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报在中国近代史上有啥地位?

 我来答
阡陌上花开
2020-10-17 · TA获得超过11.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7.4万
采纳率:88%
帮助的人:1477万
展开全部
《民报》
  在中国近代史上,《民报》可算作一份影响十分广泛的刊物。
  《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11月创刊于东京,是一个大型月刊,革命派在海外的主要宣传阵地,创办于辛亥革命时期。前身为宋教仁在东京创办的《二十世纪支那》,后被查封。同盟会成立后,将其改为《民报》作为会刊。孙中山为其撰写发刊词,提出了“三民主义”,该报的创办及其宣传壮大了革命派的声势,也壮大了同盟会的队伍,成为进步舆论的中心,但是其宣传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过分强调了排满而陷入了狭隘的民族主义,后期该报大谈佛法,进步性锐减。
  《民报》发刊词为同盟会领导人孙中山所撰﹐第一次提出了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这是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三大纲领﹐为当时政治革命的最高奋斗目标﹐成为当时进步的政治团体(包括文学团体)的旗帜。
  《民报》虽是政治刊物﹐但也是进步文学工作者必不可少的指导性读物。它的编辑方针﹐贯彻孙中山的三大主义﹐对内主张﹕颠覆现今之恶劣政府﹔建设共和政体﹔土地国有。其所载文章﹐以政论文为主﹐间亦附记时事述评﹐登载少数译著小说。
  《民报》当时所起的重要作用之一﹐是与梁启超等改良派所主办的《新民丛报》的尖锐论战﹐驳斥改良派的君主立宪﹑开明专制﹐反对土地国有等主张﹐抵制改良派的政治影响﹐促进革命运动的发展﹐指导广大革命群众斗争的方向。一时成为革命斗争的号角﹐起了重要的进步作用。
迷途羔羊1991

2020-10-17 · TA获得超过4.6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3万
采纳率:81%
帮助的人:1237万
展开全部
《民报》发刊词为同盟会领导人孙中山所撰﹐第一次提出了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这是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三大纲领﹐为当时政治革命的最高奋斗目标﹐成为当时进步的政治团体(包括文学团体)的旗帜。

《民报》虽是政治刊物﹐但也是进步文学工作者必不可少的指导性读物。它的编辑方针﹐贯彻孙中山的三大主义﹐对内主张﹕颠覆现今之恶劣政府﹔建设共和政体﹔土地国有。其所载文章﹐以政论文为主﹐间亦附记时事述评﹐登载少数译着小说。自章炳麟主编并为撰稿人后﹐亦常载其学术论文。

《民报》当时所起的重要作用之一﹐是与梁启超等改良派所主办的《新民丛报》的尖锐论战﹐驳斥改良派的君主立宪﹑开明专制﹐反对土地国有等主张﹐抵制改良派的政治影响﹐促进革命运动的发展﹐指导广大革命群众斗争的方向。一时成为革命斗争的号角﹐起了重要的进步作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清平乐中秋

2020-10-17 · TA获得超过7336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454
采纳率:82%
帮助的人:191万
展开全部
《民报》发刊词为同盟会领导人孙中山所撰﹐第一次提出了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这是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三大纲领﹐为当时政治革命的最高奋斗目标﹐成为当时进步的政治团体(包括文学团体)的旗帜。

《民报》虽是政治刊物﹐但也是进步文学工作者必不可少的指导性读物。它的编辑方针﹐贯彻孙中山的三大主义﹐对内主张﹕颠覆现今之恶劣政府﹔建设共和政体﹔土地国有。其所载文章﹐以政论文为主﹐间亦附记时事述评﹐登载少数译着小说。自章炳麟主编并为撰稿人后﹐亦常载其学术论文。

《民报》当时所起的重要作用之一﹐是与梁启超等改良派所主办的《新民丛报》的尖锐论战﹐驳斥改良派的君主立宪﹑开明专制﹐反对土地国有等主张﹐抵制改良派的政治影响﹐促进革命运动的发展﹐指导广大革命群众斗争的方向。一时成为革命斗争的号角﹐起了重要的进步作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帐号已注销
2020-10-17 · TA获得超过4255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334
采纳率:93%
帮助的人:104万
展开全部
时务报》是近代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一份旬刊,1896年在上海创刊,该报以宣传救亡图存、维新变法为宗旨,在知识分子群体中产生强烈的政治影响 。
《民报》是1905年11月创立的同盟会机关报。孙中山就是在该报上发表了同盟会的十六字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即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
总之,这些报刊宣传了民主的思想,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民主的观念渐入人心。为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进行革命奠定思想基础。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帐号已注销

2020-10-17 · TA获得超过5.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9万
采纳率:87%
帮助的人:1780万
展开全部
《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11月26日创刊于东京,前身为宋教仁在东京创办的《二十世纪之支那》。同盟会成立后,将其改为《民报》作为会刊。
报刊简介编辑
《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11月创刊于东京,是一个大
民报
民报
型月刊,革命派在海外的主要宣传阵地,创办于辛亥革命时期。前身为宋教仁在东京创办的《二十世纪支那》,因第二期因载《日本政客之经营中国谈》等文,尚未发行即遭日本政府没收,杂志被查封。同盟会成立后,将其改为《民报》作为会刊。孙中山为其撰写发刊词,提出了“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该报的创办及其宣传壮大了革命派的声势,也壮大了同盟会的队伍,成为进步舆论的中心,但是其宣传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过分强调了排满而陷入了狭隘的民族主义,后期该报大谈佛法,进步性锐减。该报最高发行量达到1.7万份,第6至24期由章太炎主编。 [1]
出版发行编辑
1905年,黄兴与民报社同仁在东京合影。前排左起:1未知,2程家柽,3黄兴,4陈天华,5章士钊;后排左起:1宋教仁,2柳扬谷,3未知
《民报》编辑与发行分设,编辑部在同盟会总部,发行处设于孙中山的日本朋友宫崎寅藏家中,国内派代所在第一期时仅6处,第2期时增至15处,13期时扩充为28处。
历任主编:1到5期编辑兼发行人挂名张继,实际由胡汉民主持,第6期始编辑发行人改署名为章炳麟,至1907年12月,章因脑病气休,改由陶成章主编,第23、24两期,章恢复工作。1910年汪精卫负责。
《民报》的发行工作,先后由宋教仁、曹亚伯、程家柽、黄复生负责。
发刊词编辑
近时杂志作作者亦伙矣。姱词以为美,嚣听而无所终,摘埴索涂,不获则反复其词而自惑。求其斟时弊以立言,如古人所谓对症发药者,已不可见,而况夫孤怀宏识,远瞩将来者乎?
民报创刊词
民报创刊词
夫缮群之道,与群俱进,而择别取舍,惟其最宜。此群之历史既与彼群殊,则所以掖而进之之阶级,不无后先进止之别。由之不贰,此所以为舆论之母也。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罗马之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泊自帝其国,威行专制,在下者不堪七苦,则民权主义起。十八世纪之末,十九世纪之初,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时代也。是三大主义皆基本于民,递嬗变易而欧美之人种胥治化焉。其他施维于小己大群之间,而成为故说者,皆此三者之充满发挥而旁及者耳。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是故或于人为既往之陈迹,或于我为方来之大患,要为缮吾群所有事则不可不并时而弛张之。嗟夫!所陟卑者其所视不远,游五都之市,见美服而求之,忘其身之未称也,又但以当前者为至美。近时志士,舌敝唇枯,惟企强中国以比欧美,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之革命,而况追逐于人已然之末轨者之终无成耶!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现之,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膛乎后也。
翳我祖国,以最大之民族,聪明强力,超绝等伦,而沈梦不起,万事坠坏,幸为风潮所激,醒其渴睡,旦夕之间,奋发振强,励精不已,则半事倍功,良非夸嫚。惟夫一群之中,有少数最良之心理,能策其群而进之,使最宜之治法,适应于吾群,吾群之进步,适应于世界,此先知先觉之天职,而吾“民报”所为作也。抑非常革新之学说,其理想输灌于人心,而化为常识,则其去实行也近。吾于“民报”之出世觇之。
《民报》第一期,1905年10月。
发展简史编辑
《民报》
《民报》(7张)
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举行成立大会。会上,黄兴提出以留日学生创办的革命刊物《二十世纪之支那》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获得通过。然而该刊在第二期上发表了《日本政客之经营中国谈》一文,揭露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被日本政府查禁,同盟会只好另办一份机关报,那就是《民报》。
《民报》1905年11月26日创刊于东京,是一个大型月刊,设有论说、时评、谈丛、选录等栏目,每期6万至8万字。先后参与编撰工作的有胡汉民、汪精卫、陈天华、朱执信、廖仲恺、汪东、章太炎、刘师培等。孙中山在为《民报》撰写的发刊词中,第一次将同盟会的主张概括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于是“三民主义”就成了《民报》宣传的主要内容:
第一,宣传以排满为中心的民族主义。《民报》指出,统治中国的满洲贵族已经沦为帝国主义的走狗,成为各族人民的死敌,因此号召人们起来“颠覆现今之恶劣政府”。值得指出的是《民报》的排满宣传已经注意到把清朝的反动统治者同满族人民区别开来。
第二,宣传以建立共和政体为中心的民权主义。《民报》发表许多文章批判封建制度,鼓吹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平等,强调“国民之权利”,号召人们起来推翻皇帝,废除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
第三,宣传以土地国有。平均地权为中心的民生主义。《民报》发表不少文章宣传土地国有和平均地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这样就接触到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土地问题。
此外,《民报》还大力介绍世界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介绍西方的新文化和新思潮,其中包括社会主义思潮和无政府主义思潮。
《民报》的出版,受到国内外同盟会和同情革命的知识分子的热烈欢迎。它的创刊号再版7次,第2、3期各再版5次,仍然供不应求,最高发行量达到17000份。第l?5期由胡汉民主编,第6~24期由章太炎主编(其中第19~22期由陶成章代理主编)。在出了24期后,曾一度被日本政府以“激扬暗杀”为由查禁。停刊一年后,由汪精卫在东京编发了第25、26期,1910年2月终刊。
《民报》六大宗旨。
即:(一)颠覆现今之恶劣政府
(二)建立共和政体;
(三)土地国有;
(四)维持世界真正之和平;
(五)主张中日两国之国民的联合;
(六)要求世界列国赞成中国之革新事业。
历史意义编辑
《民报》发刊词为同盟会领导人孙中山所撰﹐第一次提出了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这是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三大纲领﹐为当时政治革命的最高奋斗目标﹐成为当时进步的政治团体(包括文学团体)的旗帜。
《民报》虽是政治刊物﹐但也是进步文学工作者必不可少的指导性读物。它的编辑方针﹐贯彻孙中山的三大主义﹐对内主张﹕颠覆现今之恶劣政府﹔建设共和政体﹔土地国有。其所载文章﹐以政论文为主﹐间亦附记时事述评﹐登载少数译着小说。自章炳麟主编并为撰稿人后﹐亦常载其学术论文。
《民报》当时所起的重要作用之一﹐是与梁启超等改良派所主办的《新民丛报》的尖锐论战﹐驳斥改良派的君主立宪﹑开明专制﹐反对土地国有等主张﹐抵制改良派的政治影响﹐促进革命运动的发展﹐指导广大革命群众斗争的方向。一时成为革命斗争的号角﹐起了重要的进步作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4)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