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有记载胡亥的生母姓长孙。秦始皇对此不留记载,可能是生母赵姬让他娶的外室,出身并不是很好。因为正史当中并没有记载关于胡亥母亲的资料,我们从只言片语去推测这些东西,可能太不靠谱,不如当个古装言情小说去看待更合适一些。
当年的秦始皇还没有统一六国,他只是赵姬的儿子,没有权倾朝野。当年的秦始皇身姿挺拔玉树临风,可惜并没有为自己做主的权利。华阳太后扶持着秦始皇,说扶持不如说是把控着。
因此秦始皇并没有太多的选择权。偏偏这华阳太后身子骨还挺好的,一直活到了秦始皇三十岁的时候才走。华阳太后也是体恤秦始皇的,为秦始皇娶来楚夫人,生下了长子扶苏。
华阳太后其实也不是秦始皇的亲生祖母,因此多多少少都没有那么亲昵。她考虑的是大局,是华阳太后外戚势力能否稳固,而不是嬴政如何想的,到底开不开心快不快乐。
秦始皇作为一个男人,自然也不甘心全做傀儡。直到他遇到了一名女子,不是华阳太后外戚宗亲,和权力的游戏无关。嬴政当年年少有为,女子貌美如花,两人一见倾心。华阳太后知道了,也只当是嬴政一时兴起,毕竟那时候的男人,谁没有个三妻四妾。
于是嬴政和女子诞下了胡亥。华阳太后看他对女子一往情深,怕嬴政不受控制,便毒杀了该女子。嬴政自此一蹶不振,史官记载这一段为了维护嬴政名声,只好指责女子是祸水。嬴政大怒,焚书坑儒,一把火将这些话烧为了灰烬。
一个历史上没有记载的女子,却诞下了受宠的胡亥,足以见得嬴政对她的深情。此篇杜撰,不可从历史角度来看。
野史记载,胡亥母亲姓长孙。 但在正史上,有关胡亥母亲的 事情没有记载。胡亥的母亲, 很有可能是秦始皇娶的侧室, 地位很低。所以,她在史书上也没有留下 值得大书特书的事。
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而闻名,《史记》中却未记录中国第一位始皇后,要想寻找始皇后的踪迹,要从现有的史料中进行推测。
先来分析一个问题,为什么秦始皇直到病死都没有册立继承人,只留下召回长子扶苏回咸阳主理自己的丧事?
秦国的王位继承制度是十分严格的,并且很早就已经确立。在位的秦王,正式册立王太子,王太子的继承人,也预先确立。秦王去世,太子继位,太子继承人成为王太子,一切按部就班、井然有序,在制度上保证了秦国政权的长期稳定。
以我们熟悉的这段历史为例,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王在位时,便册立安国君为王太子,这时候的嬴异人在吕不韦的辅佐下被确立为王太子继承人。秦昭王去世后,安国君继位成秦王,嬴异人变成王太子。安国君在位没几年便去世了,嬴异人继位成秦王,嬴政被确立为王太子。嬴异人去世,嬴政顺其自然成了秦王。
由此可以看出秦始皇没有立太子一事,不但在政治上留下了巨大的隐患,也是一件不合秦国制度的事情,不能不说是异常。
那就要追溯到秦始皇的继承人上,扶苏是秦始皇的皇长子,扶苏第一次出现是在秦始皇三十五年,记载了曾经提到过的“坑儒”事件,前面文章曾经提到过,扶苏因为长生不老药的事情与秦始皇意见相左,被派到秦国北部的上郡守边。
按照当时扶苏皇长子的地位和才干,是最大可能成为继承人的,最后秦始皇没有立扶苏为太子,真的只是因为扶苏反对自己长生不老吗?
皇室中的皇子的命运,很大一部分是会受母亲的影响。比如皇上宠幸了宫女意外生下皇子,便会给皇子另外找一个德才兼备的额娘,纵然生母身份低微,但皇子的命运完全取决于养母的身份。像《甄嬛传》中弘历一样,认了熹妃做了额娘,皇宫中的妃子背后是代表着一定政治势力的,这些势力都会成为皇子的助力。
扶苏作为皇长子,母亲极有可能就是秦始皇的皇后。扶苏的身份同样如此,秦始皇对他的态度一定会受扶苏母亲的影响,扶苏母亲背后又代表着怎样的政治势力呢?
由此可以猜测,秦始皇始终未立扶苏作为秦国继承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母亲身份的影响,而扶苏母亲是始皇后最有可能的人选。
既然到此找不到更多的证据,我们先跳过这段历史,从后往前看来推测下始皇后的身份。
纵观当时的历史背景,扶苏死后不到一年,著名的陈胜吴广起义在大泽乡爆发,除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口号之外,还有一个标志性举动:“诈称公子扶苏、项燕”,扶苏和楚国大将又复活了。
项燕是项羽的祖父,战国末年的楚国大将,陈胜吴广是推秦扶楚,打着楚国大将的口号很好理解。可扶苏是秦始皇的儿子,差点就成了秦国的继承人,为什么会成为反秦的代表人物呢?这里不得不让人联想起扶苏的母亲。
扶苏身上有着秦国和楚国的皇室血脉,扶苏被无辜杀死,楚国人民义愤填膺打着正义的旗号讨伐秦国。所以扶苏的母亲极有可能是楚国王室的女儿,嫁给了嬴政生下扶苏。
如果扶苏母亲真的是楚国公主,秦始皇为什么这么怕继承人和楚国产生关系,这里就要结合秦统一天下的历史背景以及秦始皇晚期对于外戚的态度。
秦楚联姻有相当长的历史可以追溯,从秦惠文王时娶了楚国的宣太后,到后来安国君娶了华阳太后,两国联姻代表的是两国之间共同的利益,秦楚一直在政治上相互依靠,互为连理。
当时嬴异人有嬴政和成蟜两位继承人人选,嬴政背后依靠的是华阳太后,这位养祖母背后代表的是楚国的政治势力,成蟜是韩夫人的儿子,背后代表的是韩国的政治势力。很明显,楚国势力是完全强过韩国的,嬴政在华阳太后的庇护下,顺利登上了王位。
嬴政13岁登基,此时后宫掌权的依旧是华阳太后,前朝势力正盛的是昌平君,有历史学家推测,昌平君便是楚国质子留在秦国的儿子,论辈分应该是嬴政的舅舅。对于此时尚未亲政的嬴政来说,前朝后宫都要受到楚国外戚的钳制,可想而知是相当痛苦的。
直至华阳太后去世,昌平君被贬黜后反秦复楚,楚国外戚政权才走向没落,可以说嬴政在30岁之前基本是没有政权自由的,在这五年后,嬴政便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基本重要工作。
嬴政本身对于外戚干政就是持强硬态度的,加之统一六国的关键时期,楚国又是最大的疟疾,如果选择有楚国血统的扶苏作为秦国继承人,是会产生很多政治隐患的。
嬴政继位后大婚选妻,当时在位的正是权势最大的华阳太后,华阳太后一定会给秦国选择一个母国楚国的王后。
我们姑且猜测始皇后是楚国公主,嫁给嬴政后生下长子扶苏。那胡亥的母亲又是谁呢?
胡亥对于赵高的感情,更像是幼子对父亲的依赖。胡亥绝对信赖赵高,他收到以李斯为首的老臣请求清除赵高的上书后,曾经回信请求老臣们不要怀疑和加害老师赵高。
胡亥在回信中把赵高视为始皇帝死后自己唯一的依靠,赋予了儿子对父亲的信赖。这封信见于《史记·李斯列传》,原话是这样的:“朕少失先人,无所识知,不习治民,而君又老,恐与天下绝矣。朕非属赵君,当谁任哉?”
“少失先人”意思极有可能是说胡亥在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所以秦始皇为胡亥找了赵高这位老师,赵高是一流的书法家和法律专家,也是车技高墙的武士、干练的能吏,虽然最后被权力蒙蔽了双眼,犯上作乱,但不能否认秦始皇是为胡亥选择了一位好老师。
战国时代,各国语言并未统一,两国之间文化存在很大差异,秦始皇选用赵国出身的赵高作为胡亥的老师,极有可能是因为胡亥从小熟悉赵国的语言文化,比如始皇帝的母亲是赵国人,吕不韦为她找的面首嫪毐也是赵国人。
胡亥生于秦王政十八年,当时,他的祖母帝太后赵姬还在(十九年去世),赵姬是赵国人,这可能是胡亥与赵国关系密切的因素之一。不过,在胡亥与赵姬之间还有一位人物,这就是胡亥的母亲。
胡亥的母亲,或许出身于赵国?她的赵国出身,正可以将赵姬、胡亥、赵高等赵国元素连接起来,为扑朔迷离的历史提供一种可能的解释。
扩展资料:
胡亥的史书记载:
胡亥没有单独的列传,他的记载司马迁分别记载在《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和《史记·卷八十七·李斯列传第二十七》中。秦始皇本纪记载了秦始皇及秦二世一生的主要活动和所发生的重大事件,条理清晰,内容丰富,真实地反映了秦王朝建立前后四十年间风云变幻的历史场面。
李斯列传涉及到了胡亥的内容。比如沙丘之变等历史事件。
扶苏的敢于直谏:
扶苏,秦始皇长子。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侯生、卢生相互讥讽、评议秦始皇的暴戾,并因此逃亡而去。秦始皇闻讯勃然大怒,于是命令御史拘捕审讯咸阳城的术士。术士们彼此告发,秦始皇就亲自判处违法犯禁的四百六十多人,把他们全部在咸阳活埋。
扶苏针对始皇帝坑术士一事,曾上书劝谏秦始皇说:“天下刚刚安定,边远地区百姓尚未归附,儒生们全诵读并效法孔子的言论,而今陛下却用严厉的刑法处置他们,臣担心天下会因此不安定。希望陛下明察。
”秦始皇大怒,于是将扶苏发配,让他前往上郡监督大将军蒙恬的军队,协助蒙恬修筑万里长城,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匈奴
在古代中国,特别是秦汉体制的政治格局中,王后或者皇后往往比较低调,对政治干预较少。待到夫君过世,儿子做了皇上,自己做了太后以后,不但备受尊崇,高调出头,往往权高位重,积极干政。特别是在儿子年幼即位的时候,太后常常成了施政的中心,太后的亲属们也形成一大政治集团,这就是我们不时耳闻的母后干政和外戚擅权。母后干政和外戚擅权,是世袭王政体制下的制度性产物。
秦国历史上,始皇帝的高祖母宣太后、养祖母华阳太后、母亲帝太后都曾经擅权一时。二世皇帝的母亲,在胡亥即位以前默默无名,这可以理解,然而,二世即位以后,也没有听说过有关她的任何活动,她的名字也完全不见于任何记载,这就不但奇怪,而且异常了。
我常常说,古史的记载,只有万分之零点零零一,九千九百九十九点九九九都没有记载,都是空白。在如此巨大的空白中,我们往往需要做合理的推想,尽可能地树立一些识别性的标杆,既提示可能的方向和背景,也留待新的研究和发现来证实、填补、修正和证伪。对于胡亥的母亲,我们不妨由此作一点合理的推想。
我们前面讲过,胡亥绝对信赖赵高,他收到以李斯为首的老臣请求清除赵高的上书后,曾经回信请求老臣们不要怀疑和加害老师赵高。胡亥在回信中把赵高视为始皇帝死后自己唯一的依靠,赋予了儿子对父亲的信赖。这封信见于《史记·李斯列传》,原话是这样的:“朕少失先人,无所识知,不习治民,而君又老,恐与天下绝矣。朕非属赵君,当谁任哉?”
在这里,胡亥提到自己“少失先人”。胡亥所说的“少失先人”,首先应当理解为父亲始皇帝的过世;不过,胡亥“少失先人”,也可能包括他的母亲更早就已经过世。不然的话,正如我们在前面所提到的,如果他的母亲还健在的话,应当成为太后,母系一族,也应当为他提供支持和援助,不至于除了老师赵高而外,几乎是举目无亲,流露出如此巨大的孤独感。也许,正是因为胡亥的母亲在始皇帝去世以前就已经早早过世,所以,始皇帝爱屋及乌,将对早逝娇妻的爱怜转移到胡亥身上。也正是因为如此,历史上没有留下她参与政治的记录。
爱屋及乌的秦始皇,特意为胡亥选定了老师赵高。秦始皇之所以选定赵高,当然是看重他出类拔萃的能力,赵高是第一流的书法家和法律专家,也是车技高强的武士和干练的能吏。另一方面,赵高是赵国人,出身于赵国的王族,他的赵国出身,可能也是秦始皇选他做胡亥老师的原因之一。为什么这样说呢?
战国时代,各国语言文化差异较大,同一国家出生的人之间,交流更为方便。比如始皇帝的母亲是赵国人,吕不韦为他找的面首嫪毐也是赵国人。秦始皇选用赵国出身的赵高作为胡亥的老师,或许是因为胡亥从小熟悉赵国的语言文化,选用赵国出身的赵高更为方便?
胡亥生于秦王政十八年,当时,他的祖母帝太后赵姬还在(十九年去世),赵姬是赵国人,这可能是胡亥与赵国关系密切的因素之一。不过,在胡亥与赵姬之间还有一位人物,这就是胡亥的母亲。胡亥的母亲,或许出身于赵国?她的赵国出身,正可以将赵姬、胡亥、赵高等赵国元素连接起来,为扑朔迷离的历史提供一种可能的解释。
追踪疑案到了这里,我们对于秦始皇为什么格外宠爱胡亥,为什么考虑选取他为继承人的问题,可以说有了大致的了解,对于谁是胡亥母亲的问题,虽然也可以说是树立起了几个识别性的标杆,然而,详细的真相,仍然深藏在历史的汪洋大海中,无法找到可以引导我们继续深入下去的线索。对于破解谁是秦始皇的皇后、秦始皇的后宫究竟是些什么人的疑案,我们剩下的最后线索,就是长子扶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