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信仰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 我来答
小耳朵爱聊车
高粉答主

2021-06-13 · 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737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93万
展开全部

一、民俗文化活动的集体性

任何一种民俗无疑是一种文化,称之为民俗文化。民俗是伴随着人类群体的产生而产生的。因此,民俗培育了社会的一致性,增强了民族的认同,强化了民族精神,塑造了民族品格。没有人类群体就没有民俗文化,所以说民俗文化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民俗文化活动的传承性

民俗是习得知识,需要在一代一代中传递,具有时间传衍的连续性,民俗是时间的连续体。是一个地方区域内长期人文积淀的一种客观反映,它是一个地方文化的象征,是古老文化的传承,所以传承民俗文化,就是延续古老的文明和人文精神,也是一种文化信仰。

三、民俗文化活动的地方性

民俗文化活动的传承是以人世代相传,除了中华民族文化大传统之外,如春节活动等具有全国性特点。各个地方依自己的特殊环境形成了服务地方的文化小传统,同一种民俗事象在各地会出现不同形态,不同时代,不同的地区都会有自己的特点。

民风民俗:

1、壮族:迎英雄

居住在中国南方的壮族,称春节为“新年节”。这一天,人们出门无论遇到谁都要相互祝贺,认为这样一年才能吉祥。在壮族民间还有过晚年的习惯,壮族称做“吃立节”。“吃立节”是在这个月的30号,相传在100多年前,壮族的一支农民武装在抗击外来侵略者后凯旋归来,这时春节已过,壮族群众为了欢迎他们,就在这个月的30号为他们重过春节。

2、布依族:姑娘抢挑第一担水

居住在中国西南边疆的布依族,每年除夕晚上,都通宵达旦地守岁。天一亮,姑娘们争着到屋外去挑水,谁挑回第一担水,谁就是最勤劳的姑娘。而那里的景颇族人民喜欢在春节前举行打靶活动,姑娘们是这项活动的组织者和裁判员。她们把绣好的荷包用线吊在竹杆上,在树尖中左右摇摆,请小伙子射击。谁先射落荷包,姑娘们就把酒作为奖品送给谁。荷包里一般装有一枚硬币,几粒谷子和几颗装饰用的珠子,作为幸福的象征。

3、哈尼族:荡秋千

春节前几天,哈尼族居住的村寨就已经热闹起来,妇女们都忙着舂粑粑。粑粑是用糯米做的饼子。而小伙子们则忙着上山砍竹子,准备立秋千。那里的秋千有十几公尺高,哈尼族不管男女老少都很爱荡秋千。节日里,大家都穿着自己最喜爱的衣服去荡秋千,处处呈现出热闹、和睦的节日景象。

goodrose90
推荐于2017-09-19 · TA获得超过579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658
采纳率:90%
帮助的人:40.3万
展开全部
  中国民间信仰与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凝结着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文化心理积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并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进步及中外文化的交流而不断嬗变和演进。21世纪的我们,无疑应当以发展变化的眼光,采取理性分析、一分为二的态度,辩证地对待历久弥新的中国民间信仰与民俗文化现象。民俗信仰的基本特征如下:
  一方面,对于民间信仰与民俗文化中有益无害或无伤大雅者不妨随顺之,以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可能是较为可取的文化策略。如民间对于福禄寿喜财等神祇由来已久的崇拜,对福星高照、天官赐福、五福临门(五只蝙蝠图形贴于门上,最新的象征事象则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五个福娃)及吉庆有余(鱼)、岁岁(碎碎)平安、年年高升(年糕)、早生贵子(红枣、花生、桂圆等)等的祈求,充分表达了底层民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虽并无多少科学道理,似亦无可厚非。宽容视之,凡此种种美好的联想和积极的心理暗示,对于底层民众调适苦乐无常的世俗生活,或许不无积极意义。
  围绕十二生肖文化和传统民俗节日(如以屈原崇拜为核心的五月五端午节,以月圆人圆、万家团圆为追求的中秋节)等民间信仰衍生物而出现的文化消费现象(如赛龙舟、吃粽子、月饼)及其不容小觑的巨大商机,尤其是以驱邪禳灾为终极心理诉求的春节期间燃放鞭炮习俗在当代的屡禁不绝、甚至不得不驰禁,都昭示着古老的民间信仰与民俗文化的强大生命力。而以关羽崇拜中的 “华容道义释曹操”传说为基础的华容道智力游戏等的经久不衰,更提示我们不应忽视民间信仰与民俗文化中的科学内涵及其创造性转化。尤为值得指出的是,历经岁月沧桑、绵延流传至今的民间信仰和民俗文化(如中秋佳节、关羽崇拜、妈祖崇拜),对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海内外炎黄子孙的民族归属感、自豪感和自信心,对于培育和强化海内外炎黄子孙,尤其是台港澳同胞同文同种、血浓于水、兄弟一家亲的文化认同与民族自觉,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不可替代的、亟需发扬光大的意义与价值。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热情的冰儿86
高粉答主

2019-12-05 · 法律的基础:公平和实用。
热情的冰儿86
采纳数:13175 获赞数:63929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中国民间信仰与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凝结着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文化心理积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并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进步及中外文化的交流而不断嬗变和演进。21世纪的我们,无疑应当以发展变化的眼光,采取理性分析、一分为二的态度,辩证地对待历久弥新的中国民间信仰与民俗文化现象。民俗信仰的基本特征如下:
  一方面,对于民间信仰与民俗文化中有益无害或无伤大雅者不妨随顺之,以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可能是较为可取的文化策略。如民间对于福禄寿喜财等神祇由来已久的崇拜,对福星高照、天官赐福、五福临门(五只蝙蝠图形贴于门上,最新的象征事象则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五个福娃)及吉庆有余(鱼)、岁岁(碎碎)平安、年年高升(年糕)、早生贵子(红枣、花生、桂圆等)等的祈求,充分表达了底层民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虽并无多少科学道理,似亦无可厚非。宽容视之,凡此种种美好的联想和积极的心理暗示,对于底层民众调适苦乐无常的世俗生活,或许不无积极意义。
  围绕十二生肖文化和传统民俗节日(如以屈原崇拜为核心的五月五端午节,以月圆人圆、万家团圆为追求的中秋节)等民间信仰衍生物而出现的文化消费现象(如赛龙舟、吃粽子、月饼)及其不容小觑的巨大商机,尤其是以驱邪禳灾为终极心理诉求的春节期间燃放鞭炮习俗在当代的屡禁不绝、甚至不得不驰禁,都昭示着古老的民间信仰与民俗文化的强大生命力。而以关羽崇拜中的 “华容道义释曹操”传说为基础的华容道智力游戏等的经久不衰,更提示我们不应忽视民间信仰与民俗文化中的科学内涵及其创造性转化。尤为值得指出的是,历经岁月沧桑、绵延流传至今的民间信仰和民俗文化(如中秋佳节、关羽崇拜、妈祖崇拜),对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海内外炎黄子孙的民族归属感、自豪感和自信心,对于培育和强化海内外炎黄子孙,尤其是台港澳同胞同文同种、血浓于水、兄弟一家亲的文化认同与民族自觉,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不可替代的、亟需发扬光大的意义与价值。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06-15
展开全部
心中都有神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06-15
展开全部
心诚则灵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4)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