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医生背后感人的故事啊?

 我来答
个个即
2014-03-24 · TA获得超过1099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2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1.9万
展开全部
叶欣 叶欣1956年7月9日出生于广东徐闻一个医学世家。1974年被招进广东省中医院卫训队。1976年毕业时,因护理能力测试成绩名列前茅被留院工作。1983年,被提升为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护士长,是该院护士长中最年轻的。
  急诊科是省中医院最大的护理单位,下设120、补液室、抽血室、注射室、留观室、治疗室六个部门。“快速、及时、有效”的工作性质、复杂多变的病情、触目惊心的状况,需要护士长不仅需要超一流的护理专长,更要有临危不惧、指挥若定的领导能力和冷静快捷的思维能力。生死一瞬间,在以痛苦、哀号、无助为氛围的工作环境里,每位医护人员都必须具备强健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女性而言,这何尝不是对身心的超级挑战。而叶欣在急诊科一干就是几十年。每当急诊科有传染性疾病患者前来急诊时,叶欣总是一马当先,冲锋在前,尽量不让年轻的小护士们沾边。每次她总是说:你们还小,这病危险!对待这类病人,她护理得格外耐心、细致,没有一丝的嫌弃。对于家境贫寒的病人,她甚至主动出钱为病人买东西。她常常对护士们说:“病人得了传染病已经够不幸了,但社会的歧视给他们心理造成的伤害也许比病痛更难受!作为护士,我们一方面要解决他们身体的痛苦,更要给他们爱的力量,生活的力量。”一次是一位刚参加工作的护士为病人服务时引发了病人的不满,叶欣主动到患者家登门道歉,并作自我批评。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分院刚建立时,叶欣主动请缨,提出到二沙急诊科担任护士长,负责繁重的护理组建工作。
  2001年,一位来自福建某山区的重症患者到急诊科治疗,病情刚稳定就急着要求回家。叶欣苦心规劝,但病人就是不听,于是科室决定用救护车送病人回家。叶欣又主动申请沿途护理。22小时的颠簸和护理,病人安全到家了,可她却累得直不起腰来。为了尽快赶回上班,第二天一上午,叶欣自己出钱乘飞机回到了广州。
  2003春节前后,一种病因未明的非典型肺炎开始在广州一些地区流行。2月上旬刚过,广东省中医院二沙急诊科就开始收治确诊或疑为“非典”的病人,最多时一天5人。面对增加了两倍的工作量,叶欣周密筹划、冷静部署,重新调班时,安排了加强班。随着“非典”患者的急剧增多,广东省中医院当机立断,紧急抽调二沙分院急诊科部分护士增援位于市中心的院本部。二沙急诊科护士力量出现了明显的不足。叶欣身先士卒,从2月8日便开始加班。
  3月4日中午,极度疲倦的叶欣开始出现发热症状,后确诊染上了非典型性肺炎。为了救治叶欣,医院在最短时间内成立了治疗小组。叶欣的病情几乎牵动了所有人的心。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委托蔡东士秘书长慰问她和家属;雷于蓝副省长也在省政府副秘书长黄业斌、省卫生厅厅长黄庆道的陪同下,亲自到医院了解治疗情况。省卫生厅、省中医药管理局、广州中医药大学的领导也为抢救叶欣提供了技术、物质、器械的支持。
  2003年3月25日凌晨1:30,就在叶欣最后所抢救的、也是传染给她“非典”的那位患者健康出院后不到一个星期,叶欣永远离开了她所热爱的岗位、战友和亲人,享年47岁。
  叶欣在担任护士长期间,始终把培养护理人才作为本科室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她常利用午休给护士们上业务课,让刚进急诊科的姑娘们在她身上练习扎针。
  叶欣在担任护士长期间,始终没有放弃对新知识的钻研,她总是在第一时间掌握最新技术。1995年,论文《甲黄膜液对褥疮治疗护理的应用研究》获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实现了该院护理课题在科技创新中零的突破。直到去世前,共有发表论文13篇。
  叶欣是一个性格恬淡的人,她不求闻达,只讲奉献。作为领导,她的宽容、平和、正直,她的忍让、内秀和公正,无不深深折服着她的同事和朋友。科室里的小护士曾诗意地说:叶护士长简直就是阳光和微笑的化身,那么透明,又是那么明媚。加班、顶班,对她可谓司空见惯,尤其是节假日,她会主动给自己排上班。叶欣去世后,她爱人动容地说:“我和叶欣结婚22年了,但只有结婚那年我们一起在家过了春节,其余她全是在医院度过的。”
  2003年4月16日《健康报》发表了《永远的白衣战士——追记广东省中医院护士长叶欣》的通讯,讲述了叶欣护士长不顾个人安危顽强抗击“非典”的感人事迹。
  叶欣1956年7月9日出生于广东省徐闻县一个医学世家。
  1974年被招进广东省中医院卫训队学习。
  1976年毕业,因护理能力测试成绩名列前茅被留院工作。
  1983年,被提升为省中医院急诊科护士长,是该院护士长中最年轻的。广东省中医院建立二沙分院时,叶欣主动请缨到二沙急诊科担任护士长,负责繁重的护理组建工作。在急诊科护士长连续工作二十年。
  1995年,论文《甲黄膜液对褥疮治疗护理的应用研究》获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实现了该院护理课题在科技创新中零的突破。直到去世前,共有发表论文共13篇。
  2001年,一位来自福建某山区的重症患者到急诊科治疗,病情刚稳定就急着要求回家。叶欣苦心规劝,但病人就是不听,于是科室决定用救护车送病人回家。叶欣又主动申请沿途护理。22小时的颠簸和护理,病人安全到家了,可她却累得直不起腰来。为了尽快赶回上班,第二天一上午,叶欣自己出钱乘飞机回到了广州。
  2003春节前后,一种病因未明的非典型肺炎开始在广州一些地区流行。2月上旬刚过,广东省中医院二沙急诊科就开始收治确诊或疑为“非典”的病人,最多时一天5人。面对增加了两倍的工作量,叶欣周密筹划、冷静部署,重新调班时,安排了加强班。随着“非典”患者的急剧增多,广东省中医院当机立断,紧急抽调二沙分院急诊科部分护士增援位于市中心的院本部。二沙急诊科护士力量出现了明显的不足。叶欣身先士卒,从2月8日便开始加班。
  3月4日中午,叶欣开始出现发热症状,后确诊染上了非典型性肺炎。为了救治叶欣,医院在最短时间内成立了治疗小组。叶欣的病情几乎牵动了所有人的心。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委托蔡东士秘书长慰问她和家属;雷于蓝副省长也在省政府副秘书长黄业斌、省卫生厅厅长黄庆道的陪同下,亲自到医院了解治疗情况。省卫生厅、省中医药管理局、广州中医药大学的领导也为抢救叶欣提供了技术、物质、器械的支持。
  2003年3月25日凌晨1:30,就在叶欣最后所抢救的、也是传染给她“非典”的那位患者健康出院后不到一个星期,叶欣永远离开了她所热爱的岗位、战友和亲人,享年47岁。
  3月29日下午,广东省中医院在广州殡仪馆青松厅举行叶欣遗体告别仪式,全体员工为她做最后的送别。花圈如海,泪水如雨。
  2003年4月16日《健康报》发表了《永远的白衣战士——追记广东省中医院护士长叶欣》的通讯,讲述了叶欣护士长不顾个人安危顽强抗击“非典”的感人事迹。
  科室里似乎仍回荡着她那爽朗的笑声,病人似乎仍记得她那永远穿梭忙碌的身影和那春风般的关切与抚慰。然而,在万物复苏的阳春三月,47岁的叶欣——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分院急诊科护士长却永远地走了。她倒在了与非典型肺炎昼夜拼搏的战场上。
  担任公司老总的爱人不相信,总是泰然处之、波澜不惊,危险和死亡似乎从来没有真正地走进明亮双眸的妻子,会永远离开了他和还在上大学的儿子。以前连家中水电费多少都不知的他,如今要父子相依为命,从烧菜、洗衣开始照料自己。他强忍悲痛从叶欣工作的科室取来了她心爱的工作服和燕尾帽,让她与人们作最后的诀别。因为,“她喜欢工作服,哪怕再旧再破她也喜欢”。眼含热泪,他对前去采访的记者说:“其实,叶欣是知道这次抗击‘非典’危险的。她病倒前两周,我们连周末去老人那的聚餐都取消了。当病魔袭来时,叶欣是迎着上去的。她没有当逃兵,我们为她骄傲!”“这里危险,让我来吧”
  今年春节前后,一种病因未明的非典型肺炎开始在广州一些地区流行。2月上旬刚过,广东省中医院二沙急诊科就开始收治确诊或疑为“非典”的病人,最多时一天5人。面对增加了两倍的工作量,叶欣周密筹划、冷静部署,重新调班时,安排了加强班。无形的病魔,看不见、摸不着,即便你全副武装,有时也防不胜防。超负荷、紧张的工作,使人们常常无暇顾及没戴紧的口罩;体力的严重透支,使病魔乘虚而入。有的护士病倒了,叶欣心急如焚。每天上班,她第一件事就是亲自打来开水拿来预防药,亲眼看着大家吃下去。她苦口婆心地提醒大家落实各项隔离措施,从医生到护工,一个也不能落下。其检查的严谨和认真几乎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
  随着“非典”患者的急剧增多,广东省中医院当机立断,紧急抽调二沙分院急诊科部分护士增援位于市中心的院本部。二沙急诊科护士力量出现了明显的不足。叶欣身先士卒,从2月8日便开始加班,忙的时候,甚至拒绝接听家人的来电。
  这是一场艰难的阻击战。
  在对非典型肺炎患者的救治中,叶护士长注意到,很多病情危重的患者往往同时患有其他严重的疾病。原本虚弱的身体明显不敌新疾,多脏器衰竭随时可能发生。此时此刻,挽救生命不仅需要高度的责任心,更要有精湛的技术和医护的通力协作。原有冠心病,且处于心脏搭桥术后的患者梁先生因发热咳嗽前来急诊,短期内病情急剧恶化,呼吸困难,烦躁不安,面色紫绀,出现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叶欣护士长迅速赶来,娴熟地将病床摇高使患者呈半坐卧位,同时给予面罩吸氧,接上床边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仪,静脉注射强心药、血管活性药、呼吸兴奋药,监测心率、血压、呼吸……两小时过去了,患者终于脱离了危险,叶护士长顾不上休息,拖着疲惫的身躯又投入到另一个患者的抢救中去。因为还有上了呼吸机的危重病人7床冼伯和9床高伯的护理工作等着她去检查……就这样,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的工作一直伴随着叶欣。她像一台永不疲倦的机器全速运转着,把一个又一个患者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可谁能想到,此刻的叶欣,是强忍着自身病痛的折磨完成着一次次的抢救和护理。
  为了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必须将堵塞其间的大量浓血痰排除出来,而这又是最具传染性的。一个“非典”重症患者的抢救往往伴随多名医护人员的倒下。面对肆虐的非典型肺炎,危险和死亡那么真切地走向医务人员。“这里危险,让我来吧!”叶欣和二沙急诊科主任张忠德默默地作出一个真情无悔的选择——尽量包揽对急危重“非典”病人的检查、抢救、治疗、护理工作,有时甚至把同事关在门外,声色俱厉,毫无协商的可能。他们深知,也许有一天自己可能倒下,但能够不让或少让自己的同事受感染,他们心甘情愿!“不要靠近我,会传染!”
  2月24日,对于叶欣来说是一个紧张而又寻常的日子。前天晚上值夜班时只觉得周身酸痛,疲倦得很。自从急诊科出现“非典”患者以来,她已经没有节日或周末的概念了。近一段时期以来,她明显地感到精力不济,尤其是颈椎病、腰椎病和膝关节病似乎凑热闹般一齐袭来,可急诊科有太多的事需要她,她放不下。她更不敢将自己的病痛告诉同事和领导,否则她又要被强迫休息了。上午,一位怀疑肠梗阻的急腹症患者前来急诊,需要紧急手术,同时患者的某些症状引起了医务人员的高度注意。随着检查结果的反馈,怀疑终于被证实:是非典型肺炎!紧接着患者的病情急转直下,一切严重的症状都出现了,这是一位“毒”性极大的重症患者!叶护士长与专家组的成员迅速展开了抢救工作:气管插管、上呼吸机。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患者终于从死亡线上被拉了回来。可“非典”病毒就在这个时候闯进了已经在一线连续奋战了好多天的叶欣身体。
  3月4日清晨,叶欣仍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科室:巡视病房,了解危重病人病情,布置隔离病房……虽然上班前她就感觉到身体疲倦不适,但还是坚持在科室里忙碌着,密切注意着每一个患者的病情。劳累了一上午,水没喝一口,饭没吃一口,只觉得周身困痛,不得不费力地爬到床上休息。中午刚过,极度疲倦的叶护士长开始出现发热症状,不得不到病房隔离留观。体温在升,补液在滴,但叶护士长记挂的还是科室里的几个危重病人。通过呼叫仪,急诊科的同事们又听到她那微弱但亲切的声音:“9床上呼吸机后,血氧饱和度上去没有?下午每隔两小时的吸痰量多不多?”“7床每两小时尿量有多少?危重病人可要按时翻身并做好皮肤、口腔护理哦!”
  病魔终于没有放过她。经确诊,叶欣染上了非典型性肺炎,她不得不住进了她为之工作了27年的省中医院总部。在她刚进呼吸科的那几天,每当医护人员前来检查和治疗,她总是再三叮嘱他们多穿一套隔离衣,多戴几层口罩。她甚至提出自己护理自己:“我是老护士长了,什么不行?”院领导前来探望,她首先讲的不是自己的疾患,而是检讨自己的不足,责怪自己不慎染病,给医院和领导添了麻烦。她甚至询问自己科室的覃医生看看还有没有自己可以力所能及干的工作让她在病床上完成。
  为了救治叶欣,医院在最短时间内成立了治疗小组,抽调一名主任负责全程治疗方案的实施。吕玉波院长要求医疗小组用最好的治疗方法、手段和药物为叶欣治疗。治疗小组还特别邀请了中山大学医学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广州医学院的专家参与了整个治疗方案的制订,同时积极向全国寻求支援。一次专家会诊时,吕玉波院长听说天津有位医学专家对治疗多脏器衰竭有独到心得,当晚即打电话给这位远在天津的专家,专家被吕院长的急切和真情所感动,第二天上午即乘第一班机赶来广州。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叶护士长的病情始终没有好转。
  不知有多少人在挂念着叶护士长,不知有多少人一上班就关切地询问“叶护士长怎么样了,好转了吗?”叶欣的病情几乎牵动了所有人的心。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委托蔡东士秘书长慰问她和家属;雷于蓝副省长也在省政府副秘书长黄业斌、省卫生厅厅长黄庆道的陪同下,亲自到医院了解治疗情况。省卫生厅、省中医药管理局、广州中医药大学的领导也为抢救叶欣提供了技术、物质、器械的支持。在叶欣转入ICU病房不久,由于戴上了面罩,她已经不方便讲话了。一天,面对前来治疗的医生,她忽然急切地示意护士递给她纸和笔,颤颤巍巍地写道:“不要靠近我,会传染。”护士含泪把纸递给了同事,但大家仍不怕危险,积极抢救。院长吕玉波回忆:“叶欣刚入院时,我去看她,为怕我靠近,隔着老远她就说,‘我39摄氏度,能顶住!’”现在已痊愈的张忠德主任哽咽着说:“当时我和叶欣都被传染了,同住在ICU病房,我们常写纸条,相互鼓励。”
  多少人的努力和呼唤,都没能挽留住叶欣匆匆离去的脚步!就在她最后所抢救的、也是传染给她“非典”的那位患者健康出院后不到一个星期,3月25日凌晨1:30,叶欣永远离开了她所热爱的岗位、战友和亲人!3月29日下午,广州殡仪馆青松厅,省中医院全体员工在这里为她做最后的送别。花圈如海,泪水如雨。遗像中,留给人们的是永恒的微笑。 “叶欣是一本书,每一页都燃烧着生命的激情”
  一位熟悉叶欣的医学专家说:“叶欣是一本书,每一页都燃烧着生命的激情和热烈的追求。”
  叶欣1956年出生于广东徐闻一个医学世家。1974年被招进广东省中医院卫训队。很快,年轻的叶欣从同期护理班学员中脱颖而出,1976年毕业时她的护理能力测试成绩名列前茅。叶欣留院工作了。光阴荏苒,1983年叶欣由于工作成绩突出,被提升为省中医院急诊科护士长,是该院护士长中最年轻的。急诊科是省中医院最大的护理单位,下设120、补液室、抽血室、注射室、留观室、治疗室六个部门。“快速、及时、有效”的工作性质、复杂多变的病情、触目惊心的状况,需要护士长不仅需要超一流的护理专长,更要有临危不惧、指挥若定的领导能力和冷静快捷的思维能力。生死一瞬间,在以痛苦、哀号、无助为氛围的工作环境里,每位医护人员都必须具备强健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女性而言,这何尝不是对身心的超级挑战。而叶欣在急诊科一干就是二十年。同伴们忘不了,每当急诊科有传染性疾病患者前来急诊时,叶欣总是一马当先,冲锋在前,尽量不让年轻的小护士们沾边。每次她总是说:你们还小,这病危险!对待这类病人,她护理得格外耐心、细致,没有一丝的嫌弃。对于家境贫寒的病人,她甚至主动出钱为病人买这买那。她常常对护士们说:“病人得了传染病已经够不幸了,但社会的歧视给他们心理造成的伤害也许比病痛更难受!作为护士,我们一方面要解决他们身体的痛苦,更要给他们爱的力量,生活的力量。”
  2001年,一位来自福建某山区的重症患者到急诊科治疗,病情刚稳定就急着要求回家。叶欣苦心规劝,但病人就是不听,于是科室决定用救护车送病人回家。叶欣又主动申请沿途护理。22小时的颠簸和护理,病人安全到家了,可她却累得直不起腰来。为了尽快赶回上班,第二天一上午,叶欣自己出钱乘飞机回到了广州。
  在叶欣的护理生涯中,她的温情护理不知感动了多少绝望的患者。救死扶伤已经化成了她人性的一部分,护理工作对叶欣而言几乎就是一种本能的奉献!院长吕玉波忘不了,叶欣是知青返城后和他同时进入省中医院卫训队的。在他做院长后,叶欣只在电话里找他两次约谈。一次是二沙分院刚建立,她主动提出到二沙急诊科担任护士长,负责繁重的护理组建工作;另一次是一位刚参加工作的护士为病人服务时引发了病人的不满,叶欣主动到患者家登门道歉,然后打电话给他作自我批评。
  伴随着急诊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急诊救治设备的快速更新,叶欣从没有放弃对新知识的钻研。她总是在第一时间掌握最新技术,连那些自视甚高的小护士都觉得汗颜。1995年,叶欣关于《甲黄膜液对褥疮治疗护理的应用研究》,获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实现了该院护理课题在科技创新中零的突破。直到去世前,她前后共有13篇论文发表。
  在叶欣担任护士长期间,她始终把培养护理人才作为本科室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她常利用午休给护士们上业务课,让刚进急诊科的姑娘们在她身上练习扎针。院领导戏言:急诊科是医院培养和输送人才的窗口。叶欣是一个性格恬淡的人,她不求闻达,只讲奉献。作为领导,她的宽容、平和、正直,她的忍让、内秀和公正,无不深深折服着她的同事和朋友。科室里的小护士曾诗意地说:叶护士长简直就是阳光和微笑的化身,那么透明,又是那么明媚。加班、顶班,对她可谓司空见惯,尤其是节假日,她会主动给自己排上班。叶欣去世后,她爱人动容地说:“我和叶欣结婚22年了,但只有结婚那年我们一起在家过了春节,其余她全是在医院度过的。”
  在叶欣的办公桌上,留下了一本本厚厚的工作记录,那是用废弃的化验单背面写的工作记录。点点滴滴,记载着她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拼搏的足迹,凝聚着她一生对护士职业永恒的热爱与追求。
  《用生命书写精诚》
  在抗击非典型肺炎的战场上,广大医务工作者高扬白求恩精神的旗帜,无私无畏,冲锋在前,用生命谱写了救死扶伤的壮丽篇章。
  在玉兰花开的时节,广东省中医院护士长叶欣永远离开了人世,她牺牲在抗击非典型肺炎的战场上。生前,她留下了一句令人刻骨铭心的话:这里危险,让我来。
  把风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病人,这是无数医务工作者的崇高精神境界。正是有了一大批白衣战士的顽强奋战,非典型肺炎蔓延的势头才得以遏制。人民群众才得以安享宁静的生活。
  ——《人民日报》4月18日述评:《人民健康重于泰山》
  “凡大医治病,必当无欲无求,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
  唐代名医孙思邈将这篇《大医精诚》冠于中医巨著《备急千金要方》之首,提倡为医者必须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精”于专业、“诚”于品德,这样才是德才兼备的“大医”。
  这篇《大医精诚》,正是广东省中医院二沙急诊科护士长叶欣在1974年,考上该院的“卫训队”正式从医所上的第一课。
  在广东省中医院当了23年的急诊科护士长,无论是现场急救跳楼的垂危民工,还是带头护理艾滋病吸毒者,还是冒死抢救非典型肺炎病人,叶欣从来没有“瞻前顾后,自虑吉凶”。她用自己的生命书写了中国大医之“精诚”。2003年3月24日凌晨,因抢救非典型肺炎病人而不幸染病的叶欣光荣殉职,终年46岁。
  连日来,记者探访了叶欣的家人、朋友、同事、病友以及主诊医生(负责她临终前的抢救工作),追寻这位白衣天使不灭的精神。
  每天给大家派药送汤
  一定要亲自监督大家用开水服下预防药物,连清洁工也不例外
  2月份起,省中医院二沙分院陆续接诊非典型肺炎病例。由于此前在大德路总院已经有一线医护人员被传染病倒,叶欣护长尤其小心。
  每天早上,她提前半小时回科室,给大家准备预防药物,派发到每位医生、护士、护工手里,连清洁工也不例外。有些预防药物有较强的副作用,叶欣一定要亲自监督大家用开水服下。
  进病房前,叶欣反复强调各项预防措施:换工作服、鞋子、袜子;戴好口罩、帽子、眼罩;进隔离病房前要更换隔离衣;出隔离病房要洗手、漱口。
  在迎战非典型肺炎的日子里,她每天睡觉的时间只有几个小时,但仍不忘记临睡前煲一锅老火靓汤,有时是花旗参,有时是冬虫草,她要在第二天带回医院给同事们喝,提高抵抗力。
  总是把危险留给自己
  面对危重传染病人,她身先士卒,有时甚至关起门来抢救,不让太多人介入没有人能确定,叶护长是在哪一天、哪一次感染到非典型肺炎的。每次有疑似或者确诊病人送到科里,她和急诊科主任就身先士卒,承担起繁重的医护工作,有时甚至关起门来抢救,不让太多同事介入。
  “我已经给这个病人探过体温、听过肺、吸了痰,你们就别进去了,尽量减少感染机会。”在迎战“非典”的日子里,这番话令很多年轻护士落泪。
  “叶护长可能是2月24日那天被感染的。”护士小容回忆起那晚,一位40岁的急腹症肠梗阻患者,在外科紧急手术后,发现还合并高烧、肺部阴影等非典型肺炎症状,于是送急诊留院观察,很快就出现呼吸衰竭。叶护长冲在第一线,配合医生进行气管插管、上呼吸机。当时患者的分泌物很多,可能在抢救时喷在护长身上了……
  “可能是小陈病倒以后,叶护长大搞清洁时感染的。”护士小余清楚地记得,2月底科里发生第一例护士感染后,叶护长一直冥思苦想,不知道到底哪个环节做得不够,才给病毒有机可乘。她亲自给每台电话消毒、每个门把手清洁,连工作服放在哪里、在哪里换工作鞋、鞋垫的位置,都一一巡视并消毒。小余认为,叶护长在消毒时接触过这么多可疑的带毒物,没准就是那时给感染的。
  “可能是3月1日早上,我们有四个医护人员都在抢救那位病人后病倒的。”同样病倒的急诊科主任张忠德对那次抢救的情形很难忘怀:三天后的3月4日中午12时、下午6时、晚上10时,急诊科叶护长、张主任和江医生分别发烧接受隔离,同一天麻醉师也发病了。
  3月1日早上8时10分,急诊科正在交班。一位87岁非典型肺炎疑似病人的家属冲进医生办公室:病人不行了!叶护长等火速奔到病人床前:只见病人面唇发紫、呼吸微弱,规律的心电图形变成了紊乱的波浪……大家当即把病房里其他三位病人和家属全部疏散出去,然后紧急进行胸外按摩、人工呼吸、心脏电击、建立静脉通道,反复推注急救、强心药物,插管上呼吸机…… 早上9时15分,病人抢救无效死亡。这是一例高度危险的病人,谁都知道应当换上隔离衣再抢救,但是在一个多小时的抢救中,谁都不肯离开病人哪怕是几分钟去做好自我保护。
  躺在病床还惦念工作
  医生护士靠近她时,她艰难地在纸上写“不要靠近我,会传染”
  隔离治疗早期,叶欣还能打电话。她每天打电话回科里,叫大家记得吃预防药,叫和她接触过的同事注意体检,叫护士给7床的病人记录尿量、给9床的病人翻身、拍背……
  发病第四天,她出现了呼吸困难,和急诊科主任一起送进了重症监护室ICU。大家都戴上了氧气罩,只能靠发短信息和写纸条互相勉励,大家戏称急诊科的护长和主任在ICU还“鸿雁传情”呢……
  为了减少同事接触她被传染的机会,她给自己接补液。医生、护士靠近她听肺、吸痰时,她艰难地在纸上写:“不要靠近我,会传染。”院长和其他同事来探望时,她写着:“我很辛苦,但我顶得住。谢谢关心,但以后不要来看我,我不想传染给大家。”
  3月11日,急诊科张主任收到叶护长写的最后一张字条:“我实在顶不住,要上呼吸机了。”同样呼吸困难的张主任颤抖着写字回复她:“护长,你一定要坚持住!全院的医生护士都在支持我们!”
  张主任再也没有等到叶护长的回信。她在插管上呼吸机后,就被注射了镇静药物进入“冬眠”状态,避免因为躁动使呼吸机脱落。3月24日凌晨辞世时,叶欣很平静。
  同一天,ICU有一位病人康复出院。他就是2月24日晚叶欣冒死抢救的那例肠梗阻合并非典型肺炎的病人。为了不给他将来的生活留下阴影,出院时谁都没有告诉他:抢救他的护长,现在已经长眠在她奉献了半生的医院里。 集中专家尽全力抢救
匿名用户
2013-06-18
展开全部
郭春园

 

  一代名医声名远播
  郭春园是我国传统正骨四大流派之一"平乐郭氏正骨"的第五代传人,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认定的全国500名著名老中医,撰写出版了我国第一部骨科专著《平乐郭氏正骨法》及展示郭氏医术的《世医正骨从新》。
  郭春园的名气大,但在病人面前没有一点架子。从医60多年来,他坚守着"生命无价,病人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看病只看病情,不看背景。每次看门诊,他都佩戴共产党员的红标牌。为了满足更多病人想挂他号的愿望,他总是提前1小时开诊,到晚上八九点钟才结束。一次,一名小伙子因车祸左腿粉碎性骨折,辗转了好几家医院,都建议他截肢。最后,小伙子来到平乐医院,郭春园亲自接诊治疗,先为他敷上祖传的三七散活血消肿,再进行断骨手术复位,终于保住了患者的左腿。还有一次,青年张明在深圳遭遇车祸,被撞成右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经郭春园精心治疗后,伤口13天就愈合了。张明的家人拉着郭春园的手说:"我们全家该怎样报答你的救命之恩呀!"60多年来,郭春园用精湛的医术,创下了一个又一个起死回生的奇迹,用博大的爱心赢得了许多患者的信任和赞誉。
  2002年,郭春园又做出一个惊人之举,他违背“平乐郭氏医术,不得乱传外人的‘家训’”,不要任何专利,不要一分钱提成,将13种祖传秘方、验方的专利权全部捐献给国家。他说:"秘方藏在抽屉里只能是文物,只有捐出来,让更多的医生掌握,挽救更多的生命,那才是真正的财富。"平乐医院院长黄明臣接过献方时手都在颤抖:"这是郭家几代人的心血,更是老院长那颗金子般的心啊!"
  一生清贫两袖清风
  从1985年来深圳,郭春园创建的平乐医院已发展成为广东省首家中西医结合的二甲专科医院,按照他的献方生产出来的药品,年销售额已达到800多万元,超过医院药品总收入的60%。但在一代名医郭春园家的存折上,只有5万元的存款,一套两房一厅的二手房才刚刚还完了按揭贷款。
  多年来,许多病人为表达对郭春园的感激之情,有的送红包,有的送烟酒或营养品,他总是婉言拒绝,实在退不掉的红包就上交到医院财务科。在他的倡导下,医院成立了"特困患者救助金",将医生推不掉的红包集中起来,用于救助在该院治疗的特别困难的患者。为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郭春园把给他定为100元的特诊专家挂号费降为20元,与普通专家一样。
  作为一代名医,郭春园不但用高超的医术救治了数不清的重病患者,而且还特别注意为病人省钱,始终坚持"能花10元钱治好的病,绝不让病人花11元"。一位农民患者治病花费了几千元仍不见好,后来慕名找到郭春园,他开出了处方不足13元的药,几天后患者就病愈了。为此有人对郭春园说:"像您这样给病人看病开药,什么时候才能赚钱啊?"郭春园回答:"医者要有父母心,不能见利忘义,更不能见钱眼开。"
  一心救人牺牲自己
  "如果不是长期徒手在X射线下给患者疗伤,他的左手不会溃烂更不会癌变;如果不是为了给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他不会拒绝及早截除病指,癌细胞也就不会顺着病指扩散到全身。他为患者献出的不仅是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还有他的健康乃至生命……"平乐医院的医护人员说起老院长,个个泣不成声。
  从上个世纪50年代起,为了救治病人和临床教学,郭春园在X光下整整工作了25年。作为医生,他比谁都清楚长时间不加防护在放射线下工作会产生怎样的危害,但如果给患者接骨时要戴上重达几斤的含铅防护手套,就无法实现他提出断骨要百分之百复位的要求。为了患者的疗效,任凭别人怎样劝说,郭春园坚决不肯戴上沉重的铅手套。
  1982年,59岁的郭春园左手食指因长期遭受X光射线侵蚀而开始溃烂,伤口长期流血化脓。为防止癌变,大家劝他尽早截掉左手的食指。郭春园坚决反对:"我是骨科医生,截去食指还怎么给病人治病呢?"直到2001年,78岁的郭春园受伤的手指查出了鳞状上皮癌,他才不得不截去了左手半截食指。术后不到一周,他又坚持像以往那样每天专家门诊,每周三天住院部查房,直到癌症晚期,他躺在病床上,还坚持为病人看病。
  终于,癌细胞扩散、心肺功能衰竭将老人击倒了。但就是在他意识的模糊状态,心里想的仍然是为患者看病。他每天都要重复几遍给病人看X光片的动作,有时右手还以握笔写字的姿势在床单上画来画去。家人见状问他在写什么,他说:"我在给患者开药方。"
  入党23年的郭春园在用鲜血写成的入党申请书上这样表示:"把真心交给党,对党无虚言;不求名利,不骄不满,全心全意为病人,不让金钱杀伤我的双手……当党的事业需要我的生命时,我会毫不退缩地贡献出我的生命。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06-18
展开全部
叶欣 叶欣1956年7月9日出生于广东徐闻一个医学世家。1974年被招进广东省中医院卫训队。1976年毕业时,因护理能力测试成绩名列前茅被留院工作。1983年,被提升为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护士长,是该院护士长中最年轻的。 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分院刚建立时,叶欣主动请缨,提出到二沙急诊科担任护士长,负责繁重的护理组建工作。 3月4日中午,极度疲倦的叶欣开始出现发热症状,后确诊染上了非典型性肺炎。为了救治叶欣,医院在最短时间内成立了治疗小组。叶欣的病情几乎牵动了所有人的心。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委托蔡东士秘书长慰问她和家属;雷于蓝副省长也在省政府副秘书长黄业斌、省卫生厅厅长黄庆道的陪同下,亲自到医院了解治疗情况。省卫生厅、省中医药管理局、广州中医药大学的领导也为抢救叶欣提供了技术、物质、器械的支持。 2003年3月25日凌晨1:30,就在叶欣最后所抢救的、也是传染给她“非典”的那位患者健康出院后不到一个星期,叶欣永远离开了她所热爱的岗位、战友和亲人,享年47岁。 叶欣染病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委托省委秘书长蔡东士慰问她和家属,了解病情;雷于蓝副省长在省政府副秘书长黄业斌、省卫生厅厅长黄庆道的陪同下,到医院过问治疗情况。省卫生厅、中医药管理局、广州中医药大学为抢救她提供技术、物质、器械的支持。 医院成立了治疗小组,邀请国内最好的专家参与会诊和急救。治疗小组组长是叶欣的前任急诊科主任刘旭生,他为了及时抢救,索性搬到医院住。他拿着叶欣的病例和资料,亲自登门到中山一院、中山二院、中山三院、省人民医院、南方医院,向传染科、血液科、肾科等专家请教。广州市呼研所副所长多次到病房会诊。患病后期,叶欣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全身出血和心、肝、肾多器官功能衰竭,医院邀请天津中西医结合医院专事研究多脏器衰竭的专家,这位70多岁的老名医二话不说,第二天就飞到广州,走进叶欣的病房…… 工作23年有“三突出” 她爱岗敬业,多年来腰椎突出、颈椎突出、成绩突出 1976年参加工作后,由于业务拔尖、品行端正,叶欣在1980年出任全院最年轻的护士长。在每一分钟都与死神赛跑的急诊科,一干就是23年。23年来,她有“三突出”:腰椎突出、颈椎突出、成绩突出。 她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优秀护士”、“优秀护长”。她曾获广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多次在全国、全省的学术交流大会上宣读论文。 丈夫和儿子说,她敬业、尽责,面对非典型肺炎时不退缩,和千千万万的医护人员一样,可敬,可爱。 同事和同行说,她已经不是第一次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健康让给同事。我们心痛、心服。她的精神将鼓舞我们战胜一切病魔。 叶欣纪念馆: http://www.eelove.cn/memorial/index1.php?id=yexin 叶欣 (1953.11—)北京人。擅长插图、连环画。198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1986年赴法国巴黎大学第八学院造型艺术系学习。历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编辑,中央美术学院年画、连环画系教员。作品有《黄河渡》、《八百米深度》、《西行印象》等。 叶欣 字荣木,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一作江苏无锡人。流寓金陵(今南京),为金陵八家之一 。 山水学赵令穰,复参以姚允在。风格在金陵八家中最为精细秀淡 。尝为周亮工摘陶诗作小景百幅 。 周为作百陶舫于闽署藏之 。 所作断草荒烟,孤城古渡,辄令人动秦月汉关之思 。 康熙八年(1669)吴期远至金陵慰问亮工,亮工大宴辞人高士,欣与会宴 。作品有《山水图册》、《山水册》等。 旧版的语文书也曾写过叶欣,题目为<叶欣荣获南丁格尔奖章>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06-18
展开全部
黄琼
突如其来的一场地震,让很多人对切肤之痛这个词语体会得尤为深刻,他们可以时常失声痛哭,用这样的方式来寄托对离去的亲人和失去的家园的哀思,但是黄琼不同。身为市中医院手术室护士长的她,三天内相继接到7个亲人在地震中去世的消息,然而繁忙的工作,却几乎让她没有时间来流泪。
  5月17日,她对记者说:“工作忙起来,就忘记哭了,深夜回家躺在床上就哭一阵,第二天又上班。”
  5月13日,是地震的第二天,为了抢救在地震中受伤的灾民,黄琼已和医院其他医护人员一样战斗在工作岗位上,整整一夜没有合眼。晚上十(公文有约为您提供)点,她终于接到自地震后失去联络的姐姐的电话,电话那头,姐姐用颤抖的声音告诉她:“在平武读书的侄女已经在地震中遇难了!”31 个小时对亲人的担心和牵挂,等来的却是这样的消息,那一刻黄琼只觉头晕目眩,但是面对无数等待救治的灾民,她迅速收敛起悲伤,保持镇定地配合医生做完了一场又一场手术。
  然而噩耗远没有结束,接下来的两天里,大爸大妈遇难,两个侄女遇难......七个亲人的去世,远在平武的八十老母杳无音讯,像一把把沉重的铁锤,毫不留情地打击着黄琼的心。  但是黄琼没有被击倒,拖着虚弱的身体继续工作,又做了近100例手术。她仍然用微笑面对病人和同事,甚至没有一个同事知道她的亲人遇难的消息。面对每一个病人,她都笑着安慰他们说:“一定要挺住,至少你还活着,就值得庆幸。”每个病人都在她鼓励的眼神中感受到了温暖,但是没有人知道这句话背后饱含的伤痛。
  黄琼的爱人也是绵阳市中医院的工作人员,地震以后,夫妻两不眠不休地加班工作,疲劳至极。正在上中学的儿子到医院来看望爸爸妈妈,看到妈妈憔悴的样子,哇地一声就哭了,伤心,委屈,失去亲人的痛苦,让小伙子哭肿了眼睛,擦干了眼泪,儿子在医院跑前跑后,当了一天志愿者。  14日中午,侄女的尸体在绵阳火化,捧着侄女的骨灰,看着遗照上侄女的笑脸,黄琼除了伤悲,更多的还有愧疚:当初,妹妹和妹夫到外地打工,是她建议把这个最心爱的侄女送到平武读书,没有想到,这个建议却让乖巧的侄女丢失了生命。处理了侄女的后事,黄琼甚至来不及整理自己的心情,工作的繁忙甚至让她没有时间流泪,工作的细致性也不容许她有片刻把自己的情绪带到工作里。
  “我其实并没有多伟大,在这次救灾中,我们抗战在一线的所有医护人员都是英雄。亲人去世了,是不可挽回的事实,而现在活人才是最重要的,让病人在我们的医护下康复起来,才是对死者最好的告慰。”黄琼对记者说。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找中有0M
2023-07-25 · 贡献了超过109个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9万
展开全部

你真的有勇气面对一次次的失败吗?不孕不育,是让夫妻们痛苦不堪的夙敌。当遇到卵巢早衰,卵泡发育不好,促排的胚胎总是很差,移植却屡次失败,无疑是对一对夫妻的双重打击。

曾经有一个夫妻,经历了五次移植失败,心灰意冷。他们彷徨而绝望,却不曾放弃。直到他们听说了生子网。生子网不仅是中国最知名的不孕不育专家医疗团队,更是一座带你寻找生命奇迹的桥梁。

专家们仔细分析了夫妻俩的病情,他们发现问题的根源竟然是妻子的子宫内膜过薄,移植后总是反复流产。只有通过第三代试管,才能真正解决这个问题。但是,第三代试管要更高的技术实力和专业知识,甚至需要去国外进行。那个能够提供选择性别和基因筛查的国家,正是泰国。

生子网的生子顾走出不孕的阴影,实现生子的梦想!生子网——你的生育救星!

卵巢早衰、子宫内膜薄,一直是备受诸多不孕不育患者困扰的问题。卵泡发育不好,促排的胚胎质量差,导致移植失败;子宫内膜薄,移植后频繁流产,让夫妻们备受折磨。无数个失败尝试和心灵煎熬,是否也曾让你倍感失望?

不要绝望,生子网精心打造!我们携手众多不孕不育专家,帮助您解决这些困扰,实现生子的梦想!

杨女士,30岁,双侧卵巢早衰,多次尝试人工授精和试管婴儿均未成功。通过了解,她获知了生子网的存在。与生子顾问沟通后,她积极参与了卵巢保养计划,并进行了精准的个性化治疗。在多次尝试后,她终于成功发育卵泡并顺利妊娠,如今已健康地拥有一个可爱的宝宝!

王先生和李女士,夫妻俩一直为子宫内膜薄导致的多次流产痛苦不堪。他们希望能够找到一种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得知有生子网这样专业的机构后,他们立即联系我们的生子顾问。经过详细的评估和个性化治疗方案,他们顺利完成了子宫内膜增厚并成功怀孕。如今,他们的家庭迎来了一个健康宝宝,幸福满满!

更有一对夫妻,不仅面临到卵巢早衰和子宫内膜薄的问题,还患有家族遗传病。他们曾尝试过国内各种医疗方法,但仍然无果。在生子网,他们得知了第三代试管,通过泰国的选择性别和基因筛查,可以避免遗传病的发生。经过周密准备和专业团队的协助,他们成功实现了生育梦想,迎接到了一个健康宝宝!

生子网,始终将患者的全面健康放在第一位,以高水平的专家团队、先进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为每一位不孕不育的夫妇提供解决方案。无论您面临的问题有多么复杂,生子网的专业团队都会竭尽全力帮助您实现生育的梦想。

只需一次点击,与我们的生子顾问沟通,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让您轻松迈出健康生育的第一步!赶快联系生子网,让我们共同见证奇迹的诞生!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