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解释一下三国演义小说中曹操的这段话。如果可以的话,希望能附上地图或地名解释。
河内:黄河北,太行东,沁阳一带
孟津:没变,北临黄河,南邻洛阳
酸枣:延津西南(十八路诸侯会盟也叫酸枣会盟)
成皋:古荥阳西,洛阳东,也叫虎牢关,汜水关。
敖仓:郑州北,成皋东,原黄河济水分流处,是个大粮仓。
轘辕、太谷:洛阳八关中的两个,轘辕关在洛阳东南,太谷关也就是大谷关,在洛阳南。
丹、析、武关:应该是丹凤、西峡,武关在丹凤。
南阳:没变。
三辅:指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也指他们管辖的地方,泛指原长安地区。
因为黄河改道,麻烦大家抽象的看待这个地图
“欲烦本初引河内之众,临孟津、酸枣;诸将固守成皋,”这断句确实不对,应是“临孟津,酸枣诸将”。酸枣是会盟后的出发地,在成皋后,试想联军都去成皋前线,本初却派大军去守联军的后方?还不是战略要冲!每个队伍从哪里出发,进兵哪里,孟德作为一个杰出的军事家,还是交代得很清楚的。
翻译一下:我曹操当初的规划,是让本初(袁绍)率领内河的大军,兵临洛阳的北大门孟津,从酸枣出发的诸将,固守住洛阳东门成皋,并占据熬仓这个大粮仓。堵塞住轘辕、太谷等洛阳东南面的关口,控制住险要道路。公路(袁术)率领南阳的大军,占据丹凤、西峡,通关武关,威慑长安地区,切断董卓西逃的道路。东(酸枣诸将)南(酸枣诸将)西(袁术)北(袁绍)的大军都深挖壕沟,高筑壁垒,不要和董卓大军交战,最好多设疑兵。让天下人知道董卓已经四面楚歌,只剩洛阳数城,天下大势已定。以此顺势去讨伐逆势,击败董卓事业就可以立马成功。
自己照着翻译的..后面几句不太确定,我因为三国演义尊刘贬曹所以没看过。。。曹操的史料倒是略有看过,你大概看看吧
曹操打败后,在宴席抱怨道:
“吾始兴大义,为国除贼。诸公既仗义而来,操之初意,欲烦本初引河内之众,临孟津、酸枣;诸将固守成皋,据敖仓,塞轘辕、太谷,制其险要;公路率南阳之军,驻丹、析,入武关,以震三辅。皆深沟高垒,勿与战,益为疑兵,示天下形势。以顺诛逆,可立定也。今迟疑不进,大失天下之望。操窃耻之!”
之后便弃袁绍投奔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