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介苗会导致结核吗?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卡介苗(BCG)接种是人工原发感染,用人工的方法使需要免疫的机体产生一次轻微的没有危险的感染,机体可因此产生特异性免疫力。这种获得性免疫力可以限制结核杆菌在体内的播散复制,减少结核病的发生,起到预防粟粒性结核病和结核性脑膜炎的作用[1]。婴儿在出生后的1~3个月内在上臂接种卡介苗,是一种预防结核病的安全有效措施。但是,如果体质不佳、接种方法或剂量不当,也会引起接种侧腋窝淋巴结异常肿大,导致淋巴结核。我院门诊2006~2007年收治3例因BCG接种引起淋巴结核的患儿,就其发病原因和治疗方法探讨如下。
1 临床资料
3例患儿,男2例,女1例。其中在我院分娩的1例患儿父母健康,无荨麻疹、癫痫、哮喘,无过敏反应史,分娩过程顺利,无任何炎性疾病,健康评分10分,于出生后1个月在所在社区医院于右上臂皮内注射卡介苗0.1 ml,接种3周后出现局部红肿,8周后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体温正常,脓肿发展缓慢,来我院检查,接种侧淋巴结有波动感,皮肤暗红色,B超提示寒性脓肿形成,穿刺病理分析确诊为淋巴结核。例2患儿在市区另—所医院分娩,例3患儿在郊区乡医院分娩。他们的共同点是父母健康,无既往病史。怀孕期间无感冒、过敏及服药史,分娩顺利。婴儿健康无任何炎性疾病。于出生后2个月内在所在社区医院及乡医院,于右上臂皮内注射卡介苗0.1 ml。接种8~10周后分别出现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来我院就诊,体检发现接种处红肿有波动感,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超过1 cm且有波动感,穿刺病理分析为结核。
2 结果
采用以上方法治疗护理后,2例患儿通过55天治疗创面愈合,继续口服异烟肼2个月痊愈。另一例患儿经过75天治疗,创面愈合,继续口服异烟肼3个月痊愈。在整个治疗期间,患儿的生长发育与同龄新生儿无异。
3 讨论
3.1 局部淋巴结出现红肿、继发脓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接种卡介苗引发淋巴结核发生的因素也有很多:(1)接种时医务人员没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注射部位消毒不彻底、注射器不无菌,或者注射局部出现炎性感染,工作人员操作前没有按照无菌要求进行自身消毒和环境消毒等。(2)目前使用的卡介苗是一种生物制品,冷藏温度2 ℃~8 ℃,注意避光冷藏保存与运输,每毫克BCG含菌数应不低于1.0×106 cfu,每瓶可供5人使用,每人每次用量含BCG 0.25 mg,使用时每瓶加入0.5 ml所附稀释剂,轻轻振荡使疫苗充分溶解,疫苗溶解后必须在30 min内用完。操作不符合上述要求也是造成局部反应的重要原因。(3)注射方法不正确、剂量不准确增加感染的可能性。此反应存在着剂量依赖关系,即注射剂量增加1倍,局部反应发生率也增加一倍[2]。(4)婴儿本身体质不佳时接种也可引起淋巴结肿大。因此,接种前应详细了解婴儿的健康状况,有以下情况的不可接种:正在发热、体温超过37.5 ℃、腹泻、顽固性呕吐或严重消化不良、有湿疹、脓皮病等全身性皮肤病、病理性黄疸、脑膜突出、脊膜膨出、先天性心脏病和先天性脑积水等先天畸形。应经过适当的治疗,待症状消失或病情稳定,能够接种时再行接种。Fillastre对照试验结果表明,2~6个月龄皮内接种BCG后的化脓性淋巴结炎的发生率为3.2%,而6~12个月龄接种后的发生率为0.9%[3]。所以,正确的接种方法是成功接种和预防异常反应的有效措施。(5)接种后,应加强卫生宣教,让其家属知道,接种部位2~3周后,局部出现红肿,逐步软化形成白色的脓疮,这期间给小儿洗澡、换衣应动作轻柔,尽量保持局部不破损。当局部破损时,也不必太紧张,要保持该部位清洁干燥,大多可自行结痂,2~3个月可愈合,形成典型的卡介苗接种瘢痕。(6)接种卡介苗后,卡介苗迅速自接种部位经淋巴管到达淋巴结,因此接种后一段时期内同侧腋窝淋巴结轻微肿大是正常反应,极少数人发生淋巴肿大超过1 cm,但化脓是不正常的,应立即到医院就诊治疗。
3.2 BCG接种引起的淋巴结核的治疗方法 (1)全身治疗:淋巴结肿大超过1 cm,皮色正常,未形成脓疡时,可以口服异烟肼,剂量为8 mg/kg,每日一次,直到淋巴结缩小稳定为止,一般要服药3~4个月,局部也可以适当热敷。淋巴结若继续肿大,皮肤变红,有脓疡形成倾向时,口服异烟肼,剂量为8~10 mg/kg,连续服至临床症状消失。局部皮肤正常时,每周2次局部注射异烟肼(5%异烟肼50~100 mg+0.5%~1%普鲁卡因0.5~1 ml),待淋巴结缩小或消失为止,注射时停止口服异烟肼。上述用药期间口服利福平配合治疗,1个月以上的每日按照10~20 mg/kg空腹给药,每日总剂量不超过0.6 g。抗结核药物治疗会导致肝功能异常,所以在治疗期间要注意观察肝功能。(2)局部治疗:淋巴结有波动感时,皮肤呈暗红色,脓疡已经形成,可在局麻下用粗注射针头将脓液抽出再用异烟肼(5%异烟肼注射液2 ml)冲洗,每隔7~10天重复抽脓、冲洗。如果脓多,可以减少抽脓间隔天数,一般不少于7天,直至不产脓为止。抽脓、冲洗过程中,暂时停服异烟肼,待脓液排净后再口服异烟肼6~8周。
淋巴结有溃破倾向时,应及时切开引流,已溃破时,应行扩创术,两者都要将坏死组织彻底刮除,再用凡士林纱布蘸利福平粉或异烟肼粉做引流,直至创口愈合为止。
局部溃疡面的肉芽组织生长过多会影响创面愈合,可用血管钳除去高出皮肤表面的肉芽,再在表面覆盖10%氯化钠加庆大霉素湿纱布,隔2~3日更换,同时口服异烟肼3~6个月,直至创面渐平。
由于创面愈合慢、病程长,局部分泌物多,同时皮肤抵抗力差,要保护好创面周围的皮肤,在对创面换药时,应对创面周围的皮肤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加以保护。当局部皮肤出现湿疹等皮肤过敏样反应时,局部应涂炉甘石洗剂。
1 临床资料
3例患儿,男2例,女1例。其中在我院分娩的1例患儿父母健康,无荨麻疹、癫痫、哮喘,无过敏反应史,分娩过程顺利,无任何炎性疾病,健康评分10分,于出生后1个月在所在社区医院于右上臂皮内注射卡介苗0.1 ml,接种3周后出现局部红肿,8周后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体温正常,脓肿发展缓慢,来我院检查,接种侧淋巴结有波动感,皮肤暗红色,B超提示寒性脓肿形成,穿刺病理分析确诊为淋巴结核。例2患儿在市区另—所医院分娩,例3患儿在郊区乡医院分娩。他们的共同点是父母健康,无既往病史。怀孕期间无感冒、过敏及服药史,分娩顺利。婴儿健康无任何炎性疾病。于出生后2个月内在所在社区医院及乡医院,于右上臂皮内注射卡介苗0.1 ml。接种8~10周后分别出现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来我院就诊,体检发现接种处红肿有波动感,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超过1 cm且有波动感,穿刺病理分析为结核。
2 结果
采用以上方法治疗护理后,2例患儿通过55天治疗创面愈合,继续口服异烟肼2个月痊愈。另一例患儿经过75天治疗,创面愈合,继续口服异烟肼3个月痊愈。在整个治疗期间,患儿的生长发育与同龄新生儿无异。
3 讨论
3.1 局部淋巴结出现红肿、继发脓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接种卡介苗引发淋巴结核发生的因素也有很多:(1)接种时医务人员没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注射部位消毒不彻底、注射器不无菌,或者注射局部出现炎性感染,工作人员操作前没有按照无菌要求进行自身消毒和环境消毒等。(2)目前使用的卡介苗是一种生物制品,冷藏温度2 ℃~8 ℃,注意避光冷藏保存与运输,每毫克BCG含菌数应不低于1.0×106 cfu,每瓶可供5人使用,每人每次用量含BCG 0.25 mg,使用时每瓶加入0.5 ml所附稀释剂,轻轻振荡使疫苗充分溶解,疫苗溶解后必须在30 min内用完。操作不符合上述要求也是造成局部反应的重要原因。(3)注射方法不正确、剂量不准确增加感染的可能性。此反应存在着剂量依赖关系,即注射剂量增加1倍,局部反应发生率也增加一倍[2]。(4)婴儿本身体质不佳时接种也可引起淋巴结肿大。因此,接种前应详细了解婴儿的健康状况,有以下情况的不可接种:正在发热、体温超过37.5 ℃、腹泻、顽固性呕吐或严重消化不良、有湿疹、脓皮病等全身性皮肤病、病理性黄疸、脑膜突出、脊膜膨出、先天性心脏病和先天性脑积水等先天畸形。应经过适当的治疗,待症状消失或病情稳定,能够接种时再行接种。Fillastre对照试验结果表明,2~6个月龄皮内接种BCG后的化脓性淋巴结炎的发生率为3.2%,而6~12个月龄接种后的发生率为0.9%[3]。所以,正确的接种方法是成功接种和预防异常反应的有效措施。(5)接种后,应加强卫生宣教,让其家属知道,接种部位2~3周后,局部出现红肿,逐步软化形成白色的脓疮,这期间给小儿洗澡、换衣应动作轻柔,尽量保持局部不破损。当局部破损时,也不必太紧张,要保持该部位清洁干燥,大多可自行结痂,2~3个月可愈合,形成典型的卡介苗接种瘢痕。(6)接种卡介苗后,卡介苗迅速自接种部位经淋巴管到达淋巴结,因此接种后一段时期内同侧腋窝淋巴结轻微肿大是正常反应,极少数人发生淋巴肿大超过1 cm,但化脓是不正常的,应立即到医院就诊治疗。
3.2 BCG接种引起的淋巴结核的治疗方法 (1)全身治疗:淋巴结肿大超过1 cm,皮色正常,未形成脓疡时,可以口服异烟肼,剂量为8 mg/kg,每日一次,直到淋巴结缩小稳定为止,一般要服药3~4个月,局部也可以适当热敷。淋巴结若继续肿大,皮肤变红,有脓疡形成倾向时,口服异烟肼,剂量为8~10 mg/kg,连续服至临床症状消失。局部皮肤正常时,每周2次局部注射异烟肼(5%异烟肼50~100 mg+0.5%~1%普鲁卡因0.5~1 ml),待淋巴结缩小或消失为止,注射时停止口服异烟肼。上述用药期间口服利福平配合治疗,1个月以上的每日按照10~20 mg/kg空腹给药,每日总剂量不超过0.6 g。抗结核药物治疗会导致肝功能异常,所以在治疗期间要注意观察肝功能。(2)局部治疗:淋巴结有波动感时,皮肤呈暗红色,脓疡已经形成,可在局麻下用粗注射针头将脓液抽出再用异烟肼(5%异烟肼注射液2 ml)冲洗,每隔7~10天重复抽脓、冲洗。如果脓多,可以减少抽脓间隔天数,一般不少于7天,直至不产脓为止。抽脓、冲洗过程中,暂时停服异烟肼,待脓液排净后再口服异烟肼6~8周。
淋巴结有溃破倾向时,应及时切开引流,已溃破时,应行扩创术,两者都要将坏死组织彻底刮除,再用凡士林纱布蘸利福平粉或异烟肼粉做引流,直至创口愈合为止。
局部溃疡面的肉芽组织生长过多会影响创面愈合,可用血管钳除去高出皮肤表面的肉芽,再在表面覆盖10%氯化钠加庆大霉素湿纱布,隔2~3日更换,同时口服异烟肼3~6个月,直至创面渐平。
由于创面愈合慢、病程长,局部分泌物多,同时皮肤抵抗力差,要保护好创面周围的皮肤,在对创面换药时,应对创面周围的皮肤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加以保护。当局部皮肤出现湿疹等皮肤过敏样反应时,局部应涂炉甘石洗剂。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