝴蝶阿姨告诉树宝宝说树爷爷身体里面长满了虫子,不取出来会死掉的。(这时候我用粉笔在树爷爷的树干里画了几条虫子)树宝宝焦急的说那你快点帮树爷爷取出来吧。(孩子们的脸上也显得焦急起来,他们已经完全融入到这个故事中来,树爷爷的命运已经紧紧的牵动着他们的心,这时候教室里静悄悄的,孩子们一言不发,在这平时是很少见的。)可是最后蝴蝶阿姨告诉树宝宝说她没有办法取出树爷爷树干里面的虫子。树宝宝听了以后马上低下了头,(孩子们也难过极了,那种眼神看了让我很心疼。)他以为树爷爷这下子肯定要死了,连蝴蝶阿姨都没有办法。这时候蝴蝶阿姨又告诉树宝宝说啄木鸟大叔有办法治树爷爷的病。树宝宝听了后半信半疑,但是还是很高兴,毕竟还有希望。(孩子们的脸上也有了希望,他们已经和树宝宝共患难共甜蜜了。)于是树宝宝又天天等天天盼,眼看着树爷爷的叶子一天比一天掉的厉害,(我用粉笔在黑板上画着一片一片的叶子掉在地上。)孩子们看到了都不吭声。终于有一天啄木鸟大叔从树林经过就被树宝宝看到了。(我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了一只啄木鸟。孩子们看到了都高兴的叫了起来,并不是因为我画的好看,而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希望,树爷爷有救了。)树宝宝叫住了啄木鸟大叔,啄木鸟大树也和蝴蝶阿姨一样飞到树爷爷的身上。看了不久之后就把他那长长的嘴巴伸到树爷爷的树干里啄虫子。(这时候孩子们的呼吸似乎都停住了。)终于不多久一条长长的虫子就被啄木鸟大叔啄出来了,树宝宝看到了高兴的笑了起来。(孩子们们听到树宝宝笑了,自己也笑了,一时间教室里充满了笑声。)孩子们边笑边相互说着树爷爷的病好了,树爷爷不用死了。最后,树爷爷长出了一片一片的新叶子。(我采用不同的语调和语速,以及不同的表情来讲述着这个故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吸引孩子们。如果仅仅照本宣科,用平淡无味一成不变的语言是不会引起孩子们的共鸣,更达不到这种效果。所以在故事中我们要扮演不同的角色,采用不同的语言方式。同时还需要借助简笔画的形式,这样才能更形象更生动更一目了然。这样才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教师语言需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幼儿期思维发展和趋势是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尚处于萌芽状态。幼儿学习数学,主要通过四个阶段,即实物操作——语言表达——图像把握——符号把握,从而建立数学的知识结构。每一次数学活动都必须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而且必须经过长期训练才能达到目标,不是通 过一两次活动就能完成的。儿童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直观性。儿童在不能直接观察到事物特征的情况下,对某些概念进行概括会感到困难。而到了高年级,他们则开始能够依靠表现一定数量关系的词语来进行概括。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掌握概念中直观、外部特征的成分逐渐减少,而掌握抽象、本质特征的成分不断增多。而对于这位老师,她就忽视了孩子思维的特点,她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认为孩子可以听得懂,能掌握,她跳过了抽象思维,而直接采用抽象思维,其实这样并不适合幼儿园的孩子,她把幼儿园的孩子当成了是小学二三年级的学生,她太高估了孩子。孩子是很聪明,但他也有一个过程,得一步一步来,老师不能太心急,得循序渐进,而不能拔苗助长,这样只会事倍功半,让孩子学得很累。
4、教师语言应重在表扬
像例4中,徐老师有一个优点很值得学习,那就是通过运用故事的方式向孩子们介绍了> < =,因为> <这两个符号长得很像,稍有不慎就会搞错,徐老师把它们比做大灰狼的嘴巴,谁大就用大嘴巴即开口大的对着大的数.这点做得非常好。美中不足的是对孩子的表现没有太多的鼓励,甚至很少,徐老师怎么就那么吝啬,一句像样的表扬鼓励性的话都舍不得多说,只是简单的一句孩子们很棒和你们两个真棒。而另外两个孩子的自尊心也受到了严重的伤害。教师对的评价,应该是科学的、合理的评价,是能激发自信心,保护的自尊心,调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促进发展的。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有的教师没有考虑到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每个都希望得到教师的承认和赞许等实际情况,而往往采用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和评价不同发展水平的。例如,有的教师在回答不出问题时,常常给予批评、挖苦;在回答错了的时候,向全班小朋友说:”大家说××说得对吗?”导致全班大声否定。这样做不仅会伤害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挫伤的学习积极性,严重时还会造成的心理障碍。 所以,我们教师千万要把握好对孩子的评价,不能一味的盲目的表扬,也不能毫不留情的批评,得有个尺度。下面有个例子做得就相对好一点。
比如:在上中班的数字填空的课上,我写出1——3——5——7——9——,让中班的小朋友们把横线上空缺的数字填起来,如果单单是用我们成人的语言告诉小朋友们说1的后面是2,3的后面是4等等,这样一遍又一遍的枯燥无味的讲,孩子们是很难听懂这些,而且会很厌烦,即使是死记硬背的记着了,到时候我们再给他们换过一个数字,比如:1 2 ——4 5 —— 7 8 ——10,他们又会束手无策,因此在上孩子们的课时,我们得采用儿童化的语言,这样他们更能听懂,还得想办法变着花样给给他们上课,激发他们的兴趣。就拿这道题来讲,我是这样上的:首先让小朋友们把眼睛闭上,造就一种神秘感。我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一辆小火车,火车有10节车箱,按顺序在车箱上写出1 3 5 7 9 (电脑上我画不了火车,只有这样代替一下了)。画好了后让小朋友们把眼睛睁开,给小朋友们一个惊喜。”哇!小火车小火车。”孩子们一看到黑板上有火车,别提有多高兴了。这样孩子们的兴致就被提起来了,视线也被转移过来了,由先前的讲悄悄话和搞小动作转移到黑板上的小火车了。视线转移过来了这课自然就好上了,但是别忘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不像大人,他们是很短暂的,所以我们还要变着法讲这个题型。我就利用孩子们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坐车这个方法上课,因为这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他们每天都要坐车上学坐车回家。
“小朋友,你们每天是怎么回家的呀?”
“坐车回家的。”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说。
“哦。”小朋友们是坐车回家的,我们的数字宝宝也是坐车回家的。那么小朋友们看一下,我们的数字宝宝都上车了吗?
“没有,没有。”孩子们大声而又高兴的说着。
“那么谁没有上车呢?”我提出了问题。这时候小朋友们都不讲话了。我就让小朋友们从1到10数了一遍,数完之后我就又问,小朋友们知道了吗?孩子们点了点头。我就指着第二节车箱问:”1的后面是谁呀?”不等我说完,孩子们就喊出了2。非常棒!我高兴的和小朋友们一起把手拿出来自我表扬:棒棒棒,我真棒,棒棒棒,我最棒。孩子们一听到表扬别提多高兴了。我接受着又说:”小朋友们,你们看,1,3,5,7,9这些数字宝宝很乖,要回家了,马上就上车,不到外面去玩是不是呀?那2乖不乖呀?”
“不乖”。
“那为什么不乖呢?”我一步一步的引导着孩子们。
“因为要回家了它不上车在外面玩,等一下车子就要开走了,他就回不了家了。”
“对,非常对。”那不乖的数字宝宝老师就要用棍子轻轻的打它的屁股。于是我就用棍子在黑板上轻轻的敲了一下‘2’。孩子们都高兴的笑了起来。接着我又把话题延伸到小朋友们身上来,小朋友们,你们要回家了能不能不上车在外面玩呀?”
“不能”。孩子们点了点头。
“不上车的小朋友就不乖了,老师就要打他的小屁股,而且老师也不喜欢他,是不是呀?”
“是”。孩子们很认真地点了点头,并且相互轻轻的讲着,回家不上车就不乖,就要打小屁股,老师也不喜欢。
接着我又指着第四节车箱问小朋友,”你们知道这写什么吗?”知道的请举手。
“哗哗哗”,大多数小朋友都举起了手,其中还有的小朋友干脆站了起来,还有的小朋友怕我看不到跑到我身边来拉着我的衣服说老师我知道我知道。这时候我看到一个平时不太讲话但非常聪明的曹一波小朋友也举起了手。曹一波平时非常胆小,是一个连要上厕所也不敢和老师讲都需要同伴为他说的人,他的这次举手令我感到既意外又惊喜。我毫不犹豫的点到了他的名字,让他来回答这个问题。他高兴地站了起来而非常正确地说出了答案。声音虽然有点小,但这举手对他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于是我又抓着时机地小朋友说,”曹一波小朋友棒不棒呀?我们要不要表扬一下他?”
“要”。孩子们高兴地说。
于是我们一起喊着:表扬表扬,顶呱呱,我们都要学习他。这时候我看到了平时不爱笑的曹一波脸上乐开了花。
我就用同样的方法把其它几个空格讲完了。一节课就在这欢乐、愉悦、轻松、充满笑声中度过了。在这节课里,不难发现老师对孩子们的表现给予了很大的鼓励,不仅是语言,还有手势,以及眼神。这一点我觉得做得非常好。老师毫不吝啬的给予孩子表扬鼓励,对于老师来说只是一句话,可是在孩子们的心里,并不仅仅是一句话而已,而是对他们的肯定,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特别是对曹一波小朋友,更是做得非常好。如果只是对他的举手不屑一顾的话,那么不仅仅挫伤了他的心,而且也会对他以后的表现将会是很大的打击,老师稍微出点差错将会让他继续沉默寡言。但是我觉得这位老师就做得很不错,她能敏锐的眼光捕捉曹一波小朋友瞬间的自信,并且紧紧的抓住了这点自信让他相信他是最棒的,这对他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起了莫大的帮助。
教师的语言丰富多彩不能停留在技巧的表层,要在学识上下功夫,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拥有广博的知识面,熟悉幼儿的生态环境,学会通过变化、调整说话的内容及组织语言的结构来适应特定的社会情景,学习语言学,积累词语,丰富词汇,多加训练,才能运用自如。
六、怎样提高幼儿教师语言能力的总结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得出一些提高幼儿教师语言表达的结论:
1、教师要尽量扩大知识面,不断搜集专业信息,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水平。
2、语调要随着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尽力做到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3、遵循孩子的思维发展规律,从易到难,循序渐进,而不能一步登天。
4、对孩子的表现及时给予评价,多采用鼓励性的评价。
语言是一门具有无穷魅力的艺术,总而言之,教学语言艺术是我们幼儿教师最主要的教学手段,作为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再没有比它更优越更光荣的职位。只要是语言学习的有心人,那么他所组织的教学活动都会成为锻炼和提高教学语言艺术水平的有利机会。因此,重视自身教学语言艺术的高度修养,应当成为我们每个幼儿教师的自觉追求。充分发挥语言的魅力,使天真无邪、纯真可爱的孩子们伴着我们的语言健康快乐地成长。
展开全部
熟记幼儿的名字给予关爱
在幼儿园里,老师呼唤幼儿的名字,幼儿会倍感亲切,觉得自己受到老师的重视。
熟记幼儿的名字是教师与幼儿沟通技巧的第一把钥匙,也是进行沟通的基础。
金句示范:
1.让我们为某某小朋友的进步拍拍手。
2.你的名字真好听,你可以大声的再告诉老师你的名字吗?
3.谢谢你XXX帮了我的忙。(强调幼儿姓名)
4.某某小朋友也会举手发言了,大家都为你高兴。
选用适当的语言夸赞、鼓励
在沟通过程中,什么样的语言才是适当的语言呢?教师与幼儿沟通时,应该选择幼儿容易听懂的字词句来作为与幼儿交流的媒介,用词要准确,句子表达要完整、具体。
金句示范:
1.你一心一意地学本领,老师真为你高兴。
2.你这样做我很高兴。(描述具体事件)
3你以后一定还会这样做的。
4.你又改正了一个小缺点,大家真为你高兴。
5.你能点到漂亮的圆点,小朋友很羡慕你。
6.你明天一定会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的,对吗?
老师眼光要与孩子直接接触
目光的接触本身就是一种交流和沟通。有经验的老师通常能够用目光来和幼儿进行交流,幼儿能通过老师的一个眼神明白老师要说什么。
此外,在与幼儿进行交流与沟通时,教师的视线最好与幼儿平行,最好的办法就是,蹲下来与孩子交流,让孩子感觉老师重视他,与老师处于平等的位置,交流起来更能感觉到老师的关爱。
金句示范:
1.你能和某某一样,热情地招待客人吗?
2.朋友帮助了你,你一定会说“谢谢”,对吗?
3.请慢慢地说,别着急。
4.朋友有了困难,我想你一定会去帮助的。
5.你愿意和他说声“对不起”吗?
6.你一定很想跟他道歉,是吗?
7.你能大胆、清楚地讲给大家听吗?
说话语调和速度要适当
在沟通的过程中,老师说话的语调对于交流起着重要作用。对于幼儿而言,教师的语言抑扬顿挫会使交流效果更好,更能激起幼儿交流的兴趣和欲望。
同时,与幼儿沟通时的语速要适中,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太快容易导致幼儿听得不太清楚,太慢就会使幼儿等得太急,幼儿本有的积极性会降低。交流时的音量也要适当,只要使每个幼儿都能听清楚就可以了。
金句示范:
1.老师知道,你会把新玩具给大家一起玩的,对吗?
2.你能和朋友商量,画一幅漂亮的图画,真棒。
3.你不光想到自己,还会想到别人,大家都很佩服你。
语气要和善
教师与幼儿沟通时,语气是否和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善的语气,幼儿听起来会感觉到一丝丝温暖的情意,幼儿也更容易接受。
此外,为了更好地达到沟通效果,教师可以适当制造悬念,让幼儿的注意力更为集中。
金句示范:
1.别担心,说错了也不要紧。
2.你坐得真神气,讲得真不错。
3.你能和别人说得不一样吗?
4.你愿意把有趣的事情讲给大家听吗?
5.你和朋友一起补好了图书,大家很感激你。
善于倾听
在语言活动中,我们常常引导幼儿学会倾听,而我们本身却不时会忽视这一点。在与孩子的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要作好榜样,用心倾听孩子的心声。
金句示范:
1.愿意和我说说悄悄话吗?
2.愿意和老师一起交朋友吗?
3.你心里是怎么想的,跟我说说行吗?
4.你心里很难过,愿意告诉我吗?
5.他很伤心,你愿意去安慰他吗?
很多年轻老师觉得与孩子沟通很困难,原本只是想关心下孩子,可孩子却不领情,甚至还会顶嘴……其实,这可能是沟通方式不对,不如换个方式与孩子沟通,也许会收到意外的惊喜哦!
在幼儿园里,老师呼唤幼儿的名字,幼儿会倍感亲切,觉得自己受到老师的重视。
熟记幼儿的名字是教师与幼儿沟通技巧的第一把钥匙,也是进行沟通的基础。
金句示范:
1.让我们为某某小朋友的进步拍拍手。
2.你的名字真好听,你可以大声的再告诉老师你的名字吗?
3.谢谢你XXX帮了我的忙。(强调幼儿姓名)
4.某某小朋友也会举手发言了,大家都为你高兴。
选用适当的语言夸赞、鼓励
在沟通过程中,什么样的语言才是适当的语言呢?教师与幼儿沟通时,应该选择幼儿容易听懂的字词句来作为与幼儿交流的媒介,用词要准确,句子表达要完整、具体。
金句示范:
1.你一心一意地学本领,老师真为你高兴。
2.你这样做我很高兴。(描述具体事件)
3你以后一定还会这样做的。
4.你又改正了一个小缺点,大家真为你高兴。
5.你能点到漂亮的圆点,小朋友很羡慕你。
6.你明天一定会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的,对吗?
老师眼光要与孩子直接接触
目光的接触本身就是一种交流和沟通。有经验的老师通常能够用目光来和幼儿进行交流,幼儿能通过老师的一个眼神明白老师要说什么。
此外,在与幼儿进行交流与沟通时,教师的视线最好与幼儿平行,最好的办法就是,蹲下来与孩子交流,让孩子感觉老师重视他,与老师处于平等的位置,交流起来更能感觉到老师的关爱。
金句示范:
1.你能和某某一样,热情地招待客人吗?
2.朋友帮助了你,你一定会说“谢谢”,对吗?
3.请慢慢地说,别着急。
4.朋友有了困难,我想你一定会去帮助的。
5.你愿意和他说声“对不起”吗?
6.你一定很想跟他道歉,是吗?
7.你能大胆、清楚地讲给大家听吗?
说话语调和速度要适当
在沟通的过程中,老师说话的语调对于交流起着重要作用。对于幼儿而言,教师的语言抑扬顿挫会使交流效果更好,更能激起幼儿交流的兴趣和欲望。
同时,与幼儿沟通时的语速要适中,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太快容易导致幼儿听得不太清楚,太慢就会使幼儿等得太急,幼儿本有的积极性会降低。交流时的音量也要适当,只要使每个幼儿都能听清楚就可以了。
金句示范:
1.老师知道,你会把新玩具给大家一起玩的,对吗?
2.你能和朋友商量,画一幅漂亮的图画,真棒。
3.你不光想到自己,还会想到别人,大家都很佩服你。
语气要和善
教师与幼儿沟通时,语气是否和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善的语气,幼儿听起来会感觉到一丝丝温暖的情意,幼儿也更容易接受。
此外,为了更好地达到沟通效果,教师可以适当制造悬念,让幼儿的注意力更为集中。
金句示范:
1.别担心,说错了也不要紧。
2.你坐得真神气,讲得真不错。
3.你能和别人说得不一样吗?
4.你愿意把有趣的事情讲给大家听吗?
5.你和朋友一起补好了图书,大家很感激你。
善于倾听
在语言活动中,我们常常引导幼儿学会倾听,而我们本身却不时会忽视这一点。在与孩子的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要作好榜样,用心倾听孩子的心声。
金句示范:
1.愿意和我说说悄悄话吗?
2.愿意和老师一起交朋友吗?
3.你心里是怎么想的,跟我说说行吗?
4.你心里很难过,愿意告诉我吗?
5.他很伤心,你愿意去安慰他吗?
很多年轻老师觉得与孩子沟通很困难,原本只是想关心下孩子,可孩子却不领情,甚至还会顶嘴……其实,这可能是沟通方式不对,不如换个方式与孩子沟通,也许会收到意外的惊喜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