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考核,以学生和家长的意见为参考,你怎么看?
在教育教学中 ,一般认为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教育和被教育,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但是近日北京市教委的一份文件却让人对这个定位有点模糊,好像老师变成了服务者,学生和家长变成了服务对象。前段时间,北京市教委发布了新的师德考核办法,在办法中明确提出:家长,学生的意见将纳入中小学老师的师德考核内容。也就是说,学生家长是否满意将成为判断老师师德考核是否合格的一个重要标准。
文件认为,以前的师德考核由学校负责人,老师代表负责评定,打分,不够科学。忽视了老师们的服务对象——学生和家长,他们没有参与到老师的师德考核中,是不完整的。而让学生和家长参与对老师的师德考核会更“接地气”。在这里,教育似乎成为了服务行业,老师是服务者,学生和家长是服务的对象。
说起服务行业,我们不由得想起快递,外卖行业,酒店行业……不由得想起前不久接连发生的几件快递服务行业的事:圆通快递员只因为客户坚持称少了一个芒果,而赔了一箱芒果,还被客户不断投诉,只因为芒果没有发他指定的快递,最后被逼无奈,只有下跪恳求客户不要投诉;顺丰快递员面对客户的无理投诉,最后只能吞下安眠药以证清白;而其他的服务行业,莫不是以服务对象为上帝,面对客户陪着笑脸,小心翼翼,唯恐客户不满意,招来投诉,饭碗不保。一旦有了投诉,也必然是委曲求全,赔礼道歉,甚至赔钱了事。
以前,有个同事在私立学校上班,经常跟我说起私立学校老师的苦衷,因为私立学校更像是服务行业,一切要以家长,学生满意为基础,所以有的老师一旦对学生管教严格,家长一投诉,老师就会立马被解聘。所以他们的老师都是一学生的喜好为转移,学生喜欢听什么就讲什么。,学生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学生违反班规,校规也只能好言相劝,断不敢惩戒,不敢呵斥。因为客户就是上帝。所以有的私立学校的孩子嚣张跋扈,完全不把老师放在眼里,甚至有学生当着老师的面叫嚣:“你们就是我们花钱养的一条狗,叽叽歪歪的立马让你下岗。”这个同事最后实在无法忍受这样的教学环境,愤然辞职。
教育本来就带有一定的约束性甚至强制性,老师本来就是教学的管理者,负责对班级,学生的管理工作。要管理就要有规则,就要有约束,就会有矛盾 。如果学生对老师的意见变成了师德考核标准,老师从管理者变成了服务者,学生从被管理者变成服务对象,那老师还怎么管理班级?学生不遵守班规校规怎么办?校园欺凌怎么办?学生不完成作业怎么办?管还是不管?管了学生会不会满意?学生不满意,影响自己师德考核的结果,师德考核不合格,自己就是个不合格的老师。不管,自己的职业道德不允许,自己就会认为自己是个不合格的老师,老师们陷入矛盾。
学生,家长对老师的看法固然很重要,他们对老师的业务能力,师德也最有发言权,但是以此为师德考核的依据会让老师在教学管理中顾虑重重。学校可以对家长采用发放信息反馈的问卷调查,收集家长对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学校根据反馈情况对老师进行调查,合理评价,而不是直接由家长学生来参与老师的评价。
北京市教委的师德考核方案,让家长和学生参与老师的师德考核评价,看上去充分尊重了学生和家长的权力,然而家长和学生的评价未必能客观公正,反而容易使老师们战战兢兢无所适从。这个考核办法操作起来对教学工作未必有促进的作用,一旦操作不当,很有可能弄巧成拙,事与愿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