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的特点:长于抒情,唱腔俏丽多变,跌宕婉转,富有表现力,表演充沛,细腻有神,有感人以形、动之以情的魅力。
扩展资料:
越剧(汉语拼音为yuèjù,英语为Yue Opera)——中国第二大剧种 ,有第二国剧之称 ,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 ,有观点认为是“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 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 亦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依次为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 )之一。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为主,艺术流派纷呈,公认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
“越剧”起源于“落地唱书”,后又有称为“女子科班”、“绍兴女子文戏”、“的笃班”、“草台班戏”、“小歌班”、“绍兴戏剧”、“绍兴文戏”、“髦儿小歌班”、“绍剧”、“嵊剧”、“剡剧”等。第一次称“越剧”,1925年9月17日,在小世界游乐场演出的“的笃班”,首次在《申报》广告上称为“越剧”。1938年起,多数戏班、剧团称“越剧”。但各戏报上的称谓依旧不统一,记者与投稿者经常各用各的。
中国传统戏曲形式。主要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福建、陕西、湖北等地,包括东北许多地区。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地方色彩。越剧演员初由男班演出,后改男女混合班或全部女班。
越剧老一辈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有袁雪芬(袁派)、尹桂芳(尹派)、范瑞娟(范派)、傅全香(傅派)、徐玉兰(徐派)、王文娟(王派)、戚雅仙(戚派)、张桂凤(张派)、陆锦花(陆派)、毕春芳(毕派)、张云霞(张派)、吕瑞英(吕派)、金采风(金派)、竺派(竺水招)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越剧
越剧的主要有2大特点:
1、大多以“才子佳人”为题材,善于抒情;
2、以唱为主,且区别于其他剧种,越剧的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灵秀之气。
扩展阅读:
越剧
中国汉族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亦是“全国第二大剧种”。清末起源于浙江嵊州(即古越国所在地而得名),由当地民间歌曲发展而成。发祥于上海。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演变。
1925年9月17日上海《申报》演出广告中首次以“越剧”称此剧种。1938年始,多数戏班、剧团称“越剧”。新中国成立后才统一称“越剧”。
到目前为止,越剧中有影响力且经常演出的剧目主要有:
《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西厢记》《祥林嫂》《何文秀》《碧玉簪》《追鱼》《情探》《珍珠塔》《柳毅传书》《五女拜寿》《沙漠王子》《盘夫索夫》《盘妻索妻》《九斤姑娘》《山河恋》《玉堂春》《血手印》《孟丽君》《打金枝》《玉蜻蜓》《荆钗记》《西园记》《春香传》《白蛇传》《李娃传》《白兔记》《汉宫怨》《红丝错》《花中君子》《汉文皇后》《三看御妹》《金殿拒婚》《孔雀东南飞》《王老虎抢亲》《穆桂英挂帅》《陆游与唐琬》《狸猫换太子》《家》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越剧
越剧的特点:长于抒情,唱腔俏丽多变,跌宕婉转,富有表现力,表演充沛,细腻有神,有感人以形、动之以情的魅力。
拓展资料
越剧(汉语拼音为yuèjù,英语为Yue Opera)--中国第二大剧种 ,有第二国剧之称 ,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 ,有观点认为是"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 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 亦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京剧、豫剧、越剧、评剧、黄梅戏 )之一。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
“越剧”起源于“落地唱书”,后又有称为“女子科班”、“绍兴女子文戏”、“的笃班”、“草台班戏”、“小歌班”、"绍兴戏剧“、”绍兴文戏“、”髦儿小歌班“、”绍剧“、”嵊剧“、”剡剧“等。
第一次称“越剧”,1925年9月17日,在小世界游乐场演出的“的笃班”,首次在《申报》广告上称为“越剧”。1938年起,多数戏班、剧团称“越剧”。但各戏报上的称谓依旧不统一,记者与投稿者经常各用各的。
1939年,《大公报》记者樊迪民,兼为姚水娟之“越吟舞台”的编导,受李白《越女词》之启发,兼考虑绍兴是越王勾践生聚教训击败吴国的复兴基地,而越剧发源地嵊县是绍属之一,又受越剧名伶姚水娟“我就是要越唱越响,越唱越高,越唱越远”之豪言触动,遂给茹伯勋编的《戏剧报》写稿,刊出正名为“越剧”的动机和意义的文章,告诸观众。自此以后,各报“女子文戏”的广告陆续改称为“越剧”,新中国成立后,更是统一称为“越剧”。
1、大多以“才子佳人”为题材,善抒情;
2、以唱为主,区别于其他剧种,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灵秀之气。
扩展阅读:
越剧
中国汉族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亦是“全国第二大剧种”。清末起源于浙江嵊州(即古越国所在地而得名),由当地民间歌曲发展而成。发祥于上海。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演变。
1925年9月17日上海《申报》演出广告中首次以“越剧”称此剧种。1938年始,多数戏班、剧团称“越剧”。新中国成立后才统一称“越剧”。
到目前为止,越剧中有影响力且经常演出的剧目主要有:
《梁山伯与祝英台》《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西厢记》《祥林嫂》《何文秀》《碧玉簪》《追鱼》《情探》《珍珠塔》《柳毅传书》《五女拜寿》《沙漠王子》《盘夫索夫》《盘妻索妻》《九斤姑娘》《山河恋》《玉堂春》《血手印》《孟丽君》《打金枝》《玉蜻蜓》《荆钗记》《西园记》《春香传》《白蛇传》《李娃传》《白兔记》《汉宫怨》《红丝错》《花中君子》《汉文皇后》《三看御妹》《金殿拒婚》《我家有个小九妹》《王老虎抢亲》《穆桂英挂帅》《陆游与唐琬》《狸猫换太子》《家》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越剧
201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