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tobuf怎么处理粘包,分包,断包的问题

 我来答
chenjunhong120368183
高粉答主

2017-06-20 · 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4万
采纳率:77%
帮助的人:1664万
展开全部
http://bbs.csdn.net/topics/391894970
Apache Mina Server 是一个网络通信应用框架,也就是说,它主要是对基于TCP/IP、UDP/IP协议栈的通信框架(当然,也可以提供Java 对象的序列化服务、虚拟机管道通信服务等),Mina 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开发高性能、高扩展性的网络通信应用,Mina 提供了事件驱动、异步(Mina 的异步IO 默认使用的是Java NIO 作为底层支持)操作的编程模型。
在mina中,一般的应用场景用TextLine的Decode和Encode就够用了(TextLine的默认分割符虽然是\r\n,但其实分隔符是可以自己指定的,如:newTextLineDecoder(charset, decodingDelimiter);)
但默认解码器每次读取缓冲的数据是有限制的,即ReadBufferSize的大小,默认是2048个字节,当数据包比较大时将被分成多次读取,造成断包。虽然可以通过acceptor.getSessionConfig().setReadBufferSize(newsize)这种方式来增加默认容量,但毕竟不是王道(太大了浪费空间,肯定会降低数据的处理效率)。
所以,当我们接收的数据的大小不是很固定,且容易偏大的时候,默认的TextLine就不适合了。这时我们在解析之前就需要判断数据包是否完整,这样处理起来就会非常麻烦。那么Mina 中幸好提供了CumulativeProtocolDecoder
类,从名字上可以看出累积性的协议解码器,也就是说只要有数据发送过来,这个类就会去读取数据,然后累积到内部的IoBuffer 缓冲区,但是具体的拆包(把累积到缓冲区的数据解码为JAVA 对象)交由子类的doDecode()方法完成,实际上CumulativeProtocolDecoder就是在decode()反复的调用暴漏给子类实现的doDecode()方法。
具体执行过程如下所示:
A. 你的doDecode()方法返回true 时,CumulativeProtocolDecoder 的decode()方法会首先判断你是否在doDecode()方法中从内部的IoBuffer 缓冲区读取了数据,如果没有,则会抛出非法的状态异常,也就是你的doDecode()方法返回true 就表示你已经消费了本次数据(相当于聊天室中一个完整的消息已经读取完毕),进一步说,也就是此时你必须已经消费过内部的IoBuffer 缓冲区的数据(哪怕是消费了一个字节的数据)。如果验证通过,那么CumulativeProtocolDecoder会检查缓冲区内是否还有数据未读取,如果有就继续调用doDecode()方法,没有就停止对doDecode()方法的调用,直到有新的数据被缓冲。
B. 当你的doDecode()方法返回false 时,CumulativeProtocolDecoder 会停止对doDecode()方法的调用,但此时如果本次数据还有未读取完的,就将含有剩余数据的IoBuffer 缓冲区保存到IoSession 中,以便下一次数据到来时可以从IoSession 中提取合并。如果发现本次数据全都读取完毕,则清空IoBuffer 缓冲区。
简而言之,当你认为读取到的数据已经够解码了,那么就返回true,否则就返回false。这个CumulativeProtocolDecoder其实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帮你完成了数据的累积,因为这个工作是很烦琐的。
一、 实现解码器
CumulativeProtocolDecoder是一个抽象类,必须继承并实现其doDecode方法,用户自定义协议的拆分就应该写在doDecode方法中,下面的MyDecoder类是一个其子类的实现:
public class MyDecoder extends CumulativeProtocolDecoder {
public static Logger log = Logger.getLogger(MyDecoder.class);
/**
* 包解码器组件
*/
private PacketComponent packetComponent;
/**
* 这个方法的返回值是重点:
* 1、当内容刚好时,返回false,告知父类接收下一批内容
* 2、内容不够时需要下一批发过来的内容,此时返回false,这样父类 CumulativeProtocolDecoder
* 会将内容放进IoSession中,等下次来数据后就自动拼装再交给本类的doDecode
* 3、当内容多时,返回true,因为需要再将本批数据进行读取,父类会将剩余的数据再次推送本
* 类的doDecode
*/
public boolean doDecode(IoSession session,IoBuffer in,
ProtocolDecoderOutput out) throws Exception {
log.info("in.remaining : "+in.remaining());
if(in.remaining() > 0){//有数据时,读取前8字节判断消息长度
byte [] sizeBytes = new byte[8];
in.mark();//标记当前位置,以便reset
//因为我的前数据包的长度是保存在第4-8字节中,
in.get(sizeBytes,0,8);//读取4字节
//DataTypeChangeHelper是自己写的一个byte[]转int的一个工具类
int size = (int) DataTypeUtil.bytesToInt(sizeBytes,4);
log.info("size : "+size);
in.reset();
if(size > in.remaining()){//如果消息内容不够,则重置,相当于不读取size
return false;//父类接收新数据,以拼凑成完整数据
} else{
byte[] bytes = new byte[size];
in.get(bytes, 0, size);
//把字节转换为Java对象的工具类
PackageData pack = packetComponent.getDataFromBuffer(IoBuffer.wrap(bytes));
out.write(pack);
if(in.remaining() > 0){//如果读取内容后还粘了包,就让父类再重读 一次,进行下一次解析
return true;
}
}
}
return false;//处理成功,让父类进行接收下个包
}
getter();
Setter();
}
二、 实现编解码工厂和解码器
我们还需要一个编解码工厂,用来为编解码过滤器提供编码器和解码器,解码器此处我们用不到,但是也必须提供,所以可以提供一个空的实现。
/**
*
* 编解码工厂
*
*/
public class MyCodecFcatory implements ProtocolCodecFactory {
private ProtocolEncoder encoder = null;
private ProtocolDecoder decoder = null;

public MyCodecFcatory(ProtocolEncoder encoder, ProtocolDecoderdecoder) {
this.encoder = encoder;
this.decoder = decoder;
}

@Override
public ProtocolEncoder getEncoder(IoSession session) throws Exception {
return this.encoder;
}

@Override
public ProtocolDecoder getDecoder(IoSession session) throws Exception {
return this.decoder;
}
}
/**
*
* 编码器:不做任何操作,数据已是约定好的格式,按原格式编码
*
*/
public class MyEncoder extends ProtocolEncoderAdapt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encode(IoSession session, Object message,
ProtocolEncoderOutput out) throws Exception {
// TODO Do nothing
}
}
三、 配置编解码过滤器
下面就可以配置编解码过滤器了:
<!-- 累加数据包解码器:解断丢包、粘包问题 -->
<bean id="codec" class="org.apache.mina.filter.codec.ProtocolCodecFilter">
<constructor-arg>
<bean class="com.mina.codec.MyCodecFcatory">
<constructor-arg index="0">
<bean class="com.mina.codec.MyEncoder"></bean>
</constructor-arg>
<constructor-arg index="1">
<bean class="com.mina.codec.MyDecoder">
<property name="packetComponent">
<bean class="com. mina.component.RootComponent">

</bean>
</property>
</bean>
</constructor-arg>

</bean>
</constructor-arg>
</bean>
<bean id="filterChainBuilder" class="org.apache.mina.core.filterchain.DefaultIoFilterChainBuilder">
<property name="filters">
<map>
<entry key="codec" value-ref="codec"/>
<entry key="logger" value-ref="loggerFilter"/>
<entry key="executors" value-ref="executors"/>
</map>
</property>
</bean>
需要注意的是:在doDecode中通过out.write(pack) 把数据输出后,官方的说明文档中说接下来会继续执行后面的过滤器,然后是IoHandle。如果你是只用了一个编解码过滤器的话,这可能完全没问题,但是如果使用了两个编解码过滤器(可能很少有人会这样做,但本人由于前期使用了另外一个自定义的编解码过滤器,后来想加上这个可累加的解码器,为了图省事就在原过滤器的前面新增加了一个编解码过滤器,后来数据流就不走我原来的编解码过滤器了,out.write()之后直接到了IoHandle里面,搞了我好久,无奈最后把两个编解码过滤器合二为一啦,其中原因我还没时间去搞个清楚,为防止大家和我犯同一个错误,特此提醒!)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