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日本传统戏剧

在读者上曾看过一种穿红色衣服(不知是不是都这样的),而且甩着超长的白色头发的演员,好像脸上一定会是悲伤.这种演员被称作什么?有图更好... 在读者上曾看过一种穿红色衣服(不知是不是都这样的),而且甩着超长的白色头发的演员,好像脸上一定会是悲伤.这种演员被称作什么?有图更好 展开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3-06-09
展开全部
歌舞伎
在日本传统艺能中,歌舞伎是非常有名的。歌舞伎是从民间艺能“风流”演变而成的。它的起源据说是在7世纪初,一位在出云大社从事女祭司工作、名叫阿国的女子来到京都从事宗教性的念佛舞蹈时开始的。由于将过去非公认的女性歌舞加进了天主教徒风俗,使人觉得新奇,故称之为“倾奇踊”,因“倾奇”发音为“KABUKI”,后人便音译成“歌舞伎”。1629年,当时政府曾以“伤风败俗”的理由禁演歌舞伎,后来政府规定歌舞伎可以复活,但只能演“物真似狂言”(模仿狂言),不久就演变成了只有男性演出的歌舞伎,现今的歌舞伎中,由被称为“女形”的男演员去演女性角色就是由此而来的;以往一场到底的形式,也改成拉幕式的多幕剧,剧情更向现实主义方向发展。之后又将日本民俗花道搬上舞台,同时引进西洋演剧的旋转舞台,从舞台延伸到观众席的“花道”(演员通过的走道),具有演员与观众合而为一的效果。歌舞伎得到了公认,正式成了日本传统戏剧。到了1700年左右,歌舞伎已形成了六大派系,即:市川团十郎系,松本幸四郎系,中村歌右门系,尾上菊五郎系,片冈仁右卫门系,市川左团系。
歌舞伎原以关西为发源地,江户后期逐渐向关东转移,剧情也发生变化,出现了不少以江户生活为题材的生活剧和以幕末盗贼为题材的社会剧。明治政府热心于将戏院文明化,使之成为上流社会的社交场所,在这风潮之下,历史剧和新潮剧等作品不断出现。可是不久随着欧化主义倾向的衰退,歌舞伎又恢复了其保守、古典的原来面貌,并且沿续至今。 歌舞伎还分为古典歌舞伎和新歌舞伎,前者从江户时代到明治二十年,河竹默阿弥为最后一位古典歌舞伎名家。其后,著名作家坪内逍遥、森鸥外为歌舞伎写剧本,开创了新歌舞伎篇章,以后作家菊池宽、谷崎润一郎、山本有三等纷纷为歌舞伎写剧本,又出现了许多有才华的演员,如五世歌右卫门、六世菊五郎、初世吉右卫门等等,大正时期是新歌舞伎的黄金时期。
歌舞伎的作品,大致分为:以中世纪以前所发生的事为题材的“时代物”,以江户时代一般人民生活为题材的“世话物”,还有有江户时代发生在众诸侯所属领地里的事情为题材的“御家骚动物”等,它们都是配合着音乐和华丽的舞蹈演出的舞台剧。
能剧和狂言~
日本的能剧和狂言的产生可以追溯到8世纪,随后的发展又融入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如杂技、歌曲、舞蹈和滑稽戏。今天,它已经成为了日本最主要的传统戏剧。这类剧主要以日本传统文学作品为脚本,在表演形式上辅以面具、服装、道具和舞蹈组成。

能剧和狂言属于两种不同的戏剧类型形态。“能剧”表现的是一种超现实世界,其中的主角人物是以超自然的英雄的化身形象出现的,由他来讲述故事并完成剧情的推动。现实中的一切,则以面具遮面的形式出现,用来表现幽灵、女人、孩子和老人。“狂言”则是以滑稽的对白、类似相声剧一样的形式来表演。无论是能剧还是狂言,剧本所采用的语言均为中世纪时的口语。能剧及狂言在今天的社会中,遇到的最大威胁,就是青年人对古老戏剧失去了兴趣。 就其广义而言,能戏 包含了喜剧形式的狂言,它在14世纪形成一个独特的艺术形式,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专业戏剧。 虽然能戏和狂言乃是一道发展起来并且密不可分的,但是他们在许多方面确实大相径庭。能戏从根本上讲是一种象征的舞台艺术,其重要性在于稀有的美学氛围里面的仪式和暗示。而狂言的主要意义在于让人发笑。

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对能剧和狂言提出了具体的保护计划,日本政府也已经把能剧及狂言列入到“文化财产”之列,能剧和狂言及其艺术家们得到了全方位的保护。培训戏剧演员的计划得到了日本政府提供的财政支持,一整套记录该古老剧种的计划正在筹备实施当中。

对于能剧演员来说,最重要的是表演时戴上的面具。能剧面具对于能剧表演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就像商家的招牌是圣物,挂上去绝对不能再碰地下一样。能剧演员尊面具为圣。他们表演时穿的衣服、袜子等都可以给人看,唯独是面具,像珍宝一样放在铺上锦布的木盒中,别人不可以随随便便看。

能剧即将上演的时候,由于表演时穿的衣服十分宽大,需要别人帮忙穿,假发也需要别人帮忙戴好并系好,但是,面具绝对要自己戴上。他们相信,一个面具,是独一无二的一个角色的灵魂,不能让别人侵犯。而能剧的面具,大致可以分为男、女、老、幼、灵、鬼六大类,表演能剧而戴错面具,是十分失礼的。

戴面具的时候,表演者会小心翼翼地从木盒中取出面具,两手捏着面具的两侧,把面具的正面对着自己的脸,说:“我要演你了。”这是千百年来的传统,每个能剧表演者表演前都会这样做。说完,就小心翼翼地把面具反过来戴好。

传统的能剧包括五出戏,中间三出或者四出穿插狂言,但今天的能剧更可能仅包括二出或者三出戏,中间穿插一出或者两出狂言。节目或者单剧都是基于序、破、急的基本戏剧结构(jo-ha-kyu,序言-解释-结尾),单剧则通常只有一个序,三部分破,加上一个急部分。能剧的保留剧目,由《翁》和现存的分为五组的240个剧本组成。《翁》更多地是一种仪式而非演出。五个组的能剧,第一组为神剧(“神事物”)),主角首先以人出现,再以神明形式出现。这些剧动作缓慢,今天已经很少表演。第二组为战士剧(修罗物)。多数表演当中有这样的场景:在平源战争中战败一方的战士请求祭司为他的灵魂祈祷。

日本能剧发展
能剧和狂言属于日本四种古典戏剧形式之列。其他两种喜剧形式是歌舞伎和木偶。就其广义而言,能戏 包含了喜剧形式的狂言,它在14世纪形成一个独特的艺术形式,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专业戏剧。 虽然能戏和狂言乃是一道发展起来并且密不可分的,但是他们在许多方面确实大相径庭。能戏从根本上讲是一种象征的舞台艺术,其重要性在于稀有的美学氛围里面的仪式和暗示。而狂言的主要意义在于让人发笑。

能乐的历史
14世纪早期,秉承数个世纪舞台传统的各种各样的表演剧团巡回地在寺庙、神社和节庆场合演出。他们一般都有贵族的赞助。“猿乐”就是这诸多流派之一。出色的戏剧作家兼演员观阿弥 (1333–1384) 及其子世阿弥(1363–1443)将猿乐改革成为能乐,他们创设的表演形式基本上被沿袭至今。观阿弥(1333–1384)将大众娱乐“救世舞”的音乐和舞蹈元素引入猿乐,它的行动吸引了室町幕府将军足利仪满 (1358–1408)的注意并且得到了后者赞助。
观阿弥死后,世阿弥成为观世剧团的头目。仪满继续赞助剧团,这使得它能够有机会进一步提炼能乐的审美原则,包括物真似亦即模仿事物,以及戏剧的语言yugen,受禅宗影响的一种美学理想,强调对于神秘深邃的追求。除了写下很多脍炙人口的能乐剧作之外,世阿弥还撰写了很多论文,对后来几个世纪内能的表演起到了规范作用。
室町幕府倒台之后,能乐得到军事领袖丰臣秀吉的赞助;17世纪,能乐成为德川庆喜的官方财产。在这些年里,表演比世阿弥时代变得更为缓慢凝重。
随着幕府制度结束,明治时代(1868–1912)的能乐由于梅若实 I Umewaka Minoru I (1828–1909)这样的表演者的执著以及贵族的赞助,得以继续发展下去。二战之后,能乐必须完全仰赖公众的支持方能生存。今天,人数不多但是非常热忱的观众继续支持能乐,相当数量的业余爱好者通过缴纳歌舞学费在继续支持能乐。最近几年,围绕火光的室外能乐表演越来越流行,夏季在寺庙和神社和公园举办这样的表演为数不少。
能乐表演的要素
匿名用户
2013-06-09
展开全部
日本的能剧产生可以追溯到8世纪,发展中又融入如杂技、歌曲、舞蹈和滑稽戏等多种表现形式。这类剧主要以日本传统文学作品为脚本,在表演形式上辅以面具、服装、道具和舞蹈组成。“能剧”表现的是一种超现实世界,其中的主角人物是以超自然的英雄的化身形象出现的,由他来讲述故事并完成剧情的推动。现实中的一切,则以面具遮面的形式出现,能剧的面具,大致可以分为男、女、老、幼、灵、鬼六大类。因为戴着假面,能剧的表演者都是毫无表情的!

不过从你说的白色头发的演员,好像脸上一定会是悲伤的,这说明她没有戴面具,所以从这一点上判断你看的是日本的狂言剧。多数的狂言剧是不使用假面的,“狂言剧”以滑稽的对白、类似相声剧一样的形式来表演。起源于八世纪或者更早的时候,据说是从中国传到日本的一种娱乐形式,在几个世纪的演变中发展成猿乐,剧本所采用的语言均为中世纪时的口语。表演时一般都是穿插于能剧中进行的。通常情况下,狂言是通向两场能剧之间的过渡桥梁。在后面一种情况下,狂言表演者独自在舞台上用通俗的语言解释剧情。这种讲解 给能剧的主角足够时间换装。角色一般是动物、神灵和鬼魂。

日本传统戏剧形式包括:能剧、狂言剧、歌舞伎、木偶。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06-09
展开全部
原来的包括戏剧在内的舞台艺术都是为了祭祀,也就是说从祭祀神灵的宗教仪式演变而来的。但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从什么时候起变成了娱乐民众的娱乐活动了呢?这段历史被记载在日本最老的历历史书《古事记》里。也就是有名的《天岩屋户的天宇受卖命的舞蹈》。在写《古事记》的8世纪初,在日本的戏剧里就已经存在类似脱衣舞表演的镜头了。
伎乐
在日本的传统表演艺术里,最古老的要算伎乐了。
在圣德大使的时代,从大陆传来的伎乐,是一种随着乐器的演奏而一言不发的假面戏剧。表演者戴着各种假面不断地出场,随着音乐做出各种滑稽的动作来演绎各种故事。用现代来比喻的话,相当于迪斯尼乐园的表演秀吧。

舞乐
是随着日本最古老的合奏音乐“雅乐”的节奏来跳舞的戏剧表演方式。
日本原有的舞蹈结合从大陆来的舞蹈,在平安时代大体有以下三种形式“国风舞”“左舞”“右舞”。日本的所谓的“舞台”的概念,也就是“表演者表演的场所和观众观看的场所明确地划分开”这样的形式,就是从“舞乐”来的。换种说法就是,日本的舞台艺术是从“舞乐”开始的。

猿乐
从平安时代到室町时代在民间流传的一种演艺方式。
以大众为对象,也就是所说的作为娱乐而现存于世的最古莱的戏剧形式。奈良时代,从大陆传来的叫“散乐”的民众演艺从宫里传到民间,并广为流传。既有以滑稽的动作取乐的戏剧的要素,也有像诅咒术,歌曲等各种各样的内容。在贵族和武士家中也很流行。

田乐
田乐是在平安时代中期,由耕种前祈祷的“田间游游戏”演变而来的戏剧形式。
最初只有伴奏和舞蹈,到了镰仓时代就发展到有特定的故事情节了。平安时代后期,也寺庙,神社等为后援结成了很多的剧团。专门跳“田乐”的人被称为“田乐法师”。是国家公认的民间出身的演艺界人士。

能剧
能是综合了舞乐,猿乐,田乐等很多的舞,音乐,戏剧,诗等很多因素的戏剧表演形式。
实现存最古老的综合艺术。也就是说日本的古典歌剧。南北朝时代,演绎猿乐的观阿弥在猿乐里加入了很强的音乐性和舞蹈性因素。在此基础上他的儿子世阿弥更加完善,发展。主角基本上都是幽灵。已经结束的自己的人生像走马灯一样讲述,也是一种稍微不同的戏剧。登场人物的感情,人的本质等,没有任何多余的动作的戏剧。

狂言
狂言和能同时成立,是以“笑”为中心的有台词的戏剧。和“能”的有点类似体操似的动作相比,狂言相当于比较自然质朴的话剧。和“能”一样,一直流传至今。

歌舞伎
歌舞伎虽然可以说是现在日本人最了解的戏剧表演形式,但是现在的歌舞伎已经背离了当初的作为传统戏剧的歌舞伎的表现形式。

人形净琉璃
日本的木偶剧。除了是操纵木偶表演外,其他和歌舞伎一样。是诞生于中世纪的完美的媒体艺术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