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头鱼如何喂养 5

 我来答
百度网友5c6acac0e
推荐于2017-12-16 · TA获得超过154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0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59万
展开全部
乌鳢苗种繁育及养成技术研究

王延学 王慎光 赵建国

乌鳢(channa argus Cantor)是一种淡水名优鱼,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具有滋补和健身双重功效,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乌鳢的生产过去以捕捞野生为主。近几年随着捕捞强度的增大,野生资源逐渐减少。人工养殖正在成为乌鳢生产的主要方式。本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亲鱼培育、人工催产、鱼卵孵化、鱼种培育、成鱼养殖摸索一套实用的乌鳢养殖技术。

1 苗种繁育

1.1 亲鱼的准备

1.1.1 亲鱼来源
试验用乌鳢亲鱼取自微山湖野生乌鳢,年龄2~3龄,体重1kg左右。体质健壮、无伤病。亲鱼于催产前一年的秋天进行选择,经过秋末和早春的培育,体质较好,成熟程度比较一致。
1.1.2 亲鱼培育
亲鱼培育池使用一面积50m2的水泥池,池底铺有20cm左右的泥土。秋天放鱼前用生石灰进行清塘消毒,20cm深水位,每平方米用生石灰量0.15~0.20kg,清塘7~10d后,碱性消失,放养试水鱼安全后,再放养亲鱼。该池放养亲鱼120kg,放养密度每平方米2.4kg。春季水温15℃以上开始投喂,饲料以鲜活野杂鱼为主,在鲜活饲料供应不足时,适量投喂小型干杂鱼虾。干杂鱼虾投喂前用温水泡透。随着水温的升高,投喂量逐渐加大。为了促进亲鱼性腺成熟,每隔半个月左右冲水一次,每次半小时。

1.2 催产

1.2.1 雌雄鉴别
雌性乌鳢背部、体侧鳞片较松散,身体呈深绿色,腹部白色,鱼头吻端较尖,成熟的雌鱼腹部膨大、松软,把鱼体腹部朝上,中间明显下陷,生殖孔大而突出,圆形,呈红色。雄性乌鳢背部、体侧呈墨绿色,颜色较深、发黑,鱼头吻端较宽,腹部有灰黑色斑点,生殖孔较小,呈三角形。
1.2.2 注射催产药物
试验选用宁波激素制品厂生产的鱼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鲫鱼脑垂体。鲫鱼脑垂体临用前自活鲫鱼脑部取出,研碎后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一起,用0.7%的鱼用生理盐水溶解使用。剂量为雌鱼每千克体重用绒毛膜激素1000国际单位、加垂体一个,雄鱼减半。采取胸鳍基部法注射。1996年6月5日上午11时,共催产12组(♀∶♂=12∶14),平均体重1kg。注射催产药物后放入产卵池。
1.2.3 产卵
产卵池为一40m2的水泥池,池底有20cm的泥沙,池中生有苦江草,约占水面三分之一左右。为了帮助乌鳢建产卵巢,又投入了一部分新鲜水草。乌鳢产卵过程中喜静怕光,我们用竹竿架上苇席把产卵池的一半进行了遮光处理。6月7日至24日,产卵6组,产卵2万余粒。产卵都集中在遮光的苇席下。产出的鱼卵呈金黄色,自然聚集在一起。

1.3 孵化

产出的鱼卵在产卵池中进行自然孵化,考虑到乌鳢有护幼的习性,没有把亲鱼捕出。产卵后向亲鱼投喂死的小野杂鱼,防止亲鱼饥饿捕食鱼苗。孵化水温20~25℃,约35h,孵化出鱼苗1.5万尾,孵化率为75%。鱼苗体长约0.5cm,身体呈黑色,成群在水表层游动。刚孵化的鱼苗有一个大卵黄囊,脂肪含量很高,鱼体很轻,不能潜入深水。这个阶段用苇席搭棚遮阴,防止暴晒、防雨。本试验中,曾遇暴雨,大雨点落入池中溅起的水滴把鱼苗带到池壁上。晴天后,池壁上干死的鱼苗贴了黑黑的一层。静水孵化过程中,晴天中午阳光暴晒,水温可达30℃以上,也会把鱼苗晒死。

1.4 鱼种培育

1.4.1 乌仔阶段
把孵化的鱼苗1.5万尾放入一个44m2的水泥池中进行鱼苗培育。鱼苗孵出的3~4d内,由卵黄囊提供营养,不需喂食。第5d,卵黄囊消失,体长约0.7~0.8cm,开始投喂枝角类等浮游动物。每天投喂枝角类0.5kg,随着鱼苗的生长,投喂量逐渐增加。培育15d,7月13日,鱼苗长至2cm,存活量1万尾,成活率为67%,共投喂枝角类约10kg。
1.4.2 鱼种阶段
把2cm长的乌鳢乌仔进行分塘。在44m2的水泥池中定塘2000尾进行鱼种培育。开始投喂以枝角类为主,10d以后,陆续投喂小鱼、小虾等鲜活小型野杂鱼,并对乌鳢进行驯化,定时、定点、定量投喂。驯化以敲击水桶声为信号,喂饲前敲桶2min,约10d,基本上形成了条件反射,听到敲桶声,自然向投喂点聚集。养殖过程中投喂饲料鱼的规格原则上不超过乌鳢鱼种体长的三分之一。经过124d的养殖,共投喂饲料鱼552kg。于1996年11月15日干池验收,该池共产乌鳢鱼种833尾,重量120kg,体长16~32.5cm,平均体长24.6cm,体重50~230g,平均体重144g。

2 成鱼养殖

本试验成鱼养殖阶段考虑到沿湖池塘多,饲料鱼易于解决,安排在沿湖的池塘中进行。

2.1 池塘准备

乌鳢养殖主要选择土池进行,面积20~1060m2,水深1.5~2m。共有鱼池130个,总面积78亩,多数为村边坑改造成的新池,池底淤泥10cm左右。进排水以抽水机为主,池塘四周用20目的纱窗布设防逃网。放养前10天,带水20cm,每亩用生石灰100kg清塘,杀灭鱼池病原菌。

2.2 鱼种放养

2.2.1 鱼种选择
进行成鱼养殖的乌鳢鱼种主要来自微山湖捕捞的野生乌鳢,规格50~350g。同一池塘鱼种规格基本一致,大小相差不超过50g。当年鱼种体色发绿,鳞片排列比较松散,身体肥满度较好,生长速度快。体色发黑,鳞片排列紧密、身体瘦长的鱼种往往是二龄或多龄鱼种,已经性成熟,生长速度明显低于当年鱼种,一般不选购。

2.2.2 放养密度
2米左右水深的池塘,亩放养50~100g的鱼种800kg(约10000尾),100~150g的鱼种1000kg(约8000尾),鱼种的规格基本一致,放养时间一般在秋末进行。鱼种放养前用5%食盐水浸泡10min,防止鱼体的创伤部位着生水霉。秋放能使鱼种尽快适应池塘环境,早春便能开口吃食。

2.3 管理

2.3.1 投喂饲料
试验过程中,主要投喂鲜活小型野杂鱼,少量搭配屠宰场的下脚料。冷冻海产小型鱼类,解冻后喂养乌鳢,经驯化后投喂效果很好。在鲜活饲料供应不足时,也少量补充小型干杂鱼。干杂鱼必须用温水浸泡后投喂。投喂采取“四定”方式进行。每个池塘根据面积大小、鱼种的数量,在池中搭一饲料台,面积4~16m2,圆型,用竹竿、编织袋或苇席扎制,四周边缘高出15cm,离池底30~50cm,用木桩固定。不同温度下,各种规格乌鳢的投饲量、投喂次数见参考表1。

表1 乌鳢投喂量参考表

温度投喂量%(次数)规格 50-
100g 100~
250g 250~
500g 500g
以上
10~15℃ 4(2) 3(2) 3(2) 3(2)
15~20℃ 6(3) 5(3) 4(3) 4(2)
20~25℃ 8(4) 7(4) 6(3) 5(3)
25~30℃ 10(4) 9(4) 8(3) 6(3)

2.3.2 水质调节
乌鳢养殖过程中,由于投喂大量饲料,饲料残渣和排出的粪便,很容易污染水质,影响乌鳢的生长或诱发鱼病,必须经常调节水质。一般10d左右换水一次,每次换水三分之一左右,有些池塘排水条件差,只灌不排,每次灌水量20cm左右。水源水温尽量与池塘水温保一致。夏季高温季节每7d左右换水一次。在池塘中种植部分水生植物如蒲草、苦江草、水花生等,种植面积控制在池塘面积的三分之一。一是用于高温季节给乌鳢提供遮阳场所,二是这些水生植物能够有效地吸收鱼体粪便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氨态氮、硝酸态氮,改良水质。

2.3.3 鱼病防治
乌鳢抗病力极强,整个养殖过程中从未大规模暴发鱼病。即使池塘水质十分恶化,也从未发生过浮头死鱼事件。一般在秋末或早春乌鳢拉网分池或运输过程中造成身体创伤,容易着生水霉,防止方法是拉网操作或运输后,向池塘放鱼前,用5%食盐水浸泡10min,可有效地预防水霉病的发生。养殖过程中,定期使用生石灰、漂白粉等进行水体消毒、预防鱼病。由于乌鳢摄食大量的野杂鱼,这些野杂鱼体内生活的寄生虫容易感染乌鳢的消化系统。试验中,我们对不同池塘的20余尾商品乌鳢进行过解剖检查、肠道寄生虫的感染为60%,主要有孢子虫、指环虫、毛细线虫等。防治方法是每年养殖中期(上半年5月底、下半年8月中旬),每50kg乌鳢用丙巯咪唑2g腌制饲料鱼2kg,腌制半小时,制成药饵,停喂1d后投喂,预防效果良好。

3 结果

1996年11月15日和1997年7月22日分别对本试验过程中苗种繁育阶段成鱼养殖阶段进行了干池测产验收。

3.1 苗种阶段

本试验催产过程中,催产12组,产卵6组,产卵率为50%,产卵量2万粒,每千克雌鱼产卵量3333粒,自然孵化出鱼苗1.5万尾,孵化率为75%,由鱼苗培育成乌仔成活率为67%,由乌仔培育成大规模鱼种成活率为42.6%,饲料系数4.6,每平方米产量2.73kg。

3.2 成鱼阶段

成鱼养殖期为1996年11月28日至1997年7月22日,投喂期为1997年4月1日至7月21日,养殖期233d,喂食期为113d,喂饲量6226.1kg,亩净产1111.8kg,饲料系数5.6。正常年份7月中下旬至9月底为一年中的高温期,又没有越冬期的消耗,乌鳢的生长速度最快,净产量不低于上半年的产量。

4 讨论

4.1 雌雄乌鳢生长速度的差异

在试验过程中观察,苗种阶段,雌雄乌鳢生长速度无明显差异。在成鱼养殖阶段,雌性乌鳢的生长速度明显低于雄性乌鳢,同池放养100g左右的鱼种,经过110d的饲养,雌性乌鳢的体重要比雄性乌鳢体重轻20%以上。在今后的苗种养殖过程中,进行雌性乌鳢的性转化试验很有必要。

4.2 提高鱼种养殖成活率的途径

乌鳢在鱼种阶段,生长速度差别很大。个体大的因抢食能力强,生长速度更快,个体小的会因抢食能力差而生长速度很慢。本试验鱼种养殖的124d中,同一批繁殖的鱼苗,长成鱼种规格相差180g。最大个体是最小个体的4.6倍。有些个体更小的鱼种,会在喂食不足时被个体大的鱼种摄食。因而在今后的鱼种培育过程中,每隔30d,应对鱼种进行一次分级,把规格差别大的鱼种进行分池养殖。既能提高培育成活率,又能保证养成规格基本一致。

参加本项工作的还有扬公社、郭聪等同志,在此一并致谢。
王延学(山东省滕州市水产局 277500)
王慎光(山东省滕州市水产局 277500)
赵建国(山东省滕州市水产局 277500)

参考资料: http://garden.2118.com.cn/xjyr/yzjs/wl09.htm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