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到底是什么?
哲学家用系统的知识解决人如何最好地达成个人和集体的实现。学习哲学的总任务是去吸收哲学家的教益,运用于今日世界。重点不在于知道这个或者那个哲学家说了什么,而是致力于在个人和社会层面上运用这些智慧――从现在就开始
哲学是什么?
人们对于哲学是什么感到困惑是可以理解的。哲学从远处看有点怪异、无关紧要、乏味,而它也让人还有那么一点点兴趣,但人们很难确切指出真正的兴趣点在哪里。哲学家是什么人?他们是做什么的?为什么我们需要他们?
幸运的是,答案已经包含在哲学(philosophy)这个词里面了。希腊语里philo意思是爱,或者投入,sophia意思是智慧。哲学家是投身于智慧的人。
智慧这个说法很抽象,但它的概念并不神秘。智慧意指努力做到生死得宜,在生存的混乱处境中过尽可能好的生活。智慧的目标是实现。你可能会说是“幸福”,但“幸福”可能会误导,因为它让人想到持续的快乐,而“实现”似乎和很多苦痛相连,这是每段像样的人生必然经历的。
所以哲学家或者“投身于智慧的人”是指努力用系统的知识来解决人如何最好地达成个人和集体的实现的那些人。
在追寻智慧的过程中,哲学家们发展出一套特定技能。千百年来,他们已成为很多普遍的大问题的专家,人们面对这些问题表现得不是很有智慧。这其中有六个主要方面:
1.我们不去问大问题
生活的意义是什么?工作上我应该怎么做?社会走向何方?什么是爱?大多数人在某个时刻(通常在梦里)总会有这些疑问,但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又感到绝望了。它们在社交圈里的地位和笑话差不多:我们不好意思说出口(除了青春期的某些短暂时刻),因为我们害怕被认为自命不凡,不着边际。但这些问题至关重要,因为只有得出了合理的答案我们才能有意义地管理我们的精力。
哲学家们不惧怕这些大问题。千百年来他们提出过最大的那些问题。他们意识到这些问题总能被分解为更好解决的部分,而真正的自命不凡是认为人经常不屑于提出听起来很幼稚的问题。
2.我们易受常识错误的影响
公众的想法,或者称为“常识”,在无数领域是明智的、合理的。它是你从朋友和邻居那儿听来的,不假思索就假定正确而接受的那些东西。每天媒体也滔滔不绝讲述它们。但常识在某些情况下也充满愚蠢、错讹和非常糟糕的偏见。
哲学让我们对常识的各个方面都遵从理智。它让我们为自己思考,更加独立。人们关于爱、金钱、孩子、旅行、工作的看法真是正确的吗?哲学家们很愿意去质疑一个想法是否合理,而非因为它受欢迎和由来已久就假定其一定正确。
3.我们在精神上很困惑
我们不善于了解自己的头脑里在发生什么。我们知道自己很喜欢一首曲子,但很难说清楚为什么。我们觉得见的人很讨厌,但也不能确切地说清楚问题在哪里。我们怒发冲冠,但也不容易搞清楚我们为什么那么生气。我们缺乏对自身喜怒哀乐的洞悉。
这是为什么我们需要省察自己的思想。哲学家们尽力追求自知,关于这点最重要的格言由最早的最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明确提出,只有两个词:了解你自己。
4.我们对什么是幸福的看法很混乱
我们极力追求幸福,但在这过程中不断地犯错。我们对一些能提升生活的东西估计过高,对其他一些估计过低。在消费社会里,我们犯错是因为被虚假的诱惑吸引,不断地想象某个假期、汽车或是电脑会让生活大不同。同时我们低估了其他东西的作用――比如散步、收拾橱柜、进行有条理的谈话或者是早点上床睡觉。这些听起来不那么令人向往,但对我们存在的品质大有裨益。
哲学家们通过更准确地找出真正能让我们生活更好的行动和态度来追求智慧。
5.我们的情绪把我们引往错误的方向
我们是免不了有情绪的生物,但我们经常忘记了这个让人不安的事实。偶尔某些情绪――某种愤怒、嫉妒或者气愤――给我们带来大麻烦。哲学家们教我们思考情绪,而不只是有情绪。我们可以通过理解和分析我们的感受,来学习情绪是如何以意想不到的、与直觉相反的、有时候很危险的方式来影响我们的行为的。
6.我们会恐慌,不能权衡轻重
我们不断地失去权衡轻重的判断力。而权衡轻重是哲学家们擅长的。斯多葛派哲学家芝诺在得知他在海难中失去了所有的财产的时候淡淡地说:“命运让我成为少点拖累的哲学家。”这样的反应让“哲学的(philosophical)”这个词代表了镇静、深谋远虑和坚韧刚毅,简言之,能权衡轻重。
我们所称的“哲学史”包括了由千百年来为解决人们愚蠢这个问题的种种努力和尝试。比如古代雅典,苏格拉底特别关注人们思想混乱的问题。他感觉到人们并不了解一些关键思想的确切含义――比如勇气、正义或者成功――即便人们总是用它们谈论人生。苏格拉底建立了一套方法(现在还以他的名字命名),通过故意唱反调用来明确你的想法。目的不是要改变你的想法,而是测试你用来指导人生的想法是否站得住脚。
小编我已经将哲学的46集视频课程推送完毕,接下来会推送心理学的视频,请大家继续关注学习。
“哲学”一词源于希腊文“Φιλοσοφία”一词,意思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19世纪70年代,日本最早的西方哲学传播者西周借用古汉语译作“哲学”,1896年前后,黄遵宪、康有为等把日本的译称介绍到中国,后渐通行。而在汉语中,“哲”的本义就是智慧,因此在汉语中,“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者追求智慧之学。从本义上看,哲学是追求智慧的学问。
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对这个世界会有一个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也就是世界观。但这些世界观是零散的、朴素的、是自发形成的,把这些零散的、朴素的世界观,自觉地用精密的逻辑,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就成为了哲学。从本质上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最高表现。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二者是统一而不可分割的,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所以,哲学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也是理论化、系统化的方法论,也是方法论的最高表现。从形式上看,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如何将两者的有机结合的学问。
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包括客观世界(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也包括主观世界(人的思维),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是某一具体领域。哲学揭示整个世界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某一具体领域的特殊规律。哲学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具体科学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认识和具体方法的指导。对具体科学进行概括与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就成为了哲学。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具体科学为哲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从内容上看,哲学是自然、社会、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探究世界最一般本质和最普遍规律的学问。
《哲学杂谈》
哲学与道学
天道,指宇宙及生命的衍化。人道,即为人处世之道,指个人或群体同外界联系时,应当具备的方法、原则及态度。天道与人道合称源道。
天道学,指人类对于天道的领悟与认识。人道学,指人类对于人道的领悟与认识。天道学与人道学合称道学。
至于“哲学”,思来想去,我也无法给出完美的定义,姑且理解为:对天道及人较为深入的领悟与认识。显然,道学与哲学,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中国哲学
中国文化,崇尚厚重,不事浮华。因而,古代的圣贤,注重“有利于人,有功于世”;对于不大实用的哲学问题,谈论较少——当然,也可能是由于此类典籍乏人问津而难以流传。
所以,中国的哲学,比较务实,功利性明显;其主要内容,便是对天人之际与为人处世的探讨。
此外,中国文化所达到的高度,是其它文化无法企及的。由于先哲对阴阳之理,有着深入的领悟,所以思考问题,更为透彻。因而,中国的哲学,更显高深;也需要很高的智慧,方能理解。
因为透彻,所以古代的圣贤,思考问题时,直抵根本,而无凝滞于细枝末节。斯人分析哲学问题,往往由内向外拓展,如同炸鞭炮。在旁人看来,其思想由于缺乏理性,而更为深奥难懂——最典型的,当数道家对天道的阐述。
浅谈西方哲学
对于西方哲学,鄙人涉猎甚少,只能谈谈肤浅的印象。
所谓的“西方”,并不局限于西欧,也包含以西欧文化为主流的国家和地区。由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环境;并且,整体而言,西方更为注重“独立”与“自由”——所以,西方文化,更显丰富多彩。
在我看来,西方哲学,多元化与学术性明显。与中国相比,西方的智者,对天道与人的思考,更为广博、繁琐。但是,斯人难以直抵核心,因而常常由表及里探究,如同剥洋葱。
所以,西方哲学:注重逻辑,富有理性,易于理解;也各具特色,万紫千红,且常常文辞冗长。此外,西方的智者,喜好探讨各种哲学问题,而不大关心实用与否;恨不得将“人”拿来“解剖”,把每一个细节都弄明白。
浅谈哲学之未来
在近现代,中西方哲学,似乎都发展乏力。
如今的哲学家,思想之高深,远不及中国的圣贤;思维之宽广,也难以逾越西方的先哲。所以,斯人要么靠研究前人的著作而立身,要么凭后者忽视的细微补丁而成名。
如果没有能够比肩前人且自成体系的名家,日后的哲学,必将停滞不前——与物质遗产一样,若不能继往开来,精神遗产虽可代代相传,却会渐渐减损。
若是立志于在哲学上功成名就,最现实的路径,便是中西合璧——将中国哲学的高深,与西方哲学的宽广,两相融合。当然,前提是,要有很高的智慧——而这智慧,源于道德。
看待哲学
如果知晓哲学包含人道学,那么:应该不会有人,再去质疑前者的意义。哲学的终极意义,便是助人获得最高的智慧与幸福;当然,对常人而言,其最大的价值,便是指导我们如何为人处世。
若中国的读者,将国学经典视如草芥,而把西方哲学奉为珍宝,甚至尽心竭力地研究后者——即便收获再多,也不过是给哲学家提鞋的佣人,终究上不得台面。
再者,西方哲学山头林立,思想复杂,篇幅巨长;若对于世事人生,没有深刻而正确的感悟,则缺乏强大的思辨能力,容易在浩瀚的烟海里迷失自己。
须知优秀的哲学家,也是杰出的道德家。若哲人道不高,德不厚,智必不达;便是声名再大,著作再多,也不过是二流货色,必为有识之士所轻视。
此外,以吾愚见,若跻身为哲学家之后,斯人尚不能与幸福相伴,甚至常和痛苦为邻——其作品,不看也罢;便是想去了解,也无须深读。
要准确把握哲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其一,哲学是一门学问,是纯粹的理论;
其二,哲学的理论,是可以用来指导实践的,也就是说,哲学的理论是面对生活实际的;
其三,哲学研究的内容有两个,即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关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论;
其四,没有超意识形态的哲学,也就是说,哲学从本质上来说是属于意识的范畴;
其五,哲学的现实意义由意识的特性决定,意识的特性是具备可反作用于物质的能力,或者说意识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己被决定的命运;
其六,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最普遍公认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主要包含了马列主义和一系列中国化的成果;
其七,哲学中最常见的唯心主义是神学,神学的基础是将人们的妄想通过特有的方式“实现”出来。
除此以外还有很多方面,这几点是最主要的方面。
1.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的艺术和智慧;是对于客观世界和人生道路的系统反思;是爱智慧以及对智慧的不懈追求;是力求提升人生境界的境界之学。
2.哲学告诉人们世界“是什么”,教人们“怎么样”做才能取得成功,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给人真诚的人格,教人成为人。哲学教化启蒙人用最美好的思想智慧去完善人性,以获得成为人的内在文化要素和精神气质,由此以本真的方式去规定自身生存与生活。
4.哲学给人真诚的思考,教人以境界;哲学给人以真诚的信仰,教人以超越。
5.没有哲学的指导,人们的生活和行动将变得盲目,对未来将失去预见性,心灵也将失去寄托。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