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为何自称“奴才”?这种称呼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奴才告退”、“奴才遵旨”都是古装剧中经常会出现的台词,而这些台词经常出现在下级对上级说话的时候。不过奴才这一用词其实最早的时候就只有太监以及侍女在用,但是后来逐渐演变成官员也开始使用。
奴才这个称呼最早出现在《晋书》中,但是并非自称,而是用来形容他人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到了明朝时期奴才这个称呼开始被当做自称使用。不过这个时期自称奴才的大都是那些深受皇帝宠信的太监,官员一般不会这样称呼自己。所以按照这个时期的时代背景来看,奴才并非是一个贬义自称,毕竟只有深得皇帝信赖的人才能够使用奴才进行自称。不过到了清朝,奴才的含义与运用就又发生了变化。
众所周知,清朝是由满族建立的政权。满族统治者进入中原之后,虽总是对外强调满汉一家,但是实际上却在不断打压汉族。像剃发易服、文字狱等行为中都能体现出这一点。在这样的背景下,君主集权不断加剧,君臣以及官员上下级之间等级概念逐渐深化。为了讨好皇帝或者自己的上级,官员们开始自降身价开始用奴才这一自称。
本来一开始这样的情况也只限于高层官员与皇帝之间,但是后来越传越广以至于中低层官员也都开始这样自称。如此说来,古代官员会以奴才自称其实是君主集权下的产物。官员们为了能够表达忠心,不惜降低身份以奴才自居,也是甚为可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