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类型矿床的地质特征
2020-01-19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除上述主要的10类矿床外,燕山地区尚发育小规模的变质热液成因脉型金矿、铅锌矿、斑岩型金矿、古砾岩型金矿、火山-次火山岩型银矿、脉型铜矿及火山热液型铜矿。已有资料表明,这些类型矿化一般仅形成小型矿床、矿点或矿化点。
变质热液成因脉型金矿、铅锌矿分布于太古宙、古元古代中深变质岩内,顺片理或早期岩脉呈脉状、透镜状产出,如半壁山金矿、业家坟铅锌矿点。矿化蚀变有绿泥石化、硅化及少量绢云母化、钾化。矿脉规模较小,矿石品位一般较低。半壁山—苗杖子金矿带矿石矿物以黄铁矿、毒矿为主,有别于其他类型金矿。
斑岩型金矿化呈面状分布于燕山期中酸性侵入体中心,如楼上金矿、对面沟金铜矿点。含矿围岩以闪长质、花岗闪长质中浅成侵入岩为主。矿化以浸染状、细脉浸染状、网脉状为主,分布于岩体蚀变中心。矿区范围内近矿围岩蚀变较强,以绿泥石化、硅化、绢云母化为主,蚀变呈面型分布于岩体中心(图2-15)。蚀变强度与矿化强度、裂隙发育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图2-15 二道沟金矿田楼上斑岩型金矿化与蚀变分带分布图(据二道沟金矿地测科资料修编,1988)
Fig.2-15 Sketch map illustrating the distribution of porphyry-type gold metallogenesis andalterational zonation of Erdaogou gold deposit
1—白垩纪流纹岩;2—白垩纪闪长斑岩;3—绿泥石化带,Au丰度:0.3×10-6~0.5×10-6;4—绿泥石化带,Au丰度:0.5×10-6~0.7×10-6;5—强绿泥石化带,Au丰度>7×10-6
古砾岩型金矿化主要分布于冀东青龙朱杖子古元古代含金变质砾岩系内,冀东石门一带中元古代长城群底部砾岩内也发育金矿化。但经过多年的努力,均未在寻找古砾岩型金矿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1988~1989年,吴珍汉与何文军在朱杖子—双山子一带选三条横切全区的剖面垂直于岩层走向系统取样,分析岩石金丰度。结果表明,朱杖子群变质砾岩、条带状含铁建造中金含量很低,最高仅10×10-9;只在一些片岩中含金≥1g/t,这与吕梁期变质热液型金矿化的叠加有关。这些结果基本否定了燕山地区兰德型金矿床的找矿前景。
火山-次火山岩型银矿主要产于白垩纪早期中酸性火山-次火山岩内,如围场西北部的满汉土—小扣花营银矿、烟筒山银矿点。其矿石特点、蚀变特点与火山-次火山岩型金矿类似,仅以含银高而金品位低有别于同类金矿床。
脉型铜矿或分布于中生代侵入岩中,或分布于中深变质岩中。矿体呈脉状、透镜状分布于断裂或变质岩片理中,矿物组合以黄铁矿、黄铜矿、辉铜矿为主,含少量闪锌矿、方铅矿及不同量石英。围岩蚀变以绿泥石化、硅化、绢云母化为主,蚀变较弱,如东荒峪铜矿(图2-16)、小会河铜矿点等。
图2-16 洒河桥铜矿平面(a)与剖面(b)地质图(据韩庆云,1992)
Fig.2-16 Geological map and cross section of Saheqiao copper deposit
a、b图中:1—太古宙磁铁石英岩、片麻岩、斜长角闪岩;2—铜矿体;3—断层破碎带;4—钻孔
火山热液型铜矿主要分布于中元古代长城群早期大红峪组中基性海底火山-次火山岩中,如翟庄铜矿、将军关铜矿点等。蚀变以高岭石化、硅化、方解石化、重晶石化等中低温—低温热液蚀变为主,黄铜矿、辉铜矿等呈网脉状、星散状、浸染状及不规则状分布于蚀变火山岩中。矿石品位低,一般无工业开采价值。
2023-08-15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