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鲈鱼堪脍
典出《晋书·张翰传》。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后来的文人将思念家乡称为莼鲈之思。
2、求田问舍
典出《三国志·魏书·陈登传》,求田问舍就是买地置屋。三国时许汜去看望陈登,陈登对他很冷淡,独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许汜去询问刘备,刘备说:天下大乱,你忘怀国事,求田问舍,陈登当然瞧不起你。求田问舍指只知道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
3、树犹如此
出自北周诗人庾信《枯树赋》:”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又典出《世说新语·言语》:“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此处以“树”代“木”,抒发自己不能抗击敌人、收复失地,虚度时光的感慨。
扩展资料:
南宋·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1、全词内容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2、白话释义
辽阔的南国秋空千里冷落凄凉,江水随天空流去,秋天更无边无际。极目遥望远处的山岭,只引起我对国土沦落的忧愁和愤恨,还有那群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西下的太阳斜照着这楼头,在长空远飞离群孤雁的悲鸣声里,还有我这流落江南的思乡游子。我看着这宝刀,狠狠地把楼上的栏杆都拍遍了,也没有人领会我现在登楼的心意。
别说鲈鱼切碎了能烹成佳肴美味,西风吹遍了,不知张季鹰已经回来了没?像只为自己购置田地房产的许汜,应怕惭愧去见才气双全的刘备。可惜时光如流水一般过去,我真担心着风雨飘荡中的国家,真像桓温所说树也已经长得这么大了!叫谁去请那些披红着绿的歌女,来为我擦掉英雄失意的眼泪!
3、鉴赏
该词是辛词名作之一,它不仅对辛弃疾生活着的那个时代的矛盾有充分反映,有比较真实的现实内容,而且,作者运用圆熟精到的艺术手法把内容完美地表达出来,直到今天仍然具有极其强烈的感染力量,使人们百读不厌。
全词通过写景和联想抒写了作者恢复中原国土,统一祖国的抱负和愿望无法实现的失意的感慨,深刻揭示了英雄志士有志难酬、报国无门、抑郁悲愤的苦闷心情,极大地表现了词人诚挚无私的爱国情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1、鲈鱼堪脍:用西晋张翰典,说是季鹰在洛阳见到秋风起,思念吴中老家的菰菜、莼羹、鲈鱼脍,于是回家去了。后来将思念家乡称为莼鲈之思。
2、求田问舍:典出《三国志·魏书·陈登传》刘备与刘表谈话,刘备说现在天下大乱而你刘表却只知道置田买地,丝毫没有救国家于水火之中的念头。求田问舍指只知道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
3、树犹如此:出自北周诗人庾信《枯树赋》:”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世说新语》中说,桓公北征经金城,看到面前的柳树是很久前栽种的,产生‘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慨。此处以“树”代“木”,抒发自己不能抗击敌人、收复失地,虚度时光的感慨。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南宋文学家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
全文: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白话译文:
辽阔的南国秋空千里冷落凄凉,江水随天空流去,秋天更无边无际。极目遥望远处的山岭,只引起我对国土沦落的忧愁和愤恨,还有那群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
西下的太阳斜照着这楼头,在长空远飞离群孤雁的悲鸣声里,还有我这流落江南的思乡游子。我看着这宝刀,狠狠地把楼上的栏杆都拍遍了,也没有人领会我现在登楼的心意。
别说鲈鱼切碎了能烹成佳肴美味,西风吹遍了,不知张季鹰已经回来了没?像只为自己购置田地房产的许汜,应怕惭愧去见才气双全的刘备。
可惜时光如流水一般过去,我真担心着风雨飘荡中的国家,真像桓温所说树也已经长得这么大了!叫谁去请那些披红着绿的歌女,来为我擦掉英雄失意的眼泪!
扩展资料
三个典故的理解: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这里引用了一个关于晋朝张翰典故,深秋时令又到了,连大雁都知道寻踪飞回旧地,不必说他这个漂泊江南的游子了。
然而他的家乡如今还在金人统治之下,南宋朝廷却偏一隅,他想回到故乡,谈何容易。“尽西风、季鹰归未?”既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又抒发了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激愤,确实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是第二层意思,也是用了一个典故。这二层的大意是说,既不学为吃鲈鱼脍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
作者登临远望望故土而生情,谁都有思乡之情。作者自知身为游子,但国势如此,和他一样的又何止一人。
作者于此是说:很怀念家乡但却绝不是像张翰、许汜一样,我回故乡当是收复河山之时。作有此志向,但语中含蓄,“归未?”一词可知,于是自然引出下一层。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是第三层意思。流年,即时光流逝;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树犹如此”也有一个典故,表明了树已长得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
这三句词包含的意思是:于此时,我心中确实想念故乡,但我不不会像张瀚,许汜一样贪图安逸今日怅恨忧惧的。
我所忧惧的,只是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年岁渐增,恐再闲置便再无力为国效命疆场了。这三句,是全首词的核心。到这里,作者的感情经过层层推进已经发展到最高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典故:
鲈鱼堪脍:用西晋张翰典,见《晋书·张翰传》。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作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见《晋书.张翰传》)现在深秋时令又到了,连大雁都知道寻踪飞回旧地,何况我这个漂泊江南的游子呢?然而自己的家乡如今还在金人统治之下,南宋朝廷却偏一隅,自己想回到故乡,又谈何容易!
求田问舍:就是买地置屋.刘郎,指三国时刘备,这里泛指有大志之人.三国时许汜去看望陈登,陈登对他很冷淡,独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许汜去询问刘备,刘备说:天下大乱,你忘怀国事,求田问舍,陈登当然瞧不起你。
树犹如此:《世说新语 言语》记载,桓温北征,经过金城,见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长到几围粗,便感叹地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树已长得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大呢!
原文: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南宋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译文:
楚天千里辽阔一派凄清秋色,长江水随天流去秋色无边际。极目眺望北国崇山峻岭的风景,他们仿佛都在传送忧怨仇恨,就好似碧玉发簪和螺形发髻。夕阳西下之时落日斜挂楼头,孤雁悲啼声里游子悲愤压抑,吴钩把玩不已拍遍九曲栏杆,没人能理会我登楼远眺之心。
别提家乡的鲈鱼肉精细味美,尽管秋风吹不会像季鹰不归?更不想许汜只顾谋私利。那将羞于见雄才大气的刘备。借时光如水忧愁国势如风雨,树犹如此倩人谁能去换来啊?就让那红巾翠袖多情歌女,为我擦去英雄失志时的热泪。
扩展资料
该词是辛词名作之一,它不仅对辛弃疾生活着的那个时代的矛盾有充分反映,有比较真实的现实内容,而且,作者运用圆熟精到的艺术手法把内容完美地表达出来,直到今天仍然具有极其强烈的感染力量,使人们百读不厌。
全词通过写景和联想抒写了作者恢复中原国土,统一祖国的抱负和愿望无法实现的失意的感慨,深刻揭示了英雄志士有志难酬、报国无门、抑郁悲愤的苦闷心情,极大地表现了词人诚挚无私的爱国情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鲈鱼堪脍:用西晋张翰典。《世说新语·识鉴篇》记载:张翰在洛阳做官,在秋季西风起时,想到家乡莼菜羹和鲈鱼脍的美味,便立即辞官回乡。后来的文人将思念家乡、弃官归隐称为莼鲈之思。
求田问舍:《三国志·魏书·陈登传》,许汜(sì)曾向刘备抱怨陈登看不起他,“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刘备批评许汜在国家危难之际只知置地买房,“如小人(刘备自称)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求田问舍,置地买房。
树犹如此:用西晋桓温典。《世说新语·言语》:桓公北征途中经过金城,看到先前在琅琊内史任上种的柳树,都已有十围那么粗了,感慨地说:“树木尚且这样了,人又怎么能承受(时间的消逝)呢!”手里把握着柳树的枝条,(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
扩展资料:
张翰因为故乡吴郡的菰菜、莼羹、鲈鱼脍,弃官还乡,著有《首丘赋》,诗文大多没有流传下来。不久,齐王司马冏兵败,张翰得免于难,世人都认为他的弃官是看准时机。
政府因为张翰是私自离开职位就开除了他的公职,张翰却由着自己的性子来,不愿意为了名利去束缚自己。
刘备看到许汜只为自己求田问舍,还号称国士,心里十分不满,又看到许汜在这抱怨陈元龙这样的豪杰之士,忿忿不平,在这体现了刘备心怀天下的志向。
356年,桓温第二次北伐途径金城时,来到年轻时走基层的地方凭吊往昔。早已不再细腻的大手,抚摸着同样粗糙的老树干,桓温不禁悲从中来:当年自己才24岁,正是意气风发、风华正茂的时光。如今22年过去,当年亲手种下的小树苗也已十围粗壮,而自己也将成为年过半百的老翁。
当年一腔豪情,折腾半生却终究付诸东流。时光如流水,任你英雄豪杰、任你风华绝代,到头来终究逃不过生命短暂,青春难驻。桓温的一声叹息,在千年后引起辛弃疾的共鸣
词人时年三十五岁,南归已12年,尚未得到北伐抗敌的机会,胸中充满郁愤之气。这首词是词人早期作品中最负盛名的一篇,艺术上渐趋成熟,豪而不放,壮中见悲,沉郁顿挫。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1、鲈鱼堪脍:用西晋张翰典,说是季鹰在洛阳见到秋风起,思念吴中老家的菰菜、莼羹、鲈鱼脍,于是回家去了。后来将思念家乡称为莼鲈之思。
2、求田问舍:典出《三国志·魏书·陈登传》刘备与刘表谈话,刘备说现在天下大乱而你刘表却只知道置田买地,丝毫没有救国家于水火之中的念头。求田问舍指只知道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
3、树犹如此:出自北周诗人庾信《枯树赋》:”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世说新语》中说,桓公北征经金城,看到面前的柳树是很久前栽种的,产生‘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慨。此处以“树”代“木”,抒发自己不能抗击敌人、收复失地,虚度时光的感慨。
扩展资料:
辛弃疾南归后,一直不受重视,二十六岁上《美芹十论》,提出抗金策略,又不被采纳。宋孝宗淳熙元年,辛弃疾将任东安抚司参议官。这时作者南归已八、九年了,却投闲置散,任了一介小官。他登上建康的赏心亭,极目远望祖国的山川风物,百感交集,更加痛惜自己满怀壮志而老大无成,于是写下一首《水龙吟》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