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孩子》这部电视剧究竟如何?
故事的背景是这样的,1960年,因为自然灾害的缘故,三千名上海孤儿被送到内蒙古草原,电视剧《国家孩子》就从四个在同一趟火车运到草原的上海孤儿写起,讲述了他们半生的命运。业内专家认为,该剧在电视剧创作上呈现出新的方向,展现了现实主义题材创作如何表达新的思考、如何表达社会苦难、如何表达国家关怀和人性深度。
《国家孩子》自9月初登陆央视以来,在央视平台创造了单日收视率破2%、每日收视率都高居不下的佳绩。
当日研讨会上,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评论家李准表示,《国家孩子》不同以往对“草原额吉”的表达,在很多细节上充分表达了草原人民背后的情感和这个事件的伟大叙述,其次,运用四个孩子的人生角度去新颖的表达,同时对父辈的描述也十分细致。
中国广播影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认为,《国家孩子》在电视剧创作上给予了新的方向,展现了现实主义题材创作如何表达新的思考、如何表达社会苦难、如何表达国家关怀和人性深度,以及在剧中表达深层的文化思考包括故乡、亲情的讨论等等,《国家孩子》都在文化提升的角度将现实主义题材重新阐述。
在叙事手法上,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袁新文认为,《国家孩子》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紧紧连在一起,用个人命运讲述人物,用国家命运去推动人物,传统手法下拍摄的耳目一新,将艰苦年代的温暖故事、辽阔草原的真情颂歌表达诠释,以自然为美,向深处开掘,值得品味深思和总结。
该剧导演巴特尔谈及创作体会表示,之前很多导演也对“草原额吉”的故事进行过阐述和表达,这样的故事应该让更多人了解。对于这个朴实的故事,他尽可能的用原生态的表现形式真实的表达草原的美、草原人民心灵的美。
该剧编剧柳桦表示,为了此次创作,自己在内蒙古和“国家孩子”朝夕相处了两年,扎根草原和他们同吃同住,最终走进了他们的内心,将自己对人生和情感的体会写进了戏中。
该剧以上世纪六十年代“国家孩子”们被内蒙古牧民收养之后的人生缩影为主线呈现了世间百态,草原母亲的无疆大爱感动了电视机前许多观众。
《国家孩子》不同以往对“草原额吉”的表达,在很多细节上充分表达了草原人民背后的情感和这个事件的伟大叙述,其次,运用四个孩子的人生角度去新颖的表达,同时对父辈的描述也十分细致。
剧情介绍:
鲁家兄妹来到一家工厂的附近,他们遇到了一个叫毕若水的小男孩,鲁家兄妹把他带回了自己的家,黄师傅得知毕若水是从福利院跑出来的,便将毕若水送回了福利院。鲁家兄妹母亲早亡,父亲在工作时也不幸身亡,黄师傅无力收养他们,只能忍痛送他们去福利院。
跟着乌兰其其格回到福利院的鲁家兄妹,在乌兰其其格的劝导下,很快就跟着福利院的同伴们坐上了去内蒙古的火车,黄小仙和毕若水也跟鲁家兄妹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