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志强是谁啊?历史人物

网上怎么没有他的资料啊... 网上怎么没有他的资料啊 展开
 我来答
极askdem446
推荐于2016-12-01 · TA获得超过14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1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0.9万
展开全部
1.冯志强:武术名家 男,1928年出生,原藉河北省束鹿县。冯老师出身武术世家,曾祖武举。冯老师八岁开始习武,曾习童子功、通臂拳、朱砂掌。1948年,拜心意拳名家胡耀贞先师,学习心意六合拳;两年后经胡先师推荐又拜陈式太极拳十七代宗师、人称“太极一人”的陈发科先师,从而开始跟随两位高人双学双修。1953年北京成立了首都武术研究社,陈、胡两位先师任正副社长,而冯老师是他们最得意的门徒,三十岁时已经集心意太极于一身,融内外两功于一体,武功当时北京武术界已很有名气。一直到“文革”前,门中有人前来“以武会友”的,大多由冯老师出面应对。 1979年年起应陈家沟大队党支部的邀请,冯志强老师先后三次赴陈家沟,将陈发科先师亲授的陈式太极拳传给陈家第十九代弟子,陈家弟子也多次到北京跟冯老师继续学习深造。当今陈家沟的陈式太极拳蓬勃发展,冯志强老师功不可没。1981年北京体院请冯老师出山,挫败西洋武师,成为京城武林佳话。1982年“全国太极名家汇演”在上海举行,唯独冯老师只身前往,推手的配手由大会任意指派,几场较量下来,冯老师精湛的武艺令人折服。1983年北京正式成立陈式太极拳研究会,冯志强教师被推选为会长。1984年冯老师首次公派出访日本讲学,这是最早的陈式太极拳正式走出国门。1985年,冯老师参加中联部中国艺术代表团赴美国、墨西哥访问。此后冯老师多次受国家体委、国家武协和中联部委派,出访世界各国。二十年中冯老师的足迹踏遍五大洲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太极拳的发展和走向世界做出了贡献。 冯老师是一位武德高尚的爱国武术家,无论何时何地,一言一行均以国家、民族、师门、人格为重。他多次谢绝了出国定居和高薪私聘的邀请,他总是说,“我的根在中国”。冯老师又是一位文武全才的武术家。十几年来,先后编写出版了《太极拳实战技击》、《陈式太极拳精选》、《陈式太极拳入门》、《太极混元功》、《心意混元太极拳》、《陈式太极拳缠丝功》、《陈式太极二十四肘》、《陈式太极擒拿术》、《太极捧气功》、《太极八法基本功》、《陈式太极拳推手》等著作和教材。 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是冯志强老师集毕生之研修、在其武功练达化境后而总结创立于世的优秀拳种,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形成体系,九十年代开始在国内外传播。混元太极拳融合了陈式太极缠丝内功和心意六合内功之精髓,直接表达了太极拳的内涵真义。即以心意为指导,以丹田混元气为根本,依太极阴阳之理,经太极十三势的体用修炼,达到内外合一、混元一气的上乘功夫。混元太极拳以混元内功为本,以拳械套路和单式操练为体,以推手和散手为用。在功法、拳法和用法上都有较大的提升与发展,形成了完备的体系。在修炼内容上形成了“内外俱炼,以内为主;动静相兼,以静为主;练养结合,以养为主”练功原则。混元太极拳将养生与技击两方面有机地统一在一起,既有极好的养生保健作用,又有极强的技击防身功效。从而有效地克服了太极拳发展中出现的“体操化”、“外家化”和“纸上谈兵”的弊端,恢复了太极拳的原本练法。 2.冯志强:地质工作者,男,1935年出生,河南汤阴人。曾用名冯汉卿。中共党员, 195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地质系,1984-1985年美国夏威夷地球物理研究所进修。曾任地矿部南海地质调查指挥部副总工程师、副指挥,地质调查局副局长,联合国援华 CPR/85/O44项目国家项目主任,中国海洋地质学会理事,广东石油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研究会理事,海洋地质灾害研究会及南海石油开发环境研究会副主任委员等职。现任国土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教授级高工及高级技术顾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兼职教授,第四届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50年代参加我国西部地质调查,参与发现冷湖油田,获"青海省先进个人"荣誉称号。1955-1963年,在我国青藏高原区从事石油勘查及地质研究,参与发现柴达木盆地冷湖油田; 1958年主持昆仑山东段的综合地质研究与找矿; 1959年率"共青团地质分队"完成了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唐古拉山区的路线地质填图; 60年代转入海洋地质调查,主要从事石油地质和海洋地质调查研究工作,是南海珠江口大型含油气盆地的主要发现人之一;主持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首次在我国海域开展1:20万区域海底不稳定性调查研究,开拓了我国海洋灾害地质及工程地质调查研究新领域。1964年调入地质部南京海洋地质研究所,参与渤海、黄海及苏南石油地质研究。1970年随所南迁广东后,参与组织北部湾海区油气勘查,为该区首钻见油提供了基础资料。1975年主持南海北部调查资料的综合研究,发现确定和命名了珠江口盆地这一大型油气区,划分了构造单元,参与组织了高产油井的首次突破,该盆地现已成为我国海上主要产油区。1985-1992年领导联合国援华项目,首次在南海开展1:20万海洋工程地质调查,开拓了我国海洋调查的新领域80年代以来,个人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三等奖,地矿部找矿特等奖记一等功,地质勘查成果一等奖及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编写勘查调研报告30余份,发表论文20多篇,组织国际技术会议2次,出版专著及论文集3部。代表作有“珠江口盆地的构造演化与南海之形成”、“南海北部地质灾害及海底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和“Geology and GeoPhysics of Continental Margins”.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