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道教思想源于轩辕黄帝,中国道家创始人是老子,中国道教创始人是张道陵。道教创始人是张道陵,被奉为中国道教开山第一宗大祖师,俗称“张天师“。道教,是中国土生土箍的宗教。创立于东汉顺帝时期。在文化传统上,道教承传了华夏古代的传统礼乐文明;在一理论上,道教直接吸收并发展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子,庄子的道家思想;在实践上,道教继承了先秦时期士,神仙的修炼经验和成果。
道教与道家的区别:
1、道家与道教产生于不同的时代。
道家由老子、庄子开创的哲学思想流派,在春秋末年创立,而道教则形成于东汉末年,源于张陵所创的五斗米教。这就是说,在道教形成之前,道家己出现相当长的时问,人才辈出,流派纷呈,并形成了先秦和汉初道家发展的两个高峰。即便在道教形成以后,道家与道教仍然有各自不同的传承谱系。
2、道家与道教有各自不同的代表人物。
即使同一个人物在道家与道教之中也具备了不同的个性特征。就前者来说,道家的代表人物在先秦有老子、庄子、杨朱、宋钘、尹文、列子等,汉代有曹参、窦太后、刘安、严君平等。道教的代表人物有张角、张陵、张鲁、葛洪、陶弘景、王重阳、成玄英等,这两类人物相互之间是不能替代的。
3、道家与道教的性质不同。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道家仅仅是一种思想文化流派,而道教是一个宗教团体,两者在文化形态上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道教作为一种宗教,有其神仙崇拜与信仰,有教徒与组织,有一系列的宗教仪式与活动,其主要派别的传承是大致清楚的。道家作为一个哲学思想流派,其思想流变与代表人物应是它被解说时最重要的内容。
4、道家与道教的思想不同。
道家思想是一种哲学学派,道教是一种宗教信仰。道家是中国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道家思想的起源很早。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倡导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道教以道作为其追求目标,道教因此而得名。
扩展资料:
道教,是发源于古代本土中国春秋战国的方仙道,是一个崇拜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济世救人。在古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现代世界的也积极发展。道家虽然从战国时代即为诸子百家之一,道教把原为道德哲学家神化了。
直到汉朝后期才有教团产生,益州(今四川)的天师道奉老子为太上老君。至南北朝时道教宗教形式逐渐完善。老子李耳(太上老君)是唐室先祖,唐代尊封老子为大道元阙圣祖太上玄元皇帝。
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大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刚柔并济等政治、经济、治国、军事策略,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诸子百家”中一门极为重要的哲学流派,存在于中华各文化领域,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大量的中外学者开始注意到与吸取道家的积极思想,故学者说:“道家思想可以看为中国民族伟大的产物。是国民思想的中心,大有‘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气概。”
参考资料来源:
道家是由老子、庄子开创的哲学思想体系,形成于春秋末年,代表人物在先秦有老子、庄子、杨朱、尹文、列子等,汉代有曹参、窦太后、刘安、严君平等。
道教是由张道陵在东汉末年所创,初始为五斗米教,代表人物有张角、张道陵、张鲁‘、葛洪、陶弘景、王重阳、成玄英等。
道家和道教的代表人物相互之间是不可替代的,在道教形成之前,道家已经出现相当长的时间,人才辈出,流派纷呈,先秦和汉初道家发展达到高峰,为日后道教的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
二、内容、性质不同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道家仅仅是一种思想文化流派,其思想流变与代表人物应是它被解说时最重要的内容,狭义的讲就是“道家”指的就是先秦时代以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人物的哲学思想流派,而作为一种思想文化流派,它却以现实的智慧之光照耀人间,教化众人。
而道教则不同了,道教作为一个宗教团体,它不仅仅具备了哲学思想为理论基础,同时也有严密的制度和宗教活动内容,其包含知识十分庞大,除去鬼神思想、占卜巫蛊、神仙方术等,还有易经、养生、药学和各种斋醮科仪,这些都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演变和传承下来的古人智慧,其形成之规模,内容之广阔,已经超越了世界上任何一门宗教。
道教在古代的称呼是道家,道教道家这两个词汇都是指道教,证据如下:
晋•释道安《二教论》:敬寻道家,厥品有三:一者老子无为,二者神仙饵服,三者符箓禁咒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卷一《道教》:本自黄帝,至老君祖述其言,故称为黄老之学
宋苏轼撰《上清储祥宫碑》(写给道观的碑文):臣谨按道家者流,本出于黄帝老子……自秦汉以来,始用方士言,乃有飞仙变化之术……丹药奇技符箓小数,皆归於道家。
《上清储祥宫碑》乃苏轼为道观“上清储祥宫”所写的碑文,然而文中没有道教只有道家,可见古时道家指的是道教。文中没有说道教始于张道陵,而是明确指出道教“本出于黄帝老子”。
金•辛愿《大金陕州修灵虚观记》:道家源于黄帝、老聃,至列御寇、庄周氏,扩而大之,乃与孔子之道并立……
同上,这也是为道观(灵虚观)写的碑文,文中的用词仍然是道家。
元刘谧《三教平心论》:尝观中国之有三教也。自伏羲氏画八卦,而儒教始于此;自老子著《道德经》,而道教始于此;自汉明帝梦金人,而佛教始于此
明•朱权《天皇至道太清玉册》:稽夫道教之源,昔在混茫始判,人道未备。天命我道祖轩辕黄帝,承九皇之运,秉六龙以御天,代天立极,以定三才……是皆出于吾道家黄帝之教焉”(注:道教的古义为“道家之教”)
古代关于道教起源的所有论述说的都是道教始于黄帝老子,从未有过始于张道陵的说法。且涉及道教的用词却几乎全是道家。
道教不是道家、道教创始于张道陵等说法是现代才有的观点,并非古人的观点。
2013-06-09
其一,道家与道教产生于不同的时代。道家由老子在春秋末年创立,而道教则形成于东汉末年,这就是说,在道教形成之前,道家己出现相当长的时问,人才辈出,流派纷呈,并形成了先秦和汉初道家发展的两个高峰。即便在道教形成以后,道家与道教仍然有各自不同的传承谱系。
其二,道家与道教有各自不同的代表人物,即使同一个人物在道家与道教之中也具备了不同的个性特征。就前者来说,道家的代表人物在先秦有老子、庄子、杨朱、宋钘、尹文、列子等,汉代有曹参、窦太后、刘安、严君平等。道教的代表人物有葛洪、陶弘景、成玄英等。这两类人物相互之间是不能替代的。就后者来说,以老子为例,道家中的老子是一个现实的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道教中的老子则成为太上老君,是一个宗教教主,两者的性质显然是不一样的。
其三,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道家仅仅是一种思想文化流派,而道教是一个宗教团体,两者在文化形态上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前者具有人间性、世俗性,它存在于思想领域,作为一种思想文化流派,它以现实的智慧之光照耀人间。而道教则不同,它不仅具有意识形态的功能,即具有思想信仰,同时有严密的组织与宗教活动,并试图以一种超人间超现实的力量来改造世界,包括求得人的永生。
同时我们必须看到,道教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使得道家与道教之闻又具备了一种特殊的关系。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一方面.道教是依托道家思想建立起来的。道教在其创始的时候是把老庄黄老之学、神仙长生之术及民间巫术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特定的宗教形态,其中道家思想是道教重要的思想来源。在道教的长期发展中,始终依托道家思想,如:《老子》、《庄子》等成为道教的重要经典,道教学者根据时代的需要不断地去注解《老子》、《庄子》等。可以说,没有道家,就不可能形成道教,没有道家,道教就失去了坚实的思想支柱。
另一方面,汉魏以后,道家再没有形成有影响的学派,也不再出现杰出的道家学者,而道教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道家之所以没有湮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借助于道教的发展而得以延续,道教既然以道家思想作为理论支柱,因而必然包含着道家,老庄的著述既然被作为道教的经典,道教学者在进行注释时也必然发展了老庄之学。但不能否认道家对道教的影响更大一些,而不是相反。
道家与道教之间的“道”有何关系?又有何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