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10
展开全部
美学研究的中心范畴,包括美的本质和美的形态。
■美的本质
美学研究的一个根本理论问题 。在西方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理论众说纷纭,但从哲学的出发点看,基本上不外两种:一种从客观物质的属性中去寻找美的根源;另一种从精神中去寻找美的根源。此外,还有游移于上述两者之间的各种折衷、含混的说法。马克思主义主张从人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实践改造中去寻找美的根源。
■美的形态
美的普遍本质的各种具体表现形态,包括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等等。
▲社会美
经常表现为各种积极肯定的生活形象。它包括人物、事件、场景、某些劳动过程和劳动产品等的审美形态,是社会实践的直接体现。
▲自然美
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它的社会性是指自然美的根源在于实践。自然性指自然的某些属性、特征,即人的感官所能辨认的或实践中肢体所能运用的那些自然原有的感性形式,它们是形成自然美的必要条件。自然美的主要特点侧重于形式,以自然的感性形式直接唤起人的美感,它和社会功利的联系较为曲折。
▲艺术美
艺术美是生活和自然中的审美特征的能动反映,是审美意识的集中物态化形态。艺术美作为美的高级形态来源于客观现实,但并不等于现实,它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它包括两方面:艺术形象对现实的再现;艺术家对现实的情感、评价和理想的表现,是客观与主观、再现与表现的有机统一。它的特征在于具有审美功能,能给人以在现实生活中难以获得的最为纯粹的美的愉悦和享受。
美是什么?这是美学中一个最古老而至今还未有圆满答案的问题,也是传统美学中的最基本的理论问题,即美的本质问题。对美的本质的追问,是对人类审美现象的终极意义的哲学探讨,历代哲人一直试图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的正式提出和探讨,始于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柏拉图。
自柏拉图开始的对美的本质的探讨,是历代西方哲人哲学探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美的本质的解释必然与哲学基本问题相联系,与哲学的基本派别相联系。
2.从精神方面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从精神方面对美的本质的探讨又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从客观精神方面来探讨,如柏拉图、普罗丁、黑格尔;一是从主观精神方面来探讨,如休谟、康德。
柏拉图设定美是“单一的理念”,这“单一的理念”是一切美的根源,也是美的本质。
普洛丁进一步把理念神秘化,称之为神明理性(理式)。这种神明理性是宇宙一切之源,也是美的根源和本质。到中世纪神学家那里,更是把这种理念直接称为“上帝”,上帝是一切美的根源和本质。这种想法是一种思想上的理念寄托。是人们在精神上有某些困惑或苦难时对世界的的一种自我安慰式的乐观的世界观。与宗教信仰相似但比宗教信仰更“权威”。
■美的本质
美学研究的一个根本理论问题 。在西方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理论众说纷纭,但从哲学的出发点看,基本上不外两种:一种从客观物质的属性中去寻找美的根源;另一种从精神中去寻找美的根源。此外,还有游移于上述两者之间的各种折衷、含混的说法。马克思主义主张从人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实践改造中去寻找美的根源。
■美的形态
美的普遍本质的各种具体表现形态,包括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等等。
▲社会美
经常表现为各种积极肯定的生活形象。它包括人物、事件、场景、某些劳动过程和劳动产品等的审美形态,是社会实践的直接体现。
▲自然美
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它的社会性是指自然美的根源在于实践。自然性指自然的某些属性、特征,即人的感官所能辨认的或实践中肢体所能运用的那些自然原有的感性形式,它们是形成自然美的必要条件。自然美的主要特点侧重于形式,以自然的感性形式直接唤起人的美感,它和社会功利的联系较为曲折。
▲艺术美
艺术美是生活和自然中的审美特征的能动反映,是审美意识的集中物态化形态。艺术美作为美的高级形态来源于客观现实,但并不等于现实,它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它包括两方面:艺术形象对现实的再现;艺术家对现实的情感、评价和理想的表现,是客观与主观、再现与表现的有机统一。它的特征在于具有审美功能,能给人以在现实生活中难以获得的最为纯粹的美的愉悦和享受。
美是什么?这是美学中一个最古老而至今还未有圆满答案的问题,也是传统美学中的最基本的理论问题,即美的本质问题。对美的本质的追问,是对人类审美现象的终极意义的哲学探讨,历代哲人一直试图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的正式提出和探讨,始于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柏拉图。
自柏拉图开始的对美的本质的探讨,是历代西方哲人哲学探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美的本质的解释必然与哲学基本问题相联系,与哲学的基本派别相联系。
2.从精神方面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从精神方面对美的本质的探讨又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从客观精神方面来探讨,如柏拉图、普罗丁、黑格尔;一是从主观精神方面来探讨,如休谟、康德。
柏拉图设定美是“单一的理念”,这“单一的理念”是一切美的根源,也是美的本质。
普洛丁进一步把理念神秘化,称之为神明理性(理式)。这种神明理性是宇宙一切之源,也是美的根源和本质。到中世纪神学家那里,更是把这种理念直接称为“上帝”,上帝是一切美的根源和本质。这种想法是一种思想上的理念寄托。是人们在精神上有某些困惑或苦难时对世界的的一种自我安慰式的乐观的世界观。与宗教信仰相似但比宗教信仰更“权威”。
展开全部
“自然美,是指人所生存于其中的自然界事物的美。自然美的特征,在于自然性、形式性和变易性。自然性和形式性较好掌握,对于变易性则需要重点理解。 自然美是天然物质符号的美,它的活跃多变往往并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志。一方面,客观的自然事物在变;另一方面,主体的情感也在变,从而主体赋予自然客体的意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6-10
展开全部
自然美,是指人所生存于其中的自然界事物的美。自然美的特征,在于自然性、形式性和变易性。自然性和形式性较好掌握,对于变易性则需要重点理解。
自然美是天然物质符号的美,它的活跃多变往往并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志。一方面,客观的自然事物在变;另一方面,主体的情感也在变,从而主体赋予自然客体的意义也在变,这就必然使得自然美呈现为千姿百态的物质符号形态,充满着朦胧的不确定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自然美的变易性。
第一,自然事物充满活力。自然美是活的形象,是生命的充满活力的运动和变化的形象。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有其产生、发展、衰朽、死灭和复苏的过程,这种过程都遵循着自身的规律,就像应和着宇宙生命的某种秘密旋律,形成富于变化的节奏感,使自然美呈现出变易的特征。
例:花。
以“美不自美”对中唐诗美现象作总体把握,是中唐诗歌现象自身的特质所决定的。“美不自美”观,是中唐诗歌诸流派所共同遵守的一个审美原则。这种诗美观,充分体现了人类自我中心的意识,标志着儒家伦理诗观在中唐诗美学中的胜利。“美不自美”最大限度地强化了人的本质力量,最大极限地张扬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人对自然役使和赋形为诗歌创作的审美特征,其美学效果是抒情者的心理真实代替了山水对象的客观真实,因此,他们诗中的山水自然,大多有被扭曲了的遭遇,呈现出形意失谐、意象失衡的诗美形态,被强加上哲性化的理解而成为意义的象征。
自然美是天然物质符号的美,它的活跃多变往往并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志。一方面,客观的自然事物在变;另一方面,主体的情感也在变,从而主体赋予自然客体的意义也在变,这就必然使得自然美呈现为千姿百态的物质符号形态,充满着朦胧的不确定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自然美的变易性。
第一,自然事物充满活力。自然美是活的形象,是生命的充满活力的运动和变化的形象。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有其产生、发展、衰朽、死灭和复苏的过程,这种过程都遵循着自身的规律,就像应和着宇宙生命的某种秘密旋律,形成富于变化的节奏感,使自然美呈现出变易的特征。
例:花。
以“美不自美”对中唐诗美现象作总体把握,是中唐诗歌现象自身的特质所决定的。“美不自美”观,是中唐诗歌诸流派所共同遵守的一个审美原则。这种诗美观,充分体现了人类自我中心的意识,标志着儒家伦理诗观在中唐诗美学中的胜利。“美不自美”最大限度地强化了人的本质力量,最大极限地张扬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人对自然役使和赋形为诗歌创作的审美特征,其美学效果是抒情者的心理真实代替了山水对象的客观真实,因此,他们诗中的山水自然,大多有被扭曲了的遭遇,呈现出形意失谐、意象失衡的诗美形态,被强加上哲性化的理解而成为意义的象征。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