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批评的原则是什么?要详细的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开展新闻批评的原则,毛泽东曾有过著名的论述:“报纸上的批评,要实行‘开’、‘好’、‘管’的三字方针。开,就是要开展批评。不要怕批评。不开展批评,害怕批评、压制批评,是不对的。好,就是开展得好。批评要正确,要对人民有利,不能乱批一阵。什么事应指名批评,什么事不应指名,要经过研究。管,就是把这件事管起来。这是根本的关键。党委不管,批评就开展不起来,开也开不好。”[26]党的报刊上要有批评,没有批评的党报,是党性不强的表现。毛泽东主张不能为批评而批评,批评应该是公正的,尖锐的,但又是诚恳的,坦白的,与人为善的,建设性的,批评要实事求是。
一、抓住媒介批评的核心
媒介批评学探究的是对媒介、传播内容及其方式与效果的正确解读,归纳和提炼现实的媒介规范,指出媒介批评的原则、方法与要求。媒介批评学通过解读经验理论化的途径,揭示媒介的隐蔽性规律,建立媒介评价的概念体系和范畴。可是,当提到媒介批评或媒介批评学时,许多人又把西方传播学搬出来,支起炉灶,大炒冷饭。
20世纪60年代,西方出现了媒介批评学专著,称为批判学派(Critical School)。它偏重于媒体性质及社会功能的宏观研究,在高屋建瓴的理论层面对媒介展开批评。但对大量具体的媒介作品,西欧的媒介批评家们不愿屈尊,往往不费笔墨。笔者认为,媒介批评不仅应瞄准宏观层面,更要认识媒介的具体活动,把内容批评和媒介制度批评作为两个交叉性对象,构造完整的媒介批评学理论。
媒体这一影响深远的社会舆论机构,主要通过传播新闻和影视作品发挥职能,总结一套评价理论和方法,是构建媒介批评学科的核心。有的学者把媒介批评学和传播学混为一谈,变换传播学的知识角度构造媒介批评学,成为传播学的翻版。传播学和媒介批评学有交叉的内容,主要表现为如何认识媒介的功能和效果,但媒介批评所说的媒介功能与效果不是指传播学中的“获取信息”、“监视环境”、“设置议程”、“子弹论”或“有限效果论”等那些知识,也不是构造“结构主义”、“符号理论”或“叙事方法”,而是针对特定的媒介制度、媒介运作或传播内容与方式导致的利弊,进行分析和评价。媒介批评不是信息传播,媒介批评学自然也不是传播学。
媒介批评主要是指对媒介的评价或批判,包括对媒介一切领域的正误分析、是非判断,正如小约翰所说:“批评就是运用价值进行判断。”①对媒介的好与坏、褒与贬的论述——无论正面还是负面的——均属于媒介批评范畴。从葛兰西到哈贝马斯,从罗兰?巴特到布尔迪厄、从麦克卢汉到阿多诺,都对大众传媒产生的社会问题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解构,媒介批评已成为西方思想家们关注的话语。
在我国,多年来一直重视媒介作品的分析,无论“新闻批评”还是“影视评论”,都总结了一些批评原则。把媒介批评的理念扩展到对具体作品的评价,不仅充实了媒介制度的批评内容,而且更具实践意义。这样一来,媒介批评学需要创立的学说架构,应把研究内容深入到三个视域:
(一)批评媒介,集中于媒介的社会价值分析,揭示媒介的制度性结构及功能。
(二)分析传播内容的质量,剥去充斥媒体的歪曲性的内容或朦胧的外衣,告诉人们如何认识社会真相,媒介批评指出内容质量的优劣,有助于提高媒体的素养。例如:
看不懂的报纸
有香港朋友拿起一张内地报纸直摇头。问他为什么,他竟然说:“看不懂。”一句实话使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平时看报也会摇头,许多报道文字也看不懂。例如:“××会议上强调:要按照‘强化一个意识,完善两种机制,实现三个转变’的工作思路,牢牢把握‘一个中心’、‘两个职责’、‘三个原则’、‘四个要求和一个提高’……”。与会者是否明白且作别论。作为报纸的读者来说,首先就不明白其中的“一个××”、“两个××”、“三个××”、“四个××”所指的是什么;也就不明白它按照什么“工作思路”和要“牢牢把握”什么东西。这话说了等于没说,也就成了一句空话。空话空文言之无物,为什么总有人不断地写呢?只有一种解释,就是下决心不要群众看。因为长而且空,群众见了就摇头,哪里还肯看下去呢。其实还有一种解释,就是下决心只要领导看。因为长而且空,只有领导看得懂;即使非懂,至少似懂。有些领导平时就念惯了这种玄之又玄的报告,看惯了这种说了白说的文章,所以非但不觉其空,反而倍感亲切,赞誉有加。因此我想,只要还有领导看,便会有人写下去。(秋武,深圳特区报,1999年6月26日)
这篇批评虽然短小,但内容深刻、生动,对某些会议报道、工作报道的空洞无物批评得入木三分。这样的媒介批评看上去题旨芥微,其价值却是恢宏的,体现出深刻的新闻批评理念。
(三)评价传播内容的社会效果,就是社会效果批评。有许多传播内容掩盖、扭曲事实,误判客观事物的变化,表达错误的思想,严重误导了受众。媒介批评引导媒体纠正这类错误,提醒受众不被新闻所欺骗,不能不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二、媒介批评的实质与流派
综合上述,我们应当在以下涵义上使用媒介批评这一概念:分析媒介现象,评价媒介作品,反思媒介传播的得失。②在媒介批评学还未成为独立学科之前,由于自身的本质没有充分展示出来,媒介批评观还难以深入实质领域。那时,人们对媒介的批评停留在宏观层面,颇有高射炮打蚊子的意味。而局限在微观层面,批评又往往是零碎的、感性的、随意的,个人或某一机构对传播的狭隘理解主宰着对媒体的评论,又多在政治立场框架里指点媒体的是非。
传统的媒介观总是把传播视为宣传或再现客观事实的二元模式,并将传播作为单面因素加以阐释,忽视对受众解读活动的探讨。其实,传播是由媒介、信息和受众共同构成的整体,受众的解读是媒介传播的重要部分,对权衡传播内容的意义和价值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传播内容引起受众的反响,是一种原生的媒介批评形态,对媒体和管理机构还是一种未知的世界。要把未知、粗糙的意识转化为专业批评者的认识元素,必须掌握科学的批评原则。
媒体作品只有在受众的解读中才能生机勃勃,它存在于受众的理解之中,并被受众所追求、所沉思。比如,新闻报道的完成,并非是新闻的完成,其实它还处在新闻传播的中途,受众的接受和解读才是新闻整体过程的终结。媒介批评的重要实质,就是指导“实现由无生气的意义痕迹向有生气的意义转换”③,将传播内容的静态意义还原为鲜活的思想,探索和提升受众的解读规则、方法和认识理念。
媒介每天都传播政治内容,这没有什么不好,但什么样的政治符合群众的需要,人民欢迎什么样的政治,只能由受众作出回答。媒介批评理论则是这种传播活动的直接、现实的反思,充当“反思的反思”角色。正如黑格尔所说:“反思以思想本身为内容,力求思想自觉其为思想”④。媒介批评使新闻理论内部各要素,诸如事实观念、形态观念、价值观念及政治观念的辩证关系真实地体现出来,给媒介准备一面清晰的镜子,让它们随时照照自己。
一、抓住媒介批评的核心
媒介批评学探究的是对媒介、传播内容及其方式与效果的正确解读,归纳和提炼现实的媒介规范,指出媒介批评的原则、方法与要求。媒介批评学通过解读经验理论化的途径,揭示媒介的隐蔽性规律,建立媒介评价的概念体系和范畴。可是,当提到媒介批评或媒介批评学时,许多人又把西方传播学搬出来,支起炉灶,大炒冷饭。
20世纪60年代,西方出现了媒介批评学专著,称为批判学派(Critical School)。它偏重于媒体性质及社会功能的宏观研究,在高屋建瓴的理论层面对媒介展开批评。但对大量具体的媒介作品,西欧的媒介批评家们不愿屈尊,往往不费笔墨。笔者认为,媒介批评不仅应瞄准宏观层面,更要认识媒介的具体活动,把内容批评和媒介制度批评作为两个交叉性对象,构造完整的媒介批评学理论。
媒体这一影响深远的社会舆论机构,主要通过传播新闻和影视作品发挥职能,总结一套评价理论和方法,是构建媒介批评学科的核心。有的学者把媒介批评学和传播学混为一谈,变换传播学的知识角度构造媒介批评学,成为传播学的翻版。传播学和媒介批评学有交叉的内容,主要表现为如何认识媒介的功能和效果,但媒介批评所说的媒介功能与效果不是指传播学中的“获取信息”、“监视环境”、“设置议程”、“子弹论”或“有限效果论”等那些知识,也不是构造“结构主义”、“符号理论”或“叙事方法”,而是针对特定的媒介制度、媒介运作或传播内容与方式导致的利弊,进行分析和评价。媒介批评不是信息传播,媒介批评学自然也不是传播学。
媒介批评主要是指对媒介的评价或批判,包括对媒介一切领域的正误分析、是非判断,正如小约翰所说:“批评就是运用价值进行判断。”①对媒介的好与坏、褒与贬的论述——无论正面还是负面的——均属于媒介批评范畴。从葛兰西到哈贝马斯,从罗兰?巴特到布尔迪厄、从麦克卢汉到阿多诺,都对大众传媒产生的社会问题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解构,媒介批评已成为西方思想家们关注的话语。
在我国,多年来一直重视媒介作品的分析,无论“新闻批评”还是“影视评论”,都总结了一些批评原则。把媒介批评的理念扩展到对具体作品的评价,不仅充实了媒介制度的批评内容,而且更具实践意义。这样一来,媒介批评学需要创立的学说架构,应把研究内容深入到三个视域:
(一)批评媒介,集中于媒介的社会价值分析,揭示媒介的制度性结构及功能。
(二)分析传播内容的质量,剥去充斥媒体的歪曲性的内容或朦胧的外衣,告诉人们如何认识社会真相,媒介批评指出内容质量的优劣,有助于提高媒体的素养。例如:
看不懂的报纸
有香港朋友拿起一张内地报纸直摇头。问他为什么,他竟然说:“看不懂。”一句实话使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平时看报也会摇头,许多报道文字也看不懂。例如:“××会议上强调:要按照‘强化一个意识,完善两种机制,实现三个转变’的工作思路,牢牢把握‘一个中心’、‘两个职责’、‘三个原则’、‘四个要求和一个提高’……”。与会者是否明白且作别论。作为报纸的读者来说,首先就不明白其中的“一个××”、“两个××”、“三个××”、“四个××”所指的是什么;也就不明白它按照什么“工作思路”和要“牢牢把握”什么东西。这话说了等于没说,也就成了一句空话。空话空文言之无物,为什么总有人不断地写呢?只有一种解释,就是下决心不要群众看。因为长而且空,群众见了就摇头,哪里还肯看下去呢。其实还有一种解释,就是下决心只要领导看。因为长而且空,只有领导看得懂;即使非懂,至少似懂。有些领导平时就念惯了这种玄之又玄的报告,看惯了这种说了白说的文章,所以非但不觉其空,反而倍感亲切,赞誉有加。因此我想,只要还有领导看,便会有人写下去。(秋武,深圳特区报,1999年6月26日)
这篇批评虽然短小,但内容深刻、生动,对某些会议报道、工作报道的空洞无物批评得入木三分。这样的媒介批评看上去题旨芥微,其价值却是恢宏的,体现出深刻的新闻批评理念。
(三)评价传播内容的社会效果,就是社会效果批评。有许多传播内容掩盖、扭曲事实,误判客观事物的变化,表达错误的思想,严重误导了受众。媒介批评引导媒体纠正这类错误,提醒受众不被新闻所欺骗,不能不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二、媒介批评的实质与流派
综合上述,我们应当在以下涵义上使用媒介批评这一概念:分析媒介现象,评价媒介作品,反思媒介传播的得失。②在媒介批评学还未成为独立学科之前,由于自身的本质没有充分展示出来,媒介批评观还难以深入实质领域。那时,人们对媒介的批评停留在宏观层面,颇有高射炮打蚊子的意味。而局限在微观层面,批评又往往是零碎的、感性的、随意的,个人或某一机构对传播的狭隘理解主宰着对媒体的评论,又多在政治立场框架里指点媒体的是非。
传统的媒介观总是把传播视为宣传或再现客观事实的二元模式,并将传播作为单面因素加以阐释,忽视对受众解读活动的探讨。其实,传播是由媒介、信息和受众共同构成的整体,受众的解读是媒介传播的重要部分,对权衡传播内容的意义和价值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传播内容引起受众的反响,是一种原生的媒介批评形态,对媒体和管理机构还是一种未知的世界。要把未知、粗糙的意识转化为专业批评者的认识元素,必须掌握科学的批评原则。
媒体作品只有在受众的解读中才能生机勃勃,它存在于受众的理解之中,并被受众所追求、所沉思。比如,新闻报道的完成,并非是新闻的完成,其实它还处在新闻传播的中途,受众的接受和解读才是新闻整体过程的终结。媒介批评的重要实质,就是指导“实现由无生气的意义痕迹向有生气的意义转换”③,将传播内容的静态意义还原为鲜活的思想,探索和提升受众的解读规则、方法和认识理念。
媒介每天都传播政治内容,这没有什么不好,但什么样的政治符合群众的需要,人民欢迎什么样的政治,只能由受众作出回答。媒介批评理论则是这种传播活动的直接、现实的反思,充当“反思的反思”角色。正如黑格尔所说:“反思以思想本身为内容,力求思想自觉其为思想”④。媒介批评使新闻理论内部各要素,诸如事实观念、形态观念、价值观念及政治观念的辩证关系真实地体现出来,给媒介准备一面清晰的镜子,让它们随时照照自己。
追问
我想知道具体的新闻批评的基本原则
追答
好吧。
泰硕安诚
2024-09-05 广告
2024-09-05 广告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1 基本简介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泰硕安诚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