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作文!

我是一个高中生,需要一篇关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作文,800字左右,谢谢!... 我是一个高中生,需要一篇关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作文,800字左右,谢谢! 展开
匿名用户
推荐于2017-12-15
展开全部
和谐的师生关系来源于彼此的相互沟通、理解。但在师德调查中,95%以上的学生最不满意的是教师与学生的谈话,因为教师的工作繁忙琐碎,平时与学生个别对话少得可怜,而在这极少的对话中,批评与劝诫又占了多数。学生需要的谈话不是数落、训话,而是谈心。古人说:“人之相交,贵在交心。”谈心,不是教师一人滔滔不绝地讲话,而是师重间的情感沟通,思想的交流。让学生通过教师的眼睛了解到老师的关心、企盼、鼓励或不满,让老师从学生的眼睛里观察学生心灵的波动,引起共鸣,这样的谈心才是真正的沟通。
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教师需要学生的尊重,学生同样也需要教师的尊重。然而受多年来师道尊严的影响,在对学问的探讨方面,在道德行为方面,当教师出现错误时,说一声“对不起”却成了难以启齿的事,而有的学生不喜欢某些教师的主要原因是:“老师认为他从来没有错的时候。”西方有句名言:“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这并不意味着西方人不尊重教师。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也是一条真理。敢为真理说“对不起”的教师,永远受学生敬重。
真诚关心和爱护学生,不仅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等给予关心,而且要具体体现在实际行动上,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论是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不论是家庭富裕的还昌链型是条件较差的,不论他是否犯过错误,班主任都要一视如仁,不搞特殊化,不偏见,要尊重学生人格,公平、公正、平等对待班上每一位学生,融洽师生关系,增强师生的情感交流渠道,让学生学习有一个温馨和谐的场所,这样他们才能好好学习,才会有学习的动力。
第三,为人师表,鼓励评价,把创新送给学生。
教师应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树立公心,以自身的高唤禅素质影响学生,既教学生知识,又教学生做人。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建设一支主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对学生来说,科学知识越丰富、越深奥,就越需要教师的帮助。因此,学校教师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应代表在社会上占主导地全世界人民道德观和价值观,要用这种观念去引导新一代。传道之人,必须闻道在先:塑造他人灵魂的人,必须要有高尚的灵魂。惟有如此,教师的教育才会真正具有一种神奇的魔力,深深地吸引并感染学生。
无论学生还是教师,都需要评价,而且这处评价必须公正,全面。对于学生来说,评价还需要着眼于发展,从鼓励出发。
调查发现,90%以上的学生不喜欢的老师是爱批评学生的老师。学生正在可塑期,在教育中,我们鼓励往往会让学生相信自己的潜力,重新获得动力,创造出教育奇迹,然而我们更耐猜多的却是给学生无情的定位,让学生从毫无希望的现状无奈地付出努力。小学生特别需要从成人那里获得对自己的认可、同情、支持、赞赏,从中增强对自己行为的确信感。这就是教师的鼓励会给学生带来力量源泉的主要原因。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根据这一观点,我在教学中采用了质疑问难的方法,有效地唤醒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并在课内课外通过为课文添枝加叶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在生活上指导实践,如开展诗歌朗诵会、发表演讲、排练课本剧等等、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新世纪的教师必须不断充实自己,具有开拓和创新的精神。
教师在新型师生关系中的角色应当是学生的导师、朋友、教师应紧跟时代,孜孜以求,勇于开拓,与时俱进。新型师生关系的确立更多有赖于教师自身观念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有赖于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爱和时时刻刻的尊重,和谐的师生关系将迸发出强劲的教育能量,促进教育教学的大幅度提高
匿名用户
2013-06-12
展开全部
怎样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班主任是学生主宰者”这一观点的弊端越来越明显,新型的教育价值观已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时空观,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一种平等的、对话的,相互作用的新型关系逐步建立。这种新型关系可达到师生间广泛的交流和沟通,使双方在这种交流和沟通中获得人性的自我完善和自我表现。正确的师生关系应当是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应当具有教育性、情感性、双向性、人道性等特征,下面我就深程改革后,我和学生间的关系和感受谈变我个人的看法。

一、师生关系应民主平等,互相尊重。
教育民主化是当今世界的潮流。教育民主化的第一个要素就是实现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只有在这种民主平等的氛围里,学生自主自信、独立思考的素质才能得到培养,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张扬,学生想象的翅膀才能自由自在地飞翔。教师尊重学生,平等对话,有时因不了解情况,批评人错了教师也应说对不起,真正做到在事实和真理面步人人平等。

二、师生关系应和谐融洽,充满浓郁感情色彩。
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表明:当人际关系和谐融洽、当人的心情处于愉快轻松状况时,人的视觉、味觉、嗅觉、听觉和触觉都更灵敏,记忆力会大大增强,联想也会更加丰富。在这样的状况下,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学习潜力可以得到更大发挥。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还可以减少学生心理疾患、减轻学生各种心灵负担。由此可见,情感不但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助推剂,更是学生心灵世界的支撑点。为了和谐师生关系,我充分利用悄悄话信箱,让学生把我看成可倾诉的对象,让他们敢于说真心话,架起师生间心灵的桥。

三、师生关系互相学习,共同发展。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面对互联网大世界,面对这个大世界里汹涌澎湃、无穷无尽的知识和信息的海洋,教师作为知识拥有者的权威地位受到了严峻挑战。大学者韩愈说过“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今天这个论断更具有现实意义。当师生处在网络世界的同一起跑线上,师生关系的调整也就变得十分自然了:老师可以凭借自己的传统经验引导学生,学生也可以凭借自己的敏锐、潮气影响老师:教师不再是为师者生硬的灌输,而成为智慧与智慧的启迪,思维与思维的碰撞;成为师生共同探讨、共同成长、共同走过的一段美好历程。对待自己不懂的问题,一定要虚心,不要怕丢面子,更不要敷衍学生。应该正确加以引导,鼓励学生去思考,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跟他们一起去解决问题,学生不仅不会看不起你,反而会更尊重你,反之,不懂装懂,学生会从心里看不起你,以后再也不问你了。
教育不仅仅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宋平苏轼《琴诗》中说到:“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纸上听?”诗中所言,弹琴既要有琴,又要有弹琴的手指,两者巧妙统一才有优美动听的琴声。教育学生亦足如此,它需要师生双方和谐统一。那么,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应具体做到哪些呢?
第一,要了解学生,充满爱心,把微笑送给学生。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用心积聚对学生的爱,这是建立现代师生关系的根本。列�6�1尼�6�1托尔斯泰曾说过:“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一个好教师;如果把对教育带来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个完美的教师。”爱是教育事业的基础和开始,教育的成功来源于对学生的最大热情。学生非常需要老师的爱,教师只有情感投入,把爱的甘泉洒向他们的心田,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引导起学生对教师的崇敬、信任和亲近,创设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
爱,还必须通过有艺术的表达,才能真正实现。师爱,不是母爱,不是溺爱,不是感情用事,不是对学生错误的纵容,师爱的本意是耐心和理解。那是基本母爱,超于父爱的教育之爱,那是融理解、理智、真理、希望的爱,是尊重、关怀和理解。只有教师了解学生,热爱学生,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才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很多人在提到教师时,总会与“严肃”、“不苟言笑”联系在一起。其实,“微笑”的力量才足无穷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组斯曾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教师激发出来的,假如他们是温和的,是循循善罩埋陵诱的,不用粗鲁的办法去使学生疏远他们,液游而用仁慈的感情与言语去吸引他们;假如他们和善地对待他们的学生,他们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就宁愿进学校而不愿停在家里了。”每天给学生一脸灿烂的微笑,会让学生的身心感到愉快,物戚智能得到发展。中国有句谚语:“谁也说不清哪块云彩会下雨。”而我却相信我的每块“云彩”都会“下雨”。因为,我拥有一种特殊的教育手段——微笑。我们班有个学生,叫周雷,刚开始每天的作业总是爱拖拉着不做,因此考试成绩总是不如人意。怎么办呢?训一通吧,不行!我试着寻找他的优点,结果发现他这个人还真有不少优点,比如,爱劳动,每次教室里的饮用水一喝完,他总是自告奋勇地去把水给换来了,另外他非常懂礼貌,每次见了老师总会笑嘻嘻地打招呼。于是只要一发现他做了好事,我便在班会上表扬他,然后在课后再悄悄地微笑着问他:“作业好了吗?要抓紧一点哟!”他总是边红着脸边搔着头对我说:“还有一点点了。”我还是笑着对他说:“等一下我可是要求查的。”他从我的目光里读到了鼓励,久而久之,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后来还变得在课上取于发言,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学生取得成功时,我会用微笑送去欣赏;在学生感到失落时,我会用微笑送去鼓励;在学生犯错时,我会用微笑送去宽容。因此,我用微笑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和爱戴。我想说:微笑,是一把闪闪发光的金钥匙,能开启教育成功的大门,帮助学生茁壮成长。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