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xx市第三届小学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大赛在xx县教育局、教研室、县城关一小和实验小学的关心支持下,在各县区教研员和各位教师代表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活动开的圆满,开的成功。下面将本次活动的总体特点简要总结如下。
一、本次赛教活动总体特点
(一)选材多样,内容丰富
本次参赛的32节课涉及到数学的四大知识领域,照顾到了每一个学习年级。其中还有部分课是用北师大教材来上的。比如紫阳的《用字母表示数》。
(二)准备充分,特色鲜明
本次的32节课,无论是城市的课,还是乡镇的课。从课的流程,课堂结构的把握,方法的运用和技术手段的运用上都有明显提高。
(三)教案规范,理论联系实际
教师的32份教案都能够很好的按教学内容,教材简析,学情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统一模式结构来进行。为我们进一步规范教案书写,相互学习借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学生学习习惯良好,课堂文化氛围有凸显
一、二年级学生的听说,口语表达的能力是很强的。合作的习惯,倾听的习惯、思维的习惯等课堂上都有良好的表现。xx城关一小的学生课前准备的了学生优秀的文化大餐。有介绍xx的特色的,有介绍xx小吃的,有介绍xx名胜古迹的。还有孩子高唱xx的菜花节之歌。给我们所有的老师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老师的团结和互助协作精神有突出的表现
当我们的做课老师在使用实物投影仪遇到了一点困难的时候,我们看到了胸前佩戴的“xx城关一小”字样的老师随时为我们排出了故障。这一幕让我很感动,也很感激。就是这一小小的举动,让我们看到了老师的职业的崇高,胸怀的坦荡和心灵的美好。让我们为我们自己鼓鼓掌。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亮点回顾
(一)学生自主学习方式逐步改善
1.自主探究的随机性、主体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应有的体现。
2.合作交流的时效性、必要性和自主性也得到了应有的体现。从《重叠问题》中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出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最后得出韦恩图。
3.动手实践的操作性、规范性和工具性得到了应有的体现。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老师更多的关注学生的规范要求和具体实际。规范要求:明确怎样操作,应该注意的事项是什么?操作中思维有所提升,能力得到锻炼,品位得到提高。
(二)学生学习兴趣明显提高
1.情境创设到位。
【案例一】《植树问题》用手指引入,两颗小树十个叉,不长叶子不开花。【案例二】《平移和旋转》开课伊始让学生先向前后左右的移动,再转动一圈,都是让学生初步的感知一下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再比如,xx的臭豆腐,也作为了学生学习的素材了。在老师参加活动中培养学生数感。《重叠问题》以做游戏引入课题。听音乐的有3人,玩悠悠球的有4人,明明是7人,怎么实际一数却只有6人。带着这个冲突和矛盾,学生在一起合作,交流,讨论。《找次品》一课,引入很吸引人,从乐乐头上少了一只花瓣入手引入课题。
2.活用教材到位。
(1)活用主题图或情境图。(2)活用内容。(3)活用练习。32节课,没有哪一节课是原原本本的用教材中的例题和既定的素材,或多或少,老师都有取舍、加工或者改造。
3.方法运用到位。
(1)讲授法,培养学生有意义的学习。(2)注重启发式与因材施教。启发式,启而能发,发而能导,导而能活,活而不乱。启发式的要害和关键是启发学生积极地,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启发式的关键不在于课堂问了多少个是不是,对不对,那是形式。因材施教,因为不同人,他的秉性,他的生存环境,他的先天性的很多东西可能是不一样的。所以,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这也是国家领导人多次提出来的原则。温总理到北大和北京35中听课都提出这两个原则。
(3)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
多从培养学生的“四基”、“四能”、“两种思维”的角度出发,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
A.传统教学手段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发扬。
a.复习引入与情境创设相结合。大多数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又通过复习来引入新知,比如,计算类的课;也有直接创设与本节课有关教学情境而引入新知的。比如《观察物体》,现场拍摄照片,再现场呈现在大屏幕上。
b.讲授例题与自主探究相结合。现在的一些内容,有的老师除过用讲授的方法以外,还让学生自学,或者通过实验操作来获得结论,也有让学生自己进行复习整理。《除法的运算性质》教学。
c.讲和练与拓展延伸相结合。实践证明,传统教学中的讲与练是有效帮助学生巩固新知的最有效途径。新课程以游戏的形式,操作的形式,活动的形式进行拓展延伸也是很好的形式。《统计与概率》玩飞行棋的设计。
B.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有了创新与提高。
a.突出了直观性,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三角形的内角和》、《初步认识角》、《包装的学问》等课的教学。
b.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比如,现在的练习设置就可以节省一些抄题的时间来提高练习的容量。(图形的面积、体积、容积计算、解决问题类题目等)。
c.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平移与旋转》播放上海音乐厅平移的视屏。《重叠问题中》维恩图的各部分名称的含意的讲解与说明。
C.多媒体使用技术被广泛普及与推广。
a.与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相适应。今天的32节课无论是村镇还是城市的老师都能够娴熟的运用电化手段进行组织教学。
b.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带来了方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学生在课堂上学的轻松,学的快乐。
c.能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比如,《找规律》的趣味设计。
(三)教学资源开发实用有效
1.学校资源(教学挂图、教具、学具)。
2.教师资源。教师自制自创学具、教具。【案例】《重叠问题》的摇呼啦圈、《包装的学问》。
3.学生资源。利用学生的错误生成来引起学生的注意。
4.教材资源。调整内容——《植树问题》,教材中内容安排是只讲一种规律,而实际教学中有老师根据自己的设计把三种规律巧妙的进行了整合与转化。让学生掌握起来更加简单。调整情境——《重叠问题》,老师把教材中的画面直接变成了人来做游戏。
(四)教学风格和特点自然独特
1.注意了教学设计的“三度”指标。
(1)有尺度。没有哪个老师只仅仅讲教材中的内容。说明老师们把尺度都把握的都很好。
(2)有厚度。比如,《平移和旋转》一课中对于荡秋千现象的解释。就是一个有厚度的解释。它是一个平移现象,对于的深度理解,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还可能遇到。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钟摆现象,或者摆动现象。
(3)有温度。像岚皋《找规律》一课老师听完后,不是感到在听课,而是感觉到是一种享受。还有《找规律》一课中对大数学观的渗透。在“好读书好”中找规律:“好好读书,好读书好,书好好读”。《找次品》在3的倍数中找次品,最简洁的方法就是“三分法”等等。2.体现了教学中的“四字”方针;(实、新、准、活)。
从这32节课每一个环节的设计就可以看出来,都是在认真阅读了教材,阅读了教师用书和一些相关的资料后,才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和特点来组织教学的。从评委的反馈信息来看突出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体现一个“实”字。
①朴实(简简单单,形象直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
②扎实(该讲的讲,该练的练)。比如,《平移和旋转》平移向上,或者向下的直直的运动叫做平移;绕着一个点或者一个轴的运动叫做旋转。该下定义的时候就下定义。注意深度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图形平移之前和平移之后什么发生了改变,什么没有变?明确,大小、形状、方向没有改变,图形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③丰实(既有知识传授,又有能力培养,还有思维训练和习惯养成教育)习惯养成教育是很重要的,比如,中低年级的孩子上课组织教学的环节就是特别重要的,教师必须要严格规范要求。
(2)突出一个“新”字。
①设计新。有的老师用猜谜语,唱儿歌,做游戏的形式来引入,很容易就能抓住学生的心理。
②理念新。让学生用几十秒的时间来互相的评一评谁这节课表现的最好。这是一个全新的评价方式的体现。
③手段新。练习设计有层次,电脑辅助有效果。老师带着呼啦圈儿、花环、进教室,并充分利用xx的人文景观和风土人情。
(3)落实一个“准”字。数学是一门真与实的科学,既要保证知识的准确性,还要保证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要避免类似喷泉是平行线,五线谱是数字编码,图形的形状与面积的大小没有关系等不够严密科学的结论来刻画数学。
(4)彰显一个“活”字。一是学习方式活。对话交流自主探究。二是课堂氛围活。
(五)教学理念和思想深入人心
1.基本数学思想方法有了明显渗透。
第一,渗透一一对应思想,化繁为简的思想。比如,《植树问题》中钟声敲响的情境。第二,数感的培养。《用字母表示数》一课中N可以表示一个数也可以表示一些数。比如,用N表示一排的8个人,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几个人。第三,集合思想的培养。如,《重叠问题》用最基本的呼啦圈把学生圈起来,就是集合思想中韦恩图的雏形。如果不培养这种思想的话,正像老师所说的,我们不可能走到哪里都背过呼啦圈儿吧。第四,优化思想的渗透。比如,《找次品》的教学。第五转化的思想的渗透。比如,《等量代换》的教学。第六,估算意识和算法多样化思想的体现。比如,《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
2.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更加理性。
数学是科学,科学是严谨的;数学是工具,工具是实用的。真有感情就表达,不要无病呻吟。比如,《找次品》中就可以渗透诚信教育。例如,课堂上我们老师对学生的一个拥抱。可能这个学生一生都会感到是温暖的。
(六)数学学习习惯初步形成
1.听、看、问、答的思维品质较好;特别是学生自由讨论和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的培养是很让我们感动和钦佩的。
2.实践操作的习惯较好;想和做能够巧妙结合,操作中思维得到提升,能力得到锻炼,技巧进一步掌握。
3.语言表达的能力有明显提升。在平时的教学中很注重学科的整合。
(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
1.情境创设注重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比如,课堂中呼啦圈、溜溜球都作为了学生学习的道具。
2.练习设计注重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例如,《植树问题》的敲钟问题,给小路两边的植树,街道两旁安装路灯。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行为反思
1.操作比较被动。一是缺少起码的教具的操作。比如《等量代换》中没有天平,让学生用手来比划。
2.合作比较勉强。让学生涂出有规律的图案,就不再需要学生合作学习。
3.讨论显得多余。明明是两个空白的集合圈,还让学生来讨论。
4.设计不够大胆。该自学的地方,就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学。评委们一直认为,我们的数学课堂,老师讲的还是多了一些。给学生自学课本,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还显得有些单薄。
5.评价不够到位。一是没有很好的实现目标多元和方法多样;二是形式还比较单一。认为师评的较多,生生互评的较少。偶然碰到了一个生生互评的,还只说了名字,没有说好在哪里。三是缺少灵活处理问题的机智。
6.技艺不够高超。比如,板书的技能,有的板书很有特点,有的板书没有特点。有的板书让人感觉去掉了一个字就很可惜。这样的板书,我们的32节课中有,但还显得比较少。
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今后的发展方向
(一)抓住“一个核心”(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1.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比如,让学生选择学生自己喜欢的题目来做。
2.注意收集和处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实际生成的问题。比如,《植树问题》教学中让学生充当小小设计家。变换行距,来植树,并归纳棵数和间隔数的关系。《用字母表示数》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自己想要表示的物品。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同一个具体情境中同一个量,就用同一个字母表示,不同的量用不同的字母表示。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3.要切实把握课堂教学的本质。
(1)在于心。用心准备,用心设计,精心预设。《找规律》的教学,老师穿戴都是有一定的规律的。比如,戴的项链,穿的衣服都是有规律的。
(2)在于细。细化、细腻和细微。课前想细。预案想多、想开、想细。比如,课前教具学具的准备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天平,学生没办法操作实验,学具没有拿够,学生只好在虚拟的情境中进行合作学习。
(3)在于实。朴实—简简单单,形象直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扎实—该讲的讲,该练的练。丰实—既有知识传授,又有能力培养,还有思维训练和习惯养成教育。习惯养成教育是很重要的,比如,中低年级的孩子上课组织教学的环节就是特别重要的,教师必须要严格规范要求。概念课的教学,最终要落脚在对概念定义的理解上。计算课最终应落在思维上,而不是在掌握技能、技巧上。图形与几何教学最终落在空间观念的培养上。综合与实践关键落在综合与运用上,即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遵循“两律”
一是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由简单到复杂,由顺向到逆向等等。二是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形式要活,活动呀,游戏呀,要有吸引力。
(三)把握“三定指标”
定标 ——指要确定好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而且教学设计,情境创设,思想方法的渗透都要紧紧围绕这个教学目标来实现;定点 ——即一节课的教学知识点。无论设计如何新颖,手段如何高明,最终要求学生对教材中的知识点应有所掌握。定法——要切实做到因材施教与启发式教学。并力争做到启而能发,发而能导,导而能活,活儿不乱。
(四)实现“四个超越”
只有切实做到把握“三个读懂”,认真落实“三定指标”才能实现“四个超越”,即“超越教材”,(把教材作为素材,可以创造,可以加工。) “超越课堂”,(课堂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更是一种文化交流、传播、拓展的平台。)“超越学生”,(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真正使学生思维得到提升,能力得到锻炼,素养得到提高。)“超越自我”。【我们的教学只有超越自我(教书匠),才能走向更高的境界。】因为自身没有数学味的数学老师,不可能上出具有数学味儿的数学课。
(五)提高五项技能
1.要提高提问的技能。(浅、碎、多、深、窄、白)。
2.要提高语言的技能。一是衔接过渡语缺乏流畅性。二是总结归纳语缺乏严密性。三是提问指向语乏针对性。四是随机应变语缺乏时效性。五是综合评价语缺乏激励性。六是会话肢体语缺乏技巧性。
3.要提高处理教材的技能。一是既要切实理解教材,还要能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找规律》一课的教学。不要例题,练习设计的规律都是一、一,其实还可以是多样的。比如二、一,一二,一、一、二,二、二、一等等。二是要切实把握课时教材与学段教材之间的联系。比如。当学生回答图形是通过平移得来的时候,老师认为学生对平移知识的掌握是通过自学得来的。
4.要提高预设与生成的技能。
首先,要精心的预设生成。课前的思考和把握。其次,宽容的接纳生成。当学生说的不沾边时,当学生说的离题千里时。第三,机智的筛选生成。例如,《重叠问题》老师游了一圈就让学生把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的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了。第四,巧妙的利用生成。要善于把学生的错误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第五,及时的反馈生成。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学生已经到了思维的高层次了,老师还停留在低层次的走教案上。
5.要正确把握课堂教学评价的技能。
第一,应注意发挥集体的智慧。借助集体的力量适当进行归纳和点拨。第二,要善于运用得体的评价语言。请听来自A组一位老师的课堂评价语。你观察的真仔细;你提出的问题真有挑战性;这位同学的思维非常清晰;你一下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第三,适当运用奖品激励法。例如,给学生发奖品。第四,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例如,“妈妈经常打我”。专家的评价是这样的处理欠妥,原因是不符合真善美假丑恶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课后我们沟通一下,看你妈妈为什么打你。
(六)追求六个目标
1.确保质量。不仅要确保课堂教学的质量,更要确保素质教育质量。
2.讲究实际。要让课堂尽量显得朴实、扎实、真实和丰实。
3.提高效率。讲授、启发、思考、合作、探究都应该是积极有效。
4.促进发展。不仅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更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增强品位。让学生不仅仅学习数学知识,还要对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的一些相关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和积极的情感,如数学史,科学史和金典例题等内容的渗透。
6.追求特色。教师的教学一定要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xx市第三届小学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大赛在xx县教育局、教研室、县城关一小和实验小学的关心支持下,在各县区教研员和各位教师代表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活动开的圆满,开的成功。下面将本次活动的总体特点简要总结如下。
一、本次赛教活动总体特点
(一)选材多样,内容丰富
本次参赛的32节课涉及到数学的四大知识领域,照顾到了每一个学习年级。其中还有部分课是用北师大教材来上的。比如紫阳的《用字母表示数》。
(二)准备充分,特色鲜明
本次的32节课,无论是城市的课,还是乡镇的课。从课的流程,课堂结构的把握,方法的运用和技术手段的运用上都有明显提高。
(三)教案规范,理论联系实际
教师的32份教案都能够很好的按教学内容,教材简析,学情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统一模式结构来进行。为我们进一步规范教案书写,相互学习借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学生学习习惯良好,课堂文化氛围有凸显
一、二年级学生的听说,口语表达的能力是很强的。合作的习惯,倾听的习惯、思维的习惯等课堂上都有良好的表现。xx城关一小的学生课前准备的了学生优秀的文化大餐。有介绍xx的特色的,有介绍xx小吃的,有介绍xx名胜古迹的。还有孩子高唱xx的菜花节之歌。给我们所有的老师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老师的团结和互助协作精神有突出的表现
当我们的做课老师在使用实物投影仪遇到了一点困难的时候,我们看到了胸前佩戴的“xx城关一小”字样的老师随时为我们排出了故障。这一幕让我很感动,也很感激。就是这一小小的举动,让我们看到了老师的职业的崇高,胸怀的坦荡和心灵的美好。让我们为我们自己鼓鼓掌。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亮点回顾
(一)学生自主学习方式逐步改善
1.自主探究的随机性、主体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应有的体现。
2.合作交流的时效性、必要性和自主性也得到了应有的体现。从《重叠问题》中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出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最后得出韦恩图。
3.动手实践的操作性、规范性和工具性得到了应有的体现。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老师更多的关注学生的规范要求和具体实际。规范要求:明确怎样操作,应该注意的事项是什么?操作中思维有所提升,能力得到锻炼,品位得到提高。
(二)学生学习兴趣明显提高
1.情境创设到位。
【案例一】《植树问题》用手指引入,两颗小树十个叉,不长叶子不开花。【案例二】《平移和旋转》开课伊始让学生先向前后左右的移动,再转动一圈,都是让学生初步的感知一下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再比如,xx的臭豆腐,也作为了学生学习的素材了。在老师参加活动中培养学生数感。《重叠问题》以做游戏引入课题。听音乐的有3人,玩悠悠球的有4人,明明是7人,怎么实际一数却只有6人。带着这个冲突和矛盾,学生在一起合作,交流,讨论。《找次品》一课,引入很吸引人,从乐乐头上少了一只花瓣入手引入课题。
2.活用教材到位。
(1)活用主题图或情境图。(2)活用内容。(3)活用练习。32节课,没有哪一节课是原原本本的用教材中的例题和既定的素材,或多或少,老师都有取舍、加工或者改造。
3.方法运用到位。
(1)讲授法,培养学生有意义的学习。(2)注重启发式与因材施教。启发式,启而能发,发而能导,导而能活,活而不乱。启发式的要害和关键是启发学生积极地,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启发式的关键不在于课堂问了多少个是不是,对不对,那是形式。因材施教,因为不同人,他的秉性,他的生存环境,他的先天性的很多东西可能是不一样的。所以,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这也是国家领导人多次提出来的原则。温总理到北大和北京35中听课都提出这两个原则。
(3)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
多从培养学生的“四基”、“四能”、“两种思维”的角度出发,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
A.传统教学手段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发扬。
a.复习引入与情境创设相结合。大多数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又通过复习来引入新知,比如,计算类的课;也有直接创设与本节课有关教学情境而引入新知的。比如《观察物体》,现场拍摄照片,再现场呈现在大屏幕上。
b.讲授例题与自主探究相结合。现在的一些内容,有的老师除过用讲授的方法以外,还让学生自学,或者通过实验操作来获得结论,也有让学生自己进行复习整理。《除法的运算性质》教学。
c.讲和练与拓展延伸相结合。实践证明,传统教学中的讲与练是有效帮助学生巩固新知的最有效途径。新课程以游戏的形式,操作的形式,活动的形式进行拓展延伸也是很好的形式。《统计与概率》玩飞行棋的设计。
B.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有了创新与提高。
a.突出了直观性,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三角形的内角和》、《初步认识角》、《包装的学问》等课的教学。
b.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比如,现在的练习设置就可以节省一些抄题的时间来提高练习的容量。(图形的面积、体积、容积计算、解决问题类题目等)。
c.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平移与旋转》播放上海音乐厅平移的视屏。《重叠问题中》维恩图的各部分名称的含意的讲解与说明。
C.多媒体使用技术被广泛普及与推广。
a.与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相适应。今天的32节课无论是村镇还是城市的老师都能够娴熟的运用电化手段进行组织教学。
b.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带来了方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学生在课堂上学的轻松,学的快乐。
c.能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比如,《找规律》的趣味设计。
(三)教学资源开发实用有效
1.学校资源(教学挂图、教具、学具)。
2.教师资源。教师自制自创学具、教具。【案例】《重叠问题》的摇呼啦圈、《包装的学问》。
3.学生资源。利用学生的错误生成来引起学生的注意。
4.教材资源。调整内容——《植树问题》,教材中内容安排是只讲一种规律,而实际教学中有老师根据自己的设计把三种规律巧妙的进行了整合与转化。让学生掌握起来更加简单。调整情境——《重叠问题》,老师把教材中的画面直接变成了人来做游戏。
(四)教学风格和特点自然独特
1.注意了教学设计的“三度”指标。
(1)有尺度。没有哪个老师只仅仅讲教材中的内容。说明老师们把尺度都把握的都很好。
(2)有厚度。比如,《平移和旋转》一课中对于荡秋千现象的解释。就是一个有厚度的解释。它是一个平移现象,对于的深度理解,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还可能遇到。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钟摆现象,或者摆动现象。
(3)有温度。像岚皋《找规律》一课老师听完后,不是感到在听课,而是感觉到是一种享受。还有《找规律》一课中对大数学观的渗透。在“好读书好”中找规律:“好好读书,好读书好,书好好读”。《找次品》在3的倍数中找次品,最简洁的方法就是“三分法”等等。2.体现了教学中的“四字”方针;(实、新、准、活)。
从这32节课每一个环节的设计就可以看出来,都是在认真阅读了教材,阅读了教师用书和一些相关的资料后,才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和特点来组织教学的。从评委的反馈信息来看突出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体现一个“实”字。
①朴实(简简单单,形象直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
②扎实(该讲的讲,该练的练)。比如,《平移和旋转》平移向上,或者向下的直直的运动叫做平移;绕着一个点或者一个轴的运动叫做旋转。该下定义的时候就下定义。注意深度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图形平移之前和平移之后什么发生了改变,什么没有变?明确,大小、形状、方向没有改变,图形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③丰实(既有知识传授,又有能力培养,还有思维训练和习惯养成教育)习惯养成教育是很重要的,比如,中低年级的孩子上课组织教学的环节就是特别重要的,教师必须要严格规范要求。
(2)突出一个“新”字。
①设计新。有的老师用猜谜语,唱儿歌,做游戏的形式来引入,很容易就能抓住学生的心理。
②理念新。让学生用几十秒的时间来互相的评一评谁这节课表现的最好。这是一个全新的评价方式的体现。
③手段新。练习设计有层次,电脑辅助有效果。老师带着呼啦圈儿、花环、进教室,并充分利用xx的人文景观和风土人情。
(3)落实一个“准”字。数学是一门真与实的科学,既要保证知识的准确性,还要保证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要避免类似喷泉是平行线,五线谱是数字编码,图形的形状与面积的大小没有关系等不够严密科学的结论来刻画数学。
(4)彰显一个“活”字。一是学习方式活。对话交流自主探究。二是课堂氛围活。
(五)教学理念和思想深入人心
1.基本数学思想方法有了明显渗透。
第一,渗透一一对应思想,化繁为简的思想。比如,《植树问题》中钟声敲响的情境。第二,数感的培养。《用字母表示数》一课中N可以表示一个数也可以表示一些数。比如,用N表示一排的8个人,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几个人。第三,集合思想的培养。如,《重叠问题》用最基本的呼啦圈把学生圈起来,就是集合思想中韦恩图的雏形。如果不培养这种思想的话,正像老师所说的,我们不可能走到哪里都背过呼啦圈儿吧。第四,优化思想的渗透。比如,《找次品》的教学。第五转化的思想的渗透。比如,《等量代换》的教学。第六,估算意识和算法多样化思想的体现。比如,《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
2.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更加理性。
数学是科学,科学是严谨的;数学是工具,工具是实用的。真有感情就表达,不要无病呻吟。比如,《找次品》中就可以渗透诚信教育。例如,课堂上我们老师对学生的一个拥抱。可能这个学生一生都会感到是温暖的。
(六)数学学习习惯初步形成
1.听、看、问、答的思维品质较好;特别是学生自由讨论和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的培养是很让我们感动和钦佩的。
2.实践操作的习惯较好;想和做能够巧妙结合,操作中思维得到提升,能力得到锻炼,技巧进一步掌握。
3.语言表达的能力有明显提升。在平时的教学中很注重学科的整合。
(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
1.情境创设注重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比如,课堂中呼啦圈、溜溜球都作为了学生学习的道具。
2.练习设计注重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例如,《植树问题》的敲钟问题,给小路两边的植树,街道两旁安装路灯。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行为反思
1.操作比较被动。一是缺少起码的教具的操作。比如《等量代换》中没有天平,让学生用手来比划。
2.合作比较勉强。让学生涂出有规律的图案,就不再需要学生合作学习。
3.讨论显得多余。明明是两个空白的集合圈,还让学生来讨论。
4.设计不够大胆。该自学的地方,就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学。评委们一直认为,我们的数学课堂,老师讲的还是多了一些。给学生自学课本,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还显得有些单薄。
5.评价不够到位。一是没有很好的实现目标多元和方法多样;二是形式还比较单一。认为师评的较多,生生互评的较少。偶然碰到了一个生生互评的,还只说了名字,没有说好在哪里。三是缺少灵活处理问题的机智。
6.技艺不够高超。比如,板书的技能,有的板书很有特点,有的板书没有特点。有的板书让人感觉去掉了一个字就很可惜。这样的板书,我们的32节课中有,但还显得比较少。
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今后的发展方向
(一)抓住“一个核心”(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1.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比如,让学生选择学生自己喜欢的题目来做。
2.注意收集和处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实际生成的问题。比如,《植树问题》教学中让学生充当小小设计家。变换行距,来植树,并归纳棵数和间隔数的关系。《用字母表示数》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自己想要表示的物品。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同一个具体情境中同一个量,就用同一个字母表示,不同的量用不同的字母表示。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3.要切实把握课堂教学的本质。
(1)在于心。用心准备,用心设计,精心预设。《找规律》的教学,老师穿戴都是有一定的规律的。比如,戴的项链,穿的衣服都是有规律的。
(2)在于细。细化、细腻和细微。课前想细。预案想多、想开、想细。比如,课前教具学具的准备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天平,学生没办法操作实验,学具没有拿够,学生只好在虚拟的情境中进行合作学习。
(3)在于实。朴实—简简单单,形象直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扎实—该讲的讲,该练的练。丰实—既有知识传授,又有能力培养,还有思维训练和习惯养成教育。习惯养成教育是很重要的,比如,中低年级的孩子上课组织教学的环节就是特别重要的,教师必须要严格规范要求。概念课的教学,最终要落脚在对概念定义的理解上。计算课最终应落在思维上,而不是在掌握技能、技巧上。图形与几何教学最终落在空间观念的培养上。综合与实践关键落在综合与运用上,即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遵循“两律”
一是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由简单到复杂,由顺向到逆向等等。二是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形式要活,活动呀,游戏呀,要有吸引力。
(三)把握“三定指标”
定标 ——指要确定好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而且教学设计,情境创设,思想方法的渗透都要紧紧围绕这个教学目标来实现;定点 ——即一节课的教学知识点。无论设计如何新颖,手段如何高明,最终要求学生对教材中的知识点应有所掌握。定法——要切实做到因材施教与启发式教学。并力争做到启而能发,发而能导,导而能活,活儿不乱。
(四)实现“四个超越”
只有切实做到把握“三个读懂”,认真落实“三定指标”才能实现“四个超越”,即“超越教材”,(把教材作为素材,可以创造,可以加工。) “超越课堂”,(课堂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更是一种文化交流、传播、拓展的平台。)“超越学生”,(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真正使学生思维得到提升,能力得到锻炼,素养得到提高。)“超越自我”。【我们的教学只有超越自我(教书匠),才能走向更高的境界。】因为自身没有数学味的数学老师,不可能上出具有数学味儿的数学课。
(五)提高五项技能
1.要提高提问的技能。(浅、碎、多、深、窄、白)。
2.要提高语言的技能。一是衔接过渡语缺乏流畅性。二是总结归纳语缺乏严密性。三是提问指向语乏针对性。四是随机应变语缺乏时效性。五是综合评价语缺乏激励性。六是会话肢体语缺乏技巧性。
3.要提高处理教材的技能。一是既要切实理解教材,还要能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找规律》一课的教学。不要例题,练习设计的规律都是一、一,其实还可以是多样的。比如二、一,一二,一、一、二,二、二、一等等。二是要切实把握课时教材与学段教材之间的联系。比如。当学生回答图形是通过平移得来的时候,老师认为学生对平移知识的掌握是通过自学得来的。
4.要提高预设与生成的技能。
首先,要精心的预设生成。课前的思考和把握。其次,宽容的接纳生成。当学生说的不沾边时,当学生说的离题千里时。第三,机智的筛选生成。例如,《重叠问题》老师游了一圈就让学生把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的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了。第四,巧妙的利用生成。要善于把学生的错误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第五,及时的反馈生成。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学生已经到了思维的高层次了,老师还停留在低层次的走教案上。
5.要正确把握课堂教学评价的技能。
第一,应注意发挥集体的智慧。借助集体的力量适当进行归纳和点拨。第二,要善于运用得体的评价语言。请听来自A组一位老师的课堂评价语。你观察的真仔细;你提出的问题真有挑战性;这位同学的思维非常清晰;你一下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第三,适当运用奖品激励法。例如,给学生发奖品。第四,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例如,“妈妈经常打我”。专家的评价是这样的处理欠妥,原因是不符合真善美假丑恶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课后我们沟通一下,看你妈妈为什么打你。
(六)追求六个目标
1.确保质量。不仅要确保课堂教学的质量,更要确保素质教育质量。
2.讲究实际。要让课堂尽量显得朴实、扎实、真实和丰实。
3.提高效率。讲授、启发、思考、合作、探究都应该是积极有效。
4.促进发展。不仅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更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增强品位。让学生不仅仅学习数学知识,还要对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的一些相关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和积极的情感,如数学史,科学史和金典例题等内容的渗透。
6.追求特色。教师的教学一定要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展开全部
一.培养学生数学抽象能力
学生之所以感觉数学难学,归根结底就是学生缺乏数学抽象能力。传统教学中老师直接告诉学生抽象出的结论是什么,而没有让学生参与抽象的过程,导致死记硬背。因此教师要发挥主导地位,引导学生通过现象观察出本质,理解“抽象” ,学会归纳总结。让学生自己形成数学命题,数学思想,老师加以指正和完善,长期以来,学生会有独立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思考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创新与发现,都离不开归纳,类比。在课堂教学中,大量使用类比,介绍人类的重大发明与数学中逻辑推理的关系,充分情景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就要求学生大胆的发现和提出命题,他们的有些想法在不久的将来就是新的发明创造,就是定理公理;同时数学推理的精华在于演绎推理,著名的三段论构成了数学的知识体系,公理,定理,推论的证明方式大部分是三段论,演绎推理是现代文明的奠基石,在告知学生三段论的推理方式下,放手让学生去推理,掌握推理的基本形式和规则,正确书写推理的步骤,因果明确,书写具有逻辑顺序, 探索和表述论证的过程; 构建命题体系,同时学以致用,用逻辑推理解决数学和生活中的问题。
三.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
要求学生必须做到发现和提出问题, 利用已知知识建立模型; 求解模型; 检验结果和完善模型。 通过数学建模可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达到学以致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将应用于生活,数学建模是新课标必须的要求,是理论与实际结合的重要体现,使得学生达到学以致用,在平常教学中,要求学生平时注意搜集模型和资料,注重归类,长期为数学建模准备素材,有备无患。
四.培养学生直观想象能力
学生直观想象能力的培养要通过动手来完成。如我们在立体几何,平面几何教学中,鼓励学生先自己做出模型,这样我们再展现几何图形时,学生便不再陌生,也能找到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成功避开了生硬讲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要求学生在生活中注重观察,百闻不如一见,在脑海中形成一些数学直观模型,感受数学之对称美,曲线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能有机的结合数与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用想象的观点看待问题,富余想象,大胆想象,让学生在课堂上放的开,不在以传统的模式约束学生,培养新时代富有想象力的人才。
五.培养学生数学运算能力
数学中的代数部分,总的来讲就是在集合上定义加减乘除及相关运算,形成代数体系和相关结论,这就要求学生理解运算,掌握运算法则,探索运算思路,设计运算程序进行运算。运算是演绎推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传承的工具,是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的培养手段。让学生充分感知运算的创造性,当今很多程序的实现都是大数据的处理都是在进行运算,取值,自己具有较高的运算能力,才能识别这些程序。这是时代的呼唤,顺应历史发展要求。
六.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
当今世界云计算,大数据处理等等日新月异的成果都与数据是离不开的。如今的竞争也就变成时间的竞争,容量的竞争,优胜劣汰,这就要求学生具有数据获取,数据分析,知识构建的能力。目前我们所在的时代为多元化信息时代,这就要求人类必须有处理信息和数据的能力,才能使得计算机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平时让学生注重数据的搜集,整理,归类,可以培养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从点滴做起,终将铸成大的成就。
学生之所以感觉数学难学,归根结底就是学生缺乏数学抽象能力。传统教学中老师直接告诉学生抽象出的结论是什么,而没有让学生参与抽象的过程,导致死记硬背。因此教师要发挥主导地位,引导学生通过现象观察出本质,理解“抽象” ,学会归纳总结。让学生自己形成数学命题,数学思想,老师加以指正和完善,长期以来,学生会有独立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思考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创新与发现,都离不开归纳,类比。在课堂教学中,大量使用类比,介绍人类的重大发明与数学中逻辑推理的关系,充分情景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就要求学生大胆的发现和提出命题,他们的有些想法在不久的将来就是新的发明创造,就是定理公理;同时数学推理的精华在于演绎推理,著名的三段论构成了数学的知识体系,公理,定理,推论的证明方式大部分是三段论,演绎推理是现代文明的奠基石,在告知学生三段论的推理方式下,放手让学生去推理,掌握推理的基本形式和规则,正确书写推理的步骤,因果明确,书写具有逻辑顺序, 探索和表述论证的过程; 构建命题体系,同时学以致用,用逻辑推理解决数学和生活中的问题。
三.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
要求学生必须做到发现和提出问题, 利用已知知识建立模型; 求解模型; 检验结果和完善模型。 通过数学建模可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达到学以致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将应用于生活,数学建模是新课标必须的要求,是理论与实际结合的重要体现,使得学生达到学以致用,在平常教学中,要求学生平时注意搜集模型和资料,注重归类,长期为数学建模准备素材,有备无患。
四.培养学生直观想象能力
学生直观想象能力的培养要通过动手来完成。如我们在立体几何,平面几何教学中,鼓励学生先自己做出模型,这样我们再展现几何图形时,学生便不再陌生,也能找到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成功避开了生硬讲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要求学生在生活中注重观察,百闻不如一见,在脑海中形成一些数学直观模型,感受数学之对称美,曲线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能有机的结合数与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用想象的观点看待问题,富余想象,大胆想象,让学生在课堂上放的开,不在以传统的模式约束学生,培养新时代富有想象力的人才。
五.培养学生数学运算能力
数学中的代数部分,总的来讲就是在集合上定义加减乘除及相关运算,形成代数体系和相关结论,这就要求学生理解运算,掌握运算法则,探索运算思路,设计运算程序进行运算。运算是演绎推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传承的工具,是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的培养手段。让学生充分感知运算的创造性,当今很多程序的实现都是大数据的处理都是在进行运算,取值,自己具有较高的运算能力,才能识别这些程序。这是时代的呼唤,顺应历史发展要求。
六.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
当今世界云计算,大数据处理等等日新月异的成果都与数据是离不开的。如今的竞争也就变成时间的竞争,容量的竞争,优胜劣汰,这就要求学生具有数据获取,数据分析,知识构建的能力。目前我们所在的时代为多元化信息时代,这就要求人类必须有处理信息和数据的能力,才能使得计算机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平时让学生注重数据的搜集,整理,归类,可以培养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从点滴做起,终将铸成大的成就。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