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17
展开全部
当大多数人对于插画的理解还停留在“小人书”、“连环画”、“儿童画册”等低端文化产品的时候,插画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人们津津乐道的动漫大片到手边唱片的封面设计、乃至超市里不经意的商品logo,插画及其衍生物无处不在。人们可以不必翻看辞典便每天切身体会着“插画”的意义。我们仍需要澄清商业插画的概念:“为企业或产品绘制插图,获得与之相关的报酬,作者放弃对作品的所有权,只保留署名权的商业买卖行为,即为商业插画。”
事实上,插画在现代生活中的威力来源于“艺术”与“商业”。商业插画作为广告传播的一种形式是现代商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商业插画是委托创作,有明确的创作目的;它同时伴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被大量复制;商业插画离不开大众传媒这一传播载体——这些特点注定了它总是打着强烈的时代烙印和文化特征。
商业插画之流行文化
关于商业插画的兴盛,要追溯到二战后、欧洲各国因物质极度匮乏而停滞设计业的发展,而这时,美国的商业设计却蓬勃发展起来。它一开始就显示出与欧洲设计不同的出发点——并不是只为收入丰厚的阶层设计,而是立足于普通民众与大众消费。高尚与精致已不再重要,多变的式样、夸张的装饰手法与低廉的价格才是人们追求的。与之相应的是出版行业的繁荣,《读者文摘》、《生活》、《时代》周刊等刊物风靡全球,且都有超过百万份的发行量。这些杂志印刷越来越精美,并把大量的广告灌输给消费人群,激发他们的消费欲望,客观上刺激了商业插画的需求,加之图形语言天然的易读性使商业插画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商业插画的应用也从书籍插页扩展到各类时尚杂志、户外广告、包装设计、影视广告等方面,流行文化是今天商业插画的主要领域。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青少年成为流行文化消费的主体,并在 70 年代成为推动西方社会变化的主力军。这一代年轻人生长在丰裕时代,受过良好的教育,对于新生事物的狂热追随以及对于传统价值观的冷漠都与他们的父辈完全不同,他们更热衷于摇滚乐、波普艺术、嬉皮文化等。商业插画在这个时期也受到了各种流行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个性鲜明的风格趋向。许多当时标新立异、体现差别的东西,很快被模仿,形成了新的消费风格、形式与时尚。美国波普艺术家约翰斯创作的“靶心”和“国旗”形象,就经常重复地出现于不同的商业插画作品中,已成为代表波普风格的一种视觉符号。嬉皮文化运动中威尔逊设计的具有“新艺术”风格的字体海报作品,由于字体的过分变形而难以识别,但因其体现了嬉皮文化的反文化性,从形式上给人一种怪诞、狂放的感觉,符合嬉皮青年情绪上的要求,因此也被作为一种具有强烈符号化的标识被使用。正是通过对不同流行文化符号的吸收和使用,商业插画成为年轻人表达自己个性观点的手段和区别不同意识形态的有力武器。另一股流行文化的势力来自于日本的动漫插画, 它在 20 世纪 80 年代后逐渐成熟并在亚洲地区的青少年中流行。这种由动漫插画所带动的电子游戏、动画和玩具产业的兴起已形成了一种文化潮流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商业插画之艺术形式
现代商业插画的形式主要是通过传播媒体进行分类的。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印刷传播媒体,二是影视传播媒体,三是网络传播媒体。印刷传播媒体形式的插画主要分为期刊报纸插画、招贴广告插画、产品包装插画和企业形象宣传品插画。这一类形式的商业插画发行量大、传播面广、制作周期短,它可以涉及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是用户最为普遍的。影视传播媒体形式的插画主要分布在电视与电影中,它与影视广告的区别就在于画面的相对稳定与静止这类形式的插画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比较性较强。作为影视插画也是各厂家与企业加强对商品进行宣传与推广有力的传播媒介。网络传播形式的插画是随着电脑网络发展起来的新兴的插画形式,它的主要载体就是电脑网络,其特点是形式独特内容互动性强、表现的空间性大。作为新兴的插画形式网络传播媒体的插画也有它的局限性,那就是受众程度的不平均,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局限性会逐渐消失。通过分析这三种形式,我们可以看出商业插画作为视觉传达中的一部分必然有它存在的空间,这空间是由社会、商业和文化所给予的。它已经不再是从开始简单的针对特定的信息进行局部传播的艺术形式,而是发展到了传播信息、扩散影响、服务社会的时间、空间和受众面上视觉传达要素。
商业插画的表现手法要讲究插画的大众化和实用化,因此大部分商业插画所采用的表现手法是表现客观事物,它主要分为写实、抽象和混合三种形式。
商业插画之经济产业
对于经济问题,我们就不能不先了解插画产品是如何流通的。事实上,它与任何现代产品一样,在进入市场的过程中需要经过三个环节:生产——销售——消费。
1、插画设计师
身为一个数字时代的设计师,必须要掌握几个基本的绘图工具并熟练运用它们,如Photoshop, Illustrator, flash等,因为大部分的插画约稿都是通过电子文档的格式来交付的。
同时,插画设计师的工作方式更加的自由和多元化。设计师本人可以选择在设计公司中任职,也可以选择自己成立工作室,或者采用业余兼职的方式。由于软硬件、传播手段的高度发达,越来越多的插画创作者开始倾向于以个人的方式介入市场。一些明星插画设计师则大部分是自由职业者。良好的声誉和出色的才能使他们更容易获得业务。
在互联网的时代,制作个人在线作品集的网站,是一种获得客户资源的好办法。它的优势在于可以在任何时间使客户能够看到你的网站并了解你的作品风格,这就为设计师提供了许多潜在的客户群。
2、销售商(销售渠道)
在传统的艺术作品销售渠道中。画商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一边以挑剔的眼光物色着画家的作品,一边物色着买主来从中得到利润。
插画设计师虽然直接和客户进行商业往来,但是毕竟寻找客户会花费他们大量的时间。所以许多人选择专业的代理公司来代理自己的作品和联系相关业务和展览,这些公司其实就是扮演着画商的角色。
3、消费插画的人群
在消费插画的人群中间会有热心的消费者和偶然消费者的区别。
同样的一件插画产品,不同的人对它的喜爱程度是不同的。比如一本老的“文革”时期的连环画。上了年龄的人会对它表现出浓厚的喜爱,而年轻人则毫无兴趣,这主要是因为对于这本老连环画年轻人没有相关的文化经验。这种文化经验使人们对插画作品所表现的象征意义产生兴趣,这就造成了热心消费者的出现。并且,这部分消费者越是喜爱就越是关注于这类产品,那么它所积累的相关经验与知识就会越多,相比那些偶然的消费者,对于作品的认识角度也是不同的。
商业插画与一般商品不同的,它是一种文化产业。其运作有别于其他产业的自身规则。美国经济学家凯夫斯在《创意产业经济学》中提出了文化产品的纵向区别与横向区别。他指出“文化产品在它们的特性、基调、风格上也都存在着不同,而这些都是独立于购买者对产品质量,评估之外的。用经济术语来说,它们具有横向区别的。当存在横向区别的产品以同样的价格出售时,人们的偏爱程度是不同的。创意性产品通常是纵向区别与横向区别的混合体。”正是文化产品的这个特点才构成了它种类的多样性,消费者也因此从中受益。
商业插画设计常常显示出在不同文化行业间合作的特征,流行漫画作品不仅作为平面出版物大量发行。而且还很可能被改编成动画片,甚至是电影和电视剧。这种现象已经演变成为一种趋势。由插画设计引起或者催生出的相关的其他产业都可以被称作“附加值”,这种文化产品附加值的经营也应该被作为插画长期盈利的一部分。在这方面,迪斯尼公司的经验值得借鉴,米老鼠的虚拟形象从漫画书中被搬到屏幕上。并成为杂志、服装、网站等多种文化产品的形象代表,到今天已经成为一个数十亿美元娱乐帝国的形象代表。但如何签订合同来准确界定插画及其在其他行业中所产生附加值的盈利分成,对于商业插画产业来说是面临的新问题。
尽管有人至今对艺术与商业的结合不屑一顾,但无可否认的是,他们的结合已有了丰硕的果实,而这一趋势也不可逆转,一如商业插画璀璨而短暂的登场方式,这个时代的态度让人激动又让人深思。
事实上,插画在现代生活中的威力来源于“艺术”与“商业”。商业插画作为广告传播的一种形式是现代商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商业插画是委托创作,有明确的创作目的;它同时伴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被大量复制;商业插画离不开大众传媒这一传播载体——这些特点注定了它总是打着强烈的时代烙印和文化特征。
商业插画之流行文化
关于商业插画的兴盛,要追溯到二战后、欧洲各国因物质极度匮乏而停滞设计业的发展,而这时,美国的商业设计却蓬勃发展起来。它一开始就显示出与欧洲设计不同的出发点——并不是只为收入丰厚的阶层设计,而是立足于普通民众与大众消费。高尚与精致已不再重要,多变的式样、夸张的装饰手法与低廉的价格才是人们追求的。与之相应的是出版行业的繁荣,《读者文摘》、《生活》、《时代》周刊等刊物风靡全球,且都有超过百万份的发行量。这些杂志印刷越来越精美,并把大量的广告灌输给消费人群,激发他们的消费欲望,客观上刺激了商业插画的需求,加之图形语言天然的易读性使商业插画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商业插画的应用也从书籍插页扩展到各类时尚杂志、户外广告、包装设计、影视广告等方面,流行文化是今天商业插画的主要领域。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青少年成为流行文化消费的主体,并在 70 年代成为推动西方社会变化的主力军。这一代年轻人生长在丰裕时代,受过良好的教育,对于新生事物的狂热追随以及对于传统价值观的冷漠都与他们的父辈完全不同,他们更热衷于摇滚乐、波普艺术、嬉皮文化等。商业插画在这个时期也受到了各种流行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个性鲜明的风格趋向。许多当时标新立异、体现差别的东西,很快被模仿,形成了新的消费风格、形式与时尚。美国波普艺术家约翰斯创作的“靶心”和“国旗”形象,就经常重复地出现于不同的商业插画作品中,已成为代表波普风格的一种视觉符号。嬉皮文化运动中威尔逊设计的具有“新艺术”风格的字体海报作品,由于字体的过分变形而难以识别,但因其体现了嬉皮文化的反文化性,从形式上给人一种怪诞、狂放的感觉,符合嬉皮青年情绪上的要求,因此也被作为一种具有强烈符号化的标识被使用。正是通过对不同流行文化符号的吸收和使用,商业插画成为年轻人表达自己个性观点的手段和区别不同意识形态的有力武器。另一股流行文化的势力来自于日本的动漫插画, 它在 20 世纪 80 年代后逐渐成熟并在亚洲地区的青少年中流行。这种由动漫插画所带动的电子游戏、动画和玩具产业的兴起已形成了一种文化潮流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商业插画之艺术形式
现代商业插画的形式主要是通过传播媒体进行分类的。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印刷传播媒体,二是影视传播媒体,三是网络传播媒体。印刷传播媒体形式的插画主要分为期刊报纸插画、招贴广告插画、产品包装插画和企业形象宣传品插画。这一类形式的商业插画发行量大、传播面广、制作周期短,它可以涉及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是用户最为普遍的。影视传播媒体形式的插画主要分布在电视与电影中,它与影视广告的区别就在于画面的相对稳定与静止这类形式的插画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比较性较强。作为影视插画也是各厂家与企业加强对商品进行宣传与推广有力的传播媒介。网络传播形式的插画是随着电脑网络发展起来的新兴的插画形式,它的主要载体就是电脑网络,其特点是形式独特内容互动性强、表现的空间性大。作为新兴的插画形式网络传播媒体的插画也有它的局限性,那就是受众程度的不平均,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局限性会逐渐消失。通过分析这三种形式,我们可以看出商业插画作为视觉传达中的一部分必然有它存在的空间,这空间是由社会、商业和文化所给予的。它已经不再是从开始简单的针对特定的信息进行局部传播的艺术形式,而是发展到了传播信息、扩散影响、服务社会的时间、空间和受众面上视觉传达要素。
商业插画的表现手法要讲究插画的大众化和实用化,因此大部分商业插画所采用的表现手法是表现客观事物,它主要分为写实、抽象和混合三种形式。
商业插画之经济产业
对于经济问题,我们就不能不先了解插画产品是如何流通的。事实上,它与任何现代产品一样,在进入市场的过程中需要经过三个环节:生产——销售——消费。
1、插画设计师
身为一个数字时代的设计师,必须要掌握几个基本的绘图工具并熟练运用它们,如Photoshop, Illustrator, flash等,因为大部分的插画约稿都是通过电子文档的格式来交付的。
同时,插画设计师的工作方式更加的自由和多元化。设计师本人可以选择在设计公司中任职,也可以选择自己成立工作室,或者采用业余兼职的方式。由于软硬件、传播手段的高度发达,越来越多的插画创作者开始倾向于以个人的方式介入市场。一些明星插画设计师则大部分是自由职业者。良好的声誉和出色的才能使他们更容易获得业务。
在互联网的时代,制作个人在线作品集的网站,是一种获得客户资源的好办法。它的优势在于可以在任何时间使客户能够看到你的网站并了解你的作品风格,这就为设计师提供了许多潜在的客户群。
2、销售商(销售渠道)
在传统的艺术作品销售渠道中。画商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一边以挑剔的眼光物色着画家的作品,一边物色着买主来从中得到利润。
插画设计师虽然直接和客户进行商业往来,但是毕竟寻找客户会花费他们大量的时间。所以许多人选择专业的代理公司来代理自己的作品和联系相关业务和展览,这些公司其实就是扮演着画商的角色。
3、消费插画的人群
在消费插画的人群中间会有热心的消费者和偶然消费者的区别。
同样的一件插画产品,不同的人对它的喜爱程度是不同的。比如一本老的“文革”时期的连环画。上了年龄的人会对它表现出浓厚的喜爱,而年轻人则毫无兴趣,这主要是因为对于这本老连环画年轻人没有相关的文化经验。这种文化经验使人们对插画作品所表现的象征意义产生兴趣,这就造成了热心消费者的出现。并且,这部分消费者越是喜爱就越是关注于这类产品,那么它所积累的相关经验与知识就会越多,相比那些偶然的消费者,对于作品的认识角度也是不同的。
商业插画与一般商品不同的,它是一种文化产业。其运作有别于其他产业的自身规则。美国经济学家凯夫斯在《创意产业经济学》中提出了文化产品的纵向区别与横向区别。他指出“文化产品在它们的特性、基调、风格上也都存在着不同,而这些都是独立于购买者对产品质量,评估之外的。用经济术语来说,它们具有横向区别的。当存在横向区别的产品以同样的价格出售时,人们的偏爱程度是不同的。创意性产品通常是纵向区别与横向区别的混合体。”正是文化产品的这个特点才构成了它种类的多样性,消费者也因此从中受益。
商业插画设计常常显示出在不同文化行业间合作的特征,流行漫画作品不仅作为平面出版物大量发行。而且还很可能被改编成动画片,甚至是电影和电视剧。这种现象已经演变成为一种趋势。由插画设计引起或者催生出的相关的其他产业都可以被称作“附加值”,这种文化产品附加值的经营也应该被作为插画长期盈利的一部分。在这方面,迪斯尼公司的经验值得借鉴,米老鼠的虚拟形象从漫画书中被搬到屏幕上。并成为杂志、服装、网站等多种文化产品的形象代表,到今天已经成为一个数十亿美元娱乐帝国的形象代表。但如何签订合同来准确界定插画及其在其他行业中所产生附加值的盈利分成,对于商业插画产业来说是面临的新问题。
尽管有人至今对艺术与商业的结合不屑一顾,但无可否认的是,他们的结合已有了丰硕的果实,而这一趋势也不可逆转,一如商业插画璀璨而短暂的登场方式,这个时代的态度让人激动又让人深思。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