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起源
维也纳华尔兹的起源要追溯到12、13世纪并发现于一种叫做“Nachtanz”舞里。维也纳华尔兹起初来自巴伐利亚,过去称之为“German”。
第一支华尔兹舞曲是在1770年出现的,1775年传入巴黎,但过了一段时间才变得很流行,1813年Byron先生谴责华尔兹舞是不贞洁的,1816年华尔兹才被英格兰人所接受。
2、特点
维也纳华尔兹舞曲旋律流畅华丽,节奏轻松明快,为3/4拍节奏,每分钟56~60小节,每小节为三拍,第一拍为重拍,第四拍为次重拍。基本步伐是六拍走六步,二小节为一循环,第一小节为一次起伏。基本动作是左右快速旋转步,完成反身、倾斜、摆荡、升降等技巧。
维也纳华尔兹舞与华尔兹同属摩登舞类,都是3/4音乐,舞蹈的技巧一致;不同:节奏快慢大,华尔兹动作多技巧复杂,维也纳动作少,技巧不多。
扩展资料
动作要领
1、维也纳华尔兹舞步在标准舞比赛中,维也纳华尔兹是与华尔兹并列的一个单独的项目,而且只有决赛选手之间。所以难度很大。维也纳华尔兹的标准循环只有四种:左前右旋转和点左后旋转。只有五种类型的正向右旋转加上正向右旋转。但是,由于双方合作的速度更快、要求更高,实践起来并不容易。
2、维也纳华尔兹标准跳远练习标准跳远法的左右旋转与简单跳远法在形式和方法上有很大的不同。圆柱体简单地说,左旋转是锁结构,右旋转是水平平行结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维也纳华尔兹
维也纳华尔兹起源:
要追溯到12、13世纪并发现于一种叫做“Nachtanz”舞里。维也纳华尔兹起初来自巴伐利亚,过去称之为“German”。然而,另外一些人对维也纳华尔兹的这个起源持有疑问
1882年1月17日,有一篇出现在巴黎杂志上的文章---“La Patrie”(祖国),声称华尔兹是1178年首次在巴黎出现的, 当时不是叫华尔兹这个名字, 应该是以普罗旺斯(法国东南部一地区)的Volta命名的。大概这种舞是3/4节奏,其法国人认为他们是维也纳华尔兹的先驱。
第一支华尔兹舞曲是在1770年出现的,1775年传入巴黎,但过了一段时间才变得很流行,1813年Byron先生谴责华尔兹舞是不贞洁的,1816年华尔兹才被英格兰人所接受, 但对华尔兹的争论远没有停止。
维也纳华尔兹特点:
维也纳华尔兹具有轻快流畅、热烈兴奋的特点。速度比华尔兹快一倍,旋转性更强,必须在很快的速度中和谐地完成反身、摆荡、倾斜、升降等技巧动作。
扩展资料
维也纳华尔兹与华尔兹的区别
1、速度不同
维也纳华尔兹(Viennese Waltz) 用V表示,也称"快三步"。华尔兹舞(Waltz) 用w表示,也称"慢三步"。
2、舞曲不同
维也纳华尔兹舞曲旋律流畅华丽,节奏轻松明快,为3/4拍节奏,每分钟56~60小节。华尔兹舞曲旋律优美抒情,节奏为3/4的中慢板,每分钟28~30小节。
3、重心运动轨迹不同
维也纳华尔兹是由低到高再到低的过程(两小节音乐)。华尔兹是由高到低再到高的过程(一小节音乐)。
4、动作技巧不同
华尔兹动作多技巧复杂。维也纳动作少,技巧不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维也纳华尔兹
2013-06-11
推荐于2018-04-12
维也纳华尔兹舞曲旋律流畅华丽,节奏轻松明快,为3/4拍节奏,每分钟56~60小节,每小节为三拍,第一拍为重拍,第四拍为次重拍。基本步伐是六拍走六步,二小节为一循环,第一小节为一次起伏。基本动作是左右快速旋转步,完成反身、倾斜、摆荡、升降等技巧。舞步平稳轻快,翩跹回旋,热烈奔放。舞姿高雅庄重。维也纳华尔兹的音乐称为圆舞曲,著名的约翰·施特劳斯为华尔兹谱写了许多著名的圆舞曲。
维也纳华尔兹的起源
维也纳华尔兹的起源要追溯到12、13世纪并发现于一种叫做“Nachtanz”舞里。维也纳华尔兹起初来自巴伐利亚,过去称之为“German”。然而,另外一些人对维也纳华尔兹的这个起源持有疑问。1882年1月17日,有一篇出现在巴黎杂志上的文章---“La Patrie”(祖国),声称华尔兹是1178年首次在巴黎出现的, 当时不是叫华尔兹这个名字, 应该是以普罗旺斯(法国东南部一地区)的Volta命名的。大概这种舞是3/4节奏,其法国人认为他们是维也纳华尔兹的先驱。
第一支华尔兹舞曲是在1770年出现的,1775年传入巴黎,但过了一段时间才变得很流行,1813年Byron先生谴责华尔兹舞是不贞洁的,1816年华尔兹才被英格兰人所接受, 但对华尔兹的争论远没有停止。1833年,Celbart小姐出版了一本名为“Good Behavior”的书,据书上她称华尔兹是“一种少女跳的过于放纵的舞蹈”(尽管当时已允许已婚女士跳华尔兹)。
华尔兹
华尔兹是18世纪末极流行的社交舞。莫扎特、肖邦、柴可夫斯基、施特劳斯等音乐大师
皆写下了不少不朽的华尔兹舞曲,特别是施特劳斯,把华尔兹变为不朽的舞蹈,使它成
为舞蹈之王。华尔兹是3拍子的舞步。华尔兹舞曲轻快、明朗而动人,有飘飘欲仙的感觉
,比其他舞步更有诗意,更温文尔雅。这也是华尔兹能流行百年而成为标准舞步的主要
原因。舞步每小节有三步,每小节中的第一拍是强拍,其他两拍是弱拍。华尔兹的舞步
是圆滑的舞步,舞步要连续不断,此起彼伏,应具有滑翔式的、飘飘然的风格。
华尔兹是舞厅舞中最早的、也是迄今为止生命力最强的自娱舞形式亦称圆舞。“华尔兹”一词最初来自古德文Walzer,意思是“滚动”、“旋转”或“滑动”。这倒是一语破的地抓住了华尔兹舞动作的基本成分。
关于华尔兹的发源地,目前世界上有好几种说法。德国人根据这个词来自古德文的事实提出它产生于德国。法国人认为它最早源于法国的沃尔塔舞。而意大利人则顺藤摸瓜地提醒法国人说,别忘了,法文的“沃尔塔”一词来源于意大利语;言下之意,不言面喻。
华尔兹一词,据考证是大约在1780年前后出现的,而3拍子“蓬嚓嚓”节奏的圆舞则很早之前就流行于欧洲,特别是在德国巴伐利亚和奥地利维也纳一带的农民中;至于华尔兹类型的舞曲,则早在17世纪就演奏于哈普斯堡的皇家舞会上。
尽管华尔兹这种自娱舞蹈形式早已流行于农村,但它能够成为城市民众的舞蹈时尚,却是有其社会变革和艺术趣味等多方面的原因。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及其在欧洲各国的激烈影响、工业革命的兴起以及工人阶级的大规模出现等等,使人们对自娱性舞蹈风格的要求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曾一度广为流行的小步舞和加伏特舞因其刻板、拘谨的风格而被淘汰。身体轻松自然、风度飘逸洒脱的华尔兹一时间成了人们(特别是法国人)更能自得其乐的方式。
但正如任何新生事物一出现都必然遭到保守势力的白眼一样,华尔兹的迅速流行自然受到出于种种目的的反对和阻碍。除了教会说它因男女持抱近、动作旋转过快而不道德、不文明,甚至粗俗邪恶、不堪入目外,还有原来靠教授小步舞和其它宫廷舞为生的人们视其为眼中钉、肉中刺。华尔兹的简单易学和自由舒畅的特点,吸引了广大的舞者,常常只要在一旁观看一会儿就能学会。这种舞无需像小步舞那样,非掌握大量复杂的花样才能登场。
在保守的英国,华尔兹甚至被不少人恨之入骨,惧之如虎。听听当时报界的漫骂,就可对此略知一二了:
“如今,老年贵妇们一阵风似的绕着房间翩翩起舞,而身披轻纱的女儿们却在放浪的华尔兹乐声中跳跃回旋;年老的排成长队,如潮似涌;年轻的无拘无束,四肢放松;她们跟着丈夫们快步如飞,不留下一点儿新娘之夜的神秘。我们痛心地看到,在上星期一的英国宫廷舞会上,那种叫作华尔兹的法国下流被第一次介绍进来了……看到这种四肢纠缠、身体紧靠的色情舞,看到英国妇女与众不同的庄重、含蓄的优良传统遭到如此严重的歪曲,真叫人够受了……当这种诲淫的表演局限于妓女和淫妇的范围内时,我们认为不值得大惊小怪,可现在,它被那受人尊重的社会阶层中不肖之徒强加于上流社会,我们认为就有责任提醒家长,不要把自己的女儿送到如此致人死命的瘟疫中去……我们相信,它不再为任何有道德的英国社会阶层所容忍。凡是夜里出去过的人,都不能不怀着不安的心情看到,我们的姐妹和妻子被陌生人抓住,遭到任意拥抱,围着一个小小的房间慢跑的情景。”
然而,这种漫骂却使得欧洲人更加热衷于华尔兹。法国革命后的资产阶级立即全面地接受了华尔兹。据统计,仅在18世纪末的巴黎,就下子涌现出了700多家舞厅。
1834年后,华尔兹传到了美国。它在美国的第一个落脚点是波士顿,随即传到了纽约和费城,传说它也曾使上流社会呆若木鸡。但不久之后,到19世纪中叶,华尔兹就在美国的社交圈子里扎下了根。
华尔兹舞的深得人心与其音乐的轻松流畅密不可分,两位奥地利大作曲家弗朗兹.兰纳和约翰.斯特芬斯的贡献是华尔兹舞蹈史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由他们创造的威尼斯华尔兹舞蹈史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由他们创造的威尼斯华尔兹标准节奏是每分钟55~60拍的快速度,,非常适合现代人的口味。
美国人对华尔兹舞发展的贡献在于波士顿舞与踌躇舞两种华尔兹的变体。前者节奏徐缓,舞步修长,前后方向的动作较多;后者速度比较缓慢,3拍子才跳1步。
专家们认为,华尔兹舞对整个舞厅舞蹈的发展所作的贡献中,最重要的是使人们逐渐认识到了这样一个事实:唯有自然的身体动作才能持久。这使舞厅舞最后不再像19世纪那样,非采用古典芭蕾中脚的五个位置不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