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13
展开全部
亚洲的岛弧和南美的安第斯山脉都是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俯冲形成的,但是二者是有区别的。
西北太平洋的岛弧是太平洋板块向亚欧板块和菲律宾板块俯冲(阿留申群岛是向北美板块俯冲),或菲律宾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形成的。这两个大洋板块俯冲时向下弯折非常厉害,与上层板块形成低应力的松耦合,这种类型称为马里亚纳型俯冲边界。马里亚纳型俯冲阻力小,速度大。部分板块物质刚进入上层板块下方时由于热与水的共同作用形成中酸性岩浆,岩浆上升喷出形成火山从而造就一系列火山岛弧。但由于速度大,相当多板块物质没有立即形成岩浆而是继续俯冲,到更大深处时在缺水状态下受高热作用形成基性岩浆,基性岩浆上涌,在岛弧后方形成次级洋壳扩张带,导致岛弧后方地壳为大洋型地壳,凹陷成为弧后盆地。你可以去看看海底地形图,在马里亚纳海中部也有一条中脊,它的性质和大洋中脊是相似的。在南海、日本海中也有这种洋壳扩张带。
由于马里亚纳型板块边界俯冲角度大,所以板块边界的弧形也特别明显。
南美和中美的太平洋沿岸山地则是由南极板块、纳斯卡板块和可可斯板块俯冲造成的。其中南极板块、纳斯卡板块俯冲时难以向下弯折,而是与上层板块紧贴在一起,从而形成高应力的紧耦合,称为安第斯型俯冲边界。这种俯冲由于应力高,极容易发生大地震,也导致俯冲造山作用比马里亚纳型更强,所形成的山脉更高大。由于俯冲角度小,速度慢,基本上板块物质都会在俯冲边界附近就形成中酸性岩浆形成火山带,而没有物质深入极深处以形成基性岩浆,也就不会形成弧后盆地,所以南美一带没有岛弧,只有沿着俯冲带分布的高大山脉。
由于安第斯型边界向下玩折非常小,所以俯冲带的弧形不明显,有些地方是直线甚至有些地方出现向后弯的反弧形。
相对于马里亚纳型来说,安第斯型与两块大陆板块之间的俯冲更接近。
另外要说点题外话,我看楼上有一些朋友说:
“为什么这些岛弧是弧形呢?
你可以用一个乒乓球做一下试验。用手指将乒乓球按一个凹,观察一下凹坑的边缘,你会发现边缘一定是弧形的,事实上要在球体表面让其一部分向下弯折,就必然形成弧形。”
西北太平洋的岛弧是太平洋板块向亚欧板块和菲律宾板块俯冲(阿留申群岛是向北美板块俯冲),或菲律宾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形成的。这两个大洋板块俯冲时向下弯折非常厉害,与上层板块形成低应力的松耦合,这种类型称为马里亚纳型俯冲边界。马里亚纳型俯冲阻力小,速度大。部分板块物质刚进入上层板块下方时由于热与水的共同作用形成中酸性岩浆,岩浆上升喷出形成火山从而造就一系列火山岛弧。但由于速度大,相当多板块物质没有立即形成岩浆而是继续俯冲,到更大深处时在缺水状态下受高热作用形成基性岩浆,基性岩浆上涌,在岛弧后方形成次级洋壳扩张带,导致岛弧后方地壳为大洋型地壳,凹陷成为弧后盆地。你可以去看看海底地形图,在马里亚纳海中部也有一条中脊,它的性质和大洋中脊是相似的。在南海、日本海中也有这种洋壳扩张带。
由于马里亚纳型板块边界俯冲角度大,所以板块边界的弧形也特别明显。
南美和中美的太平洋沿岸山地则是由南极板块、纳斯卡板块和可可斯板块俯冲造成的。其中南极板块、纳斯卡板块俯冲时难以向下弯折,而是与上层板块紧贴在一起,从而形成高应力的紧耦合,称为安第斯型俯冲边界。这种俯冲由于应力高,极容易发生大地震,也导致俯冲造山作用比马里亚纳型更强,所形成的山脉更高大。由于俯冲角度小,速度慢,基本上板块物质都会在俯冲边界附近就形成中酸性岩浆形成火山带,而没有物质深入极深处以形成基性岩浆,也就不会形成弧后盆地,所以南美一带没有岛弧,只有沿着俯冲带分布的高大山脉。
由于安第斯型边界向下玩折非常小,所以俯冲带的弧形不明显,有些地方是直线甚至有些地方出现向后弯的反弧形。
相对于马里亚纳型来说,安第斯型与两块大陆板块之间的俯冲更接近。
另外要说点题外话,我看楼上有一些朋友说:
“为什么这些岛弧是弧形呢?
你可以用一个乒乓球做一下试验。用手指将乒乓球按一个凹,观察一下凹坑的边缘,你会发现边缘一定是弧形的,事实上要在球体表面让其一部分向下弯折,就必然形成弧形。”
2013-06-13
展开全部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挤压可以形成沿海岛弧链、沿海山脉、海沟。所以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可以形成上述的地貌。只是有些地形我们看不出来罢了,我们看的出来的也许就是科迪勒拉山系了,但海岛弧链和海沟也一定是存在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6-13
展开全部
落基山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6-13
展开全部
科第勒拉斯山系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6-13
展开全部
岛弧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