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学生学好“有理数”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数学这一门课程,从名称上看,有一个“数”字,这个“数”,就是使学生掌握“数”的有关概念和“数”的运算,培养学生具有正确、迅速的运算能力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中学对“数”的学习是从“有理数”开始的,中学讲有理数的重点应放在计算能力的培养上,因为有理数运算是中学数学中一切运算的基础,在代数式或解方程中出现的问题,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有理数不熟或出错引起的。另一方面,有理数中的运算律、去括号法则等是代数式运算的依据。因此,学生对“有理数”内容学习的好坏,就会影响到以后的学习。
怎样使学生学好“有理数”的内容呢?主要着重加强对学生的运算能力(正确、迅速)的培养,要做到正确、迅速这两点,就必须:
一、要上好开头课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刚刚进入中学的学生,在小学学了六年的数学,都是在零和正数范围内认识数的,从学习方法、思考问题的习惯都不能马上适应中学数学的要求。“有理数”的内容是从正、负数开始学习的,由于出现了负数这一新概念,学生对“负数”难以理解,要使学生理解“负数”,可结合实际需要,通过具体例子来说明引入“负数”的意义。例如:①高于海平面380米与低于海平面380米有什么区别?②零上5℃与零下5℃有什么区别?通过这些例子,引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一步说明为了使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互相区分,且能运算,则引进“+”与“-”号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把高于海平面380米,记作+380米,把低于海平面380米,记作-380米;把零上5℃记作+5℃,把零下5℃记作-5℃。有了这个认识,就引入正、负数的概念。同时,由于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正、负数,在处理作业时,给予学生足够的引导和例题示范,防止学生“知难而退”。
二、要重视有关概念、法则的教学,务必使学生切实理解绝对值、相反数、数轴、倒数等概念,掌握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法则
有理数的运算,无非归结为两点:一是绝对值的计算,这只要绝对值概念清楚,不会有多大困难;二是符号的确定,这个学生经常出错,要克服这个缺点,做到运算正确,就要注意:
1、根据法则,按部就班。如计算-18-7+4+9,开始计算时,使学生注意到这个式子是省略加号的代数和的形式,可以把加号添上再计算,即化为(-18)+(-7)+(+4)+(+9),到一定熟练程度,再省略加号直接计算:
-18-7+4+9
=(-18-7)+(4+9) (加法结合律)
=-25+13 (加法法则)
=-12 (加法法则)
学生初学时,要求学生能够说出根据,复述法则,按法则一步一步运算。
2、使学生注意运算顺序。学生运算结果不准时,其原因之一是不遵守运算顺序的规定。例如:在计算没有括号的算式时,若只有同级运算,应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这是由于省略了括号的原故。如:在计算2-6+4时,实际上先算减法(2-6)+4,但有的学生先算加法2-(6+4),这就与原式不符,若把2-6+4看成代数和2+(-6)+(+4),这样先算哪个都可以。另外,有其它运算(加、减、乘、除、乘方)的综合运算时,学生常出现以下错误:①(-3)+3×( )= 0 ,这主要搞错运算顺序,先算加法,再算乘法(-3+3)×( ),结果就会等于零。②-14+1=1+1=2,这主要由于学生对相反数、乘方法则理解不透,以为-14是(-1)的4次方,不知道-14是先求1的4次次,再求它的相反数。因此,在学生开始学习有理数运算时,使学生做到准确无误,就要使学生明白运算中的每一步的根据,结果是怎样得来的,这就要求学生对概念、对法则要熟,否则,学生做错了也不知道什么原因。
三、在学生运算正确的前提下,就要逐步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
要达到迅速,就要求学生首先对所学法则、概念要熟,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条件下,适当多练。在这里,有人认为学好有理数,要做大量的习题,于是,课后布置学生做几百道题,甚至上千道题,搞“题海战术”,由于学生刚刚开始中学学习,课外作业过多,使学生造成一定负担,学生就会对这门学科产生讨厌情绪,逐渐失去兴趣。因此,使学生多练时,不要增加学生的负担,为了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可采取课堂百题竞赛的形式(开始时,两个数的和、差、乘、除、乘方运算,再逐步提高到多个数的混合运算)。另外,在学生多练的前提下,要教会学生分析题目特点,结合运算律简便运算。部分学生做过许多习题,觉得效果不大,就是由于没有分析题目特点,结合运算律进行运算,为了培养学生对运算律的理解、运用,可适量把一些习题归类:
①利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②以一数为标准进行简便运算。
③利用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学生就会对各类型计算有一定的认识,运算速度就会逐步提高。
怎样使学生学好“有理数”的内容呢?主要着重加强对学生的运算能力(正确、迅速)的培养,要做到正确、迅速这两点,就必须:
一、要上好开头课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刚刚进入中学的学生,在小学学了六年的数学,都是在零和正数范围内认识数的,从学习方法、思考问题的习惯都不能马上适应中学数学的要求。“有理数”的内容是从正、负数开始学习的,由于出现了负数这一新概念,学生对“负数”难以理解,要使学生理解“负数”,可结合实际需要,通过具体例子来说明引入“负数”的意义。例如:①高于海平面380米与低于海平面380米有什么区别?②零上5℃与零下5℃有什么区别?通过这些例子,引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一步说明为了使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互相区分,且能运算,则引进“+”与“-”号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把高于海平面380米,记作+380米,把低于海平面380米,记作-380米;把零上5℃记作+5℃,把零下5℃记作-5℃。有了这个认识,就引入正、负数的概念。同时,由于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正、负数,在处理作业时,给予学生足够的引导和例题示范,防止学生“知难而退”。
二、要重视有关概念、法则的教学,务必使学生切实理解绝对值、相反数、数轴、倒数等概念,掌握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法则
有理数的运算,无非归结为两点:一是绝对值的计算,这只要绝对值概念清楚,不会有多大困难;二是符号的确定,这个学生经常出错,要克服这个缺点,做到运算正确,就要注意:
1、根据法则,按部就班。如计算-18-7+4+9,开始计算时,使学生注意到这个式子是省略加号的代数和的形式,可以把加号添上再计算,即化为(-18)+(-7)+(+4)+(+9),到一定熟练程度,再省略加号直接计算:
-18-7+4+9
=(-18-7)+(4+9) (加法结合律)
=-25+13 (加法法则)
=-12 (加法法则)
学生初学时,要求学生能够说出根据,复述法则,按法则一步一步运算。
2、使学生注意运算顺序。学生运算结果不准时,其原因之一是不遵守运算顺序的规定。例如:在计算没有括号的算式时,若只有同级运算,应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这是由于省略了括号的原故。如:在计算2-6+4时,实际上先算减法(2-6)+4,但有的学生先算加法2-(6+4),这就与原式不符,若把2-6+4看成代数和2+(-6)+(+4),这样先算哪个都可以。另外,有其它运算(加、减、乘、除、乘方)的综合运算时,学生常出现以下错误:①(-3)+3×( )= 0 ,这主要搞错运算顺序,先算加法,再算乘法(-3+3)×( ),结果就会等于零。②-14+1=1+1=2,这主要由于学生对相反数、乘方法则理解不透,以为-14是(-1)的4次方,不知道-14是先求1的4次次,再求它的相反数。因此,在学生开始学习有理数运算时,使学生做到准确无误,就要使学生明白运算中的每一步的根据,结果是怎样得来的,这就要求学生对概念、对法则要熟,否则,学生做错了也不知道什么原因。
三、在学生运算正确的前提下,就要逐步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
要达到迅速,就要求学生首先对所学法则、概念要熟,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条件下,适当多练。在这里,有人认为学好有理数,要做大量的习题,于是,课后布置学生做几百道题,甚至上千道题,搞“题海战术”,由于学生刚刚开始中学学习,课外作业过多,使学生造成一定负担,学生就会对这门学科产生讨厌情绪,逐渐失去兴趣。因此,使学生多练时,不要增加学生的负担,为了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可采取课堂百题竞赛的形式(开始时,两个数的和、差、乘、除、乘方运算,再逐步提高到多个数的混合运算)。另外,在学生多练的前提下,要教会学生分析题目特点,结合运算律简便运算。部分学生做过许多习题,觉得效果不大,就是由于没有分析题目特点,结合运算律进行运算,为了培养学生对运算律的理解、运用,可适量把一些习题归类:
①利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②以一数为标准进行简便运算。
③利用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学生就会对各类型计算有一定的认识,运算速度就会逐步提高。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