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要输液
3个回答
2013-06-14
展开全部
如今,人们已经把静脉输液当成了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无论大病小病都选择输液。其实,不适当的输液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甚至会危及生命。
即使像一般的感冒、发烧、腹泻,很多人也要求医生输液,认为输液可以让病情迅速好转,把静脉输液当成了无所不能的“救命稻草”。专家提醒,现在许多人对静脉输液存在误区。
误区一:很多患者常说,输液能提高身体对药物的吸收速度,病就好得快
现在多数患者到医院看病,都要求医生给自己输液,认为只有输液才能使病好得快。32岁的吴女士是公司的财务主管,她可是医院的常客,每次只要有些发烧、腹泻、头痛,她都要到医院去输液。当医生问她为什么总是要求输液时,她说:“我觉得吃药病好的慢,输液快。每次感冒后吊一瓶药水,没几天就能好,比吃药快多了。”
走出误区:滥输液的危害相当大,一般情况下,可服药或肌肉注射治疗
解放军302医院的刘士敬博士强调,大多数人对于输液可能和吴女士有同样的理解,这是缺乏医学常识所致,也是大多数人存在的误区。
不可否认,静脉输液的方法减少了胃酸对药物的破坏,效果比较直接,特别是对那些患有胃病和伴随高烧的患者。
但是,输液也并不像某些人所想象的那样液到病除,相反,输液的方式比口服药物有更大风险。因为输液要求无菌操作,特别是静脉输液,环境必须清洁,否则大气内的细菌、致病微生物会对穿刺部位和输入的液体造成污染,引起患者不良反应。对于有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及老年人,不适当的输液甚至会造成生命危险。
专家建议:如果不是十分必要输液的话,可以用肌肉注射或服药来治疗。
误区二:大多数人认为,输液效果好,无论大病小病都选择输液
有些人把输液当成了救命的法宝,认为输液的治疗效果是最好的,无论是大病还是小病都要求医生给其输液。其实,治疗像感冒这类疾病,一般是不需要静脉输液的。
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张维君教授认为,对付普通的病毒性感冒发烧,最好的办法是多休息、大量喝水、补充维生素C。当然,你也可以遵医嘱口服抗感冒药物,缓解感冒症状。口服药物与输液相比有方便、安全、经济的优点。
当然,如果感冒者症状较重,如高热不退、食欲极差、频繁呕吐、继发细菌感染(如肺炎等),就应由专科医生诊断,看是否需要输液。
走出误区:不合理输液很危险,能吃药尽量不打针,能打针尽量不输液
静脉输液对药物的纯度要求也非常高,如果药物中有杂质,随着吊针直接进入血管,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这样非但没能治病,还会产生副作用,甚至造成过敏性休克,如果抢救不及时,人在几分钟之内就会丧失生命。另外,一些补液中本身就带有容易引起发烧的物质。
因此,专家告诫:能吃药尽量不打针,能打针尽量不输液,尤其不要轻易输抗菌素和激素。
误区三:常听人讲,每年输液两次可以防脑血栓
现在,定期给脑血管病患者输一些活血化瘀、抗氧化、抗自由基、降低血液粘稠度、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已经成为许多医院的惯例和患者心目中的“救命稻草”,认为输了液就能防止脑血栓,即便是血栓已经形成了,也能使其化解。很多老年人听说输液可以防脑血栓,都到医院要求输液。连有些医生都奇怪,为什么我们开的这些药老年人不信,却偏要相信传言呢。经常有老人去医院要求输液并且说,“输液好啊,有病治病,无病防病。”
走出误区:遵医嘱吃降压药平稳降压、控制血压,才是预防脑血栓的最好办法
事实上,输进的药液随着身体的新陈代谢,药物的作用会很快消失,并不可能长期有效。所谓每年春秋两次输液可以防脑血栓是没有道理的。
医学研究表明:脑血栓的最重要危险因素血粘度增高、颅内或颅外动脉粥样硬化,使血腔狭窄,血栓形成、栓塞或造成出血。脑血栓往往伴有高血压,而长期的高血压也易导致脑血管意外,使小动脉硬化,易于破裂出血或痉挛,导致脑溢血。因此,脑血栓的防治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靠输液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
专家提示:
在生活上,脑血栓患者要注意:
1.消除不良危险因素的影响,积极治疗引起脑血管病的各种因素,如高血压患者应注意有效控制血压。
2.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规律的作息时间,要保证充足睡眠,远离烟、酒。
3.应注意营养素的合理搭配,控制体重;多吃蔬菜、水果,减少动物性食物的摄入;不暴饮暴食;减少食盐摄入量(5克以下)。
4.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精神过度紧张、焦虑。
5.定期进行脑血管病的预防性检查。
误区四:经常有人谈论说,自行输液好,既方便,又同样有效果
36岁的王女士是某软件公司的经理,平时工作非常忙。为了生病时减少到医院挂号、排队的时间,她让家里的小保姆学会了注射,有个小病小痛的,就自行去药店买药和输液器,回家让小保姆给她输液。她说,这样既省了时间,也治了病,何乐而不为呢。
但是王女士忽略了很多问题,静脉输液直接给药于血管中,它对无菌要求非常高,患者很难在家中自行解决。一旦病菌直接进入血液就有可能导致败血病,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走出误区:自行输液存在4大安全隐患,实在要输液也应去正规医院
专家指出,王女士至少忽略了4大安全隐患:
1.药物安全问题:如果出现假药,过期、过质的药,将会严重损害身体,甚至危及生命。
2.注射器的安全问题:如果消毒不彻底,或者注射器感染了如肝炎、爱滋病等传染病,就可能感染这些传染病。
3. 在输液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操作程序不正确、不规范,都可能出现严重的输液反应。
4.输液的人员问题:输液人员是要通过严格训练和考核的,不要相信一些没有行医执照的“江湖郎中”,另外自行输液要慎重,不要让你的安全受到威胁。
因此,专家建议,在必须输液治疗的情况下,您应该去正规的医院,在合格的环境下、正确的操作下进行输液。即使是医生要求输液,您也要问个明白。尤其当要给您输抗生素或激素时,更要问清楚为什么,以防滥输液给您带来没有必要的伤害。
相关链接:输液反应
1.发热反应发热是输液中常见的一种反应,常因输入致热物质、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完善或被污染、输入的溶液或药物制品不纯、消毒保存不良等所致。表现为发冷、寒战和发热,轻者发热常在38℃左右,在停止输液数小时内可恢复正常。严重者,初起寒战,继之高热达40~41℃,并有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2.循环负荷过重肺水肿是由于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增加,心脏负担过重而引起。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气促、咳嗽,泡沫痰或血性泡沫痰,严重时稀痰液可从口鼻涌出,肺部出现湿啰音。这是急性左心衰竭的表现,如果不停止输液并采取急救措施,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3.静脉炎静脉炎是由于长期输注浓度过高、剌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时间太长,而旨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也可因在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的感染。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4.空气栓塞空气栓塞是输液时空气未排尽,橡胶管连接不紧有漏缝或加压输液输血无人在旁看守时,可能发生的危险并发症。只要少量空气进入静脉时,患者就会感到胸部异常不适,随即发生呼吸困难、严重紫绀和缺氧,并可立即导致死亡。
即使像一般的感冒、发烧、腹泻,很多人也要求医生输液,认为输液可以让病情迅速好转,把静脉输液当成了无所不能的“救命稻草”。专家提醒,现在许多人对静脉输液存在误区。
误区一:很多患者常说,输液能提高身体对药物的吸收速度,病就好得快
现在多数患者到医院看病,都要求医生给自己输液,认为只有输液才能使病好得快。32岁的吴女士是公司的财务主管,她可是医院的常客,每次只要有些发烧、腹泻、头痛,她都要到医院去输液。当医生问她为什么总是要求输液时,她说:“我觉得吃药病好的慢,输液快。每次感冒后吊一瓶药水,没几天就能好,比吃药快多了。”
走出误区:滥输液的危害相当大,一般情况下,可服药或肌肉注射治疗
解放军302医院的刘士敬博士强调,大多数人对于输液可能和吴女士有同样的理解,这是缺乏医学常识所致,也是大多数人存在的误区。
不可否认,静脉输液的方法减少了胃酸对药物的破坏,效果比较直接,特别是对那些患有胃病和伴随高烧的患者。
但是,输液也并不像某些人所想象的那样液到病除,相反,输液的方式比口服药物有更大风险。因为输液要求无菌操作,特别是静脉输液,环境必须清洁,否则大气内的细菌、致病微生物会对穿刺部位和输入的液体造成污染,引起患者不良反应。对于有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及老年人,不适当的输液甚至会造成生命危险。
专家建议:如果不是十分必要输液的话,可以用肌肉注射或服药来治疗。
误区二:大多数人认为,输液效果好,无论大病小病都选择输液
有些人把输液当成了救命的法宝,认为输液的治疗效果是最好的,无论是大病还是小病都要求医生给其输液。其实,治疗像感冒这类疾病,一般是不需要静脉输液的。
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张维君教授认为,对付普通的病毒性感冒发烧,最好的办法是多休息、大量喝水、补充维生素C。当然,你也可以遵医嘱口服抗感冒药物,缓解感冒症状。口服药物与输液相比有方便、安全、经济的优点。
当然,如果感冒者症状较重,如高热不退、食欲极差、频繁呕吐、继发细菌感染(如肺炎等),就应由专科医生诊断,看是否需要输液。
走出误区:不合理输液很危险,能吃药尽量不打针,能打针尽量不输液
静脉输液对药物的纯度要求也非常高,如果药物中有杂质,随着吊针直接进入血管,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这样非但没能治病,还会产生副作用,甚至造成过敏性休克,如果抢救不及时,人在几分钟之内就会丧失生命。另外,一些补液中本身就带有容易引起发烧的物质。
因此,专家告诫:能吃药尽量不打针,能打针尽量不输液,尤其不要轻易输抗菌素和激素。
误区三:常听人讲,每年输液两次可以防脑血栓
现在,定期给脑血管病患者输一些活血化瘀、抗氧化、抗自由基、降低血液粘稠度、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已经成为许多医院的惯例和患者心目中的“救命稻草”,认为输了液就能防止脑血栓,即便是血栓已经形成了,也能使其化解。很多老年人听说输液可以防脑血栓,都到医院要求输液。连有些医生都奇怪,为什么我们开的这些药老年人不信,却偏要相信传言呢。经常有老人去医院要求输液并且说,“输液好啊,有病治病,无病防病。”
走出误区:遵医嘱吃降压药平稳降压、控制血压,才是预防脑血栓的最好办法
事实上,输进的药液随着身体的新陈代谢,药物的作用会很快消失,并不可能长期有效。所谓每年春秋两次输液可以防脑血栓是没有道理的。
医学研究表明:脑血栓的最重要危险因素血粘度增高、颅内或颅外动脉粥样硬化,使血腔狭窄,血栓形成、栓塞或造成出血。脑血栓往往伴有高血压,而长期的高血压也易导致脑血管意外,使小动脉硬化,易于破裂出血或痉挛,导致脑溢血。因此,脑血栓的防治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靠输液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
专家提示:
在生活上,脑血栓患者要注意:
1.消除不良危险因素的影响,积极治疗引起脑血管病的各种因素,如高血压患者应注意有效控制血压。
2.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规律的作息时间,要保证充足睡眠,远离烟、酒。
3.应注意营养素的合理搭配,控制体重;多吃蔬菜、水果,减少动物性食物的摄入;不暴饮暴食;减少食盐摄入量(5克以下)。
4.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精神过度紧张、焦虑。
5.定期进行脑血管病的预防性检查。
误区四:经常有人谈论说,自行输液好,既方便,又同样有效果
36岁的王女士是某软件公司的经理,平时工作非常忙。为了生病时减少到医院挂号、排队的时间,她让家里的小保姆学会了注射,有个小病小痛的,就自行去药店买药和输液器,回家让小保姆给她输液。她说,这样既省了时间,也治了病,何乐而不为呢。
但是王女士忽略了很多问题,静脉输液直接给药于血管中,它对无菌要求非常高,患者很难在家中自行解决。一旦病菌直接进入血液就有可能导致败血病,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走出误区:自行输液存在4大安全隐患,实在要输液也应去正规医院
专家指出,王女士至少忽略了4大安全隐患:
1.药物安全问题:如果出现假药,过期、过质的药,将会严重损害身体,甚至危及生命。
2.注射器的安全问题:如果消毒不彻底,或者注射器感染了如肝炎、爱滋病等传染病,就可能感染这些传染病。
3. 在输液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操作程序不正确、不规范,都可能出现严重的输液反应。
4.输液的人员问题:输液人员是要通过严格训练和考核的,不要相信一些没有行医执照的“江湖郎中”,另外自行输液要慎重,不要让你的安全受到威胁。
因此,专家建议,在必须输液治疗的情况下,您应该去正规的医院,在合格的环境下、正确的操作下进行输液。即使是医生要求输液,您也要问个明白。尤其当要给您输抗生素或激素时,更要问清楚为什么,以防滥输液给您带来没有必要的伤害。
相关链接:输液反应
1.发热反应发热是输液中常见的一种反应,常因输入致热物质、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完善或被污染、输入的溶液或药物制品不纯、消毒保存不良等所致。表现为发冷、寒战和发热,轻者发热常在38℃左右,在停止输液数小时内可恢复正常。严重者,初起寒战,继之高热达40~41℃,并有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2.循环负荷过重肺水肿是由于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增加,心脏负担过重而引起。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气促、咳嗽,泡沫痰或血性泡沫痰,严重时稀痰液可从口鼻涌出,肺部出现湿啰音。这是急性左心衰竭的表现,如果不停止输液并采取急救措施,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3.静脉炎静脉炎是由于长期输注浓度过高、剌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时间太长,而旨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也可因在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的感染。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4.空气栓塞空气栓塞是输液时空气未排尽,橡胶管连接不紧有漏缝或加压输液输血无人在旁看守时,可能发生的危险并发症。只要少量空气进入静脉时,患者就会感到胸部异常不适,随即发生呼吸困难、严重紫绀和缺氧,并可立即导致死亡。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