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求!中国近代史纲要材料题!希望多写点~谢谢啦!如果回答得好果断追加!! 10
阅读下列材料:把资方人员安排在原企业当经理,这是政府的政策。但工人可能会不满意,说从前他当厂长、经理,合营后还是他;资本主义是他,社会主义还是他。你们要有思想准备,听了这...
阅读下列材料:
把资方人员安排在原企业当经理,这是政府的政策。但工人可能会不满意,说从前他当厂长、经理,合营后还是他;资本主义是他,社会主义还是他。你们要有思想准备,听了这些话之后,不能生气。……政府的看法是,工商业者的绝大部分是懂技术的,有业务经验的。不懂的也有但是极少数。他们的技术和业务经验,对人民、对国家、对社会主义建设是很有用的。国家需要这些懂技术懂业务的人。国家对待资本家与对待地主是不同的。地主对发展社会生产有害无益。资本家懂得技术,能管理工厂,组织生产。政府安排资本家并不是对资本家特别好而是因为这对国家对人民都有好处。
——陈云:《公私合营后一些问题的解决办法》(1956年3月30日),《陈云文选》(1949—1956年),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
(1)运用所学知识,谈谈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国家对待资本家和对待地主在政策上究竟有何不同?
(2)在公私合营企业中,有些工人为何不满意国家对资本家的政策? 展开
把资方人员安排在原企业当经理,这是政府的政策。但工人可能会不满意,说从前他当厂长、经理,合营后还是他;资本主义是他,社会主义还是他。你们要有思想准备,听了这些话之后,不能生气。……政府的看法是,工商业者的绝大部分是懂技术的,有业务经验的。不懂的也有但是极少数。他们的技术和业务经验,对人民、对国家、对社会主义建设是很有用的。国家需要这些懂技术懂业务的人。国家对待资本家与对待地主是不同的。地主对发展社会生产有害无益。资本家懂得技术,能管理工厂,组织生产。政府安排资本家并不是对资本家特别好而是因为这对国家对人民都有好处。
——陈云:《公私合营后一些问题的解决办法》(1956年3月30日),《陈云文选》(1949—1956年),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
(1)运用所学知识,谈谈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国家对待资本家和对待地主在政策上究竟有何不同?
(2)在公私合营企业中,有些工人为何不满意国家对资本家的政策? 展开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前者英、法各国,以日本为外府,肆意诛求。日本君臣发愤为雄,选宗室及大臣子弟之聪秀者,往两国制器厂师习各艺,又购制器之器,在本国制习,现在已能驾驶轮船,造放炸炮。去年英人应声恫吓,以兵临之,然英人恃为攻战之利者,彼已分擅其长,用是凝然不动,而英人因无如之何也……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李鸿章《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
材料二:如铜铁、羽呢、洋布等类,皆关民生日用,洋船转运迅捷,输纳又仅半税……国税则载在和约,无可议加,以至彼此轻重悬殊,商民交困,财用极绌,丛爵渊鱼之喻,何堪设想!……臣近于直之南境磁州山中议开煤铁,饬津、沪机器局委员购洋器、雇洋匠,以资倡导,固为铸造军器要需,亦欲渐开风气以利民用也……若南省滨江近海等处,皆能设法开办,船械制造所用煤铁,无庸向外洋购运,榷其余利,并可养船练兵,此军国之大利也。
——李鸿章《筹议海防折》
材料三:改革派人士认为,了解西方的最好途径是和平,而不是战争……他们相信西方人志在贸易,而不在领土。因此,中国的方针是用商业特权安抚侵略者,用物质的诱饵来控制他们……地方上有几位高级官员赞成和平的外交政策,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李鸿章。李鸿章在后半生尽力维护和平,从不轻言战争。 ——《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材料四:19世纪后半期的中国面临两大问题,一是民族独立,二是国家富强,当时一种观点(洋务派)认为,中国之所以有外患,是因为贫穷,只要我们富强,外患就自然解决了。 ——《中国革命论》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从日本的发展中得到什么认识?有何局限性?
(2)根据材料二指出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有何作用?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洋务派在抵抗外来侵略方面的指导思想。
(4)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分析洋务派所奉行的外交政策,并说明其主要意图。对此你有何认识?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洋务派在寻求富强的指导思想上有哪些致命的弱点?
洋务运动部分复习训练题参考答案
33. ①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摆脱外来侵略。没有认识到日本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 ② 原因:外国商品在中国的倾销,冲击了中国传统的手工业,导致政府水手减少。目的:解决财政困难,辅助军事工业。作用:客观上有利于地址外国经济势力的侵略。 ③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壮大军事力量;夺洋人之利,办近代企业与洋人进行商战。 ④ 外交政策:以妥协卖国来求和局。主要意图:维持与列强的友好关系,来为中国的富强和发展创造机会。认识: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起来;中国只有首先取得民族独立,才能真正富强起来。 ⑤ 首先是只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而不能从根本上变革中国的政治制度;其次是对西方列强妥协投降,而没有坚决反侵略的精神。
材料一:……前者英、法各国,以日本为外府,肆意诛求。日本君臣发愤为雄,选宗室及大臣子弟之聪秀者,往两国制器厂师习各艺,又购制器之器,在本国制习,现在已能驾驶轮船,造放炸炮。去年英人应声恫吓,以兵临之,然英人恃为攻战之利者,彼已分擅其长,用是凝然不动,而英人因无如之何也……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李鸿章《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
材料二:如铜铁、羽呢、洋布等类,皆关民生日用,洋船转运迅捷,输纳又仅半税……国税则载在和约,无可议加,以至彼此轻重悬殊,商民交困,财用极绌,丛爵渊鱼之喻,何堪设想!……臣近于直之南境磁州山中议开煤铁,饬津、沪机器局委员购洋器、雇洋匠,以资倡导,固为铸造军器要需,亦欲渐开风气以利民用也……若南省滨江近海等处,皆能设法开办,船械制造所用煤铁,无庸向外洋购运,榷其余利,并可养船练兵,此军国之大利也。
——李鸿章《筹议海防折》
材料三:改革派人士认为,了解西方的最好途径是和平,而不是战争……他们相信西方人志在贸易,而不在领土。因此,中国的方针是用商业特权安抚侵略者,用物质的诱饵来控制他们……地方上有几位高级官员赞成和平的外交政策,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李鸿章。李鸿章在后半生尽力维护和平,从不轻言战争。 ——《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材料四:19世纪后半期的中国面临两大问题,一是民族独立,二是国家富强,当时一种观点(洋务派)认为,中国之所以有外患,是因为贫穷,只要我们富强,外患就自然解决了。 ——《中国革命论》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从日本的发展中得到什么认识?有何局限性?
(2)根据材料二指出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有何作用?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洋务派在抵抗外来侵略方面的指导思想。
(4)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分析洋务派所奉行的外交政策,并说明其主要意图。对此你有何认识?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洋务派在寻求富强的指导思想上有哪些致命的弱点?
洋务运动部分复习训练题参考答案
33. ①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摆脱外来侵略。没有认识到日本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 ② 原因:外国商品在中国的倾销,冲击了中国传统的手工业,导致政府水手减少。目的:解决财政困难,辅助军事工业。作用:客观上有利于地址外国经济势力的侵略。 ③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壮大军事力量;夺洋人之利,办近代企业与洋人进行商战。 ④ 外交政策:以妥协卖国来求和局。主要意图:维持与列强的友好关系,来为中国的富强和发展创造机会。认识: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起来;中国只有首先取得民族独立,才能真正富强起来。 ⑤ 首先是只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而不能从根本上变革中国的政治制度;其次是对西方列强妥协投降,而没有坚决反侵略的精神。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