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分方程的建立
2020-01-17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根据上述假定和水流连续性原理,可以建立裂隙承压含水层的微分方程。仍然考虑图1—29中那个单元体的水均衡,所取坐标轴和主渗透方向一致。根据第二个假定,这个单元体中的水通过裂隙流入、流出,并服从Darcy定律。因此,在△t时段内沿x轴方向流入这个单元体与流出这个单元体的水量之差(净流入这单元体的水量)为:
地下水动力学(第二版)
式中,
地下水动力学(第二版)
和
地下水动力学(第二版)
式中,
C(H—Hf)△x△y△z△t
因此,在△t时间内单元体中总的水量变化(净流入量)为:
地下水动力学(第二版)
这个时间内,单元体内由于贮存的变化所引起的水量变化为:
地下水动力学(第二版)
式中
单元体内水量变化必然引起贮存的变化,两者应相等。于是得
地下水动力学(第二版)
同理,对孔隙有
地下水动力学(第二版)
式中,Kxx,Kyy,Kzz为沿x,y,z轴方向孔隙的主渗透系数,μs为岩块的贮水率。
由于孔隙中的水力坡降很小,可以认为:
地下水动力学(第二版)
故有:
地下水动力学(第二版)
式中,
地下水动力学(第二版)
这是关于(H-Hf)的一阶线性微分方程。按已知公式,可求得其通解为:
地下水动力学(第二版)
再利用初始条件:
H(x,y,0)=Hf(x,y,0)=H0(x,y)
代入上式,可得C=0。由此求得其解为:
地下水动力学(第二版)
把上式代入(7—28)式可得:
地下水动力学(第二版)
把它代入(7—26)式,便可得只包括裂隙水头Hf的方程:
地下水动力学(第二版)
上式是描述承压双重介质裂隙水流的基本微分方程。在二维情况下可简化为:
地下水动力学(第二版)
式中,
把上述方程和描述多孔介质中渗流的基本微分方程比较,其不同之处只是多了一项:
地下水动力学(第二版)
从前面的讨论中不难发现,它表示:
地下水动力学(第二版)
因此,它的物理意义为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含水层(二维情况下为单位面积的柱体)中从孔隙流入裂隙的水量。它是一个和时间有关的量。抽水早期,即t值很小时,它很小,抽出的水主要来自裂隙内水的释放,从而造成裂隙水头的迅速下降。随着时间的增长,这一水量相应地增大,裂隙水头的下降速度也随之减缓。可见,多孔岩块中的水是逐渐释放出来的。这是由该数学表达式的性质决定的,从而造成孔隙水头的下降落后于裂隙水头的下降,在时间上存在着迟后。因此,这部分水量也可以称为延迟弹性释水量。随着时间的增长,迟后效应逐渐变小,孔隙中释放的水量逐渐跟得上裂隙中水位的下降,最后迟后效应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和潜水Boulton方程比较,不难发现,两者在形式上是相似的,都包含有延迟效应项,即延迟弹性释水量项和潜水迟后重力排水项。但前者有明确的物理含意。
延迟弹性释水项中包含一个新的参数——承压水迁移系数γ。根据定义,其中比例常数C是反映孔隙和裂隙之间水量交换特征的参数,与孔隙的渗透系数K及多孔岩块的几何特征有关。T.D.Streltsova(1976)认为,
对无压含水层,相应近似的裂隙水流基本方程,在二维情况下为:
地下水动力学(第二版)
式中,
对于完整抽水井,如果含水层是均质、等厚的承压含水层,抽水前,所有裂隙和孔隙中的静水压力相等,以定流量抽水,则有:
地下水动力学(第二版)
式中,sf为裂隙中的降深,此时有定解条件:
地下水动力学(第二版)
38)这个定解问题和Boulton问题在形式上相似。因此,不难参照后者的解法求得它的解。
思考题:
1.双重介质渗流学说,为什么要假设一个点有两个水位?在钻孔中测出的水位代表什么水位?
2.边界条件(7—38)改写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