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饮食文化的异同?

一、观念,味道,营养。二、烹饪的风格。三、用餐方式的差异。四、餐具的差异。以上几点用论文的形式给出答案,多谢帮忙!... 一、观念,味道,营养。二、烹饪的风格。三、用餐方式的差异。四、餐具的差异。以上几点用论文的形式给出答案,多谢帮忙! 展开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09-02-27
展开全部
略谈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餐饮产品由于地域特征、气侯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在原料、口味、烹调方法、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的差异。正是因为这些差异,餐饮产品具有了强烈的地域性。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

这里简要从下面三个方面谈谈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一、两种不同的饮食观念

对比注重“味”的中国饮食,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这一饮食观念同西方整个哲学体系是相适应的。形而上学是西方哲学的主要特点。西方哲学所研究的对象为事物之理,事物之理常为形上学理,形上学理互相连贯,便结成形上哲学。这一哲学给西方文化带来生机,使之在自然科学上、心理学上、方法论上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在另一些方面,这种哲学主张大大地起了阻碍作用,如饮食文化。在宴席上,可以讲究餐具,讲究用料,讲究服务,讲究菜之原料的形、色方面的搭配;但不管怎么豪华高档,从洛杉矶到纽约,牛排都只有一种味道,无艺术可言。作为菜肴,鸡就是鸡,牛排就是牛排,纵然有搭配,那也是在盘中进行的,一盘“法式羊排”,一边放土豆泥,旁倚羊排,另一边配煮青豆,加几片番茄便成。色彩上对比鲜明,但在滋味上各种原料互不相干、调和,各是各的味,简单明了。

中国人是很重视“吃”的,“民以食为天”这句谚语就说明我们把吃看得与天一样重要。由于我们这个民族几千年来都处于低下的生产力水平,人们总是吃不饱,所以才会有一种独特的把吃看得重于一切的饮食文化,我想,这大概是出于一种生存需要吧。如果一种文化把吃看成首要的事,那么就会出现两种现象:一方面会把这种吃的功能发挥到极致,不仅维持生存,也利用它维持健康,这也就是”药补不如食补”的文化基础;另一方面,对吃的过份重视,会使人推崇对美味的追求。

在中国的烹调术中,对美味追求几乎达到极致,以至中国人到海外谋生,都以开餐馆为业,成了我们在全世界安身立命的根本!遗憾的是,当我们把追求美味作为第一要求时,我们却忽略了食物最根本的营养价值,我们的很多传统食品都要经过热油炸和长时间的文火饨煮,使菜肴的营养成分受到破坏,许多营养成分都损失在加工过程中了。因而一说到营养问题,实际上就触及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最大弱点。民间有句俗话:“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就是这种对美味的追求,倒使我们忽略了吃饭的真正意义。

中国人在品尝菜肴时,往往会说这盘菜“好吃”,那道菜“不好吃”;然而若要进一步问一下什么叫“好吃”,为什么“好吃”,“好吃”在哪里,恐怕就不容易说清楚了。这说明,中国人对饮食追求的是一种难以言传的“意境”,即使用人们通常所说的“色、香、味、形、器”来把这种“境界”具体化,恐怕仍然是很难涵盖得了的。

中国饮食之所以有其独特的魅力,关键就在于它的味。而美味的产生,在于调和,要使食物的本味,加热以后的熟味,加上配料和辅料的味以及调料的调和之味,交织融合协调在一起,使之互相补充,互助渗透,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烹饪讲究的调和之美,是中国烹饪艺术的精要之处。菜点的形和色是外在的东西,而味却是内在的东西,重内在而不刻意修饰外表,重菜肴的味而不过分展露菜肴的形和色,这正是中国美性饮食观的最重要的表现。

在中国,饮食的美性追求显然压倒了理性,这种饮食观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也是吻合的。作为东方哲学代表的中国哲学,其显著特点是宏观、直观、模糊及不可捉摸。中国菜的制作方法是调和鼎鼐,最终是要调和出一种美好的滋味。这一讲究的就是分寸,就是整体的配合。它包含了中国哲学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一切以菜的味的美好、谐调为度,度以内的千变万化就决定了中国菜的丰富和富于变化,决定了中国菜菜系的特点乃至每位厨师的特点。

二、中西饮食对象的差异

西方人认为菜肴是充饥的,所以专吃大块肉、整块鸡等“硬菜”。而中国的菜肴是“吃味”的,所以中国烹调在用料上也显出极大的随意性:许多西方人视为弃物的东西,在中国都是极好的原料,外国厨师无法处理的东西,一到中国厨师手里,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足见中国饮食在用料方面的随意性之广博。

据西方的植物学者的调查,中国人吃的菜蔬有600多种,比西方多六倍。实际上,在中国人的菜肴里,素菜是平常食品,荤菜只有在节假日或生活水平较高时,才进入平常的饮食结构,所以自古便有“菜食”之说,菜食在平常的饮食结构中占主导地位。中国人的以植物为主菜,与佛教徒的鼓吹有着千缕万丝的联系。他们视动物为“生灵”,而植物则“无灵”,所以,主张素食主义。

西方人在介绍自己国家的饮食特点时,觉得比中国更重视营养的合理搭配,有较为发达的食品工业,如罐头、快餐等,虽口味千篇一律,但节省时间,且营养良好,故他们国家的人身体普遍比中国人健壮:高个、长腿、宽大的肩、发达的肌肉;而中国人则显得身材瘦小、肩窄腿短、色黄质弱。有人根据中西方饮食对象的明显差异这一特点,把中国人称为植物性格,西方人称为动物性格。

三、饮食方式的不同

中西方的饮食方式有很大不同,这种差异对民族性格也有影响。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不管是什么目的,都只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人们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劝菜,在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人们之间相互尊重、礼让的美德。虽然从卫生的角度看,这种饮食方式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但它符合我们民族“大团圆”的普遍心态,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中“和”这个范畴对后代思想的影响,便于集体的情感交流,因而至今难以改革。

西式饮宴上,食品和酒尽管非常重要,但实际上那是作为陪衬。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如果将宴会的交谊性与舞蹈相类比,那么可以说,中式宴席好比是集体舞,而西式宴会好比是男女的交谊舞。由此可见,中式宴会和西式宴会交谊的目的都很明显,只不过中式宴会更多地体现在全席的交谊,而西式宴会多体现于相邻宾客之间的交谊。与中国饮食方式的差异更为明显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助餐。此法是:将所有食物一一陈列出来,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动自由,这种方式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必将所有的话摆在桌面上,也表现了西方人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但各吃各的,互不相扰,缺少了一些中国人聊欢共乐的情调。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差异。但是,这种差异似乎在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变的模糊。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以不再只注重菜的色、香、味,而更注重它的卫生与营养了。尤其是在经历了非典以后。还有,人们因为越来越繁忙的工作,觉得中餐做起来太麻烦,不如来个汉堡方便等。这样一来在饮食上差异也就不太分明了。
百度网友68bb843
高粉答主

2019-08-20 · 繁杂信息太多,你要学会辨别
知道答主
回答量:14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4112
展开全部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为:饮食观念不同、饮食对象不同、饮食方式不同。

1、饮食观念不同:

(1)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这一饮食观念同西方整个哲学体系是相适应的;

(2)中国人是很重视“吃”的,一方面会把这种吃的功能发挥到极致,不仅维持生存,也利用它维持健康,这也就是”药补不如食补”的文化基础;另一方面,对吃的过份重视,会使人推崇对美味的追求。

2、饮食对象不同:

(1)西方人认为菜肴是充饥的,所以专吃大块肉、整块鸡等“硬菜”;

(2)中国的菜肴是“吃味”的,所以中国烹调在用料上也显出极大的随意性:许多西方人视为弃物的东西,在中国都是极好的原料。

3、饮食方式不同:

(1)西式饮宴上,食品和酒尽管非常重要,但实际上那是作为陪衬。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

(2)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不管是什么目的,都只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

人们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劝菜,在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人们之间相互尊重、礼让的美德。

扩展资料:

中华饮食文化特点:

1、精

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的内在品质的概括。反映了先民对于饮食的精品意识。当然,这可能仅仅局限于某些贵族阶层。但是,这种精品意识作为一种文化精神,却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地渗透、贯彻到整个饮食活动过程中。选料、烹调、配伍乃至饮食环境,都体现着一个“精”字。

2、美

体现了饮食文化的审美特征。中华饮食之所以能够征服世界,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美。这种美,是指中国饮食活动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是指它给人们所带来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首先是味道美。

将对“味”的审美视作烹调的第一要义。美作为饮食文化的一个基本内涵,它是中华饮食的魅力之所在,美贯穿在饮食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饮食文化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推荐于2018-09-07
展开全部
中西饮食文化的异同中西餐桌上的礼仪研究

了解中西用餐方式及餐具
了解中西餐桌的摆设
了解中西餐上菜顺序
了解中西餐用餐礼仪用餐方式在中国,无论什么宴席,都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美味佳肴放在桌子中间,它既是一桌人享用的对象,又是大家交流感情的媒介。在餐桌上,中国人都喜欢互相劝酒,夹菜,举杯共欢,非常和睦生趣。而西方就不同了,当他们聚在一起吃饭或请客时,劝酒,夹菜并没有中国人那么热情,并且客人与主人之间也没有那么客气。西方人更注重个人的独立性,各吃各的,没有中国人聊欢共乐的情趣。中餐上桌的菜讲究丰盛多样,一般是8或10碟、12碟,品种多样,从主菜到汤,到甜品,到水果,次序也讲究。而西方人宴客则是以牛、羊、猪排等为主食。

餐具:在餐具方面,差异非常明显。众所周知,中国人包括亚洲一些黄种人的国家,使用的是筷子,汤匙,吃饭也用碗盛。每个人座位面前都摆有筷子、汤匙、取菜盘子、调味盘、汤碗、茶杯、酒杯等。有时也会备有放置骨头的器皿或餐巾。筷子 多使用柱形长筷。以往会以象牙、珊瑚制作的筷子作为地位的象征,不过,今日仿镶牙的塑胶筷子已相当普遍了。使用长筷子的原因是便于夹菜。汤匙 多为陶瓷制。有时会备置搁置汤匙的汤匙架。取菜盘 是盘缘稍高的中型盘子。有时准备两只。深碗 开口较深的汤碗。 而西方人呢,则是盘子盛食物,用刀叉即切即吃,喝汤则有专门的汤匙。另外,我们在资料中发现一个趣闻:西方人用叉勺进餐大约是在十世纪时拜占庭帝国开始的,比中国的战国时代要晚一千多年。东周时的餐叉长约12—20cm之间,其中齿长约4—5cm,比现代餐叉略短。不过,事情很奇怪,餐叉在中国起源比西方早,却未能成为中国的传统餐具,这是为什么呢?这大概与烹调方法的改变,饮食方式转变有关吧,目前原因未明。而西方的餐叉却一直沿用至今。我们认为,这是与中西方的饮食文化的不同发展进程有密切联系的。中餐的排位法 从古到今,因为桌具的演进,所以座位的排法也相应变化。总的来讲,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家宴首席为辈分最高的长者,末席为最低者。
巡酒时自首席按顺序一路敬下。若是圆桌,则正对大门的为主客,左手边依次为2、4、6……右手边依次为3、5、7……直至汇合。
若为八仙桌,如果有正对大门的座位,则正对大门一侧的右位为主客。如果不正对大门,则面东的一侧右席为首席。然后首席的左手边坐开去为2、4、6、8,右手边为3、5、7。
如果为大宴,桌与桌间的排列讲究首席居前居中,左边依次2、4、6席,右边为3、5、7席,根据主客身份、地位,亲疏分坐。 (附图)西餐的排位法西餐的位置排列与中餐有相当大的区别,中餐多使用圆桌,而西餐一般都使用长桌。如果男女二人同去餐厅,男士应请女士坐在自己的右边,还得注意不可让她坐在人来人往的过道边。若只有一个靠墙的位置,应请女士就座,男士坐在她的对面。如果是两对夫妻就餐,夫人们应坐在靠墙的位置上,先生则坐在各自夫人的对面。如果两位男士陪同一位女士进餐,女士应坐在两位男士的中间。如果两位同性进餐,那么靠墙的位置应让给其中的年长者。西餐还有个规矩,即是:每个人入座或离座,均应从座椅的左侧进出。举行正式宴会时,座席排列按国际惯例:桌次的高低依距离主桌位置的远近而右高左低,桌次多时应摆上桌次牌。同一桌上席位的高低也是依距离主人座位的远近而定。西方习俗是男女交叉安排,夫妻也是如此。
用餐礼仪在礼仪方面,中西两者更显不同。在中国古代,在用餐过程中,就有一套繁文缛节。《礼记�6�1曲记》载:“共食不饱,共饭不择手,毋放饭,……毋固获,毋扬饭,……卒食,客自前跪,撒饭齐以授相者,主人辞于客,然后客坐。”这段话大意主要是:大家共同吃饭时,不可以只顾自己吃饭。如果和别人一起吃饭,必须检查手的清洁。不要把多余的饭放回锅里,不要专占着食物,也不要簸扬着热饭。吃完饭后,客人应该起身向前收拾桌上的盘碟,交给主人,主人跟着起身,请客人不要劳动,然后客人再坐下。这些礼仪有的在现代也是必要的礼貌。在西方宴席上,主人一般只给客人夹一次菜,其余由客人自主食用,若客人不要,也不便硬让人家再吃,也不要按中国人的习惯频频给客人劝酒,夹菜。吃东西时,也不要发出响声,但客人要注意赞赏主人准备的饭菜。若与人谈话,只能与邻座的交谈,不要与距离远的交谈。中餐的出菜顺序开胃菜 通常是四种冷盘组成的大拼盘。有时种类可多达十种。 最具代表性的是凉拌海蛰皮、皮蛋等。冷盘之后,接着出四种热盘。常见的是炒虾、炒鸡肉等。不过,热盘多半被省略。
主菜 紧接在开胃菜之后,又称为大件、大菜,多于适当实际上桌。如菜单上注明有“八大件”,表示共有八道主菜。主菜的道数通常是四、六、八等的偶数,因为,中国人认为偶数是吉数。在豪华的餐宴上,主菜有时多达十六或三十二道,但普通是六道至十二道。这些菜肴是使用不同的材料、配合酸、甜、苦、辣、咸五味,以炸、蒸、煮、煎、烤、炒等各种烹调法搭配而成。其出菜顺序多以口味清淡和浓腻交互搭配,或干烧、汤类交配列为原则。最后通常以汤作为结束。
点心 指主菜结束后所供应的甜点,如馅饼、蛋糕、包子、杏仁豆腐等。最后则是水果。
西餐的出菜顺序
汤 法文的potage是泛指一切汤类。不过,在我国potage是指浓汤, consomme才是清汤。正餐使用清汤,不免让人不免让人觉得分量太少。因此,还是以浓汤宜。觉得分量太少。
第一道肉:这个名词直译的意思是“入口”,即指进入主菜的意思。现已成为主菜,所提供的是牛排等,能与第二道肉(烤肉)互相搭配。
冷冻食品:英文称为sherbet.如果主菜相当油腻,这道菜可使口中清爽些。有些冷冻食品是掺洋酒制成的,其中以加香槟的为最高级。
第二道肉:英文为roast,指烤熟的肉,一般为火鸡、鸭、鸡、雉鸡等。
沙拉:这是淋了调味汁的生菜,和搭配在肉料理旁的生菜性质不同。
甜点:英文为sweet,即甜点。在国内多供应冰淇淋、布丁、冷冻食品等。
水果:英文为fruits,多供应数种时令水果或什锦果盘。
咖啡:通常全餐是以咖啡结尾,用的杯子是demitasse(小型咖啡杯)。有时也供应红茶,可依各人喜爱选择。(附西餐菜单一份)
西餐Menu

Bread / 面包
Toast Squares / 方块面包
Appetizer / 前菜
Baked Garlic and Cheese Mushrooms / 焗烤蘑菇
Oysters Mornay / 起士牡蛎

Salad / 沙拉
Romaine Salad / 萝美生菜沙拉
Fruit Salad / 水果沙拉
Ham and Potato Salad / 火腿洋芋沙拉
Caesar Salad / 凯撒沙拉

Soup / 汤
Seafood Soup / 义式海鲜汤
Beef Consomme / 牛肉清汤
Minestrone / 什锦素菜汤

Main Course / 主餐
Sirloin Steak / 沙朗牛排
Roasted Lamb Knees / 烤羊膝
Pan Seared Ice Fish / 南极冰鱼
Roasted Chicken with Pepper Sauce / 法式鸡排

Dessert / 甜点
Cre'me Vanilla / 香草布烈馅
Milk Flan / 香榭奶酪
Blueberry Muffins / 蓝莓松饼
Chocolate Mousse / 巧克力慕斯

Drink / 饮料
Black Tea / 红茶
Earl Grey Tea / 伯爵茶
Fruit Tea / 水果茶
Cafe Latte / 拿铁咖啡
Cappuccino / 卡布其诺咖啡
Orange Juice / 柳橙汁
Lemon Smoothie / 柠檬冰沙
吃西餐的正确方法应用
西餐看着有七道,视乎很烦琐,但每道一般只有一种,对许多人来说点西餐菜还是比较陌生的。以下是西餐上菜的顺序,以供准备吃西餐的朋友作为点菜参考。
一、前菜也称头盘或者开胃品,一般有冷盘和热头盘之分,常见的有鱼子酱、鹅肝酱、熏鲑鱼等。
二、汤,汤大致可分为清汤、奶油汤、蔬菜汤和冷汤等四类。
三、附菜,附菜通常是指水产类菜肴与蛋类、面包类、苏和菜肴。西餐吃鱼类菜肴讲究使用专用的调味汁。
四、主菜,肉、禽类菜肴称为主菜,一般配用调味汁。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牛肉或牛排,禽类菜肴的原料取自鸡、鸭、鹅,其中最多的是鸡。
五、沙拉,蔬菜类菜肴可以安排在肉类菜肴之后,也可以与肉类菜肴同时上桌。蔬菜类菜肴在西餐中称为沙拉,一般用生菜、番茄、黄瓜、芦笋等制作。还有一类是用鱼、肉、蛋类制作的,一般不加味汁。
六、甜品,西餐的甜品是主菜后食用的,可以算做是第六道菜,从真正意义上讲它包括所有主菜后的食物,如布丁、冰淇淋、奶酪、水果等。
七、咖啡,注意喝咖啡时不要用勺子,直接小口喝。除了上述七个主要菜品,点酒也很重要,点酒时不要硬装内行,在高级餐厅里会有精于品酒的调酒师拿酒单来,对酒不太了解的人最好告诉他自己挑选的酒色、预算、喜爱的酒类口味,请调酒师帮忙挑选。主菜若是肉类,最好搭配红酒。鱼类则搭配白色。上菜之前不妨来杯香槟等较淡的酒。 点完菜后,在前菜送来前的这段时间把餐巾打开,往内折三分之一,上三分之二平铺在腿上,盖住膝盖以上的双腿部分。有时中途因事要暂时离席,切勿将餐巾搁在桌上,因为这是意味你不再吃,侍者便不再会为你上菜了。在离开时,应将餐巾放在椅子上,餐巾可以用来擦嘴、擦手,但不能用来擦刀叉、碗碟。用餐完毕离开时将它随意放在餐桌上,不需要叠好。如果你叠好后系开,在国外的意思是我不会再来了。桌子上成套的容器中,玻璃类全放在右上方,面包碟放在左边,吃西餐每一道菜都要用特定的餐具。餐具的摆放是根据上菜先后顺序从外到内摆放,有的菜用过后,会撤掉一部分刀叉。

西餐的餐具主要是倒、叉、勺。下面给大家讲一下其用法,左叉又刀一般是不能改变的,除非是左撇子。如果用餐时有三种不同规格的刀同时出现,一般正确的用法是带小小锯齿的那一把用来切肉质食品。中等大小的用来片大片蔬菜,而那种小巧的、刀尖是圆头的、顶部有些上翘的小刀则是用来切开小面包,然后用它挑些果酱、奶油涂在面包上面。叉子可依料理的特性自由的变换拿法以方便用餐。当叉起食用时,叉子的背面必须向上。不过如果咬起食物时,叉子应面向上方使用。在正式场合下,勺有多种,小的是用于咖啡和甜点心的。扁平的用于涂黄油和分食蛋糕,比较大的用来喝汤或盛碎的小食物,最大的是公用于分食汤的,常见于自助餐的。用餐时要注意以下细节,刀是用于切碎食物的,用餐的时候不可以拿到嘴边。叉起适量食物放入口中时,牙齿不要咬叉子,不可同时用刀与叉将食物送入口中。不要一手拿刀或叉,而另一只手拿餐巾擦嘴,也不要一手拿酒杯,另一只手拿叉取菜。任何时候都不要将刀叉的一段放在盘上,另一端放在桌上,用餐时刀叉不小心掉到地上,不要去捡,可以示意服务生来处理并替你更换新的餐具。 此外刀叉放的方向和位置都有讲究。如果吃到一半想放下刀叉略做休息,应把刀叉以八字形状摆在盘子中央。若刀叉突出在盘子外面,不安全也不好看。边说话边挥舞刀叉是失礼举动。用餐后把刀叉并拢放在碟子上部即可。汤勺横放在汤盘内,勺心向上,表示用汤餐具可以拿走。
西餐的具体吃法和中餐有很大区别。总体来讲,吃芹菜、青果、干点心、干果、炸土豆片、老玉米、鸡腿、汉堡包、热狗、皮萨饼、玉米薄饼以及各式各样的面包或者面包卷时都可以用手拿来吃,但其他东西一般不要用手拿来吃,吃一般菜时如果把手指弄脏了,可以请服务员端洗手水来。 最后把吃西餐时来应特别注意的其他礼仪给大家列出来。一、用餐中不可将手肘放在餐桌上。二、当招待员依次为客人上菜时,走到你的左边时才轮到你取菜。三、取食时,拿不到的食物可以请别人传递,不要站起来。四、不管吃什么不要有声音,这对于吃意大利粉时会有挑战。正确的方法是用叉子立着卷。咀嚼食物时不要讲话,即使有人跟你讲话,也要等咽下食物后再回答。六、有人帮你倒酒时,你只需注目酒杯,浅浅的一下就足够了。七、饮酒干杯时即使不喝,也应该将杯口在唇上碰一碰,以示敬意。八、在桌上落下面包屑可以不必理会,如果是不慎落下一点饭菜,可以在服务员撤走盘子时用餐巾小心把它拾到盘子中。九、进食中,不必担心会弄脏雪白的桌布,而且不必帮服务生叠好盘子或者伸手递送,那是多此一举的行为。十、如果遇到不好吃的食物或异物入口时,可以用餐巾盖住嘴,赶紧吐在餐巾上,并让服务员更换新的餐巾。十一、保持桌面整洁,所以骨头什么的别直接吐,用勺子接住或者直接用手取出,都可放在餐盘边上。十二、不要把盘子放到一旁或者把盘子摞起来,最好不要移动任何盘子的位置。中西饮食文化差异浅析 饮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第一需要,也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形式之一。然而不同的文化背景,却有不同的饮食观念和饮食习俗,最终形成不同的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影响深远,风靡世界。它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世界饮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西方的一些国家曾为一些国家的殖民地,并且汇集着各国的移民,因此这些国家深受各国饮食文化的影响,博采众长,并结合自已的饮食习惯,形成精巧专维、自成体系的饮食文明。
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
中西方饮食观念的差异
西方是一种理性的、讲求科学的饮食观念。他们强调饮食的营养价值,注重食物所含蛋白质、脂肪、热量和维生素的多少,特别讲究食物的营养成分含量是否搭配合宜,卡路里的供给是否恰到好处,以及这些营养成分是否能为进食者充分吸收,有无其他副作用,尽量保持食物的原汁和天然营养,而不追求食物的色、香、味、形的完美。即便是口味千篇一律,甚至味同嚼蜡,他们也会将它吃下去,西方人吃的是营养。他们很少或几乎不把饮食与精神享受联系起来。在饮食上反映出一种强烈的实用与功利的目的。西方人认为,饮食仅是生存的手段,用以果腹充饥而已,只不过它采用了一种更科学、规范和合理的方式。如他们的中小学校都配有营养师,以保证青少年的营养充足和平衡。这种科学化理性化的饮食观念,是值得中餐借鉴的。但同时这又使西餐在用料上受到极大的局限。如西方人不吃动物内脏以及一切他们认为没有营养价值的东西。同时在烹饪技巧上也显得机械呆板,牛排就是牛排,鸡就是鸡,各式蔬菜也决不会混杂串味,也不会变出多少花样来。
中国人的饮食强调感性和艺术性,追求饮食的口味感觉,而不注意食物的营养成分,多从“色、香、味、形”等方面来评价饮食的好坏优劣,追求的是一种难以言传的意境。简单地说,中国人吃的是口味,“味”,是中国饮食的魅力所在。中国人饮食的目的,除了果腹充饥,同时还满足对美味的渴望,带来身心的愉悦。
讲求调和之美,是中国烹饪艺术的精要之处。如福建名菜“佛跳墙”,里面有鸡肉、鸭肉、猪蹄筋、鲍鱼、海参、猪肚、鱼翅等多种主料,还有数种副料。这样调制出来的成品,个性全被埋没,而整体却光彩熠熠,这与中国人贬抑个性、讲平均、重中和的中庸之道是相通的。
餐饮产品也由于地域特征、气侯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在原料、口味、烹调方法、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的差异。正是因为这些差异,餐饮产品具有了强烈的地域性。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餐饮论坛这里简要从下面三个方面谈谈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一、两种不同的饮食观念餐饮论坛是餐饮创业者交流的地方 (对比注重“味”的中国饮食,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在宴席上,可以讲究餐具,讲究用料,讲究服务,讲究菜之原料的形、色方面的搭配;但不管怎么豪华高档,从洛杉矶到纽约,牛排都只有一种味道,无艺术可言。作为菜肴,鸡就是鸡,牛排就是牛排,纵然有搭配,那也是在盘中进行的,一盘“法式羊排”,一边放土豆泥,旁倚羊排,另一边配煮青豆,加几片番茄便成。色彩上对比鲜明,但在滋味上各种原料互不相干、调和,各是各的味,简单明了。 餐饮论坛是餐饮创业者交流的地方! ER中国饮食之所以有其独特的魅力,关键就在于它的味。而美味的产生,在于调和,要使食物的本味,加热以后的熟味,加上配料和辅料的味以及调料的调和之味,交织融合协调在一起,使之互相补充,互助渗透,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烹饪讲究的调和之美,是中国烹饪艺术的精要之处。菜点的形和色是外在的东西,而味却是内在的东西,重内在而不刻意修饰外表,重菜肴的味而不过分展露菜肴的形和色,这正是中国美性饮食观的最重要的表现。 餐饮论坛是餐饮创业者交流的地方! 二、中西饮食对象的差异 西方人认为菜肴是充饥的,所以专吃大块肉、整块鸡等“硬菜”。而中国的菜肴是“吃味”的,所以中国烹调在用料上也显出极大的随意性:许多西方人视为弃物的东西,在中国都是极好的原料,外国厨师无法处理的东西,一到中国厨师手里,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西方人在介绍自己国家的饮食特点时,觉得比中国更重视营养的合理搭配,有较为发达的食品工业,如罐头、快餐等,虽口味千篇一律,但节省时间,且营养良好,故他们国家的人身体普遍比中国人健壮:高个、长腿、宽大的肩、发达的肌肉;而中国人则显得身材瘦小、肩窄腿短、色黄质弱。有人根据中西方饮食对象的明显差异这一特点,把中国人称为植物性格,西方人称为动物性格。三、饮食方式的不同中西方的饮食方式有很大不同,这种差异对民族性格也有影响。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不管是什么目的,都只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人们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劝菜,在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人们之间相互尊重、礼让的美德。虽然从卫生的角度看,这种饮食方式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但它符合我们民族“大团圆”的普遍心态,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中“和”这个范畴对后代思想的影响,便于集体的情感交流,因而至今难以改革。 餐饮论坛是餐饮创业者交流的地方!西式饮宴上,食品和酒尽管非常重要,但实际上那是作为陪衬。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如果将宴会的交谊性与舞蹈相类比,那么可以说,中式宴席好比是集体舞,而西式宴会好比是男女的交谊舞。由此可见,中式宴会和西式宴会交谊的目的都很明显,只不过中式宴会更多地体现在全席的交谊,而西式宴会多体现于相邻宾客之间的交谊。与中国饮食方式的差异更为明显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助餐。此法是:将所有食物一一陈列出来,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动自由,这种方式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必将所有的话摆在桌面上,也表现了西方人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但各吃各的,互不相扰,缺少了一些中国人聊欢共乐的情调。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差异。但是,这种差异似乎在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变的模糊。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以不再只注重菜的色、香、味,而更注重它的卫生与营养了。尤其是在经历了非典以后。还有,人们因为越来越繁忙的工作,觉得中餐做起来太麻烦,不如来个汉堡方便等。这样一来在饮食上差异也就不太分明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资深锦衣卫
高粉答主

2019-08-24 · 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2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3万
展开全部

1、用餐方式的差异

在用餐方式上,中国与西方社会存在着巨大差异。中国人是喜欢热闹的,因而逢年过节,人们都喜欢一家围在一大桌饭菜前一起就餐;

在公司年会时,领导与下级员工也会在一起聚餐,大家有说有笑,边说边聊;在吃饭时人们都会很活跃,相互敬酒、劝菜等等,整体营造出一种热闹温暖的氛围。

但是在西方国家,他们的用餐方式就与我国有着很大的不同。西方人没有中国人团圆与热闹的吃饭习惯,他们喜欢在安静、优雅的环境里就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餐盘,而每个人的食物都是提前分配好、搭配好的,并没有中国式的一大桌子人围着一堆菜共同而食。

2、饮食内容的差异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众多,饮食所包含的内容也很多,其中主食以谷物为主,其次中国的蔬菜种类很多,植物类菜品占主导地位。

西方人则与中国人不同,他们的食物中动物居多,这与他们游牧民族、航海民族的文化背景有关。

在原始西方社会,很多人以打渔、捕猎与养殖为生,而种植业在西方社会并不发达,因而人们习惯在动物身上完成吃、穿、用的需求。因而在西方国家,食物中动物类居多,如牛肉、羊肉与猪肉等。

3、烹饪方法上的差异

在中国,烹饪是十分讲究的一门艺术。中国的烹饪方法是五花八门的,如煎、炒、爆、炸、溜、焖、蒸、煮、炖、烤、烩等,都是厨师们对食材进行改造的方式;

在进行烹饪时,中国人讲究口味与形式的统一,做出的食物更加讲究色、香、味俱全,三者缺一不可,否则就会被认为是失败的烹饪。

在烹饪方法上,西方人大体只有四种方式:煎、烤、焖、炸。这是因为,西方人注重营养的保护,他们认为过多的烹饪工序会破坏食物的营养。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饮食文化的中西比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饮食文化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a46356d
2009-03-10 · TA获得超过1579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7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3.4万
展开全部
蒙古族——除夕更岁时,一家人围坐在包内火炉边,在向长辈敬献“辞岁酒”之后,饱餐烤羊腿和煮水饺。

高山族——台湾高山族有吃“长年菜”的习俗。长年菜也叫作“芥菜”,吃这种菜是预示寿命长。有的人将长长的粉丝加入长年菜里,象征着长生不老。

满族——年三十家宴十分丰盛而隆重。主食有糯米粉或成粉包制的饺子、火烧、豆包等;传统年菜有鲜美的血肠、煮白肉及别具一格的酸菜氽白肉,而象征吉庆有余的鱼菜更不可少。子时还要吃一顿送旧迎新的鲜肉水饺。

壮族——年三十晚上煮好初一全天的饭,以示来年要丰收。这种饭叫“粽粑”,有的长达尺余,重五六斤。

拉祜族——每至除夕必做糯米粑,其中有一对做得特别大,据说象征太阳和月亮,用以祈祝新的一年风调雨顺、果实累累。

侗族——初一清早,从塘里弄几条又大又鲜灵的鲤鱼,煎、炸、烧、炖、摆上桌,再加一盘香气四溢的腌鱼,整桌菜以鱼为主。侗家人说,春节吃鱼,预兆新的一年吉庆有余(鱼)、五谷丰登、余钱余粮。

黎族——过春节,家家宰猪杀鸡、备佳肴美酒,全家围坐吃“年饭”,席间唱“贺年歌”。大年初一或初二,人们集体狩猎,猎物的来先分给第一个击中猎物的射手,剩下的一半大家均分,怀孕妇女可以获得两份猎物。

景颇族——春节期间,各家各户都酿水酒,向长辈敬酒。

达斡尔族——生活在黑龙江和嫩江两岸。除夕年饭是黄米蒸糕,初一大清早,互相拜年的人们一进门就抢食年糕,借以祈愿生活年年提高。

佤族——新年第一次见面除相互道喜外,还赠以糯米粑团、甘蔗和芭蕉,以此祝愿家庭生活和睦、甘甜、美好。

土家族——在全家的团圆饭餐桌上,一定要有坨坨肉和合菜。

维吾尔族——年节家宴食品有:用大米、羊肉、葡萄干等做成的“普罗”,用面粉、羊肉、洋葱等做成的“匹提尔芒达”(包子),用带骨羊肉煮制的“格西”(手抓羊肉),用面团抻成的“兰曼”(抻面),以及与汉族馄饨相似的酸辣可口的“曲曲尔”等。此外还备有多种民族传统糕点和小吃食,如“艾西姆桑扎”(圆盘馓子)、“亚依玛扎”(花边馓子)、“波呼萨克”(炸吉皮)、“沙木波萨”(炸合子)、“卡依克卡”(花色炸食)等。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5)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