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都有哪些?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比如惊蛰是什么意思... 比如惊蛰是什么意思 展开
 我来答
蒙蒙然然岁月
高粉答主

2018-12-22 · 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2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3万
展开全部

二十四节气:立春、 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分别代表的含义:

1、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2、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3、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4、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5、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6、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7、立夏:夏季的开始。

8、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9、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10、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11、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12、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13、立秋:秋季的开始。

14、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15、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16、秋分:昼夜平分。

17、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18、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19、立冬:冬季的开始。

20、小雪:开始下雪。

21、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22、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23、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24、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大春侃球
2019-09-21 · 前NBA解说员,河南话方言解说
大春侃球
采纳数:131 获赞数:7119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即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指干支历中表示季节、物候、气候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它是以北斗星的斗柄指向确定,斗柄绕东、南、西、北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摄提);每一旋转周期,始于立春,终于大寒。现行的“二十四节气”采用的是“定气法”划分,即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行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总结出来,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规律,古人们依此来进行农事活动。2006年5月20日,“二十四节气”作为民俗项目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十四节气的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每个月有两个节气。在二十四节气里,“节”指的是一年中的一个节段,是一段时间的表示;而“气”则指的是气候,是天气变化的概述。是古人根据每个阶段内特有的气候或物候现象、农事活动定出的名称。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in丨ChriStMas
2018-03-31 · TA获得超过848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1万
展开全部

24节气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 、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分别代表的含义:

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

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

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

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

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称“四立”,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

夏至、冬至——合称“二至”,表示天文上夏天、冬天的极致。

春分、秋分——合称“二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

霜降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

划分依据:

立春二十四节气从属农历,但却是根据太阳的位置来划分的。即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把一年划分为24个彼此相等的段落。也就是把黄道分成24个等份,每等份各占黄经15°。由于太阳通过每等份所需的时间几乎相等,二十四节气的公历日期每年大致相同:上半年在6日、21日前后,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并有两句口诀:上半年来六、廿一, 下半年来八、廿三。
古时把节气称“气”,每月有两个气:前一个气叫“节气”,后一个气叫“中气”。

在农历中,以立春为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二十四个节气的名称,是随着斗纲所指的地方并结合当时的自然气候与景观命名而来的。所谓斗纲,就是北斗七星中的魁、衡、杓三颗星随着天体的运行,斗纲指向不同的方向和位置,其所指的位置就是所代表的月份。如正月为寅,黄昏时杓指寅,半夜衡指寅,白天魁指寅;二月为卯,黄昏时杓指卯,半夜衡指卯,白天魁指卯,其余的月份类推。

参考资料

百度知道: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558740471.html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06-13
展开全部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立”是开始的意思。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

夏至、冬至——表示夏天、冬天到了。“至”是到的意思。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春分、秋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分”是平分的意思。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公历每年的2月18日前后为雨水。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每年公历的3月5日左右为惊蛰。

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公历每年大约4月5日为清明。

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作物的生长。公历每年4月20日前后为谷雨。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大约每年公历5月21日这天为小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

小暑、大暑、处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还未达最热,大暑才是最热时节,处暑是暑天即将结束的日子。它们分别处在每年公历的7月7日、7月23日和8月23日左右。

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

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

小雪、大雪——开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小雪在每年公历11月22日,大雪则在12月7日左右。

小寒、大寒——天气进一步变冷,小寒还未达最冷,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公历1月5日和该月的20日左右为小、大寒。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微妙176

2019-12-21 · TA获得超过246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372
采纳率:86%
帮助的人:55.5万
展开全部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首,是春季的第一个节气。
雨水节气标示着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5)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