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频繁融资的背后藏着什么?
老王最近可能手头有点紧,年初说开25家万达城,7个月后卖了13家,从“买买买”变成了“卖卖卖”,出手够快、够狠、够准。
继199.06亿元卖给富力地产万达77家城市酒店,438.44亿元卖给孙宏斌十三个文旅项目的91%股权,回收637.5亿元后,现在老王开始转卖股权资产了,这也太想不开了。
世纪大买卖就这样产生了,万达此次出售的全部是优质资产,出售价格也便宜到“跌破成本”。有网友甚至“脑洞大开”地认为,这是万达回归A股下的一盘大棋局。
老王这是什么情况,万达金融和中国银联不是合作伙伴么,中国银联不仅成为万达金融的股东,也是万达网络科技的股东,如果上市成功,就和银联一起发财了,应该是好事吧。
再说,老王也不傻,用人民币负债买了很多美欧公司,现在出售人民币资产还债,资本运作高手啊,不明真相的群众路过……总之,老王不傻,除非是迫不得已,弃车保帅!
一位熟悉万达体系的人士分析,万达金融把部分股份出让给银联,可能是万达金融谋求上市的准备,也可能为降低负债。
一经济学家说:一般来说,公司减资情形有多种,其中一种是被有关行政机关勒令减少注册资本,意思就是被工商、税务查帐后,认为严重亏损或者资金不实,必须减资。
减资可以一次性偿付累积债务,并可与增派股息结合,用以弥补累积的亏损,还有其它几种情形:资本过剩;公司注册资本逾期仍无法到位;公司虚报、虚假、抽逃注册资本经处罚后仍无法纠正等。
而在今年6月份,银监会要求各家银行排查万达的授信和债务融资风险,有人就给万达减资扣上了第一种可能,中国的富豪,不查都是神话,一查就是一个笑话!
别想多了,眼光放长远点,“轻资产”才是万达所有追求的最高境界,因为“轻资产”只留下有价值的东西,没有太多“杂七杂八”的负担,未来扩张业务速度快且数量多,缩减业务也能快速全身而退。
万达早已到达了一定的规模体量,而老王早就意识到,一些成本高收益低、或需要花较长时间才能回本的业务容易妨碍到企业的资金流动,甚至影响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所以决定放弃一部分“累赘”的业务。
于是就有了7月19日,万达、融创、富力三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这件事上,王健林是理智的,当然,融创、富力也都不傻,因为这次交易他们不仅用低价买入了万达的资产,而且孙宏斌、李思廉可都是经商好手。
不过,手头缺钱是肯定的事情,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万达去年的利润比万科、恒大少的不是一星半点,净资产收益率明显被万科、恒大和绿地大幅度超越。
万达作为中国顶级民营企业,有些人毫不在意地贬低它,我想说一句,如果万达倒了,受苦受难的将是整个市场经济以及在万达工作的数万名员工,甚至你我。
因为兴许你现在所在的公司就与万达有业务往来,要知道,万达败了,失败的绝不单单只是一个王健林。
万达作为国内知名地产企业,其商场、房地产等业务发展的非常快,特别是万达商场,向二、三线城市的下沉的速度非常快,依托万达影院、万达宝贝王、餐饮收入等,在商业综合体并不景气的今天,也维持的还算不错,是中国民营企业经营业绩较好的代表之一。王健林、王思聪父子也多次登上财富名人榜。近年来,万达集团融资频繁,资金链紧张、快速扩张的需要、规避经营风险我认为是其融资的主要原因。
一、资金链紧张
万达集团的业务涉及很广,特别是地产行业,动辄数亿甚至数十亿的资金规模,任由哪个企业都没有足够的现金流,融资的很常见的做法,通过银行贷款等渠道,可以缓解企业资金链紧张的现实问题,推进企业有序发展。
二、快速扩张的现实需要
万达近年的扩张也很快速,包括在国外投资球队、影院、旅游等业务,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这势必需要很多资金,融资是其最好的选择,只有有了资金,才能开展自己的业务,扩大产业范围,进而加大业务规模,实现企业的扩张和发展。管资产向管资本的转变是现代企业都要学会的发展模式。
三、规避经营风险
企业的经营风险都很大,特别是业务范围涉及广,产业丰富的集团企业,其经营风险都很大,企业老板不可能将自己的自有资金全部投入到企业经营运转中去,这时候就需要融资了,除了资本市场上的融资,还可以引入投资者,大家一起承担企业经营风险,也加大对彼此的约束,因此,万达的频繁融资也有了理由。
对于万达频繁融资的现象,大家还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讨论区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