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人买履》的意思

“宁信度,无自信也。”的意思... “宁信度,无自信也。”的意思 展开
 我来答
百度网友de73cb2
2018-10-28 · TA获得超过5万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52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万
展开全部

《郑人买履》主要说的是郑国的人因过于相信“尺度”,造成买不到鞋子的故事。揭示了郑人拘泥于教条心理,依赖数据的习惯。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者,说明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

扩展资料:

原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

从前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一双新鞋子,于是事先量了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郑国人)到了集市,却忘了带上尺码。(郑国人)挑好了鞋子,才发现:“我忘了带尺码。”就返回家中拿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子。

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

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这个郑国人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而且连鞋子也买不到,成为了笑柄。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只懂死守教条而不懂变通,没有头脑的人可能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的确是有的,而且并不少。

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书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书本上写到的,他就相信,书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在这种人看来,只有书本上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容易碰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郑人买履

袖籽歌
高粉答主

2018-10-31 · 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5398
展开全部

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扩展资料:

原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一些书上写“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

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

从前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一双新鞋子,于是事先量了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郑国人)到了集市,却忘了带上尺码。(郑国人)挑好了鞋子,才发现:“我忘了带尺码。”就返回家中拿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子。

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

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参考链接:郑人买履 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lht11646277
推荐于2017-06-25 · TA获得超过405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8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90万
展开全部
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他先在家里量好了自己脚的尺码,并把尺码放在了他的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又转回家去取。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最后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意喻:墨守陈规,不懂变通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67dd3b6
2018-10-28 · TA获得超过11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864
展开全部
从前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一双新鞋子,于是事先量了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郑国人)到了集市,却忘了带上尺码。(郑国人)挑好了鞋子,才发现:“我忘了带尺码。”就返回家中拿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子。
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
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原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一些书上写“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
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
郑:郑国
且:将要,
欲:将要,想要。
者:定语后置,(怎么样)的人。
先:首先,事先。
度(duó):衡量。动词,用尺子度量的意思。
而:顺承连词,意为然后。
置:动词,放,搁在。
之:代词,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其:其它。
坐:同“座”,座位。
至:等到。
之:动词,到……去,前往。
操:动词,拿、携带。
已:时间副词,已经。
得:得到;拿到。
履:名词,鞋子,革履。
乃:于是(就)。
持:动词,拿,在本文中同“操”。
度(dù):名词,量好的尺码。
之:代词,代量好的尺码。
操:携带。
及:等到。
反:通“返”,返回。
罢:结束。
遂:于是。
宁(nìng):副词,宁可,宁愿。
自信:相信自己。
以:用。
市罢:集市结束。
至之市:等到前往集市。
何不试之以足:之,代词,代指他想买的那个鞋子,是特殊句式中的倒装句,正常语序应该是"何不以足试之?" 意思是为什么不用脚去试试鞋子呢?

停顿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句式
郑人有欲买履者或“有欲买履之郑人”
何不试之以足(状语后置句):以现代句式为“何不以足试之”。以:何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
而置之其坐(省略句):而置之(于)其坐

近义词
生搬硬套,死板教条,刻舟求剑,墨守成规,冥顽不灵,胶柱鼓瑟,因循守旧。

反义词
达权通变,灵机应变,随机应变。

寓意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对待事物要会灵活变通、随机应变,不能墨守成规,死守教条,要注重客观现实的事实,为人处事要从实际出发。

启示
这个郑国人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而且连鞋子也买不到,成为了笑柄。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只懂死守教条而不懂变通,没有头脑的人可能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的确是有的,而且并不少。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书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书本上写到的,他就相信,书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在这种人看来,只有书本上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容易碰壁。

作者介绍
韩非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约公元前281年十四年(公元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师从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公羊哲aA
2020-05-02
知道答主
回答量: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457
展开全部
译文从前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一双新鞋子,于是事先量了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却忘了带上尺码。挑好了鞋子,才发现:“我忘了带尺码。”就返回家中拿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子。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一些书上写“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扩展资料郑人买履,是先秦时代一则寓言故事,出自战国《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它既是一个成语,也是一个典故,但它更是一则寓言,主要说的是郑国的人因过于相信“尺度”,造成买不到鞋子的故事。揭示了郑人拘泥于教条心理,依赖数据的习惯。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者,说明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创作背景本篇文章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是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主要讲明君治理国家要有办法,全文分为六章,分别从“忠言逆耳”、“民为利/士为名”、“以身作则”、“诚信”等方面论说,至今也有很重要的意义,值得后人借鉴和学习。作者简介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又称韩非子,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人 。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代表人物,韩桓惠王之子,大儒荀子学生,秦国丞相李斯师兄。韩非子是战国时期韩国的贵族,约公元前280年出生于战国末期韩国的都城新郑(今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郑韩故城)。当时六国战乱纷飞,为了躲避霍乱,韩非一家只好逃到了驻马店的一个村落中。作为贵族子弟的韩非从小立志要干一番大事业,振兴家族,富强韩国。因此,小小年纪就单独一人周游列国,一路上努力的学习各家的思想。韩非有严重口吃,但却是文笔流畅的优秀作家。韩非精于“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与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韩非文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韩非将自己的学说,追本溯源于道家黄老之术,他对老子《道德经》有相当大的研究,《韩非子》中,著有《解老》、《喻老》等篇,集中表述了韩非的哲学观点。韩非的书传到秦国,秦王非常赞赏韩非的才华。不久,因秦国攻韩,韩王不得不起用韩非,并派他出使秦国。韩非与李斯之政见相左。韩非欲存韩,李斯欲灭韩。因为韩非子和李斯曾经是同窗,李斯深知韩非辩才了得,担心嬴政被韩非计谋所蒙蔽,故上疏嬴政,陈述其中利害。秦王认为李斯言之有理,便抓捕韩非。廷尉将其投入监狱,最后逼其服毒自杀。韩非想上书始皇帝,被拒绝。后来始皇帝后悔了,派人赦免他,但是韩非已经死了。韩非子的文章构思精巧,描写大胆,语言幽默,于平实中见奇妙,具有耐人寻味、警策世人的艺术风格。韩非的《孤愤》、《五蠹》、《说难》、《说林》、《从内储》五书,十万余言,字里行间,叹世事之难,人生之难,阅尽天下,万千感怀。全文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8)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