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枫桥夜泊,源于一位唐朝诗人的爱情故事是怎么回事?
张继的《枫桥夜泊》这首诗应该是家喻户晓的,整首诗都以一种哀愁、缠绵的感情基调缓缓道出。这看似的简单四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不仅仅是张继为了表达内心的忧愁,无法返程的悲伤,其背后更有一段凄美深情的爱情故事。即张继没能如约考中进士,无法按照约定娶王姑娘为妻,再归时姑娘已嫁做他人妻。
首先要看透张继做这首诗的缘由,就要从年少时的一段恋情展开。
年少的张继由于才情诗赋颇为突出,很快就成为了襄州灼手可热的存在。自古以来才子们总是能够吸引异性的注意,因为他们能够带给这些未出阁的少女所谓的初恋般的甜蜜。名为王晓薇的姑娘就这样与才子张继双双陷入了爱河,然而古代并没有婚恋自由的传统,有的只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只是门当户对。王晓微出生大户人家,甚至之前就有指腹为婚的对象,但是年少轻狂的王晓薇却为了爱情抛弃了大家闺秀应有的风范,毅然决然嫁给张继。
然后,古代因为门不当户不对的关系,不知拆散了多少璧人,王晓薇的决心让父母动摇,表示只要张继能够看中进士,就有了娶王晓薇的资本。
在所有人都认为一切都是向着美好的方向发展之时,张继信心满满的踏入考场却两手空空的踏上回途。如此一来,张继如何返回襄州去见自己心爱的姑娘,如何有勇气去迎娶等待自己的姑娘,所以张继在烦闷之下于苏州河上驾一乌篷船独自忧伤。而之后的所见所景就是如诗中那般,夜晚已至,枫桥无人,唯有一轮空月遥遥挂在天边与孤人为伴。
最后,张继在心灰意冷之下写下了《枫桥夜泊》,后来整理好心情再次踏上长安之旅,决心为自己以及爱情重新拼一次。
然而并不是一切都静止在未发生的过去,张继在改变,襄州的一切也同样在改变。张继离开襄州一去就是几年,并且了无音讯。王晓薇怎么可能抵抗得了家庭的压力,最终嫁为人妇。所以即使后来张继考取了进士,也无法再迎娶自己心爱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