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宣宗李忱是个怎样的人物?
推荐于2017-06-04
展开全部
据民间传说,唐宣宗皇帝早年曾出家为僧,并游历至舒州“八面山”(今天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境内),隐居过一段时间。(即司空山附近,即留有早年宣宗游历的遗址。)
唐宣宗李忱为唐宪宗的第十三个儿子。母亲是孝明皇后郑氏。元和五年六月二十三日,生于大明宫。长庆元年三月,封光王,名怡。会昌六年三月一日,武宗病重,弥留之际,把吴王李怡立为皇太叔,并更名李忱,暂时代理军国政事。第二天,于灵柩前即皇帝位,改名为忱。时年三十七岁。他是唐朝历史上惟一以皇太叔即位的皇帝,又是晚唐皇帝中寿命较长的一位,享年五十岁。《资治通鉴》载:“宣宗性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受民物,故大王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
宣宗因为得到神策军中尉宦官马元贽的拥立才即皇帝位。武宗生前没有安排继承人,在服食“丹药”中毒后,弥留之际,马元贽提出武宗诸子年幼,须选贤德的为嗣君,宣宗才得以年长被拥立。
如果说即皇位之前,说宣宗“贤德”是比较勉强的。《旧唐书》描述他:“外表昏晦而内心明朗,非常严肃、沉默寡言。看事物时,眼光很怪异。小时候宫中以为他不聪明。”十几岁时,他得一场重病,忽然周身发光,蹶然而起。躬着身子拱揖,好比接待臣僚一般。他的奶娘觉得他有心疾,穆宗探视时,抚得他的背说:“这是我家的英物,不是心有毛病。”赐他玉如意、御马、金带。后来,他又常做梦乘龙升天,把这梦告诉生母郑氏。郑氏叮嘱他不要乱讲。经历大和、会昌朝,愈加沉默寡言。聚会人多的时候,几乎不讲话。文宗、武宗到十六宅参加宴会,都想引诱他开口说话,尤其是武宗,性情豪爽,对他极不尊重和礼貌。等到李忱监国之日,突然像变了个人,虽然因国丧而满脸哀容,但接待群僚,决断庶务,却有条不紊。人们到这时才明白,他这些年一直是在韬光养晦。
访求治国之道的宣宗对于政事的关心超过任何其他事情。他很注意召见大臣谈论政事,探讨治国经验。翰林学士令狐询因为了解前朝史事,被倚为心腹。宣宗常在夜里把令狐询召入禁中长谈,从庙堂大计到江湖疾苦,无所不涉猎。宣宗常对令狐询的学识大加赞叹。宣宗在临朝听政的过程中,注意礼遇大臣,正襟危坐,从不表现丝毫倦怠。批阅大臣的奏章前,他会洗手焚香。
宣宗对于大臣,尤其是宰相的控制是十分严格的,每逢与宰相议事完毕,他就会提醒:“卿辈好自为之,朕常常担心卿辈有负于朕,日后,就不能相见了。”他处理政事十分细致,往往明察秋毫,使大臣们非常紧张。令狐询在宣宗朝任宰相最长,他深有体会的说:“我十年秉政,最承恩遇,然而每逢延英殿奏事,未尝不汗透衣衫。”同样,对于大臣进谏,宣宗也能够虚心听取。魏征五世孙魏蕃,因敢于弹劾驸马都尉令,得到宣宗信任而被任命为宰相。宣宗常说:“魏蕃有祖上风范,名公后代,我很看重他。”相反,对那些缩手缩脚的大臣,很是不满。据说,宣宗记忆力超强,官员的名字及事迹往往过目不忘。令狐询曾推荐李远做杭州刺史,宣宗说:“朕记得李远一首诗中有‘长日惟消一局棋’的诗句,这样的人能胜任地方长官吗?”大中九年春,宣宗在出游途中遇到醴泉县百姓祈祷,希望届满的县令留任。宣宗记住这个县令,当其所在州刺史空缺时,就委任他为刺史。那位刺史上任前入朝辞行,宣宗问:“你出任之州离京师多远?”那刺史答:“八千里。”宣宗道:“卿到任后的为政善恶,朕都会一清二楚,不要以为天高地远。此台阶之前才真正是相隔万里啊,卿能明白吗?”刺史慑于皇帝的威严,一时竟不知如何回答。
到大中末期,宣宗中毒越深,为了能够长生不老,他派人到南方寻访罗浮山人轩辕集,向他询问“治国修身之要”。对此,官员纷纷劝谏,宣宗派宰相解释:“我听说轩辕集是一代高士,不过想与他谈谈而已。”轩辕集见到宣宗,没有谈及方士的诡异之道。到大中十三年春,他坚决请求重还山中修炼。宣宗说:“先生稍留一年,等我为你在罗浮山修的道馆建成再走也不迟。”但轩辕集坚持要走。宣宗不解:“先生急着舍我而去,难道是国家有灾吗?朕有天下,究竟有几年?”轩辕集取笔写下‘四十’,而‘十’字挑上,是‘十四’年的隐喻。这一数字正与宣宗在位时间相同,冥冥中兴替有定数,宣宗所剩时间不多了。
大中十三年五月起,宣宗因服用仙丹中毒,身体状况很糟,一连一个月不能上朝。到八月,就归西了。嗣后,宫中又是变故频繁。由他信任的宰相令狐询负责治丧,为他做了最后一件事。群臣上谥号曰圣武献文孝皇帝,庙号宣宗,第二年二月,葬于贞陵。
史书上评论说,宣宗在位期间,一是“权豪敛迹”;二是“奸臣畏法”;三是“阍寺(上龙下言)。”称赞他即使与汉代文、景这样的皇帝比,也不为过。
纵观宣宗在位期间,为祖宗基业不懈努力过,延缓大唐帝国走向衰败的形势,但又无法扭转这一趋势。晚年服食丹药,又似乎是走了太宗,宪宗这些先帝的老路。延寿反而早逝,造成了之后继承人的纷争,加速了唐朝走向丧亡的道路!
唐宣宗李忱为唐宪宗的第十三个儿子。母亲是孝明皇后郑氏。元和五年六月二十三日,生于大明宫。长庆元年三月,封光王,名怡。会昌六年三月一日,武宗病重,弥留之际,把吴王李怡立为皇太叔,并更名李忱,暂时代理军国政事。第二天,于灵柩前即皇帝位,改名为忱。时年三十七岁。他是唐朝历史上惟一以皇太叔即位的皇帝,又是晚唐皇帝中寿命较长的一位,享年五十岁。《资治通鉴》载:“宣宗性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受民物,故大王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
宣宗因为得到神策军中尉宦官马元贽的拥立才即皇帝位。武宗生前没有安排继承人,在服食“丹药”中毒后,弥留之际,马元贽提出武宗诸子年幼,须选贤德的为嗣君,宣宗才得以年长被拥立。
如果说即皇位之前,说宣宗“贤德”是比较勉强的。《旧唐书》描述他:“外表昏晦而内心明朗,非常严肃、沉默寡言。看事物时,眼光很怪异。小时候宫中以为他不聪明。”十几岁时,他得一场重病,忽然周身发光,蹶然而起。躬着身子拱揖,好比接待臣僚一般。他的奶娘觉得他有心疾,穆宗探视时,抚得他的背说:“这是我家的英物,不是心有毛病。”赐他玉如意、御马、金带。后来,他又常做梦乘龙升天,把这梦告诉生母郑氏。郑氏叮嘱他不要乱讲。经历大和、会昌朝,愈加沉默寡言。聚会人多的时候,几乎不讲话。文宗、武宗到十六宅参加宴会,都想引诱他开口说话,尤其是武宗,性情豪爽,对他极不尊重和礼貌。等到李忱监国之日,突然像变了个人,虽然因国丧而满脸哀容,但接待群僚,决断庶务,却有条不紊。人们到这时才明白,他这些年一直是在韬光养晦。
访求治国之道的宣宗对于政事的关心超过任何其他事情。他很注意召见大臣谈论政事,探讨治国经验。翰林学士令狐询因为了解前朝史事,被倚为心腹。宣宗常在夜里把令狐询召入禁中长谈,从庙堂大计到江湖疾苦,无所不涉猎。宣宗常对令狐询的学识大加赞叹。宣宗在临朝听政的过程中,注意礼遇大臣,正襟危坐,从不表现丝毫倦怠。批阅大臣的奏章前,他会洗手焚香。
宣宗对于大臣,尤其是宰相的控制是十分严格的,每逢与宰相议事完毕,他就会提醒:“卿辈好自为之,朕常常担心卿辈有负于朕,日后,就不能相见了。”他处理政事十分细致,往往明察秋毫,使大臣们非常紧张。令狐询在宣宗朝任宰相最长,他深有体会的说:“我十年秉政,最承恩遇,然而每逢延英殿奏事,未尝不汗透衣衫。”同样,对于大臣进谏,宣宗也能够虚心听取。魏征五世孙魏蕃,因敢于弹劾驸马都尉令,得到宣宗信任而被任命为宰相。宣宗常说:“魏蕃有祖上风范,名公后代,我很看重他。”相反,对那些缩手缩脚的大臣,很是不满。据说,宣宗记忆力超强,官员的名字及事迹往往过目不忘。令狐询曾推荐李远做杭州刺史,宣宗说:“朕记得李远一首诗中有‘长日惟消一局棋’的诗句,这样的人能胜任地方长官吗?”大中九年春,宣宗在出游途中遇到醴泉县百姓祈祷,希望届满的县令留任。宣宗记住这个县令,当其所在州刺史空缺时,就委任他为刺史。那位刺史上任前入朝辞行,宣宗问:“你出任之州离京师多远?”那刺史答:“八千里。”宣宗道:“卿到任后的为政善恶,朕都会一清二楚,不要以为天高地远。此台阶之前才真正是相隔万里啊,卿能明白吗?”刺史慑于皇帝的威严,一时竟不知如何回答。
到大中末期,宣宗中毒越深,为了能够长生不老,他派人到南方寻访罗浮山人轩辕集,向他询问“治国修身之要”。对此,官员纷纷劝谏,宣宗派宰相解释:“我听说轩辕集是一代高士,不过想与他谈谈而已。”轩辕集见到宣宗,没有谈及方士的诡异之道。到大中十三年春,他坚决请求重还山中修炼。宣宗说:“先生稍留一年,等我为你在罗浮山修的道馆建成再走也不迟。”但轩辕集坚持要走。宣宗不解:“先生急着舍我而去,难道是国家有灾吗?朕有天下,究竟有几年?”轩辕集取笔写下‘四十’,而‘十’字挑上,是‘十四’年的隐喻。这一数字正与宣宗在位时间相同,冥冥中兴替有定数,宣宗所剩时间不多了。
大中十三年五月起,宣宗因服用仙丹中毒,身体状况很糟,一连一个月不能上朝。到八月,就归西了。嗣后,宫中又是变故频繁。由他信任的宰相令狐询负责治丧,为他做了最后一件事。群臣上谥号曰圣武献文孝皇帝,庙号宣宗,第二年二月,葬于贞陵。
史书上评论说,宣宗在位期间,一是“权豪敛迹”;二是“奸臣畏法”;三是“阍寺(上龙下言)。”称赞他即使与汉代文、景这样的皇帝比,也不为过。
纵观宣宗在位期间,为祖宗基业不懈努力过,延缓大唐帝国走向衰败的形势,但又无法扭转这一趋势。晚年服食丹药,又似乎是走了太宗,宪宗这些先帝的老路。延寿反而早逝,造成了之后继承人的纷争,加速了唐朝走向丧亡的道路!
2013-06-11
展开全部
唐宣宗李忱是宪宗的第13子,穆宗的弟弟。敬,文,武宗的叔叔。他是晚唐最后一位值得一提的皇帝。
武宗一直也没有立太子,所以在他病危的时候。宦官马元贽拥立李忱为帝。
宣宗一即位,就把武宗朝的宰相,晚唐重臣李德裕贬出朝廷。一直到死,李德裕也未能还朝。又重用牛党的白敏中为相。延续几十年的牛李党争最后以李党的彻底失败告终。
宣宗勤于政事,孜孜求治。他非常喜欢读贞观政要。他重新整顿吏治,并且限制皇亲和宦官。他把死于甘露之变中的除郑李之外的百官全部昭雪,也曾经想根除宦官,但鉴于甘露之变的前车之鉴,未能有所行动。
对外关系上,他击败吐蕃,收复河湟。这是安史之变后,唐对吐蕃的唯一一次军事上的胜利。
大中十三年(859)五月起,宣宗因为食用仙丹中毒,身体状况已经很糟了,一连一个多月都不能上朝。到了八月,病入膏肓的宣宗一病归西了。嗣后宫中又是变故频频,而宣宗已是无知无觉了。他一直信任的宰相令狐绹摄冢宰负责治丧,为他做了最后一件事。群臣上谥号曰圣武献文孝皇帝,庙号宣宗。第二年二月,葬于贞陵。
历史上评价说,宣宗在位期间曾经烧过三把火,一把火使“权豪敛迹”,二把火使“奸臣畏法”,三把火使“阍寺詟气”,并称誉他为“明君”、“英主”。综观宣宗50年的人生,他曾经为祖宗基业做过不懈的努力,这无疑延缓了唐帝国走向衰败的大势,但是他又无法彻底扭转这一趋势。当大厦之将倾,谁又有雄才大略能施展回天之力呢?!
宣宗性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
武宗一直也没有立太子,所以在他病危的时候。宦官马元贽拥立李忱为帝。
宣宗一即位,就把武宗朝的宰相,晚唐重臣李德裕贬出朝廷。一直到死,李德裕也未能还朝。又重用牛党的白敏中为相。延续几十年的牛李党争最后以李党的彻底失败告终。
宣宗勤于政事,孜孜求治。他非常喜欢读贞观政要。他重新整顿吏治,并且限制皇亲和宦官。他把死于甘露之变中的除郑李之外的百官全部昭雪,也曾经想根除宦官,但鉴于甘露之变的前车之鉴,未能有所行动。
对外关系上,他击败吐蕃,收复河湟。这是安史之变后,唐对吐蕃的唯一一次军事上的胜利。
大中十三年(859)五月起,宣宗因为食用仙丹中毒,身体状况已经很糟了,一连一个多月都不能上朝。到了八月,病入膏肓的宣宗一病归西了。嗣后宫中又是变故频频,而宣宗已是无知无觉了。他一直信任的宰相令狐绹摄冢宰负责治丧,为他做了最后一件事。群臣上谥号曰圣武献文孝皇帝,庙号宣宗。第二年二月,葬于贞陵。
历史上评价说,宣宗在位期间曾经烧过三把火,一把火使“权豪敛迹”,二把火使“奸臣畏法”,三把火使“阍寺詟气”,并称誉他为“明君”、“英主”。综观宣宗50年的人生,他曾经为祖宗基业做过不懈的努力,这无疑延缓了唐帝国走向衰败的大势,但是他又无法彻底扭转这一趋势。当大厦之将倾,谁又有雄才大略能施展回天之力呢?!
宣宗性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