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死者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是否属于逃逸致死?法院以何种依据认定逃逸致死?谅解书达成后会咋判 15

我一亲戚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主观上并不知道发生事故),在事故认定责任书上说的是全责,死者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在与家属商量赔偿事宜时,听受害者家属说好像司机当时没有立即撞死... 我一亲戚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主观上并不知道发生事故),在事故认定责任书上说的是全责,死者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在与家属商量赔偿事宜时,听受害者家属说好像司机当时没有立即撞死受害人,而是事故发生后一个小时后别人报警后,医院拉走抢救,到医院抢救后三四个小时后才死亡。这种情形属于逃逸致人死亡的情节么?法院在量刑判决时有无客观证据证明是逃逸致人死亡?如果和家属达成谅解协议书后,能否判缓刑?有点急,谢谢了,您费心给解答一下,详细一些吧,谢谢了。 展开
 我来答
god198702
推荐于2017-09-28 · 知道合伙人法律行家
god198702
知道合伙人法律行家
采纳数:13133 获赞数:58955
在解答中不断成长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按实际情况,由于提供的信息不足,无法对行为进行定性,但如果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就属于逃逸致人死亡。   
  ‘’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
  如果犯罪嫌疑人能获得受害人谅解的话,在法院进行量刑时有一定帮助,但最后由法院作出最终决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 “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
  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
尚尧律师
2025-08-14 广告
1.移送审查起诉。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的案件,应当做到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并且写出起诉意见书,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因此,公安机关在对案件经过一系列的侦查活动后,认为案件事实已经清楚,证...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尚尧律师提供
zheng911oil
2013-06-09 · 知道合伙人法律行家
zheng911oil
知道合伙人法律行家
采纳数:160 获赞数:500
郑召君律师,法律功底深厚,熟悉并精通商事及诉讼规则.业务擅长婚姻家庭,合同纠纷,劳动纠纷,刑事辩护等。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根据我国《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 【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他构成了交通肇事罪逃逸致人死亡。首先你说主观上并不知道发生事故,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也就是不要求主观有故意,否则就是其他罪!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无法确定,其目的在于推卸、逃脱责任的行为。
你后面的说的他逃离现场而没有及时的救助受伤者,而死亡!这属于交通肇事罪逃逸致人死亡!
如果积极和死者家属达成赔偿协议的话,法院可以作为从轻量刑的情节考虑!不清楚欢迎追问
追问
“医院抢救无效死亡”,能不能说明死者得到了及时救助,但因医院抢救无效而死亡,与法律规定中“得不到及时救治而死亡”的这种逃逸致死情节不相符,能算是逃逸致死吗?如果法院认定是逃逸致死,那么法院的直接证据又是什么呢?谅解书达成后,从轻量刑能判缓刑么?
追答
你好,看来你对“得不到及时救治而死亡”有点没有理解清楚,你说了事故发生后一个小时后别人报警后,医院拉走抢救,除非被告方就证明在一个小时前救助受害者都不可能生还,否则法院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受害者在一个小时前得到及时救助的话,是不可能死亡的!你说的这个直接证据,用该是问一般意义上的,而不是法律术语上的,这个的话,就是被告肇事,并没有及时采取积极的措施来救助受害者,而是逃逸!
你最后的那个问题,能判缓刑么?判缓刑,要在法院量刑在3年有期徒刑以下,才能判缓刑!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苏源刑事辩护
2013-06-09 · TA获得超过5219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704
采纳率:20%
帮助的人:1573万
展开全部
1、首先要确定是否属于逃逸。法律上要求其主观上必须是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
2、其次要确定是否属于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
3、从介绍的情况看,倾向于构成逃逸致人死亡。
4、本罪量刑是七年以上,既使赔偿到位、得到被害人亲属的谅解,或其他法定或酌定的情节,缓刑的可能性不大!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06-09
展开全部
积极赔偿,争取受害人家属最大的谅解,法院可以从轻。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