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为什么不杀和珅?
清朝以来,和珅堪称第一大贪官,仅仅是11亿两白银的赃款,就已经空前绝后了,更何况还有无数奇珍异宝。
那么,乾隆这个以精明自诩的皇帝,为什么对和珅放任不管呢?当然不是没有道理的。
一来,和珅有能力。在国事外交上,和珅精通藏苗维蒙古等各种语言,而且略晓欧洲各国语言,是当时极为难能可贵的翻译人才;在内务财政上,和珅对于搞钱也很有自己的一套,在他的打理下府库不仅扭亏为盈,而且还有力缓解了朝廷的财政压力。所以,在乾隆看来,你既然有本事,那多捞点钱也是应该的。
二来,和珅懂乾隆。乾隆虽然也算是一代明君,但他却好大喜功,先后花费巨资六下江南便是最好的证明。而和珅极其了解他的脾气,就拿后两次下江南来说,不仅安排得稳稳当当,还献美女、送珍宝,搞得不亦乐乎,正对乾隆的胃口。
三来,这是乾隆的御人之术。他虽然晓得和珅贪污,但却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为什么呢?因为有欲望的人往往好控制,很明显,银子就是和珅的弱点!所以,只要满足了和珅的贪欲,就能让他老老实实办事,这样一来还能省去不少结党营私权力之争的麻烦。
四来,和珅懂乾隆,乾隆也深谙和珅那点小心思。他知道和珅虽然贪,但却是个十足的守财奴,所以贪再多的钱,也只是藏在家里,对于大清朝而言,只不过是把国库里的钱换个地方保管罢了。而后来也的确如乾隆所料,不然哪来的“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一说呢?
这样来看,乾隆不杀和珅,其实是有很大的好处的,可谓尽显帝王权术!
因为朝廷上的各种关系的平衡与制约,乾隆当然知道和珅是贪官,但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在一个权力体系里,在你没有把握处理事情的后果前,往往触一发而动全身。
在《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看到纪晓岚每次和和坤斗智斗勇,会觉得特别生趣。古代是有纪晓岚和和坤这两个人,但他们根本不是一个年代的人,也不会碰到一起。是挺让人失望的。看过挺多关于古代皇朝之间的纪录片和小说的,你会发现,每个时代每个朝代,无论君主多么贤明,朝廷官员间永远有蛀虫存在,灭掉第一个就有第二个,第三个出现。而往往比较圣明的君主往往是,让蛀虫们,让权势比较大的几个人或几个帮派相互制约。在暗箱操作慢慢去除。
乾隆不杀和坤肯定不是对贪官有感情,而是知道杀了一个就会出现下一个出现,波涛暗涌的朝廷不会有真正的平静。
清朝的大贪官里最有名的应该就是和珅了,在《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王刚扮演的和珅让我们又爱有恨,但在电视剧中,很多东西都被模糊了。这样的大贪官,乾隆又为何不杀呢?
以下是我的一些看法:
一个英明的君王又怎会看不出和珅是个大贪官的本质呢?那自然是有一定原因的。
一是和珅的能力比较的突出。
和珅懂得多国的语言,乾隆需要和外国使节打交道,而来往的公文,都是和珅来翻译的。放眼在整个朝堂,乾隆却找不到一个可以替代和珅的人。
二是和珅很可以给乾隆搞钱。
在和珅担当内务府总管后,内务府不仅不再亏空,还略有盈余。
三是和珅做事f符合乾隆的心意。
和珅从小便培养和乾隆几乎一样的爱好,对于乾隆需要什么,他完全清楚明白。有个记载说,乾隆哪怕轻轻咳一声,和珅立刻就会把痰盂给他递到嘴边。
总之,乾隆尽管知道和珅是个大贪官,但是不管从什么角度,都是没有要杀和珅的理由的。
就我个人对历史的理解:
一
在乾隆朝后期,不管是满臣还是汉臣中,和珅都是最有才干的一个。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这也是和珅能够得到乾隆重用的根本原因。
在历史上,不管是刘墉还是纪晓岚,都不过是和绅的小跟班。
在这里举一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乾隆皇帝命令纪晓岚组织编写四库全书,但纪晓岚不会管理团队,进度非常缓慢。乾隆就派了和珅过去,和珅在没有增加人力的情况下,重新排配了组织分工,进度就明显提高,最终按期完成了任务。
二
和珅不仅是一个管理专家,还是一个理财高手,他主管之下的户部保证了清朝有稳定的财政收入。
更重要的一点,和珅是一个满人。从清朝入关之后,八旗子弟就迅速退化。人才凋零,跟汉人比起来,实在是相差太远。在满人当中,和珅是最厉害的一个。满清的统治就是用满人来统治汉人,甚至打压汉人。像和珅这样的人才,乾隆没有不重用的理由。
最重要的一点,和珅是乾隆的钱袋子。乾隆是一个好大喜功,奢侈浪费的一个皇帝。说白了就是一句话,喜欢花钱。然而清政府的财政收入是有限的,能够划拨给皇宫的也是有限的。但乾隆皇帝总想多花一点,这就需要另外开辟收入渠道,在这方面,和珅是有天分的。和珅通过各种渠道截留的钱,实际上就是为乾隆皇帝准备的,只不过他为自己也留了一部分。
三
在皇权专制社会中,国家都是皇帝一个人的,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花钱就怎么花钱。
不管是和珅的才能还是和珅对乾隆的贡献,得到了乾隆皇帝的充分肯定,这也是和珅能够坐着火箭快速升官的原因。
既然乾隆皇帝这么喜欢合身,就没有杀他的理由。甚至乾隆还为和珅留下了退路和护身符,他让自己最喜爱的是公主嫁给了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
乾隆皇帝的本意是用联姻来保住和珅的性命,但政治斗争是残酷的。乾隆皇帝刚死,嘉庆皇帝就处死了和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