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意思

急急急,今天就要... 急急急,今天就要 展开
 我来答
鲸娱文化
2019-03-30 · TA获得超过26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3.3万
采纳率:92%
帮助的人:8692万
展开全部

出自《论语》。意思为自己不喜欢的言行,就不要以那种言行对待他人。 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要强加在他人的身上。 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丙瀚玥Ih
2009-03-08 · TA获得超过277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1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41万
展开全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拼 音: jǐ suǒ bù yù,wù shī yú rén
  释 义: 欲:想做的事;勿:不要;施:强加。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出 处:
  1.《论语·颜渊篇》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2.《论语·卫灵公》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示 例: 同一不知,在卑人则毫无忿怼,在郡主则视若寇仇,恐亦非~之恕道也。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一百四十回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语出于《论语·卫灵公篇》,是孔子经典妙句之一,亦是儒家文化精华之处。中国的《论语》就如同西方的《圣经》一般,是对一个民族或一个区域文化的概括和统领。《论语》分二十篇,其中的《颜渊篇》主要讲述了孔子对“仁”和“恕”的解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孔子所强调的是,人应该宽恕待人,应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现。“恕”道是“仁”的消极表现,而其积极表现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所阐释的仁以“爱人”为中心,而爱人这种行为当然就包括着宽恕待人这一方面。《论语》中提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自己所讨厌的事物,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以上所理解的“人”是广义的,是指大众,然而《论语》诞生的那个时代“人”的定义通常是指狭义那方面,也就是指士以上的人,和“民”是相对而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前面写着的是“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这是在同一句话中叙述的,很明显这里的“民”是指被剥削阶级,劳动人民。用现在的语言来说,狭义的“人”是指奴隶主,即剥削阶级,而“民”是指奴隶,即被剥削阶级,所以这句话当然也就可以理解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人际关系原则适用于剥削阶级,而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关系却未必如此。这种理解并非无稽之谈,也并非完全不具可能性,然而,众所周知,孔子是鼎力推崇“仁”之士,此处的“人”应当是指广义的。
  孔子所道出这么一句话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理。若凡事都从这个原则出发的话,很多事情都会卡在中间,难以前进。倘若两人举枪对峙,生命危在旦夕,甲为正,乙为邪,这时如果甲恪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岂不惨哉!甲当然不会想被杀掉,难道就不杀不想被杀的乙了么?任何道理,任何定律都是在一定条件,一定环境下才适合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信条,然而在现实中许多人都不能恪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信条,一切以个人利益为中心,只顾及自身的感受,而忽略了他人的感受。无论是在处理人际关系,还是政治关系方面都应当毫不犹豫地认识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条经久不衰的人际关系原则的重要性。
  示例:孔子告诉我们,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Ethic of Reciprocity,Treat the others as you would like to be treated.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亦梦之城
2015-03-28 · TA获得超过35.4万个赞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3.8万
采纳率:77%
帮助的人:2.2亿
展开全部
  1. 解释   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2. 出自《论语》,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名言;

  3. 原句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4. 延伸    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jssqnju
2013-06-15 · TA获得超过18万个赞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9.2万
采纳率:86%
帮助的人:2.2亿
展开全部
自己不希望他人对待自己的言行,自己也不要以那种言行对待他人。
欲:想,想做;勿:不要;施:施加。于:介词,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始祖孔子的一种准则。也就是,你要求别人做什么时,首先自己本身也愿意这样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别人这样了,那么你的要求才会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贡问孔子:有一句可以概括规范自己一生行为的话吗?’孔子说:‘应该是恕吧。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本来恕是思想性的东西,本不应该放到规范人的行为的话上说的,那为什么孔子会混起来一起说呢?这里却有其原因:
西周得以完全剥削人民与奴隶劳动力,官与贵族的生活很富足,越是这样官与贵族的生活越是讲究,除了政治行为上的礼节,从《论语》里就能看到,什么肉割的不正都不吃,什么稍过夜的不吃等等,这就是他们生活上的礼.然而统治者贵族们欢淫无度,任意生育,正统子弟队伍,无限扩大,到了东周,民众已经无法养得起他们,如此礼崩乐坏,士的生活开始挨穷挨饿,充足生活都是给敢违反规定、肯给钱、给奴隶与民去工作,或自己下田工作部分官家贵族的这些人享了,守旧派家中没有了劳动力,自然挨穷。坚持守旧的孔子看在眼里,怕自己的学生们顶不了,克制不了自己,倾向改革派思想,所以叫大家克服自己坚持住原来这些绅士作风,提倡“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然而,这样儒生们虽然说要守住,但现实又不得不让一些人心动,或有小动作,如孔子受困陈、蔡时,见到颜回用手抓锅里的饭吃,违反绅士风度违礼,面对自己喜爱的学生,孔子立即装着看不见,甚至连孔子都私下叫子贡拿象征身份的玉去换钱,经商(见《论语.子罕》),他自己也存着这些小动作,何况他人?所以颜回后来说给孔子听,是有脏东西掉入饭里面,他舍不得丢掉才抓起来吃的,孔子感叹推拖说,了解一个人太难了。
我们抓到这些要点,就会明白当子贡问,用什么话概括来规范一生行为时,孔子想到的是什么思想上的“恕”。也就是当时大家都有坚持不了东西,如果大家见到同道有违反礼的东西,就如孔子一样假装没看到,无论什么原因首先只能大家包容,采取心灵上的原谅---恕,恕人恕自己,大家各做各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过孔子却没有想到,当他们心中都恕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规范行为准则在这里,就变的毫无意义,倡周礼成了自相矛盾了。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0醉清风O
2012-07-25 · TA获得超过230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5万
展开全部
编辑本段原文出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论语·卫灵公》
字义
  欲:想做;勿:不要;施:施加。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于:介词,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始祖孔子的一种准则。也就是,你要求别人做什么时,首先自己本身也愿意这样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别人这样了,那么你的要求才会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
翻译
  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要强加在他人的身上。
意译
  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这里解释的对方,以原文:己,知己,不分彼此,(所以:解释为对方)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67)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