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兔李氏杆菌病?
2019-03-01 · 农业农村部直属的大型综合出版社
李氏杆菌病又名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产单核白细胞李氏杆菌所引起的一种散发性传染病,可侵害多种动物。主要表现是突然发病,出现流产及脑膜炎等。
【病原】
李氏杆菌是一种短而呈球杆状细菌,其大小约为0.5微米×1.0~2.0微米,革兰氏阳性,无芽胞,不产生荚膜,有周身鞭毛,嗜氧性,菌体的一端较为粗大,单独存在或几个丛集一处,能够运动。在青贮饲料、干草、干燥土壤和粪便中能长期存在,对温度和一般消毒药抵抗力不强,本菌对青霉素、链霉素敏感。
【流行】
本病常呈地方性流行或呈散发性。幼兔及孕兔易感性高,病兔和其他带菌动物是本病的主要传播来源。这些带菌动物的粪便和分泌物污染了饲料、水源和用具之后就可直接传染给健康家兔。其传播途径有消化道、呼吸道、眼结膜、损伤皮肤以及交配等,吸血昆虫媒介也可传播;幼兔比成年兔易感;营养不良、怀孕、天气骤变、冬季缺乏青绿饲料,感染球虫病或其他传染病使兔体抵抗力降低后易感染此病。
【症状】
本病潜伏期为2~8天,长的可达2~3周。根据症状和病程长短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急性型 一般看不见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最常见于幼兔。有症状时,表现精神委顿,无食欲,不爱走动;迅速消瘦,鼻黏膜发炎,并流出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体温升高到40℃以上,经几小时或1~2天死亡。
(2)亚急性型 精神沉郁,拒食,呼吸加快,出现中枢神经机能障碍:嚼肌痉挛,口流白沫,全身震颤,眼球凸突,作转圈运动,向前冲撞。如果侵害子宫,使母兔精神不振,停食,从阴道流出暗红色或棕褐色液体,在产仔前1~2天流产、死亡或者胎儿呈干尸化。流产后未死的母兔以后也很难怀孕产仔。
(3)慢性型 病兔主要表现子宫炎,在产仔前几日食欲减退,精神沉郁,到预产期不分娩,多数病兔死亡。少数病兔呈现脑膜炎,头向一侧弯曲,头按身体纵轴转扭,致使一侧眼睛向上,一侧眼睛向下,丧失采食能力。欲采食或行动时,就表现出翻滚,逐渐消瘦衰竭死亡。
【病理变化】
皮下和肺部水肿,颈部淋巴结和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或水肿。肝脏有散在或弥漫性针头大黄白色坏死灶,心肌、脾和肾也有类似坏死灶。在体腔内有多量透明渗出物。子宫内积有化脓性渗出物或暗红色积液,子宫内有变性胎儿或灰白色凝乳块状物等。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病变即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必须进行细菌学检查和动物接种试验。
【防治】
本病属人畜共患传染病,必须作好预防和病兔处理工作。定期驱除鼠类,防止污染草料和饮水。对病兔污染的笼舍和用具需用5%来苏儿、克辽林、3%苛性钠或福尔马林溶液消毒。地面可用漂白粉溶液消毒。另外,必须重视加强日常科学饲养管理工作,在日粮中适量补充维生素A、B12、C、E及矿物质,对增强兔体抵抗力和预防本病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治疗:新霉素每千克体重10~20毫克,肌注,每日两次;四环素每日每千克体重50~100毫克,分2~3次内服;金霉素或土霉素每日每千克体重5~10毫克,分两次内服;磺胺嘧啶首次剂量为每千克体重0.2~0.3克,维持量为每千克体重0.1~0.15克。内服或拌料,每8小时服1次。对病兔防治、剖检时必须注意保护,防止传染给人,工作完毕后需用消毒药水洗涤消毒。
2024-10-30 广告
该病的发病率不是很高,但是死亡率却是非常的高,且该病有着较高的传染性,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平时最好做好该病的预防工作。对于发病的宠物兔要及时进行隔离,再进行相对应地治疗。
本病多呈散发性,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方法。防止其它动物进入兔场以及加强灭鼠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对发病兔主要采取紧急隔离进行药物治疗。
1.抗生素类药物:金霉素40mg/kg体重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用3-5日。土霉素40mg/kg体重,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用3-5日,青链霉素各1万IU/kg体重,混合肌注,每日2次,四环素100-200mg,口服,每日3次,连用3-5日。
2.磺胺类药物如磺胺嘧啶、磺胺二甲基嘧啶也有较好疗效 。
- 官方电话
-
官方服务
-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