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学生都几点睡
展开全部
读哈佛每天睡眠五小时
--------------------------------------------------------------------------------
近年来,来哈佛大学读书的中国学生越来越多。考上哈佛不容易,在哈佛取得学位更不容易。在哈佛读过博士的汪宁先生说:“能考上哈佛的高中生当然都是非常优秀的,但进了哈佛的大门,就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了,因为哈佛集中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上哈佛只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新起点,因为哈佛看重的不是你有没有学习的天分,而是你将来能对社会做多少贡献。”
上哈佛很累
初次走进哈佛的外国学生大都经历过一个心理调整的阶段。中国学生更不例外,尤其是从国内直接考进哈佛的,要承受更多的心理压力,要过语言关,还要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在采访中,记者听到有些外国学生进了哈佛情绪特别低落,因为他原来是那个考区的第一名,可到了哈佛就显不出来了,心理上承受不了。
在哈佛学习,学生的负担看上去并不重。哈佛不强调分数,不提倡死读书、读死书,提倡无压力状态学习方法。可进哈佛的都是尖子学生,他们本身就有很强的竞争意识。汪宁博士说,学生的压力很大,但这往往不是老师施加的压力。哈佛的教学方式与国内不同,是启发式的,老师讲完了就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了。进了哈佛的人,除了极少数外,都想走在前面,都想更快地掌握更多的知识。在哈佛大学教中文的冯禹先生说,哈佛的课程对国内来的孩子来说并不算太难,只要过了语言关,就可以从容应付。但学生们总是自己给自己加压,不断地增加课程。上哈佛是很累的,尤其是那些从国内来的学生,他们平均每天睡眠时间还不到5个小时。
中西合璧
哈佛提倡的是各种不同文化的交融,因此每年都要招不少少数族裔和外国学生。在哈佛的本科生中,亚裔学生占14.3%,是少数族裔中最多的。
走进哈佛校门的每个学生都各有特长,你小提琴拉得不错,他是某个考区的数学尖子。不同特长、不同种族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融合在一起,通过交流产生一种多元文化的氛围,这就是哈佛为什么能够培养出富有创造精神的毕业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哈佛大学所在的剑桥区有一所中文学校,这所学校十年如一日,每天给当地华裔孩子上两节中文课。学校的董事长纪虎民说,从4年前开始,这所学校的孩子年年都有考上哈佛的。纪先生的女儿纪然就是其中之一。纪然5岁来到美国,在美国上的中小学。和国内一些亲友的孩子相比,纪然的知识面比较广、社交活动多。纪先生说,女儿每天还要上两个小时的中文课,接受的是中国式的教育。用的课本是北京等6省市的统编教材,教学方法也是中国式的,强调背诵。中西合璧,形成了她的双语优势,而哈佛看重的正是她的这个背景。
目前,在哈佛上学的中国学生有200多人,其中从国内高中直接考到哈佛上本科的只有几个人,其他都是从国内各大学来哈佛读硕士或者博士的。在哈佛上本科的这些中国孩子大体分三类:一类是在美国上完中小学的,一类是在美国上了一半中小学的,还有一类是在国内上完中小学的。论基础教育,最后一类当然最扎实,但也是到哈佛后最苦的。
《人民日报》2002年01月14日
--------------------------------------------------------------------------------
近年来,来哈佛大学读书的中国学生越来越多。考上哈佛不容易,在哈佛取得学位更不容易。在哈佛读过博士的汪宁先生说:“能考上哈佛的高中生当然都是非常优秀的,但进了哈佛的大门,就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了,因为哈佛集中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上哈佛只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新起点,因为哈佛看重的不是你有没有学习的天分,而是你将来能对社会做多少贡献。”
上哈佛很累
初次走进哈佛的外国学生大都经历过一个心理调整的阶段。中国学生更不例外,尤其是从国内直接考进哈佛的,要承受更多的心理压力,要过语言关,还要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在采访中,记者听到有些外国学生进了哈佛情绪特别低落,因为他原来是那个考区的第一名,可到了哈佛就显不出来了,心理上承受不了。
在哈佛学习,学生的负担看上去并不重。哈佛不强调分数,不提倡死读书、读死书,提倡无压力状态学习方法。可进哈佛的都是尖子学生,他们本身就有很强的竞争意识。汪宁博士说,学生的压力很大,但这往往不是老师施加的压力。哈佛的教学方式与国内不同,是启发式的,老师讲完了就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了。进了哈佛的人,除了极少数外,都想走在前面,都想更快地掌握更多的知识。在哈佛大学教中文的冯禹先生说,哈佛的课程对国内来的孩子来说并不算太难,只要过了语言关,就可以从容应付。但学生们总是自己给自己加压,不断地增加课程。上哈佛是很累的,尤其是那些从国内来的学生,他们平均每天睡眠时间还不到5个小时。
中西合璧
哈佛提倡的是各种不同文化的交融,因此每年都要招不少少数族裔和外国学生。在哈佛的本科生中,亚裔学生占14.3%,是少数族裔中最多的。
走进哈佛校门的每个学生都各有特长,你小提琴拉得不错,他是某个考区的数学尖子。不同特长、不同种族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融合在一起,通过交流产生一种多元文化的氛围,这就是哈佛为什么能够培养出富有创造精神的毕业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哈佛大学所在的剑桥区有一所中文学校,这所学校十年如一日,每天给当地华裔孩子上两节中文课。学校的董事长纪虎民说,从4年前开始,这所学校的孩子年年都有考上哈佛的。纪先生的女儿纪然就是其中之一。纪然5岁来到美国,在美国上的中小学。和国内一些亲友的孩子相比,纪然的知识面比较广、社交活动多。纪先生说,女儿每天还要上两个小时的中文课,接受的是中国式的教育。用的课本是北京等6省市的统编教材,教学方法也是中国式的,强调背诵。中西合璧,形成了她的双语优势,而哈佛看重的正是她的这个背景。
目前,在哈佛上学的中国学生有200多人,其中从国内高中直接考到哈佛上本科的只有几个人,其他都是从国内各大学来哈佛读硕士或者博士的。在哈佛上本科的这些中国孩子大体分三类:一类是在美国上完中小学的,一类是在美国上了一半中小学的,还有一类是在国内上完中小学的。论基础教育,最后一类当然最扎实,但也是到哈佛后最苦的。
《人民日报》2002年01月14日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