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辅导与激励读后感

就是那个余世维写的那本书要读后感!!!... 就是那个 余世维写的那本书 要读后感 !!! 展开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3-06-13
展开全部
这是我的学校

—— 听余世维讲座有感

学校组织全体行政人员聆听了余世维先生的讲座,听后感慨很多,但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每个人能对别人向问起你与本单位的关系时自豪的说一句“这是我的公司”、“这是我的银行”等。

我校是一所教育管理型学校,特别是在学生管理方面早就提出全员管理、全方位管理的理念,但是事实上有几位教师真正对发现有违纪的学生随时进行纠正。比如说:校园里、食堂门口、教学楼大厅里张贴的各种招聘广告或其他材料,只有总务处和学工处的老师能随时发现把它撕下来;校园里很多同学不佩戴胸卡,只有学工处的老师指出,其他老师即使是当日的值日老师也从不过问;校园里、教学楼走廊发现的杂物、废纸很少有人能够主动把它拾起;机房里发现学生抽烟,又有多少教师过问。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是上大课的课堂,学生纪律较差。上课的教师很少有人清点人数,任学生所为。而当学校组织学生评老师的时候,会出现平时不管学生的老师各项考核指标很高,而那些对学生要求严格,评价却很差,甚至还会有同学对这些老师评语恶语伤人或人身攻击性的话,让人看了心寒。

综上所述,在我们这样的学校,学生人数多,成分复杂,管理难度大,如果靠班主任和学生管理部门的人员管理是达不到预期目的的。特别是明年我校将迁至新校区,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一个校园里,各种矛盾冲突会不少,这时我们的管理还只靠部分人的话,恐怕后果难以想象。

余先生提出的打造一支优秀团队的条件之一是具有责任心。要使每个人都能把学校的每一件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做,象对待自己的家一样,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或兄弟姐妹看待,为学生的发展负责,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时时想到“这是我的学校”,那时我们的船文化才可提升,这条大船才可能驶向更宽广的水域,创造骄人的业绩。

孙桂英

------------------------------------------------------------------------------------------------------

克难求进,共谋发展大计

——《打造高绩效团队》观后感

邱玲敏

2008年10月18日张校长组织全体行政人员观看了由余世维博士主讲的《打造高绩效团队》的光碟。虽说6张碟片一气呵成欣赏完,腰部有点酸,脖子有点僵,人有点累,但精神不错。

余博士首先给我们分析了团队与群体的不同之处,特别强调团队必须有三个特点:自主性,思考性与协作性;接着围绕“绩效与冲突”展开论述,分析了造成冲突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冲突的原则,突出了人与人沟通时要注意的三种情况:往上沟通要有胆识,往下沟通要有心情,水平沟通要有肺腑,同时运用比尔.盖茨的名言提出如何进行绩效管理:能够站着解决问题的就不要坐着,能够桌边解决问题的就不要进会议室,能够写便条解决问题的就不要搞文件;最后余博士论述了打造高绩效团队的几个要素,重点阐述了共识、激励、文化在打造高绩效团队中的重要性。余博士诙谐的语言,渊博的知识,充满哲理性的分析,无不给聆听者一 种美的享受,一种境界再提高的精神动力,让人回味无穷,受益匪浅。

在余博士的讲座中,他举了好几个例子来表明团队建设中达成共识的迫切性。这使我想到了曾经看到的一个管理故事: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 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 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障气。 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 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同样是七个人,不同的分配制度,就会有不同的风气。所以机制改革与创新是每个领导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如果想打造一支高绩效的团队,仅有机制创新是不行的,还要有一个与人合作,与什么样的人进行合作的问题。在成功学大师 陈安之先生的超级成功学法则中有这样一段精彩的描述:先为成功的人工作,再与成功的人合作,最后是让成功的人为你工作。成功的人很多,但在我生活中我不认识,也没有办法去为他工作,而让成功的人为我工作,在现阶段,我更没有这个实力。只有合作,是我最喜欢和最欣赏的。我也力图借助一个宽松的环境和积极的团队,与更多的人公平合作,以便在未来替自己经营一个抵抗风险的事业。我最喜欢合作的人应该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不甘心。二十一世纪,最大的危机是没有危机感,最大的陷阱是满足。人要学会用望远镜看世界,而不是用近视眼看世界。顺境时要想着为自己找个退路,逆境时要懂为自己找出路.

二.、学习力强.学历代表过去,学习力掌握将来.懂得从任何的细节,所有的人身上学习和感悟,并且要懂得举一反三。主要的是,学习,其实是学与习两个字。学一次,做一百次,才能真正掌握。学,做,教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只有达到教的程度,才算真正吃透。而且在更多时候,学习是一种态度。只有谦卑的人,才真正学到东西。大海之所以成为大海,是因为它比所有的河流都低。
三、行动力强。只有行动才会有结果。行动不一样,结果才不一样。知道不去做,等于不知道,做了没有结果,等于没有做。不犯错误,一定会错,因为不犯错误的人一定没有尝试。错了不要紧,一定要善于总结,然后再做,一直到正确的结果出来为止。
四、要懂付出。要想杰出一定得先付出。斤斤计较的人,一生只得两斤。没有点奉献精神,是不可能创业的。要先用行动让别人知道,你有超过所得的价值,别人才会开更高的价。
五、有强烈的沟通意识。沟通无极限,这更是一种态度,而非一种技巧。一个好的团队当然要有共同的愿景,非一日可以得来。需要无时不在的沟通,从目标到细节,甚至到家庭等等,都在沟通的内容之列。
六、诚恳大方。每人都有不同的立场,不可能要求利益都一致。关键是大家都要开诚布公地谈清楚,不要委屈求全。相信诚信才是合作的最好基石。
七、有最基本的道德观。曾经有一个记者在家写稿时,他的四岁儿子吵着要他陪。记者很烦,就将一本杂志的封底撕碎,对他儿子说:“你先将这上面的世界地图拼完整,爸爸就陪你玩。”过了不到五分钟,儿子又来拖他的手说:“爸爸我拼好了,陪我玩!”记者很生气:“小孩子要玩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说谎话就不好了。怎么可能这么快就拼好世界地图!”儿子非常委屈:“可是我真的拼好了呀!” 记者一看,果然如此:不会吧?家里出现了神童?他非常好奇地问:“你是怎么做到的?” 儿子说:世界地图的背面是一个人的头像。我反过来拼,只要这个人好了,世界就完整了。 所以做事先做人。做人做好了,他的世界也就是好的。

从陈安之先生的成功学法则中我们可以看到,与人的合作跟年龄,性别,相貌,体重,学历,出身,背景,能力都没有太大的关系。因为人和人的最大不同,并不在以上因素,而在于对人对事对己的态度不同。

当前我校正在进行第三次创业,学校在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很多的困难,特别是资金的短缺可能会成为前进中的拦路虎,部分教职工有些担心有些焦虑有些不满,这很正常。但关键是怎样进行有效沟通,怎样去化解这种情绪,怎样给予更多的关心,让我们的教职工紧紧团结在校党委校行政的周围,围绕学校的奋斗目标,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明确任务,立足本职,为学校事业再上新台阶作出自己的努力。

我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武进学院人。我对学校有着太多太多的情结。我把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我挚爱的校园。在心灵深处,我早已把学校看成是生命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回想工作十几年的经历,我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领导们的关心与支持,同事们的帮助与信任,是伴随着学校的成长所取得的。对此我一直心存感激,总想着自己要以良好的工作业绩来感谢来报答他们。“这是我的船!”一句很简短的话,却凝聚着一种最强烈而真挚的团队精神和主人翁意识,一种深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如今我们已经有了共同的愿景,如果每一个武进学院人都能充满自豪和激情地喊出“这是我的学校!”,相信学校的第三次创业一定会取得成功。让我们共同祝愿学校的明天越来越美好!

--------------------------------------------------------------------------------------------------

行的春风有夏雨

95年的时候,我在厚余初中当校长,父母亲和我们住在厚余初中教工楼。父亲是农民,当过多年的生产队长,是庄稼活的一把好手,当时,父亲是80有余,多年的劳动锻炼,练就了父亲的一身好身板.我和爱人在学校上班,儿子读书,父母亲为了锻炼身体,同时也为了减轻我们的经济压力,他们在教工宿舍的旁边“开垦”了一些“荒田”,种了一些韭菜、青菜、豇豆、扁豆、丝瓜等蔬菜。有时还送给邻居的老师,老师们过意不去还专门买些老年人的保健品进行回敬。每逢这时候,我就对父亲讲,你不要种了,更不要送给其他老师,他们回敬给你的东西远比买菜的价钱大。尽管这样讲,父亲总对我讲,我送给他们,但我不求别人的回敬,我们这些邻居老师都很好,他们对你的工作很支持,这叫“行的春风有夏雨”。父亲是文盲,“斗大”的一字不识,但能懂得做人的道理。

不知什么时候,看过这样的一段“寓言”:森林里生长着各式各样的树,这些树大部分都会在春天开花,然后夏天或秋天里结果。

很多鸟儿常常到森林里来,它们有时唱歌,有时候玩耍,有时候捉虫,它们常常会在森林里呆上很长的一段时间,然后飞到外面去,飞到外面很远的地方呆上几个月再回来。

有时候,这些鸟儿在森林里找不到食物,它们便会向结了果实的大树请求帮助,很多树拒绝了鸟儿的请求,它们舍不得献出自已的果实,即使早已看到鸟儿饥肠辘辘。只有一棵大树很热情地给予鸟儿们帮助,它对鸟儿说:“来吧,尽情地吃吧,填饱你们的肚子才能有力气做事!”这棵大树对于鸟儿们的请求,总是无私地给予帮助。为了感激大树的帮助,鸟儿们总是把最美的歌献给大树,总是尽自已最大的努力为大树梳妆打扮,并在外出远游的时候,把大树的种子带到世界各地。很多年后,当大树的家族遍布世界各地,变得兴旺发达的时候,那些曾拒绝给鸟儿以帮助的树才明白,原来帮助别人的时候,也是帮助自已。

这段“寓言”告诉我们,付出一定有回报,但是不付出一定没有回报。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要想世界对你微笑,你首先就应该对世界微笑,还是应着父亲的那句“行得春风有夏雨”吧!

培训中心

孙国大

2008年10月23日
----------------------------------------------------------------------------------------------------

做学校的主人

——听余世维教授讲《如何打造高绩效团队》的思考

一般人都认为教师是学校的主人,就如同我们说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一样。校长和部门主任是公仆,是为教师服务的,就如同政府官员是公仆,是为人民服务的。但事实情况确实如此吗?

教师是主人吗?不是,至少教师自己这么认为,认为自己是被管理的对象,只有被监督,哪里有什么做主人的感觉?偶尔有,也只是在学生面前,那也不过是学生的主人,而不是学校的主人。学校里大的决策每个教师都参与了吗?参与的程度如何?学校经常听教师的意见吗?如果意见合理,会被采纳吗?学校事务教师有权知道或质询吗?校长决策教师可以反对吗?如果没有,那很遗憾,教师不是学校的主人。

校长是主人吗?现在实行校长负责制了,校长是法人代表,当然是主人了。可又好像不对,校长是教育局派来的,既然可以派来,当然也可以派走,校长是被派来派去的人,这样连自己的命运都无法掌握的人怎么会是学校的主人呢?还有校长可以决定学校搬迁或不搬迁吗?不行;可以决定招多少学生,哪些学生要招哪些不招吗?也不行;可以决定学校撤掉或合并吗?那更不行。既如此,校长怎能算是学校的主人呢?

教育局是学校的主人吗?教育局是政府的一个教育事务的主管机构,那局长是主人?也不是,因为局长不决定学校事务,不会为学校办得不好而承担任何责任,世上哪有可以不负责任的主人呢?

所以公办学校的主人缺席,包括局长校长在内所有的人都是“打工仔”。缺席主人的学校是充满危险的,那么谁来填补主人这个空位呢?答案无需多考虑,只有让不是主人的每个人一起来当主人。

首先,校长来当主人,怎么当呢?用制度来当;1.用《学校章程》来依法保障学校权益,用文字依法界定学校与教育局的关系,使学校可以名正言顺地“自私自利”,在法人代表看来,学校一般事务中没有超出学校利益的其他更重要的利益。2.用校长负责制限定校长的责权利,不管校长是谁,曾经为学校立过什么功劳,只要哪些工作做得不好就要负责。3.用教代会制度实施学校真正意义上的民主,让教代会在维护教师权益和决定学校命运上有更大的发言权。

其次,要教师来当主人。怎么当?1.依法维护自己权益.只有懂得维护自己权利的人,才会自觉履行自己的义务。学校中最重要的关系就是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因为教师与学校有契约,这份契约明确了各自的权利义务,教师才可能从依附学校的“单位人”进步为“契约人”,那么教师才可能升格到主人的位置。2.勇于批评校政,这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责任。一所学校之所以有希望,就在于她永不停歇自己的脚步,进步是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横看成岭侧成峰”,也许真正准确的眼睛和超人的智慧正来自于第一线的教师。

最后,关注全局。学校虽小却也是全局,只有不局限于眼前的工作,放眼学校发展走势,将自己融入学校大局之中,才能把握更多的个人发展的机会,因为个人与学校也是互动的。

如果每个人都把学校当自己的产业,把教育当自己的事业,那每个人都是学校真正的主人了。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