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括说明画面的内容 2)谈谈你从画面中得到的启示 各位大神帮忙解答吧 谢谢
7个回答
2014-08-15
展开全部
平面广告就其形式而言,它只是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是广告主与受众间的媒介,其结果是为了达到一定的商业目的或政治目的。广告在经济高速发达的国家是不可或缺的。当然,广告作为现代人类生活的一种特殊产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褒贬不一,但我们要正视一个事实,就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时都有可能接受到广告信息,翻开报纸、打开电视、网上冲浪,处处都会看到广告。可以说它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现代都市里的人已习惯于这样的生活。
现代广告自19世纪中期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年的历史。欧洲工业革命以后,印刷术的发展,彩色石板和丝网刻板分色印刷技术被广泛应用;经济的腾飞带来了市场的繁荣,人们对广告的需求也大大增加,这也就奠定了现代广告兴起的基础。随着广播、电视的出现,广告的形式也呈现出多元化和立体化。如今的广告在经济发达国家已趋于成熟,在理论与实际运作方面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在经济和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面对众多的广告形式,作为一个从事平面设计的专业人员就应该对广告从整体上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从而把握不同广告形式的特征,更好的地发挥其优势。
从整体上看,广告可以分为媒体广告和非媒体广告。媒体广告指通过媒体来传播信息的广告,如电视广告、报纸广告、广播广告、杂志广告等;非媒体广告指直接面对受众的广告媒介形式,如路牌广告、平面招贴广告、商业环境中的购买点广告等。不同的广告形式其设计要求也各不相同。
平面广告设计在非媒体广告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也是学习平面设计必须要掌握的一门课程,不论在表现形式上还是在表现内容上都十分宽泛。表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不象绘画那样受某种介质的限制,绘画的、摄影的、拼贴的,各种形式都可以为我所用,写实的、写意的、抽象的,各种手段都可以取其所长。这并非平面广告设计有鲜明的个性,因为广告创造是一种时尚艺术,其作品要能体现时代的潮流,设计者应该保持着职业的敏感,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吸取营养,创作出既符合大众审美又符合时代潮流的作品来。广告在表现内容方面也是非常广泛,大到国家的方针政策,小到一个商品,都可以成为表现的对象。具体内容可以是政治宣传、环境保护、文化体育、电影戏剧、饮料食品、家电电器、旅游观光等等。如此列举下去还可以很多,这样看起来似乎有些庞杂,我也试图把内容分成几种类别,如文化类别、商品类别等。其实,当我们面对一个广告作品时,你会发现内容并不是独立的。比如,一个商品广告有可能是从环境的角度来作广告宣传的,因此,没有必要在内容上划分得太清,如果把一个具体内容放在一个固定的范围,就有可能限制我们的创意思维。之所以这样列举,是为了说明平面广告设计涉猎范围之光,它从不同的角度关注着人们的生活,这也是我们说它在非媒体广告中占有重要位置的原因。
在对平面广告的性质、形式、内容有了一个初步认识之后,应了解它的基本创作规律。概括地说,平面广告创作包括两个方面,既创意与表现。创意是指思维能力,表现是指造型能力。它们在概念上是有区别的,但在创造过程中又是统一的。道理很简单,只有一个想法,没有造型能力,即使想法再好也不可能把它表现出来。从另一个来说,没有创造力和审美意识,其想法是很荒唐的,不可行的。另外只有造型能力,缺乏创意思维,是不可能称其为广告设计的,因为广告有很强的功能性,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传递信息,这个信息如何传递,所体现的就是创意思维能力。现代的广告已不仅是简单的告知功能,独到的创意思维,恰如其分的表现,是一则广告成功的关键。因此,两者既有不同,又相互统一,这两方面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编辑本段要求
设计是有目的的策划,平面设计是利用视觉元素(文字、图片等)来传播广告项目的设想和计划,并通过视觉元素向目标客户表达
广告主的诉求点。平面设计的好坏除了灵感之外,更重要的是是否准确地将诉求点表达出来,是否符合商业的需要。
平面广告,若从空间概念界定,泛指现有的以长、宽两维形态传达视觉信息的各种广告媒体的广告;若从制作方式界定,可分为印刷类、非印刷类和光电类三种形态;若从使用场所界定,又可分为户外、户内及可携带式三种形态;若从设计的角度来看,它包含着文案、图形、线条、色彩、编排诸要素。平面广告因为传达信息简洁明了,能瞬间扣住人心,从而成为广告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平面广告设计在创作上要求表现手段浓缩化和具有象征性,一幅优秀的平面广告设计具有充满时代意识的新奇感,并具有设计上独特的表现手法和感情。
广告设计的优秀与否对广告视觉传达信息的准确起着关键的作用,是广告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使广告策划的深化和视觉化表现。广告的终极目的在于追求广告效果,而广告效果的优劣,关键在于广告设计的成败。现代广告设计的任务是根据企业营销目标和广告战略的要求,通过引人入胜的艺术表现,清晰准确的传递商品或服务的信息,树立有助于销售的品牌形象与企业形象。
编辑本段组成要素
平面广告的构成是由点线面构成的。
优秀的平面广告作品,该是点线面和谐的组合。同样不失大体,也不觉另类味道。适合大众化 。
也可以说是图片、文案。
图片和文案之间简洁地组合,以达到设计者和需求者的的要求为目的。
编辑本段设计软件 平面广告设计软件
主要内容:广告公司常用的Photoshop、Illustrator 、PageMaker、Freehand、CorelDraw等设计软件。
Photoshop:学习图像处理、编辑、通道、图层、路径综合运用;图像色彩的校正;各种特效滤镜的使用;特效字的制作;图像输出与优化等,灵活运用图层风格,流体变形及褪底和蒙板,制作出千变万化的图像特效。
PageMaker:学习排版设计的基本法则、使用方法与技巧,工具箱、快捷键的使用,菜单功能及操作技巧,出版物、书籍、宣传彩页、出片输出注意事项,报纸杂志等的高级专业排版制作的方法。
Illustrator:学习图形绘制、包装、宣传页的制作,让你更加方便地进行LOGO及CI设计,不到一个月,您就会成为一名真正的美术大师,在Photoshop的基础上再学它如虎添翼,效率成倍提高。
Freehand:不论是个人作品设计、公司徽标、海报制作,都可以轻松完成,应用于广告、印刷等行业
CorelDraw:通过CorelDRAW9的全方面的设计及网页功能融合到现有的设计方案中,制作矢量的插图、设计及图像,出色地设计公司标志、简报、彩页、手册、产品包装、标识、网页及其它
平面设计——————————关键是要有大胆的尝试。
编辑本段广告3i标准Impact(冲击力)
从视觉表现的角度来衡量,视觉效果是吸引读者并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来传达产品的利益点,一则成功的平面广告在画面上应该有非常强的吸引力,彩色的科学运用、合理搭配,图片的准确运用并且有引吸力。但要避免滥用视觉效果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视觉效果的运用一定要让广告画面与广告诉求内容紧密和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标题也是获取读者注意力并传递利益信息的关键武器,标题一定要简单清晰,让忙碌一天的读者能够迅速理解和明白,隐晦的标题将会失去大量读者的注意,没有标题的广告直接影响其回忆率和说服力。DMB研究表明有彩色的主题标语有助于提高广告的吸引力和回忆率,也有利于提高关键利益点的诉求效果。
Information(信息内容)
一则成功的平面广告是通过简单清晰和明了的信息内容准确传递利益要点。广告信息内容要能够系统化的融合消费者的需求点、利益点和支持点等沟通要素。不用让读者辛苦的寻找内容,当读者需要花很多精力去弄明白广告“到底在讲些什么”的时候,则该广告会失去很多的读者;平面广告也不应该用多余的内容让读者分心,如果广告堆积多余的内容让读者分心,则不要指望读者会主动来发掘你产品的功效,因为他们不习惯作太多额外的思考。
正文的作用是通过生动化的描述来支持标题所提到的利益要点,通过利益支持信息来加深读者的对广告产品的印象,它是属于额外的内容。广告正文应该通篇明晰易读,篇幅过于紧凑和难以阅读的正文都将失去大量的读者;小插图、子标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说服力,但并不是越多越好;正文空白有助于回忆,但不利于说服力读者;幽默的表达方式可以增强广告的新鲜感和娱乐性,从而提升回忆率,但不能滥用更不能作为平面广告的创作目标
Image(品牌形象)
从品牌的定位策略高度来衡量,一则成功的平面广告画面应该符合稳定、统一的品牌个性和符合品牌定位策略;在同一宣传主题下面的不同广告版本,其创作表现的风格和整体表现应该能够保持一致和连贯性。
广告创作评估应该站在广大读者的角度,了解他们对于广告的真实感受,抛开专业的视角,回归原点进行分析。少数人的喜爱或创意花费的多少绝不可以用来作为评估广告成功的标准,一则广告即使从专业的角度可能是完美的,但对于读者来说未必能够接受和理解。
编辑本段广告设计思想设计思想 形状:视觉表述的基础 设计作品中的各种图形、图像、甚至文字符素,均可将其提炼为形的呈现,由于形在人的视觉意识中通常被首先感知与捕捉,因此它对于视觉唤起和引发思维具有先导与定向的作用。
l、对各种形状的认知与理解,大多得益于自然的启示。如圆形带给我们的饱满、团圆与吉祥之意,是与太阳和月亮有密切关系的;而对j角形坚韧、冷峻的感觉,则与岩石的性格有联系;跳跃的海浪与曲折的小路,使我们认识到曲线的活泼、流畅、柔软与女性的温柔,这种认知心理基础对依据表现意图来准确、迅速定位形的设计十分有益。
2、所有的形归纳为点、线、面、体四类。
点的显著特点具有定位性与凝聚性,最大魅力在于形成趣味中心与吸引视觉移动,进而制造心理张力引发潜在意念。对点的理解可解析出三个层次:一为个体点的相对性,二为多点的视觉引导作用,三为点的构成方式会对画面的光影与肌理效果产生影响。毕沙罗的“点彩法”绘画可辅助理解此点。由“视觉”调动“触觉”并使二维的设计传达出“立体的表情”,在广告设计中对于引发心理的亲和与情感的共鸣具有重要作用。
平面广告
线是设计中最基本的构成。美学家温克尔曼说:“一个物体的形式是由线条决定的。”线条语言的最感性之处是传达情感,效果要比点强烈。但线条又是理性的,具有很强的造型力,线的长短、粗细、形态、走向以及种种笔触效果,刻画了它的性格,同时代表着特定的风格与形式,能带给我们不同的感觉。尤其是多线之间的构成关系,即线的排列、组合方式,渐进、转折、渐隐、方向性延伸等,可在塑型的基础上启发连续思维,带来节奏与韵律的美感,甚至会产生某些幻化与象征的意象等。 面是视觉形式上最直接的设计语汇,所蕴含的实质内容要比点和线具象、丰富得多,其形式感和状叙形体的作用也更强。面可图形化、图像化、图案化、符号化以及文字化,是让观者直接或间接品读和体味设计思想与创意理念的载体。它通过个性的形式传达相应的信息、意象、内涵等,一般即为广告设计作品主题与主旨内容的提炼。而在设计中不同形、面的配置与组合又是创造奇思妙想,拓展知觉空问,再现生命的秩序,发掘受众思维潜能的有效手段。另外,对面结构的思考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图与地的关系。
将体归为平面的形中是对平面广告的设计思维进行提示。利用平面的形表现三维空间意象实为“虚体”,它产生于视觉的深度错觉。这种错觉源于形的构成本身所形成的空间张力,使之在直觉层面被感受到一种心理空间。设计中许多梦幻般的构图受此启发,一些超现实、反传统的非凡思维也发端于此。基于这种思维的设计,更容易打破常规、经验的“定势”,寻找到信息传达的最佳切入点。
3、点、线、面、体之间相互联系、影响与制约。点与点之间的视线流动有线的感觉,多点的分布或者线的不同构成与组合方式又可形成各种形态的面,而面的转折、连接、渐次构成等又会带来体的表象与特征。设计中应把握秩序和整体两点,“秩序”即“美”,“整体”为“宗”。多元素的设计,无论用怎样繁复多样的形来传达奇思妙想的意,只要归于秩序与整体之中,设计的主题和意旨就会达到呼之欲出,不言自明的境界。
色彩:创造设计的生命
色彩的直感性最强,通感度也最大,从设计思维角度对色彩进行演绎应是最细腻、最微妙、最见功力的。 我们能感受与设计的色彩有成千上万种。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基本色再加上黑、白、灰不同属性的组合与搭配使我们的创意与表现无穷。感知色彩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视觉生理,即从生理的角度通过自我调节满足种种平衡。比如:眼睛瞬间感知的“第一印象色”被认为是客观和准确的,色的美学范畴中讲求用色的单纯与统一,中性灰的环境下对色彩辨析力的大大提高以及所带来的心理安定与和谐感,属性相近的色之间视觉感知的互融,而各种对比较强的色则互为相反方向推移转换等,均是视觉生理的调和与影响的结果。色彩对比强烈、鲜艳、醒目的招贴广告,白底红字的宣传标语,中国传统水墨中“墨分五色”的精细与微妙,网点制版所依据的原理,彩色电视的空混成像等。
更微妙、潜在的有关色的心理感应效应是色彩心理,它是人与色之间的一种互动过程。比如:我们直感到的某种色调可能会由于其自身的组合与搭配或者其个性的属性表现营造出一种色彩氛围,这是色的信息,就像某种共性的感觉如冷暖、软硬、轻重、进退的空间等。这种浅层的知觉是人对生活的记忆与视觉经验积累的结果,并且带有相对性。再进一步思维会直达具象的物,如暖调橙色的朝阳,冷调蓝色的大海,但这时常常会带上明显的个性特征,对外界信息直感的结果必然又会引发人情绪上的体验,如看到红色想到火的人自然体验一种温暖、兴奋的感觉。有生命力的色彩设计是能将人们的情绪积累自然引导到某种情感之中从而达成目的,这一过程谓之情感联想。情感联想是一种深刻、成熟、且又相对稳定的高级心理体验。设计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怎样有目的地引导受众达到这个层次。
用色的美学在设计中应统领把握四个方面:
(1)色的单纯。设计用色的单纯化为首要原则,单纯用色会更韵味悠长,原则上一般用色在2—3种之间。 (2)色的节奏与韵律。节奏是变化中的秩序,韵律为秩序中的变化。最具魅力的用色可从音乐中感悟,七个音符与七种色彩各自演绎的跳跃与律动在情绪渲染、情感激发与记忆留存等方面,有不少相通互易之处。
(3)色的主从与色调。主次分明反映了自然本质,也成为人们了解、洞悉事物属性的思维秩序,在设计用色中也应有主有从。关键在于设计引导在哪里,主题意旨为何,设计中应依此思路创设画面的色彩主从与基本色调。
(4)色的对比与调和。对比与调和为设计用色的基本原则。设计中可调动对比的因素很多,如色彩明度、色相、彩度三属性,色的面积大小,色的形状与走向等。而实现调和可掌握几点:首先,无彩色间最易调和。像中国传统书法的运笔,水墨画分色等。其次,关注各种色彩在消色环境中的魅力。比如灰色,不少色彩掺灰之后会很有“色”味。另外,处理好色的主从关系与基本色调也是达成调和的基础。
质感:强化内蕴的手段
事物多样的结构与组织形式,带给我们不同的知觉感受谓之质感或肌理,主要通过视觉和触觉感知。注重设计元素,特别是主要元素质感的成功再现或创造,对强化主题拓展内涵和揭示本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还可增强吸引力,增加注目性甚至引发戏剧效果。 设计画面表现质感有再现质感与创造质感两种方式。再现质感的最佳手段是摄影,摄影技术可最大程度地准确、真实还原被摄对象的质感,甚至高度凝炼精细刻画。创造质感主要指设计中视觉质感的创意与产生。成功的关键在于设计者对设计元素的提炼、概括、想象的能力以及空间转换意识和单元的造型能力等综合的质感素养。手法包括:
(1)强化各种对比,明暗、凸凹、走向。比如利用投影与耀斑的色光不稳定性,形与形边缘的交叠与互映,粗细线条渐次交织的排列等。
(2)调动设计因素,形状、色彩、光影。如点、线、面的各种肌理构成法,色彩不同属性间强化对比的效果等。
(3)采用特殊结构形式,如间隙、分割、深度、层次、纵横、疏密、重叠等。
(4)利用错觉、幻觉。如视觉矛盾的幻觉空间,视觉暂留的波动光栅效应,视觉经验的远近错觉。
(5)模拟自然。常用绘画工具的独特肌理印迹,常见绘画手法的不同肌理效果,电脑设计软件模拟材质的感觉等。
(6)不经意中所得。从自然与现实不经意、偶发的“作品”中获取灵感,得到类似破坏性、随意性的肌理感觉有时是很精妙、有趣的,甚至还会有夸张的戏剧效果。
再现与创造质感,无论何种方式,对加深主题的作用主要源于真实性、丰富性与联想性。肌理的美,在于真实,真实的事物更易引发信任与亲和感。肌理表现,可以化单一为丰富。视觉肌理可实现知觉迁移,调动情感联想和强化内蕴。
构成:状与味的桥梁
平面广告编排设计[1],罗列起来要素众多,但统领概括非常简单:即形、色和所表现的质。构成的思维是将这些表象的诸元素编排、规划、结构为一个整体。好的构成是一座以形达意、以状表味的桥,这种形式与内涵的沟通与联结,目的是揭示主题和传达思想。 首先,无论设计元素的多寡,触一发而动全身。形与形之间,形与色之间,色与色之间,还有质的表现,均为相互联系和共同作用。比如:一行标题文字的编排,将其以正常字距纵向置于画面正中,可被视为整体的形以中轴式的构图分割画面,但如拉开字距再以渐变的字号同样纵向分布,每个亨即可感受单独的形。前者中规中矩有平衡对称的形式感,后者活泼、跳跃有流动的视线引导与放射的空间。其表意与主题内涵各异,可依据产品定位与目标群体逆向思维。
其次,传统的形式法则与基本审美规律应视为构成思维的基础。比如空白、稳定、三分法、视域兴趣中心、视线流程引导、简约的原则、多样统一中的秩序等,此为形式表现与心灵触动和情感引发最佳连接的方式和手段,循此便是一种捷径。广告设计探求反常规的构图与超经验的手法,已成为当代制造新奇、标示独特、解构梦幻、引发注目的思维切入点。
平面广告设计元素的编排组合与版面规划有一些常用的类型,也即基本的构成模式,如标准型、中轴型、偏心型、自由型;文字式、全图式、指示式、散点式等等。 一些常见类型与惯用模式各有其产生与存在的渊源与基础,有其自身的特点与特征,也有其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关键在于要理解和把握种种构成方式的特征内涵与适应方式,具体应用中结合广告的主题诉求、信息承载、产品特性、目标对象、媒体特征等相关因素综合考虑,才会有正确选择。
创意:永恒的回忆与突破
对于创意,每次设计起点为零。这里零的含义有三层:一为思维起点回归原始与本质,创想的源头应进发于对客观物象的直接积累而不是间接的经验;二为思维方式打破传统习惯的“定势”,创造崭新的思维方法;三为表现与传达的个性与突破。平面广告创意,睿智、非凡、原创的大手笔大多归于这一“零”的思维。这是一个回归与突破的循环,就像零可用首尾相连、无始无终的圆表达,代表永恒。本质上有着哲学思辨的意味,是成功创意的思维基础。 1、创意突破的起点。创意突破在于自身,常讲的“灵感突发”其本质,不在于客观、外界、物象的“启”,而在于主观、内在、心神的“悟”,“启”与“悟”相连。广告创意灵感的产生,强调自身长期的积累。詹姆士·韦伯·扬关于其孕育过程“魔岛浮现”的比喻,有助于我们形象地理解此点。珊瑚的尸体长年累积生长成珊瑚礁形成浮现海面的“魔岛”,这是一个从“此”到“彼”,从“量”到“质”的过程。量的积累过程是长期的、渐进的、潜在的,而质的改变却可以是瞬间的、突发的、显现的。此种积累,应是自觉、有意识、全方位的。比如:对广告学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深入理解,对心理学、生理学有针对性的研究,对哲学思维方法的领悟,对美学与艺术思考的深度,对自然、社会、人文知识的认知程度等。
2、创意灵感的源泉。种种奇思妙想的“原创”作品虽可称为“创想”与“创造”,但决非凭空而来,来源于“创意库”,即灵感进发的源泉。创意设计作品灵感显现最重要的突破点,就是找到与设计主题和信息传达最契合的设计元素,并且挖掘出二者本质的关联。这种内在的联系有时可能很潜在、很原始、也很微妙,但却是最关键、最重要的联结点。这样,最佳表现的切入点与表现方式才容易被捕捉。
3、创意思维的启发。创新思维是一个有意识的思考过程和由直觉意识启动有的放矢的开发智力潜能的过程。打开思路的方法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注重对各种不同设计风格、不同创意特征、不同切入方式、不同表现手法的广告设计作品的采集、研究与汲取。
(2)打破种种主观与客观的限定与思考的枷锁。理性与疯狂交织,是现今商业设计的时尚,有限为无限的基础,摈弃原有的经验与种种习惯定势是一切创新与突破的前提。 (3)注意启发想象。一些奇异的、超自然、反流行、反规律的表现方式,之所以易引发注目与加深记忆,是利用了人的生理感应与心理认知的作用规律。比如:诸多超现实的表现悖背人对客观物象正常的、规律性的认识,从生理感应到心理感知应有的平衡被打破,人们对之直觉经验的思维与联想受阻,势必会激发其多维的想象与探索的好奇。
(4)诸多新、奇、独、特的表现,总能从中发现似曾相识的因素与形式,都是新秩序中旧元素新组合的结果。对元素的分解与重构以及不同对象的拼贴与整合,可创造无穷的变异,是设计思维中常用的有效手法。
(5)挣脱惯常、理性、逻辑的纵向思维,尝试与研习横向、发散、逆向、悖理等思维方式,多种思维方式的相互补充与综合使用会显著提高效率。 (6)不忽略偶发性的启示。墙上随手的涂鸦画,无关的事物间偶然的关联,对某表象直觉的领悟,自然物生长、衰落间变化的过程,蓦然发现的有趣、幽默的组合与形式,电脑设计过程中无意得到的奇异效果等,都是宝贵的财富。
现代广告自19世纪中期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年的历史。欧洲工业革命以后,印刷术的发展,彩色石板和丝网刻板分色印刷技术被广泛应用;经济的腾飞带来了市场的繁荣,人们对广告的需求也大大增加,这也就奠定了现代广告兴起的基础。随着广播、电视的出现,广告的形式也呈现出多元化和立体化。如今的广告在经济发达国家已趋于成熟,在理论与实际运作方面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在经济和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面对众多的广告形式,作为一个从事平面设计的专业人员就应该对广告从整体上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从而把握不同广告形式的特征,更好的地发挥其优势。
从整体上看,广告可以分为媒体广告和非媒体广告。媒体广告指通过媒体来传播信息的广告,如电视广告、报纸广告、广播广告、杂志广告等;非媒体广告指直接面对受众的广告媒介形式,如路牌广告、平面招贴广告、商业环境中的购买点广告等。不同的广告形式其设计要求也各不相同。
平面广告设计在非媒体广告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也是学习平面设计必须要掌握的一门课程,不论在表现形式上还是在表现内容上都十分宽泛。表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不象绘画那样受某种介质的限制,绘画的、摄影的、拼贴的,各种形式都可以为我所用,写实的、写意的、抽象的,各种手段都可以取其所长。这并非平面广告设计有鲜明的个性,因为广告创造是一种时尚艺术,其作品要能体现时代的潮流,设计者应该保持着职业的敏感,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吸取营养,创作出既符合大众审美又符合时代潮流的作品来。广告在表现内容方面也是非常广泛,大到国家的方针政策,小到一个商品,都可以成为表现的对象。具体内容可以是政治宣传、环境保护、文化体育、电影戏剧、饮料食品、家电电器、旅游观光等等。如此列举下去还可以很多,这样看起来似乎有些庞杂,我也试图把内容分成几种类别,如文化类别、商品类别等。其实,当我们面对一个广告作品时,你会发现内容并不是独立的。比如,一个商品广告有可能是从环境的角度来作广告宣传的,因此,没有必要在内容上划分得太清,如果把一个具体内容放在一个固定的范围,就有可能限制我们的创意思维。之所以这样列举,是为了说明平面广告设计涉猎范围之光,它从不同的角度关注着人们的生活,这也是我们说它在非媒体广告中占有重要位置的原因。
在对平面广告的性质、形式、内容有了一个初步认识之后,应了解它的基本创作规律。概括地说,平面广告创作包括两个方面,既创意与表现。创意是指思维能力,表现是指造型能力。它们在概念上是有区别的,但在创造过程中又是统一的。道理很简单,只有一个想法,没有造型能力,即使想法再好也不可能把它表现出来。从另一个来说,没有创造力和审美意识,其想法是很荒唐的,不可行的。另外只有造型能力,缺乏创意思维,是不可能称其为广告设计的,因为广告有很强的功能性,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传递信息,这个信息如何传递,所体现的就是创意思维能力。现代的广告已不仅是简单的告知功能,独到的创意思维,恰如其分的表现,是一则广告成功的关键。因此,两者既有不同,又相互统一,这两方面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编辑本段要求
设计是有目的的策划,平面设计是利用视觉元素(文字、图片等)来传播广告项目的设想和计划,并通过视觉元素向目标客户表达
广告主的诉求点。平面设计的好坏除了灵感之外,更重要的是是否准确地将诉求点表达出来,是否符合商业的需要。
平面广告,若从空间概念界定,泛指现有的以长、宽两维形态传达视觉信息的各种广告媒体的广告;若从制作方式界定,可分为印刷类、非印刷类和光电类三种形态;若从使用场所界定,又可分为户外、户内及可携带式三种形态;若从设计的角度来看,它包含着文案、图形、线条、色彩、编排诸要素。平面广告因为传达信息简洁明了,能瞬间扣住人心,从而成为广告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平面广告设计在创作上要求表现手段浓缩化和具有象征性,一幅优秀的平面广告设计具有充满时代意识的新奇感,并具有设计上独特的表现手法和感情。
广告设计的优秀与否对广告视觉传达信息的准确起着关键的作用,是广告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使广告策划的深化和视觉化表现。广告的终极目的在于追求广告效果,而广告效果的优劣,关键在于广告设计的成败。现代广告设计的任务是根据企业营销目标和广告战略的要求,通过引人入胜的艺术表现,清晰准确的传递商品或服务的信息,树立有助于销售的品牌形象与企业形象。
编辑本段组成要素
平面广告的构成是由点线面构成的。
优秀的平面广告作品,该是点线面和谐的组合。同样不失大体,也不觉另类味道。适合大众化 。
也可以说是图片、文案。
图片和文案之间简洁地组合,以达到设计者和需求者的的要求为目的。
编辑本段设计软件 平面广告设计软件
主要内容:广告公司常用的Photoshop、Illustrator 、PageMaker、Freehand、CorelDraw等设计软件。
Photoshop:学习图像处理、编辑、通道、图层、路径综合运用;图像色彩的校正;各种特效滤镜的使用;特效字的制作;图像输出与优化等,灵活运用图层风格,流体变形及褪底和蒙板,制作出千变万化的图像特效。
PageMaker:学习排版设计的基本法则、使用方法与技巧,工具箱、快捷键的使用,菜单功能及操作技巧,出版物、书籍、宣传彩页、出片输出注意事项,报纸杂志等的高级专业排版制作的方法。
Illustrator:学习图形绘制、包装、宣传页的制作,让你更加方便地进行LOGO及CI设计,不到一个月,您就会成为一名真正的美术大师,在Photoshop的基础上再学它如虎添翼,效率成倍提高。
Freehand:不论是个人作品设计、公司徽标、海报制作,都可以轻松完成,应用于广告、印刷等行业
CorelDraw:通过CorelDRAW9的全方面的设计及网页功能融合到现有的设计方案中,制作矢量的插图、设计及图像,出色地设计公司标志、简报、彩页、手册、产品包装、标识、网页及其它
平面设计——————————关键是要有大胆的尝试。
编辑本段广告3i标准Impact(冲击力)
从视觉表现的角度来衡量,视觉效果是吸引读者并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来传达产品的利益点,一则成功的平面广告在画面上应该有非常强的吸引力,彩色的科学运用、合理搭配,图片的准确运用并且有引吸力。但要避免滥用视觉效果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视觉效果的运用一定要让广告画面与广告诉求内容紧密和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标题也是获取读者注意力并传递利益信息的关键武器,标题一定要简单清晰,让忙碌一天的读者能够迅速理解和明白,隐晦的标题将会失去大量读者的注意,没有标题的广告直接影响其回忆率和说服力。DMB研究表明有彩色的主题标语有助于提高广告的吸引力和回忆率,也有利于提高关键利益点的诉求效果。
Information(信息内容)
一则成功的平面广告是通过简单清晰和明了的信息内容准确传递利益要点。广告信息内容要能够系统化的融合消费者的需求点、利益点和支持点等沟通要素。不用让读者辛苦的寻找内容,当读者需要花很多精力去弄明白广告“到底在讲些什么”的时候,则该广告会失去很多的读者;平面广告也不应该用多余的内容让读者分心,如果广告堆积多余的内容让读者分心,则不要指望读者会主动来发掘你产品的功效,因为他们不习惯作太多额外的思考。
正文的作用是通过生动化的描述来支持标题所提到的利益要点,通过利益支持信息来加深读者的对广告产品的印象,它是属于额外的内容。广告正文应该通篇明晰易读,篇幅过于紧凑和难以阅读的正文都将失去大量的读者;小插图、子标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说服力,但并不是越多越好;正文空白有助于回忆,但不利于说服力读者;幽默的表达方式可以增强广告的新鲜感和娱乐性,从而提升回忆率,但不能滥用更不能作为平面广告的创作目标
Image(品牌形象)
从品牌的定位策略高度来衡量,一则成功的平面广告画面应该符合稳定、统一的品牌个性和符合品牌定位策略;在同一宣传主题下面的不同广告版本,其创作表现的风格和整体表现应该能够保持一致和连贯性。
广告创作评估应该站在广大读者的角度,了解他们对于广告的真实感受,抛开专业的视角,回归原点进行分析。少数人的喜爱或创意花费的多少绝不可以用来作为评估广告成功的标准,一则广告即使从专业的角度可能是完美的,但对于读者来说未必能够接受和理解。
编辑本段广告设计思想设计思想 形状:视觉表述的基础 设计作品中的各种图形、图像、甚至文字符素,均可将其提炼为形的呈现,由于形在人的视觉意识中通常被首先感知与捕捉,因此它对于视觉唤起和引发思维具有先导与定向的作用。
l、对各种形状的认知与理解,大多得益于自然的启示。如圆形带给我们的饱满、团圆与吉祥之意,是与太阳和月亮有密切关系的;而对j角形坚韧、冷峻的感觉,则与岩石的性格有联系;跳跃的海浪与曲折的小路,使我们认识到曲线的活泼、流畅、柔软与女性的温柔,这种认知心理基础对依据表现意图来准确、迅速定位形的设计十分有益。
2、所有的形归纳为点、线、面、体四类。
点的显著特点具有定位性与凝聚性,最大魅力在于形成趣味中心与吸引视觉移动,进而制造心理张力引发潜在意念。对点的理解可解析出三个层次:一为个体点的相对性,二为多点的视觉引导作用,三为点的构成方式会对画面的光影与肌理效果产生影响。毕沙罗的“点彩法”绘画可辅助理解此点。由“视觉”调动“触觉”并使二维的设计传达出“立体的表情”,在广告设计中对于引发心理的亲和与情感的共鸣具有重要作用。
平面广告
线是设计中最基本的构成。美学家温克尔曼说:“一个物体的形式是由线条决定的。”线条语言的最感性之处是传达情感,效果要比点强烈。但线条又是理性的,具有很强的造型力,线的长短、粗细、形态、走向以及种种笔触效果,刻画了它的性格,同时代表着特定的风格与形式,能带给我们不同的感觉。尤其是多线之间的构成关系,即线的排列、组合方式,渐进、转折、渐隐、方向性延伸等,可在塑型的基础上启发连续思维,带来节奏与韵律的美感,甚至会产生某些幻化与象征的意象等。 面是视觉形式上最直接的设计语汇,所蕴含的实质内容要比点和线具象、丰富得多,其形式感和状叙形体的作用也更强。面可图形化、图像化、图案化、符号化以及文字化,是让观者直接或间接品读和体味设计思想与创意理念的载体。它通过个性的形式传达相应的信息、意象、内涵等,一般即为广告设计作品主题与主旨内容的提炼。而在设计中不同形、面的配置与组合又是创造奇思妙想,拓展知觉空问,再现生命的秩序,发掘受众思维潜能的有效手段。另外,对面结构的思考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图与地的关系。
将体归为平面的形中是对平面广告的设计思维进行提示。利用平面的形表现三维空间意象实为“虚体”,它产生于视觉的深度错觉。这种错觉源于形的构成本身所形成的空间张力,使之在直觉层面被感受到一种心理空间。设计中许多梦幻般的构图受此启发,一些超现实、反传统的非凡思维也发端于此。基于这种思维的设计,更容易打破常规、经验的“定势”,寻找到信息传达的最佳切入点。
3、点、线、面、体之间相互联系、影响与制约。点与点之间的视线流动有线的感觉,多点的分布或者线的不同构成与组合方式又可形成各种形态的面,而面的转折、连接、渐次构成等又会带来体的表象与特征。设计中应把握秩序和整体两点,“秩序”即“美”,“整体”为“宗”。多元素的设计,无论用怎样繁复多样的形来传达奇思妙想的意,只要归于秩序与整体之中,设计的主题和意旨就会达到呼之欲出,不言自明的境界。
色彩:创造设计的生命
色彩的直感性最强,通感度也最大,从设计思维角度对色彩进行演绎应是最细腻、最微妙、最见功力的。 我们能感受与设计的色彩有成千上万种。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基本色再加上黑、白、灰不同属性的组合与搭配使我们的创意与表现无穷。感知色彩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视觉生理,即从生理的角度通过自我调节满足种种平衡。比如:眼睛瞬间感知的“第一印象色”被认为是客观和准确的,色的美学范畴中讲求用色的单纯与统一,中性灰的环境下对色彩辨析力的大大提高以及所带来的心理安定与和谐感,属性相近的色之间视觉感知的互融,而各种对比较强的色则互为相反方向推移转换等,均是视觉生理的调和与影响的结果。色彩对比强烈、鲜艳、醒目的招贴广告,白底红字的宣传标语,中国传统水墨中“墨分五色”的精细与微妙,网点制版所依据的原理,彩色电视的空混成像等。
更微妙、潜在的有关色的心理感应效应是色彩心理,它是人与色之间的一种互动过程。比如:我们直感到的某种色调可能会由于其自身的组合与搭配或者其个性的属性表现营造出一种色彩氛围,这是色的信息,就像某种共性的感觉如冷暖、软硬、轻重、进退的空间等。这种浅层的知觉是人对生活的记忆与视觉经验积累的结果,并且带有相对性。再进一步思维会直达具象的物,如暖调橙色的朝阳,冷调蓝色的大海,但这时常常会带上明显的个性特征,对外界信息直感的结果必然又会引发人情绪上的体验,如看到红色想到火的人自然体验一种温暖、兴奋的感觉。有生命力的色彩设计是能将人们的情绪积累自然引导到某种情感之中从而达成目的,这一过程谓之情感联想。情感联想是一种深刻、成熟、且又相对稳定的高级心理体验。设计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怎样有目的地引导受众达到这个层次。
用色的美学在设计中应统领把握四个方面:
(1)色的单纯。设计用色的单纯化为首要原则,单纯用色会更韵味悠长,原则上一般用色在2—3种之间。 (2)色的节奏与韵律。节奏是变化中的秩序,韵律为秩序中的变化。最具魅力的用色可从音乐中感悟,七个音符与七种色彩各自演绎的跳跃与律动在情绪渲染、情感激发与记忆留存等方面,有不少相通互易之处。
(3)色的主从与色调。主次分明反映了自然本质,也成为人们了解、洞悉事物属性的思维秩序,在设计用色中也应有主有从。关键在于设计引导在哪里,主题意旨为何,设计中应依此思路创设画面的色彩主从与基本色调。
(4)色的对比与调和。对比与调和为设计用色的基本原则。设计中可调动对比的因素很多,如色彩明度、色相、彩度三属性,色的面积大小,色的形状与走向等。而实现调和可掌握几点:首先,无彩色间最易调和。像中国传统书法的运笔,水墨画分色等。其次,关注各种色彩在消色环境中的魅力。比如灰色,不少色彩掺灰之后会很有“色”味。另外,处理好色的主从关系与基本色调也是达成调和的基础。
质感:强化内蕴的手段
事物多样的结构与组织形式,带给我们不同的知觉感受谓之质感或肌理,主要通过视觉和触觉感知。注重设计元素,特别是主要元素质感的成功再现或创造,对强化主题拓展内涵和揭示本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还可增强吸引力,增加注目性甚至引发戏剧效果。 设计画面表现质感有再现质感与创造质感两种方式。再现质感的最佳手段是摄影,摄影技术可最大程度地准确、真实还原被摄对象的质感,甚至高度凝炼精细刻画。创造质感主要指设计中视觉质感的创意与产生。成功的关键在于设计者对设计元素的提炼、概括、想象的能力以及空间转换意识和单元的造型能力等综合的质感素养。手法包括:
(1)强化各种对比,明暗、凸凹、走向。比如利用投影与耀斑的色光不稳定性,形与形边缘的交叠与互映,粗细线条渐次交织的排列等。
(2)调动设计因素,形状、色彩、光影。如点、线、面的各种肌理构成法,色彩不同属性间强化对比的效果等。
(3)采用特殊结构形式,如间隙、分割、深度、层次、纵横、疏密、重叠等。
(4)利用错觉、幻觉。如视觉矛盾的幻觉空间,视觉暂留的波动光栅效应,视觉经验的远近错觉。
(5)模拟自然。常用绘画工具的独特肌理印迹,常见绘画手法的不同肌理效果,电脑设计软件模拟材质的感觉等。
(6)不经意中所得。从自然与现实不经意、偶发的“作品”中获取灵感,得到类似破坏性、随意性的肌理感觉有时是很精妙、有趣的,甚至还会有夸张的戏剧效果。
再现与创造质感,无论何种方式,对加深主题的作用主要源于真实性、丰富性与联想性。肌理的美,在于真实,真实的事物更易引发信任与亲和感。肌理表现,可以化单一为丰富。视觉肌理可实现知觉迁移,调动情感联想和强化内蕴。
构成:状与味的桥梁
平面广告编排设计[1],罗列起来要素众多,但统领概括非常简单:即形、色和所表现的质。构成的思维是将这些表象的诸元素编排、规划、结构为一个整体。好的构成是一座以形达意、以状表味的桥,这种形式与内涵的沟通与联结,目的是揭示主题和传达思想。 首先,无论设计元素的多寡,触一发而动全身。形与形之间,形与色之间,色与色之间,还有质的表现,均为相互联系和共同作用。比如:一行标题文字的编排,将其以正常字距纵向置于画面正中,可被视为整体的形以中轴式的构图分割画面,但如拉开字距再以渐变的字号同样纵向分布,每个亨即可感受单独的形。前者中规中矩有平衡对称的形式感,后者活泼、跳跃有流动的视线引导与放射的空间。其表意与主题内涵各异,可依据产品定位与目标群体逆向思维。
其次,传统的形式法则与基本审美规律应视为构成思维的基础。比如空白、稳定、三分法、视域兴趣中心、视线流程引导、简约的原则、多样统一中的秩序等,此为形式表现与心灵触动和情感引发最佳连接的方式和手段,循此便是一种捷径。广告设计探求反常规的构图与超经验的手法,已成为当代制造新奇、标示独特、解构梦幻、引发注目的思维切入点。
平面广告设计元素的编排组合与版面规划有一些常用的类型,也即基本的构成模式,如标准型、中轴型、偏心型、自由型;文字式、全图式、指示式、散点式等等。 一些常见类型与惯用模式各有其产生与存在的渊源与基础,有其自身的特点与特征,也有其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关键在于要理解和把握种种构成方式的特征内涵与适应方式,具体应用中结合广告的主题诉求、信息承载、产品特性、目标对象、媒体特征等相关因素综合考虑,才会有正确选择。
创意:永恒的回忆与突破
对于创意,每次设计起点为零。这里零的含义有三层:一为思维起点回归原始与本质,创想的源头应进发于对客观物象的直接积累而不是间接的经验;二为思维方式打破传统习惯的“定势”,创造崭新的思维方法;三为表现与传达的个性与突破。平面广告创意,睿智、非凡、原创的大手笔大多归于这一“零”的思维。这是一个回归与突破的循环,就像零可用首尾相连、无始无终的圆表达,代表永恒。本质上有着哲学思辨的意味,是成功创意的思维基础。 1、创意突破的起点。创意突破在于自身,常讲的“灵感突发”其本质,不在于客观、外界、物象的“启”,而在于主观、内在、心神的“悟”,“启”与“悟”相连。广告创意灵感的产生,强调自身长期的积累。詹姆士·韦伯·扬关于其孕育过程“魔岛浮现”的比喻,有助于我们形象地理解此点。珊瑚的尸体长年累积生长成珊瑚礁形成浮现海面的“魔岛”,这是一个从“此”到“彼”,从“量”到“质”的过程。量的积累过程是长期的、渐进的、潜在的,而质的改变却可以是瞬间的、突发的、显现的。此种积累,应是自觉、有意识、全方位的。比如:对广告学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深入理解,对心理学、生理学有针对性的研究,对哲学思维方法的领悟,对美学与艺术思考的深度,对自然、社会、人文知识的认知程度等。
2、创意灵感的源泉。种种奇思妙想的“原创”作品虽可称为“创想”与“创造”,但决非凭空而来,来源于“创意库”,即灵感进发的源泉。创意设计作品灵感显现最重要的突破点,就是找到与设计主题和信息传达最契合的设计元素,并且挖掘出二者本质的关联。这种内在的联系有时可能很潜在、很原始、也很微妙,但却是最关键、最重要的联结点。这样,最佳表现的切入点与表现方式才容易被捕捉。
3、创意思维的启发。创新思维是一个有意识的思考过程和由直觉意识启动有的放矢的开发智力潜能的过程。打开思路的方法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注重对各种不同设计风格、不同创意特征、不同切入方式、不同表现手法的广告设计作品的采集、研究与汲取。
(2)打破种种主观与客观的限定与思考的枷锁。理性与疯狂交织,是现今商业设计的时尚,有限为无限的基础,摈弃原有的经验与种种习惯定势是一切创新与突破的前提。 (3)注意启发想象。一些奇异的、超自然、反流行、反规律的表现方式,之所以易引发注目与加深记忆,是利用了人的生理感应与心理认知的作用规律。比如:诸多超现实的表现悖背人对客观物象正常的、规律性的认识,从生理感应到心理感知应有的平衡被打破,人们对之直觉经验的思维与联想受阻,势必会激发其多维的想象与探索的好奇。
(4)诸多新、奇、独、特的表现,总能从中发现似曾相识的因素与形式,都是新秩序中旧元素新组合的结果。对元素的分解与重构以及不同对象的拼贴与整合,可创造无穷的变异,是设计思维中常用的有效手法。
(5)挣脱惯常、理性、逻辑的纵向思维,尝试与研习横向、发散、逆向、悖理等思维方式,多种思维方式的相互补充与综合使用会显著提高效率。 (6)不忽略偶发性的启示。墙上随手的涂鸦画,无关的事物间偶然的关联,对某表象直觉的领悟,自然物生长、衰落间变化的过程,蓦然发现的有趣、幽默的组合与形式,电脑设计过程中无意得到的奇异效果等,都是宝贵的财富。
2014-08-15
展开全部
易水东南十八里, 荣贵人间难有比。 丽谯连带邑人家, 你立潮头沧海翻。 是时妾家犹未贫, 我随鹓鹭入烟云。 的皪长奉明光殿, 执之魍魉谁能前。 着鞭跨马涉远道。 易过唯冬日, 荣耀难久恃。 丽句传人口, 你若不嫌弃。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4-08-15
展开全部
黄土高坡夹岸,河床干涸坼(chè)裂,帆船搁浅在河道;纤夫们肩扛手抱,从岸上运来圆木塞到船下——失水之船只能借助圆木的滚动慢移。黄河纤夫迈着沉重的步履似的在呼吁:拯救地球!拯救母亲!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4-08-15
展开全部
画面与广告诉求内容紧密和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标题也是获取读者注意力并传递利益~ 如果广告堆积多余的内容让读者分心,则不要指望读者会主动来发掘你产品的功效,因为~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4-08-15
展开全部
你看看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案例
作者:刘丹霞
教育360
[教学构想]
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而且文质兼美的散文。全文起笔于大自然,落笔于启示,写的是作者在对大自然景物的观察中产生的一些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文章开头两段由“春天的嫩芽”起笔,描绘“大自然的变化”及“无穷的生命力”给“我”的震撼。
开头部分给人的感觉是,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抒发对大自然无穷生命力的赞美。但事实上,本文有着更丰富的内容。
文章自然分成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先描写了风雨中的小白花,表达了作者的敬佩之情。在风雨中,小白花细小的根“却稳固地纠结于土地之中”;“经过风雨的磨炼和洗礼”,小白花“仍然坚毅地绽放”。再描写了风雨中的小鸟,振翅高飞,“鸟声啁啾地回荡在空中”。最后一段是本部分的小结,揭示出了作者获得的启示:人类不应惶惶不安地度日,要像小花小鸟一样,与大自然和谐一致,融为一体。
“雨要下就下吧,风要吹就吹吧”,作者三次重复这一句话,目的就是要人们像小花小鸟一样坦然接受风风雨雨,不要因为生活中有些风风雨雨,就惶恐不安,要像小花一样扎稳根基,经受磨炼,顽强绽放;要像小鸟一样,振翅高飞,放声歌唱。
第二部分,作者写到了春意渐浓的池水。在简略地勾勒出池边的景色后,作者描写了这样的一幕:人们将石头投入水中激起不同的声音。
“面对池畔各式各样的人们和各种各样的声音,有谁在事后是抱着诗人一般的情怀与感触悄然离去呢?”作者的发问表明了他的写作意图:以诗人一般的情怀与感触来审视“各式各样的人们和各种各样的声音”,“了悟出各种大小不同的石头,会响起各种大小不同的声音”。
“在这浑浑噩噩、匆匆忙忙的世界中”,人们也在浑浑噩噩、匆匆忙忙地生活。在生活的池水中,我们也在投石头,但我们投入了多大的石头,激起了多大的声音,在浑浑噩噩、匆匆忙忙的状态下,我们并不知觉。这一部分中,作者获得的启示是:有时,我们需要平静下来,思考一下我们在生活中的付出与获得。
第三部分,作者又写到了天上的云。作者写云的不断变化和不同形态,目的显然是用来比喻“人的心”和“人的命运”。由“云朵的变化”作者想到了很多,作者想到了人的心境与人生际遇的关系,想到了人生如流云一样的变化。由此得出结论,“纵然欢喜,也不必得意忘形;纵然悲戚,也不必怨天尤人”,进而推论:“若每个人都能保持坦诚、谦虚的胸怀,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负责地工作,必可体会出漫长人生中的无穷情趣。”
第四部分,可以看作是全文的结语。人生中,无论顺境逆境,只要振作精神,努力进取,必定会取得成绩,自然就有新的希望。
本文以大自然中涌现着无穷生命力开头,以人生中孕育着新希望结尾,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看法和态度:坦然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明白有多少付出才会有多少收获,保持坦诚谦虚的胸怀,体会人生的情趣。
本文抓住大自然中的一些细小事情,展开丰富的联想,描绘了一些细腻、别致的感受,获得了一些深刻而富有哲理的启示。全文将对自然的观察与人生的感悟结合起来,巧妙而别致。第一部分以小花小鸟来反衬人类的生活方式,第二部分以石头与回声来类比人生的付出与获得,第三部分以云朵的变化来比拟人生的际遇,最后一部分与开头相照应。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现在的中学生呼吸视听都染上了都市化的色彩,离大自然也似乎越来越远,眼前的景和物,身边的人和事,他们少有留心,多数时候则是熟视无睹。为此,我们有必要通过学习本文,引导他们“留心处处皆文章”,带他们走出书本的象牙塔,留心眼前的景和物,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养成勤于观察,善于思考,乐于感悟的好习惯,并且学会借助一定的写作手法将之变成书面文字。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从大自然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2、初步了解并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法。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学会相互合作探究,从而了解作者是如何从大自然中获得启示的,它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自然和生活,学会多观察,多思考,从而从大自然中获得启示或教益。
[设计理念]
1、课堂上,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
2、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体会,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感悟,领会作者的人生态度及价值取向。
3、运用个人质疑、小组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敢于提问质疑的学习习惯,学会相互合作、探究,体验学习之乐。
4、崇尚个性化解读,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东西来,并能够用一定的句式哲理化表达出来。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听一听,巧捕字眼拟标题
教师播放事先制好的配乐朗读磁带(课文中作者的启示部分未读),让学生关上书本,听录音,根据听到的内容,捕捉关键字眼拟制小标题。
(这个环节的设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筛选并抓住关键词语乃至语句。)
师:本文标题为《大自然的启示》,同学们听了录音后,想想作者写了大自然的哪些景或物,能够根据你们听到的内容,加上适当的修饰语,拟制小标题吗?
(学生思考后交流所拟标题,教师点评、完善后板书小标题。)
风雨中的花鸟
声音不一的池水
变幻莫测的云
二、想一想,自然画面悟启示
师:(肯定学生拟制的小标题后)经历是最好的老师,它教会我们很多很多东西,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经历、体验,任选一幅画面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明白情感体验和真情实感在文章中的重要性,从而学会留心生活,关注自然,生发感悟。)
学生自选画面,自由发言交流,崇尚个性,不求雷同,言之成理即可。
三、比一比,感受认识更深刻
师:同学们的感悟因为结合了自身的经历、体验,所以独到、深刻。现在请同学们翻开课文,认真朗读课文,勾画出朗读磁带中没有的语句和段落,想想老师为什么没有朗读?
生:没有朗读部分是作者从大自然中获得的启示。
师:对。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启示。教师因势利导,将“物”与“志”自然联系起来,使学生对托物言志的写法有一定的了解。)
师:(明确)所谓“托物言志”就是通过某一自然现象或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与之相近或相似的思想或感情的一种写作技法。同学们可以将自己从所选择的画面中获得的感悟与作者的启示比较一下,看看有何不同,想想为何不同?
(通过此环节,引导学生懂得自身经历、体验的重要性,并让学生展示课前查阅、收集到的有关作者松下幸之助的资料,结合他的经历,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体会作者从大自然获得的这些启示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明白作者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
师:因为经历不同,我们获得的启示虽然与作者的略有出入,甚至有的完全不同,但那也是我们的切身感受和情感体验,是我们经历的累积,思想的沉淀,更是我们智慧的火花,我们应该珍惜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每一份独特的体验和感悟。
四、问一问,不懂之处自质疑
师:发现一个问题比回答一百个问题更有价值。让我们再研读、揣摩课文,读出问题来,相互探讨。
学生读课文提出问题并结合问题自主合作探究。
方法:
第一步:将全班分为六个小组,研读、讨论、揣摩,先将问题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第二步:小组间相互交流、探究。
第三步:个别疑难处师生共同进行探究,形成对文本解读中问题的共识。
(这一板块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大胆质疑的精神,同时通过合作与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的灵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真正落到实处,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积极、主动、热情探究的精神。)
五、说一说,学完文章谈收获
师:本文标题为《大自然的启示》,全文起笔于大自然,落笔于启示,写的是作者在对大自然景物的观察中产生的一些对人生理性的思考,那么学完这篇文章后,你们有何收获呢?
提示:收获可以是思想上的,可以是写作技法上的,用“学完这篇文章,我明白了(懂得了,知道了)……”的句式哲理性地提升认识,升华思想。
学生自由发言、交流,此交流应注重开放性。
(此环节的设计意在帮助学生梳理自己的思想,通过对文本的解读获得个性化体验。)
学生相互交流后,教师适当点评。
六、练一练,留心观察细描摹
师:学完这篇课文后,同学们的确受益匪浅,老师也有很大的收获,你们想不想知道?(师生交流)
老师的收获便是:大自然乃一本神奇的书,天的高远,地的辽阔,山的高峻,海的深沉……无不包含着睿言哲语,但是需要我们有一双留心自然、留心生活的眼睛,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学会细腻详尽地描摹,从中获得深刻的启示或教益。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观察眼前的景和物,留心身边的人和事,联系自己,联系生活,联系人生,勤于思考,善于表达,获得启示,丰富思想。初一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转型期,求知欲和表现欲都非常强烈,思维非常活跃,教学中应把课文的主旨内化为学生对生活的认识,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课本走向课外,从关注书本到联系生活,树立大语文观,并因势引导,将读、写紧密结合起来。)
教师展示事先收集好的几幅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后,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表达(先口头,后书面)。
教师小结:
(新课程标准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创造性阅读、体验性阅读、个性化阅读等,注重对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精神的培养,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在平常的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注重学生语文习惯的培养,营造学生自主阅读、质疑、合作探究的良好的课堂氛围,就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长期坚持下去,一定会让学生充分感受并深刻体验到学习语文之乐。)
[教学后记]
其实,教无定法,最合适的、最有效的便是最好的。这节课,我觉得有些地方还是做得比较成功的。
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之乐。
课堂上,让同学们自主阅读,自由质疑,自由探讨,寻求答案。针对质疑的地方,开展小组内、小组间、师生间的合作与交流,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不懂就问的学习习惯,而且各个组员都很愉快地参与探究,在相互解答中共同分享成功所带来的自豪与喜悦。
2、崇尚个性化解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学中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体验,自由选择画面个性化表达,因为初一的学生正处于探索人生真谛、获得人生感悟、形成人生价值的关键时期,这种个性化的解读有助于促使他们积极思考、悉心感悟,将对生活的认识与自己的思考融为一体。
3、注重了读写结合,以读导写,以写促读,相辅相成,活学活用。
教师通过精心选择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学会运用本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写作技法,结合自己的情感经历、体验,把自己从图片中获得的启示、感悟哲理化表达出来。
有位著名的电影艺术家曾说过:“电影是门遗憾的艺术。”因为他觉得自己演的每部电影,事后看起来都有值得改进的地方。其实,我们也可以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当作是一项遗憾的事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只有经常反思,不断探索,才能让课堂上的遗憾越来越小,也越来越少。
但愿每一位语文教师在新课改精神的领引下,教出自己的特色,展示自我的风采。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案例
作者:刘丹霞
教育360
[教学构想]
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而且文质兼美的散文。全文起笔于大自然,落笔于启示,写的是作者在对大自然景物的观察中产生的一些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文章开头两段由“春天的嫩芽”起笔,描绘“大自然的变化”及“无穷的生命力”给“我”的震撼。
开头部分给人的感觉是,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抒发对大自然无穷生命力的赞美。但事实上,本文有着更丰富的内容。
文章自然分成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先描写了风雨中的小白花,表达了作者的敬佩之情。在风雨中,小白花细小的根“却稳固地纠结于土地之中”;“经过风雨的磨炼和洗礼”,小白花“仍然坚毅地绽放”。再描写了风雨中的小鸟,振翅高飞,“鸟声啁啾地回荡在空中”。最后一段是本部分的小结,揭示出了作者获得的启示:人类不应惶惶不安地度日,要像小花小鸟一样,与大自然和谐一致,融为一体。
“雨要下就下吧,风要吹就吹吧”,作者三次重复这一句话,目的就是要人们像小花小鸟一样坦然接受风风雨雨,不要因为生活中有些风风雨雨,就惶恐不安,要像小花一样扎稳根基,经受磨炼,顽强绽放;要像小鸟一样,振翅高飞,放声歌唱。
第二部分,作者写到了春意渐浓的池水。在简略地勾勒出池边的景色后,作者描写了这样的一幕:人们将石头投入水中激起不同的声音。
“面对池畔各式各样的人们和各种各样的声音,有谁在事后是抱着诗人一般的情怀与感触悄然离去呢?”作者的发问表明了他的写作意图:以诗人一般的情怀与感触来审视“各式各样的人们和各种各样的声音”,“了悟出各种大小不同的石头,会响起各种大小不同的声音”。
“在这浑浑噩噩、匆匆忙忙的世界中”,人们也在浑浑噩噩、匆匆忙忙地生活。在生活的池水中,我们也在投石头,但我们投入了多大的石头,激起了多大的声音,在浑浑噩噩、匆匆忙忙的状态下,我们并不知觉。这一部分中,作者获得的启示是:有时,我们需要平静下来,思考一下我们在生活中的付出与获得。
第三部分,作者又写到了天上的云。作者写云的不断变化和不同形态,目的显然是用来比喻“人的心”和“人的命运”。由“云朵的变化”作者想到了很多,作者想到了人的心境与人生际遇的关系,想到了人生如流云一样的变化。由此得出结论,“纵然欢喜,也不必得意忘形;纵然悲戚,也不必怨天尤人”,进而推论:“若每个人都能保持坦诚、谦虚的胸怀,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负责地工作,必可体会出漫长人生中的无穷情趣。”
第四部分,可以看作是全文的结语。人生中,无论顺境逆境,只要振作精神,努力进取,必定会取得成绩,自然就有新的希望。
本文以大自然中涌现着无穷生命力开头,以人生中孕育着新希望结尾,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看法和态度:坦然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明白有多少付出才会有多少收获,保持坦诚谦虚的胸怀,体会人生的情趣。
本文抓住大自然中的一些细小事情,展开丰富的联想,描绘了一些细腻、别致的感受,获得了一些深刻而富有哲理的启示。全文将对自然的观察与人生的感悟结合起来,巧妙而别致。第一部分以小花小鸟来反衬人类的生活方式,第二部分以石头与回声来类比人生的付出与获得,第三部分以云朵的变化来比拟人生的际遇,最后一部分与开头相照应。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现在的中学生呼吸视听都染上了都市化的色彩,离大自然也似乎越来越远,眼前的景和物,身边的人和事,他们少有留心,多数时候则是熟视无睹。为此,我们有必要通过学习本文,引导他们“留心处处皆文章”,带他们走出书本的象牙塔,留心眼前的景和物,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养成勤于观察,善于思考,乐于感悟的好习惯,并且学会借助一定的写作手法将之变成书面文字。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从大自然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2、初步了解并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法。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学会相互合作探究,从而了解作者是如何从大自然中获得启示的,它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自然和生活,学会多观察,多思考,从而从大自然中获得启示或教益。
[设计理念]
1、课堂上,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
2、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体会,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感悟,领会作者的人生态度及价值取向。
3、运用个人质疑、小组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敢于提问质疑的学习习惯,学会相互合作、探究,体验学习之乐。
4、崇尚个性化解读,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东西来,并能够用一定的句式哲理化表达出来。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听一听,巧捕字眼拟标题
教师播放事先制好的配乐朗读磁带(课文中作者的启示部分未读),让学生关上书本,听录音,根据听到的内容,捕捉关键字眼拟制小标题。
(这个环节的设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筛选并抓住关键词语乃至语句。)
师:本文标题为《大自然的启示》,同学们听了录音后,想想作者写了大自然的哪些景或物,能够根据你们听到的内容,加上适当的修饰语,拟制小标题吗?
(学生思考后交流所拟标题,教师点评、完善后板书小标题。)
风雨中的花鸟
声音不一的池水
变幻莫测的云
二、想一想,自然画面悟启示
师:(肯定学生拟制的小标题后)经历是最好的老师,它教会我们很多很多东西,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经历、体验,任选一幅画面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明白情感体验和真情实感在文章中的重要性,从而学会留心生活,关注自然,生发感悟。)
学生自选画面,自由发言交流,崇尚个性,不求雷同,言之成理即可。
三、比一比,感受认识更深刻
师:同学们的感悟因为结合了自身的经历、体验,所以独到、深刻。现在请同学们翻开课文,认真朗读课文,勾画出朗读磁带中没有的语句和段落,想想老师为什么没有朗读?
生:没有朗读部分是作者从大自然中获得的启示。
师:对。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启示。教师因势利导,将“物”与“志”自然联系起来,使学生对托物言志的写法有一定的了解。)
师:(明确)所谓“托物言志”就是通过某一自然现象或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与之相近或相似的思想或感情的一种写作技法。同学们可以将自己从所选择的画面中获得的感悟与作者的启示比较一下,看看有何不同,想想为何不同?
(通过此环节,引导学生懂得自身经历、体验的重要性,并让学生展示课前查阅、收集到的有关作者松下幸之助的资料,结合他的经历,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体会作者从大自然获得的这些启示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明白作者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
师:因为经历不同,我们获得的启示虽然与作者的略有出入,甚至有的完全不同,但那也是我们的切身感受和情感体验,是我们经历的累积,思想的沉淀,更是我们智慧的火花,我们应该珍惜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每一份独特的体验和感悟。
四、问一问,不懂之处自质疑
师:发现一个问题比回答一百个问题更有价值。让我们再研读、揣摩课文,读出问题来,相互探讨。
学生读课文提出问题并结合问题自主合作探究。
方法:
第一步:将全班分为六个小组,研读、讨论、揣摩,先将问题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第二步:小组间相互交流、探究。
第三步:个别疑难处师生共同进行探究,形成对文本解读中问题的共识。
(这一板块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大胆质疑的精神,同时通过合作与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的灵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真正落到实处,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积极、主动、热情探究的精神。)
五、说一说,学完文章谈收获
师:本文标题为《大自然的启示》,全文起笔于大自然,落笔于启示,写的是作者在对大自然景物的观察中产生的一些对人生理性的思考,那么学完这篇文章后,你们有何收获呢?
提示:收获可以是思想上的,可以是写作技法上的,用“学完这篇文章,我明白了(懂得了,知道了)……”的句式哲理性地提升认识,升华思想。
学生自由发言、交流,此交流应注重开放性。
(此环节的设计意在帮助学生梳理自己的思想,通过对文本的解读获得个性化体验。)
学生相互交流后,教师适当点评。
六、练一练,留心观察细描摹
师:学完这篇课文后,同学们的确受益匪浅,老师也有很大的收获,你们想不想知道?(师生交流)
老师的收获便是:大自然乃一本神奇的书,天的高远,地的辽阔,山的高峻,海的深沉……无不包含着睿言哲语,但是需要我们有一双留心自然、留心生活的眼睛,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学会细腻详尽地描摹,从中获得深刻的启示或教益。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观察眼前的景和物,留心身边的人和事,联系自己,联系生活,联系人生,勤于思考,善于表达,获得启示,丰富思想。初一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转型期,求知欲和表现欲都非常强烈,思维非常活跃,教学中应把课文的主旨内化为学生对生活的认识,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课本走向课外,从关注书本到联系生活,树立大语文观,并因势引导,将读、写紧密结合起来。)
教师展示事先收集好的几幅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后,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表达(先口头,后书面)。
教师小结:
(新课程标准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创造性阅读、体验性阅读、个性化阅读等,注重对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精神的培养,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在平常的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注重学生语文习惯的培养,营造学生自主阅读、质疑、合作探究的良好的课堂氛围,就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长期坚持下去,一定会让学生充分感受并深刻体验到学习语文之乐。)
[教学后记]
其实,教无定法,最合适的、最有效的便是最好的。这节课,我觉得有些地方还是做得比较成功的。
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之乐。
课堂上,让同学们自主阅读,自由质疑,自由探讨,寻求答案。针对质疑的地方,开展小组内、小组间、师生间的合作与交流,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不懂就问的学习习惯,而且各个组员都很愉快地参与探究,在相互解答中共同分享成功所带来的自豪与喜悦。
2、崇尚个性化解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学中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体验,自由选择画面个性化表达,因为初一的学生正处于探索人生真谛、获得人生感悟、形成人生价值的关键时期,这种个性化的解读有助于促使他们积极思考、悉心感悟,将对生活的认识与自己的思考融为一体。
3、注重了读写结合,以读导写,以写促读,相辅相成,活学活用。
教师通过精心选择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学会运用本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写作技法,结合自己的情感经历、体验,把自己从图片中获得的启示、感悟哲理化表达出来。
有位著名的电影艺术家曾说过:“电影是门遗憾的艺术。”因为他觉得自己演的每部电影,事后看起来都有值得改进的地方。其实,我们也可以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当作是一项遗憾的事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只有经常反思,不断探索,才能让课堂上的遗憾越来越小,也越来越少。
但愿每一位语文教师在新课改精神的领引下,教出自己的特色,展示自我的风采。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