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的艺术特点以及对豪放派的贡献
4个回答
2013-06-09
展开全部
苏轼对词的贡献很突出:开创了“豪放派”词。苏轼出现前,词的内容受传统念束缚,局限于旖旎温柔的艳情腻语的范围之内;苏轼则吊古伤今、述电咏怀、感叹时政,描绘山川景色、农村风光,以至谈论哲理等题材都进入了词中,大大开拓了词的题材与意境,为宋词的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在风格上,苏轼开创了豪放一派。
<br>
<br>《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苏轼豪放派的代表作。 此外苏轼也有一些抒写“逸怀浩气”,具有清朗疏宕、平淡高逸境界的词,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还有不少风格婉约的词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表现了苏轼以豪放为主、风格多样的特点
<br>
<br>苏轼的词是宋词发展的一座里程碑, “词为艳科”,在当时可以说是一种牢固的传统,苏轼成功地转为了这种风气。他冲破了晚唐五代以来专写男女恋情、离愁别绪的旧框子,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怀古、感旧、记游、说理等向来诗人所惯用的题材,他都可以用词来表达,这就使词摆脱了仅仅作为乐曲的歌词而存在的状态,成为可以独立发展的新诗体。这便是苏轼对宋词的最大贡献。而这种新的词风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对同时代的和后世的作家形成深远的影响。以苏轼为中心的元佑词林,代表着北宋词坛的鼎盛气象,一时名家辈出,如秦观、黄庭坚、陈师道、王安石、谢逸等,都写出了很多优秀的词作品。
<br>苏轼改变了晚唐五代词家婉约的作风,成为后来豪放词派的开创者。在词的语言上,苏轼也做了演进,一改花间词人镂金错采的作风,多方面吸融陶潜、李白、杜甫、韩愈等人的诗句入词,偶然也运用当时的口语,给人一种清新朴素的感觉。
<br>因此,苏轼词在宋词发展中的作用不仅是开了一派词风,而且是将词从狭小的范围中解放出来,扩大了它所表达感情的天地,促成了词内容和风格的多样化。从这个意义上讲,苏轼是令宋词成为一代代表性文体的关键性人物。
<br>苏诗现存约四千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燮星期《原诗》说:“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赵翼《瓯北诗话》说:“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为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处亦在此。”
<br>
<br>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br>
<br>苏词在词史上占有特殊地位,为词的的开拓了新天地。苏轼以其奔放的才情,将词笔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诸如怀古记游、写景咏物、亲情友谊、田园风光以及参禅说理等等,突破词“艳科的”定见,把词的社会功用提到与诗同等的地位,全方位地表现了士大夫文人的生活与精神面貌。苏轼有意突破“诗庄词媚”的界限,以自由挥洒的文笔,定了大量风格豪放之作,开一代新词风。他以诗境
<br>
<br>诗语入词,形成了苏词“以诗为词”的特点,同时也改变了词完全从司于音乐的地位,使词向独立的抒情诗体方向发展。豪放是苏词的主体风格,而在豪放中时有旷达情怀的流露。代表作如《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妈娇?赤壁怀古》。抒发追求理想、热爱人生的美好感情。如《水调歌头?怀子由》。爱情词与咏物词的风格则以婉约见长。如《江城子?掉亡》、《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br>
<br>
<br>辛弃疾的词在艺术上的主要特色是雄浑豪放。他继承了苏轼词的豪放风格,不受音律和流行的纤艳语言的束缚。他的词在思想内容上比苏轼更深广,他要求艺术表现形式和思想内容相适应,因此他的豪放风格比苏轼更有所发展。他娴熟地运用经、史、子、集中的书面语言和民间口语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使得语言生动而丰富。我们读他的词,就能深切地感到它所包含的慷慨激烈和悲壮苍凉的心情。另外,他的词里又常用一些暗喻的比兴手法,写得委宛含蓄。他还有一些写得清新活泼、轻快流丽的小词。在艺术风格上,是变化多样的。
具体说 苏轼的豪放词风对后世文人的影响:
苏轼在文学上的巨大成就,吸引了许多作家在他的周围,成为欧阳修以后北宋文坛的旗帜和杰出领导者。被称为“苏门四学士”的黄庭坚、秦观、张耒、晁无咎,以及陈师道等,都受到过苏轼的培养和影响,成为知名的文人。苏轼以他的创作,扩大了词的题材,拓展了词的表现功能和社会作用,丰富并宏大了词的意境.,他以诗为词,兼收并蓄,汪洋恣肆,恢宏豪放,如南宋刘辰翁所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北宋末年,靖康事变,引发了豪放词派的迅猛发展。这时期除豪放词领袖辛弃疾外,还有李纲,陈与义,岳飞、朱敦儒、张元干、张孝祥、陆游、陈亮、刘过等一大批杰出的词人。他们相激相慰,以还我河山的壮词宏声组成雄阔的阵容,统治了整个词坛。南宋以后,苏轼诗词文集更加流行,他的一生执中持平,刚正不阿,虽屡遭贬谪而处之泰然的处世态度也引起后世正直文人的同情和钦仰,他浪漫主义的精神和豪放不羁的词风为后来许多不满现状,要求变革创新的诗人词家所喜爱和仿效,促进了中国文学的繁荣与发展。
<br>
<br>《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苏轼豪放派的代表作。 此外苏轼也有一些抒写“逸怀浩气”,具有清朗疏宕、平淡高逸境界的词,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还有不少风格婉约的词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表现了苏轼以豪放为主、风格多样的特点
<br>
<br>苏轼的词是宋词发展的一座里程碑, “词为艳科”,在当时可以说是一种牢固的传统,苏轼成功地转为了这种风气。他冲破了晚唐五代以来专写男女恋情、离愁别绪的旧框子,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怀古、感旧、记游、说理等向来诗人所惯用的题材,他都可以用词来表达,这就使词摆脱了仅仅作为乐曲的歌词而存在的状态,成为可以独立发展的新诗体。这便是苏轼对宋词的最大贡献。而这种新的词风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对同时代的和后世的作家形成深远的影响。以苏轼为中心的元佑词林,代表着北宋词坛的鼎盛气象,一时名家辈出,如秦观、黄庭坚、陈师道、王安石、谢逸等,都写出了很多优秀的词作品。
<br>苏轼改变了晚唐五代词家婉约的作风,成为后来豪放词派的开创者。在词的语言上,苏轼也做了演进,一改花间词人镂金错采的作风,多方面吸融陶潜、李白、杜甫、韩愈等人的诗句入词,偶然也运用当时的口语,给人一种清新朴素的感觉。
<br>因此,苏轼词在宋词发展中的作用不仅是开了一派词风,而且是将词从狭小的范围中解放出来,扩大了它所表达感情的天地,促成了词内容和风格的多样化。从这个意义上讲,苏轼是令宋词成为一代代表性文体的关键性人物。
<br>苏诗现存约四千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燮星期《原诗》说:“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赵翼《瓯北诗话》说:“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为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处亦在此。”
<br>
<br>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br>
<br>苏词在词史上占有特殊地位,为词的的开拓了新天地。苏轼以其奔放的才情,将词笔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诸如怀古记游、写景咏物、亲情友谊、田园风光以及参禅说理等等,突破词“艳科的”定见,把词的社会功用提到与诗同等的地位,全方位地表现了士大夫文人的生活与精神面貌。苏轼有意突破“诗庄词媚”的界限,以自由挥洒的文笔,定了大量风格豪放之作,开一代新词风。他以诗境
<br>
<br>诗语入词,形成了苏词“以诗为词”的特点,同时也改变了词完全从司于音乐的地位,使词向独立的抒情诗体方向发展。豪放是苏词的主体风格,而在豪放中时有旷达情怀的流露。代表作如《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妈娇?赤壁怀古》。抒发追求理想、热爱人生的美好感情。如《水调歌头?怀子由》。爱情词与咏物词的风格则以婉约见长。如《江城子?掉亡》、《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br>
<br>
<br>辛弃疾的词在艺术上的主要特色是雄浑豪放。他继承了苏轼词的豪放风格,不受音律和流行的纤艳语言的束缚。他的词在思想内容上比苏轼更深广,他要求艺术表现形式和思想内容相适应,因此他的豪放风格比苏轼更有所发展。他娴熟地运用经、史、子、集中的书面语言和民间口语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使得语言生动而丰富。我们读他的词,就能深切地感到它所包含的慷慨激烈和悲壮苍凉的心情。另外,他的词里又常用一些暗喻的比兴手法,写得委宛含蓄。他还有一些写得清新活泼、轻快流丽的小词。在艺术风格上,是变化多样的。
具体说 苏轼的豪放词风对后世文人的影响:
苏轼在文学上的巨大成就,吸引了许多作家在他的周围,成为欧阳修以后北宋文坛的旗帜和杰出领导者。被称为“苏门四学士”的黄庭坚、秦观、张耒、晁无咎,以及陈师道等,都受到过苏轼的培养和影响,成为知名的文人。苏轼以他的创作,扩大了词的题材,拓展了词的表现功能和社会作用,丰富并宏大了词的意境.,他以诗为词,兼收并蓄,汪洋恣肆,恢宏豪放,如南宋刘辰翁所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北宋末年,靖康事变,引发了豪放词派的迅猛发展。这时期除豪放词领袖辛弃疾外,还有李纲,陈与义,岳飞、朱敦儒、张元干、张孝祥、陆游、陈亮、刘过等一大批杰出的词人。他们相激相慰,以还我河山的壮词宏声组成雄阔的阵容,统治了整个词坛。南宋以后,苏轼诗词文集更加流行,他的一生执中持平,刚正不阿,虽屡遭贬谪而处之泰然的处世态度也引起后世正直文人的同情和钦仰,他浪漫主义的精神和豪放不羁的词风为后来许多不满现状,要求变革创新的诗人词家所喜爱和仿效,促进了中国文学的繁荣与发展。
推荐于2018-04-23
2013-06-09
展开全部
作为一个全能艺术家,巨儒政治家,一个刚直率真,放荡不羁的文人,一生的曲折不尽言表。自年轻还朝起用,谄害,贬谪,起用,再遭谄害,再被贬谪,十多年中,似乎什么不公的事他都遇到了。对苏东坡这样的一个有浪漫性情的文人来说,坎坷人生必会带来有魅力的诗文。于是,最沮丧的时期,东坡写出了最好的作品,他的诗词达到了成熟时期。愤怒过去了,尖酸也暂时过去,留下满心安详与去意。古往今来,似乎愈是才高八斗,壮志满怀,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其生平就愈是坎坷得让人心疼。而面对频频袭来的动荡激流,有人默默“归岸”,欲“了然万事,虚纳万境”而“独长醉”,有人做中流砥柱而“长年醒”,有人独立不惧,潇洒自适,且醉且醒。东坡自能在人生的激流起宕中遗世独立,岿然于天地。几经沉浮后,伟大的心灵也感到了人生的无奈,东坡力求精神解脱,而当时,盛行的老庄禅学思想无疑给了他一线希望。在这样的超脱世俗的境界中,他追求适性而为,向往豁达平静的生活。“道丧士失己,出语辄不情。江左风流人,醉中亦求名。渊明独清真,谈笑得此生。身如受风竹,掩冉从叶惊。俯仰各有志,得酒诗自成。”“蠢蠕食叶虫,仰空慕高飞。一朝傅两翅,乃得黏网悲。啁啾同巢雀,沮泽疑可依。赴水生两壳,遭闭何时归?二虫竟谁是?一笑百念衰。幸此未化间,有酒君莫违。” 苏轼在理想与现实矛盾的面前的自我宽解了。“十年归梦寄北风,此去真为田舍翁”,他要在安详优美的环境中欢度余年,似乎有饮酒蛰伏,一醉方休的感叹。但他并非真醉,醉的是对苦难,对迫害的心态,他“渺观大瀛海”,何等雄阔之气。于是,他愈是恬然自适,自求解脱,用表面的超脱掩盖内心的痛苦,就愈发显现他的乐观倔强,他的无比旷达之胸怀,也愈发让人钦佩,为之震撼。“鲜鲜霜菊艳,溜溜槽床声”,东坡留下了他的灵魂欢欣和心智的乐趣。且醒且醉之间,惟有一颗永远跳动的心。
同时,作为政治家兼艺术家的苏轼既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不幸的是他经历了太多的人生坎坷,幸运的是正是这不幸孕育了他的诗才,使他在词的创作上树起了一座崭新的丰碑,开创了词作的另一个先河,有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关于苏轼词的艺术特色,历来争论较多,大致有四类。一曰“豪放”,二曰“韵秀”,三曰“清雄”,四曰“情深、思深、真率”。就“豪放”而言,苏轼一生作词约三百余首,其中早期约六十二首,由于受张子野的影响就很典雅,中、后期也有相当数量的作品并不豪放。而“情深”、“思深”、“真率”无独苏轼如此,白居易、陆游、辛弃疾等何尝不如此?而用日本学者西纪昭的话来说就是:“苏词特色,一言以蔽之,‘子瞻以诗为词’。”王灼《碧鸡漫志》说:苏轼“以诗为词”是给宋词“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晚唐五代,词作为歌舞樽前以助娇娆的享乐手段,与艳情结下了不解之缘。西蜀欧阳炯的《花间集序》说得明白:“镂玉雕琼,拟化工而迥巧;裁花剪叶,夺春艳以争鲜。……则有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案香檀。不无清绝之辞,用助娇娆之态。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娼风。何止言之不文,所谓秀而不实。”而宋人陈世修《阳春集序》更记载得清楚:“金陵盛时,内外无事,朋僚亲旧,或当宴集。多运藻思,为乐府新词,俾歌者倚丝竹而歌之,所以娱宾而遣兴也。”甚至在当时人们看来,这是词之为词的本性所在,“不着些艳语,又不似词家体例”(沈义父《乐府指迷》)。欧阳炯有一首描写南国田园清新优美风光的小词《南乡子》:“路入南中,桄榔叶暗蓼花红。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树底纤纤招素手”。笔触之最终一点还是落于纤艳之“素手”。由此看来,“词为艳科”是晚唐五代普遍的思维定势。宋初,经过五代特别是较早的西蜀的一段泛滥,词作为放荡妖艳的形象更深深印在人们的心中,就连讽刺柳永“彩线慵拈伴伊坐”的晏殊,词作中也处处是“一曲细丝清脆,绮朱唇,斟绿酒,掩红巾”和“慢引萧娘舞袖回”的浅斟低唱。力倡“究古明道”的欧阳文忠公,更有“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双鸳鸯字怎生书”和“却待更阑,庭花影下,重来则个”的缠绵小调。至于柳永,词的内容稍有扩展,都市的繁华生活,市民的思想意识,失意文人的牢骚不满,下层妇女的不幸遭遇等,作为新的题材,在他的作品中时有出现,但作为柳词主调的,仍是儿女私情。可以说,词成了文人们不可抑制的情欲的宣泄工具。
只有到了苏轼,才使宋词走上了“向上一路”。他不像柳永那样自甘小道,也不像晏殊那样自我分裂,而是从观念本身来一个翻天覆地的大变化——提高词品。其具体方式就是把词拉向诗,使“艳科”“小技”焕发出诗一般的正统的光辉。也就是前面所说的“以诗为词”,或者叫用词来写向来属于“正统”的诗歌才涉足的各种严肃而又“浮艳”,简单而又复杂多变的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可以拿李清照与苏轼作一简单比较,从中看出他是怎样“提高词品”,“以诗为词”的。在文学史上,李清照以词著称于世,但她也写诗。不过,有关时事政治、咏史怀古等重大题材,一般吟之于诗,个人的悲欢离合,咏花惜春等小题材一般赋之于词。这就使得她的诗大都政治倾向鲜明,且悲壮豪宕。我们试读她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仿佛看到一个拍案而起的怒目金刚。朱熹在评价她的《咏史》诗时曾说:“中散非汤武得国,引之以比王莽。如此等语,岂寻常女子所能。”(《朱子语类》卷一百四十)而她的词由于题材狭小,人们却感受不到半点“豪壮”之气,有的是似水柔情。比如她的《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细腻逼真地写出闺中思妇的心理状态,在感情的真实性和深刻性上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此种情怀在她的诗中是找不到的。胡云翼《中国词史大纲》评价说:她的词“是最能够表现女性的优美的情调的。以前一切男性词人所代写的‘闺情’,所代写的‘妇人语’,放在清照之前,都要黯然于色”。
与李清照不同,苏轼的词与他的诗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风格,大都基本相同或相近。我们试读他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可见其中年“老夫”无比豪壮的气概,以及保卫边疆,打击敌人的一腔壮志豪情。读他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可见其不怕风雨,在逆境中怡然自得的那种“任凭艰难险阻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气度”(萧士杰《唐宋词导读》)和听任自然的人生态度。读他的《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可见其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乐观态度。为悼念亡妻,他写下《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为亡妻洒下“泪千行”。惦记两地相隔的兄弟,他写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兄弟情意。想起故乡,他就写下“江汉西来,高楼下,葡萄深碧,犹自带,岷峨雪浪,锦江春色”(《满江红》)。看到眼前的花月,他就“持杯遥劝天边月,愿月圆无缺。持杯更劝花枝,且愿花枝长在,莫离披”(《虞美人》)。他不仅用词写严肃的生活内容,也用词表达儿女情长,且照样缠绵悱恻,婉约可嘉。
同时,作为政治家兼艺术家的苏轼既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不幸的是他经历了太多的人生坎坷,幸运的是正是这不幸孕育了他的诗才,使他在词的创作上树起了一座崭新的丰碑,开创了词作的另一个先河,有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关于苏轼词的艺术特色,历来争论较多,大致有四类。一曰“豪放”,二曰“韵秀”,三曰“清雄”,四曰“情深、思深、真率”。就“豪放”而言,苏轼一生作词约三百余首,其中早期约六十二首,由于受张子野的影响就很典雅,中、后期也有相当数量的作品并不豪放。而“情深”、“思深”、“真率”无独苏轼如此,白居易、陆游、辛弃疾等何尝不如此?而用日本学者西纪昭的话来说就是:“苏词特色,一言以蔽之,‘子瞻以诗为词’。”王灼《碧鸡漫志》说:苏轼“以诗为词”是给宋词“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晚唐五代,词作为歌舞樽前以助娇娆的享乐手段,与艳情结下了不解之缘。西蜀欧阳炯的《花间集序》说得明白:“镂玉雕琼,拟化工而迥巧;裁花剪叶,夺春艳以争鲜。……则有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案香檀。不无清绝之辞,用助娇娆之态。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娼风。何止言之不文,所谓秀而不实。”而宋人陈世修《阳春集序》更记载得清楚:“金陵盛时,内外无事,朋僚亲旧,或当宴集。多运藻思,为乐府新词,俾歌者倚丝竹而歌之,所以娱宾而遣兴也。”甚至在当时人们看来,这是词之为词的本性所在,“不着些艳语,又不似词家体例”(沈义父《乐府指迷》)。欧阳炯有一首描写南国田园清新优美风光的小词《南乡子》:“路入南中,桄榔叶暗蓼花红。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树底纤纤招素手”。笔触之最终一点还是落于纤艳之“素手”。由此看来,“词为艳科”是晚唐五代普遍的思维定势。宋初,经过五代特别是较早的西蜀的一段泛滥,词作为放荡妖艳的形象更深深印在人们的心中,就连讽刺柳永“彩线慵拈伴伊坐”的晏殊,词作中也处处是“一曲细丝清脆,绮朱唇,斟绿酒,掩红巾”和“慢引萧娘舞袖回”的浅斟低唱。力倡“究古明道”的欧阳文忠公,更有“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双鸳鸯字怎生书”和“却待更阑,庭花影下,重来则个”的缠绵小调。至于柳永,词的内容稍有扩展,都市的繁华生活,市民的思想意识,失意文人的牢骚不满,下层妇女的不幸遭遇等,作为新的题材,在他的作品中时有出现,但作为柳词主调的,仍是儿女私情。可以说,词成了文人们不可抑制的情欲的宣泄工具。
只有到了苏轼,才使宋词走上了“向上一路”。他不像柳永那样自甘小道,也不像晏殊那样自我分裂,而是从观念本身来一个翻天覆地的大变化——提高词品。其具体方式就是把词拉向诗,使“艳科”“小技”焕发出诗一般的正统的光辉。也就是前面所说的“以诗为词”,或者叫用词来写向来属于“正统”的诗歌才涉足的各种严肃而又“浮艳”,简单而又复杂多变的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可以拿李清照与苏轼作一简单比较,从中看出他是怎样“提高词品”,“以诗为词”的。在文学史上,李清照以词著称于世,但她也写诗。不过,有关时事政治、咏史怀古等重大题材,一般吟之于诗,个人的悲欢离合,咏花惜春等小题材一般赋之于词。这就使得她的诗大都政治倾向鲜明,且悲壮豪宕。我们试读她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仿佛看到一个拍案而起的怒目金刚。朱熹在评价她的《咏史》诗时曾说:“中散非汤武得国,引之以比王莽。如此等语,岂寻常女子所能。”(《朱子语类》卷一百四十)而她的词由于题材狭小,人们却感受不到半点“豪壮”之气,有的是似水柔情。比如她的《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细腻逼真地写出闺中思妇的心理状态,在感情的真实性和深刻性上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此种情怀在她的诗中是找不到的。胡云翼《中国词史大纲》评价说:她的词“是最能够表现女性的优美的情调的。以前一切男性词人所代写的‘闺情’,所代写的‘妇人语’,放在清照之前,都要黯然于色”。
与李清照不同,苏轼的词与他的诗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风格,大都基本相同或相近。我们试读他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可见其中年“老夫”无比豪壮的气概,以及保卫边疆,打击敌人的一腔壮志豪情。读他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可见其不怕风雨,在逆境中怡然自得的那种“任凭艰难险阻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气度”(萧士杰《唐宋词导读》)和听任自然的人生态度。读他的《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可见其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乐观态度。为悼念亡妻,他写下《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为亡妻洒下“泪千行”。惦记两地相隔的兄弟,他写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兄弟情意。想起故乡,他就写下“江汉西来,高楼下,葡萄深碧,犹自带,岷峨雪浪,锦江春色”(《满江红》)。看到眼前的花月,他就“持杯遥劝天边月,愿月圆无缺。持杯更劝花枝,且愿花枝长在,莫离披”(《虞美人》)。他不仅用词写严肃的生活内容,也用词表达儿女情长,且照样缠绵悱恻,婉约可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江城子 密州出猎宋代: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 右擎苍 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 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 又何妨 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 射天狼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