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抗倭的意义
展开全部
戚继光抗倭的意义:
军事方面:
1:改善了南中国的国防形势,在中国的南方建立了一支战斗力强大的野战部队
明朝中叶以后,军备废弛,卫所糜烂,特别是南中国地区承平日久,卫所驻军基本丧失战斗力,抗倭斗争的胜利,锻造了一支纪律严明、战术先进、意志顽强、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敢打敢拼的胜利之师,特别是戚继光组建训练的戚家军,拥有严明的军纪,职业化的训练水平,东亚最先进的装备,百战百胜的战绩和高达十余万级的斩级记录。这支部队不但为明政府取得了抗倭战争的胜利,而且极大的改善了南中国的国防形势,使明政府在南方拥有了一支值得信赖的野战力量。
2:抗倭的胜利证明了了军制改革的成功
当时中国人口、财力和军队数量都超过日本多倍,倭寇还非正规军,然而明军几十年间在沿海却陷于被动挨打的局面。仔细分析这一反常现象,可以看出当时中日双方在军事组织和战术上的差距。倭寇虽缺乏统一指挥,只以小股力量杀人越货,却体现出日本下层社会结构的严密,其大小头目对下属能施以严格管制和指挥,还采取了飘忽不定的狡诈战法并配备了仿西洋火枪而制成的鸟铳,因而屡屡以少胜多。明朝军队量多而质差,重要原因是因其实行“卫所”世兵制,每个“军户”出丁一人,代代不变。此制度建立后,士兵逃亡和换籍众多,至明中叶以后卫所出现大量空额,所剩残卒也多为军官役用,训练废弛。偌大的明王朝,纸面上兵力多达280万人,能作战的却十分有限。
戚继光奉命抗倭后,立即改革军制,不用卫所制的世兵,招募流亡农民和矿工,精选3000人组建新部队。这些士兵多受过倭祸之害,戚继光就此以“保国卫民”训导官兵,同时严肃军纪,实行“连坐法”,规定全队退却则队长斩首等法规,使所部战斗意志高昂。他还摈弃旧式“看武艺”的训练法,采取了鸳鸯阵等新战术,并建立了队、哨、营等新编制,组织调度比较灵活。戚继光还注重研究葡萄牙和日本的新式火器,仿制出鸟铳和“佛朗机”炮,从而使明军进入了冷热兵器混用的阶段。
3:抗倭的胜利为明政府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
戚家军的威名并没有因为戚继光的去职而低落,以戚家军为种子的浙兵一直是明后期国防力量的主力,万历朝鲜之役,浙兵首登平壤,立下头功,其中许多人还是戚继光的老部下,如攻克牡丹台的老将吴惟忠。袁崇焕的关宁铁骑最初也是由两万浙兵构成。
4:抗倭的胜利使中国的军事理论有了新的发展
在繁忙的军务中,戚继光抽空撰写了两部重要兵书,即《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这两部书是他练兵打仗的经验总结,也是他训练军队的教本,在军事学上有很高的地位,皆收录《四库全书》,占军事著作的十分之一。
5:抗倭胜利使明廷将注意力转回北方边界,加强了北方的国防力量
抗倭胜利后,明政府得以将抗倭主力调往长城防线,极大地增强了明朝政治中心的安全。隆庆元年,戚继光及其老部下3000人调往京师,督阵蓟辽,编练车步骑营三万。隆庆二年,朵颜部酋长董狐狸入寇,戚继光以车营抵挡,俘董狐狸侄子长昂,董狐狸仅以身免,逼董狐狸扣关请罪;万历三年,长秃帅兀良哈入寇,戚继光又活捉长秃。
社会政治方面:
1:保卫了家园,避免百姓流离失所以及遭受海盗侵害。
2:恢复沿海经济发展,为东南地区创造了的经济发展的安定环境。
3:加强了国人对抗击侵略的信心以及斗志。
2018-08-04 · 知道合伙人历史行家
关注
展开全部
戚继光抗倭的意义:
1.消除长期为患的倭寇,维护了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避免百姓流利失所。
2.加强了国人对抗击侵略的信心以及斗志。
戚继光抗倭简介:
即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击日本海盗骚扰的斗争。十四世纪初叶,日本进入南北朝分裂时期,封建诸侯割据,互相攻战,争权夺利。在战争中失败了的一些南朝封建主,就组织武士、商人和浪人到中国沿海地区进行武装走私和抢劫烧杀的海盗活动,历史上称之为“倭寇”。明初开始,倭寇对中国沿海进行侵扰,从辽东、山东到广东漫长的海岸线上,岛寇倭夷,到处剽掠,沿海居民深受其害。明初筑海上 16 城,籍民为兵,以防倭寇(《明史纪事本末》卷 55《沿海倭乱》),取得了一些成效。至嘉靖时,倭寇又猖獗起来,并与中国海盗相勾结,对闽、浙沿海地区侵扰如故。在倭寇长期为患之时,明朝军队中涌现了抗倭名将戚继光。戚继光(1528-11-12-1588-01-05) 汉族,明代著名抗倭将领、民族英雄、军事家、武术家。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渚。山东登州(今山东蓬莱)人。原籍河南卫辉。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父死,袭官登州卫指挥佥事,升任都指挥佥事,负责山东御倭兵事。嘉靖三十四年(1555)调浙江,任参将,积极抗御倭寇。他鉴于卫所军有不习战阵的弱点,恳请获准后亲赴“俗称慓悍”的义乌招摹农民和矿工,组织训练一支 3000 多人的新军。他治军有方,教育将士要杀贼保民,严格军事训练,“教以击刺法,长短兵选用”(《明史》卷 212《戚继光传》),排演自己创制的鸳鸯阵。由于新军将士英勇善战,屡立战功,被誉为“戚家军”。嘉靖四十年,倭寇焚掠浙东,他率军在龙山大败倭寇。继之在台州地,扫平浙东。次年率 6000 精兵援闽,捣破倭寇在横屿(今宁德东北)的老巢。嘉靖四十二年再援福建,升总兵官,与刘显、俞大猷分三路进攻平海卫(兴化城东),“斩级二千二百”。次年春,相继败倭于仙游城下,福建倭患遂平。嘉靖四十四年又与俞大猷会师,歼灭广东的倭寇。东南沿海倭患完全解除。
1.消除长期为患的倭寇,维护了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避免百姓流利失所。
2.加强了国人对抗击侵略的信心以及斗志。
戚继光抗倭简介:
即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击日本海盗骚扰的斗争。十四世纪初叶,日本进入南北朝分裂时期,封建诸侯割据,互相攻战,争权夺利。在战争中失败了的一些南朝封建主,就组织武士、商人和浪人到中国沿海地区进行武装走私和抢劫烧杀的海盗活动,历史上称之为“倭寇”。明初开始,倭寇对中国沿海进行侵扰,从辽东、山东到广东漫长的海岸线上,岛寇倭夷,到处剽掠,沿海居民深受其害。明初筑海上 16 城,籍民为兵,以防倭寇(《明史纪事本末》卷 55《沿海倭乱》),取得了一些成效。至嘉靖时,倭寇又猖獗起来,并与中国海盗相勾结,对闽、浙沿海地区侵扰如故。在倭寇长期为患之时,明朝军队中涌现了抗倭名将戚继光。戚继光(1528-11-12-1588-01-05) 汉族,明代著名抗倭将领、民族英雄、军事家、武术家。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渚。山东登州(今山东蓬莱)人。原籍河南卫辉。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父死,袭官登州卫指挥佥事,升任都指挥佥事,负责山东御倭兵事。嘉靖三十四年(1555)调浙江,任参将,积极抗御倭寇。他鉴于卫所军有不习战阵的弱点,恳请获准后亲赴“俗称慓悍”的义乌招摹农民和矿工,组织训练一支 3000 多人的新军。他治军有方,教育将士要杀贼保民,严格军事训练,“教以击刺法,长短兵选用”(《明史》卷 212《戚继光传》),排演自己创制的鸳鸯阵。由于新军将士英勇善战,屡立战功,被誉为“戚家军”。嘉靖四十年,倭寇焚掠浙东,他率军在龙山大败倭寇。继之在台州地,扫平浙东。次年率 6000 精兵援闽,捣破倭寇在横屿(今宁德东北)的老巢。嘉靖四十二年再援福建,升总兵官,与刘显、俞大猷分三路进攻平海卫(兴化城东),“斩级二千二百”。次年春,相继败倭于仙游城下,福建倭患遂平。嘉靖四十四年又与俞大猷会师,歼灭广东的倭寇。东南沿海倭患完全解除。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改善了南中国的国防形势,在中国的南方建立了一支战斗力强大的野战部队。
保全了家圆,避免百姓流利失所以及遭受外族侵害。
消除长期为患的倭寇,向全世界证明了炎皇子孙不是好欺负的。
加强了国人对抗击侵略的信心以及斗志。
恢复沿海经济发展,为东南地区创造了的经济发展的安定环境。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保全了家圆,避免百姓流利失所以及遭受外族侵害。
2.消除长期为患的倭寇,向全世界证明了炎皇子孙不是好欺负的。
3.加强了国人对抗击侵略的信心以及斗志。
2.消除长期为患的倭寇,向全世界证明了炎皇子孙不是好欺负的。
3.加强了国人对抗击侵略的信心以及斗志。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